革命史观及社会史观及其经典例题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亦称“阶级斗争史观”或“反帝反封建史观”。

持“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国各种灾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

拯救中国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和分期标志。

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沼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

【例1】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例2】“《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

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

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

”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例3】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例4】(2012年汕头一模)材料四:学术上的苏联话语和中国政治上的革命话语相结合,决定了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特征:各国各时期的革命史、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史、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成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刘新成、刘文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六十年》请回答: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分别用全球史观和材料四史观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6分)
社会史观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西方国家提出的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是: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收入维持、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例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从调查中得知,洽村村民在这一时期结婚的大多数都没有送嫁妆。

N说:“吃大锅饭,
吃食堂,人都是国家的了,还送什么嫁妆。


材料二那时兴起送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东西作为嫁妆,如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纪念章等,这
构成了那个时期嫁妆的鲜明特色。

S说:“毛主席像章也是当时最好、最时兴的嫁妆,那个时期结
婚的人都送。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送嫁妆的风气在洽村已经开始普遍化……它保留了传统中
的一些痕迹,至少证明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无法完全割裂传统。

但是,当今嫁妆也发生了巨大的
变迁。

以下是我在洽村调查时所整理的资料:
请回答:(1) 分别指出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洽村送嫁妆情况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2)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洽村嫁妆变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 谈谈你对洽村嫁妆变迁的认识。

【例6】(26分)社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古今中外统治者都重视社会问题的解决。

材料一:(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来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不可不为之筹也。


——《圣祖实录》卷240材料二:(雍正帝)朕临御以来,宵旰忧勤……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瞻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

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业?惟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世宗实录》卷六材料三: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当时)窝棚称为“胡佛别墅”,窝棚区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中拿的破口袋称为“胡佛袋”,在公园长板凳上过夜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旧报纸叫着“胡佛毯”……——摘自《罗斯福》上册298页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当时产生了什么社会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此问题当时所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8分)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时期出现了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及胡佛受人讽刺的原因是什么?(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主要影响?(6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分)
史料的整理与解读
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信息资料。

1.史料的分类 (1)一般可分为:
①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②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③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④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2)另一种分法:
①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②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2.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1)提出问题: (2)史料的搜集: (3)史料的整理:
(4)史料的鉴别: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例1】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

”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做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例2】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例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例1】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请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例2】从多种史观,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例3】运用多元史观分析洋务运动:
【例4】运用多元史观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例5】(2007年广东高考29题)【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分)
【例6】(2011年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例7】 (2010·海南单科)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
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例8】 (2011·新课标文综,32) 下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9、有历史学家慨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说明 (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10、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

这说明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D.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国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补充】对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问题:
①从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②从现代化范式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③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从文明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⑤从社会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第四讲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
【参考答案】A B D【例4】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或革命史观)(2分)整体史观: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分)
革命史观: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2分)【例5】(1)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 特点:保留传统特色;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原因:人们重视传统;农村改革,农民收入增加;市场经济建立;工业发展;人们生活观念变化。

(3)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
第二层次:能对变迁背后反映出的历史信息进行正确分析;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

【例6】(1)社会问题:人口膨胀,人多地少,粮食供应出现危机。

(4分,人口、土地、粮食任意两角度得4分)
措施:开垦荒地增加土地面积;提高耕作技术,增加粮食亩产量;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粮食替代产品。

(答出任意2点,给4分)
(2)社会问题: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流离失所。

(4分)
原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2分);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得不到解决。

(2分)(3)措施:罗斯福举办救济,以工代赈;加强立法,保护劳工权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出任意2点给4分,只答罗斯福新政不给分)
影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加大社会福利保障力度、“福利国家”出现等都可给2分)
(4)此题言之成理都可酌情给分(如答到政府应该重视社会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社会问题应该着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关注民生,要注意解决经济发展中贫富分化现象等都可给分)史料的整理与解读 A D B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例1】(1)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
②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乙说……
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
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
(2)新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甲从革命史范式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乙从现代化范式看,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的一环。

丙从社会史范式看,它使中国的思想观念、服饰发型、生活习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从文明史范式看,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美国式民主政体,是中国政治文明史
重要内容,是西方文明对中国不断影响的产物。

【例2】从多种史观,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革命史观: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球史观: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化史观:客观上使中国出现近代工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文明史观:中国的农耕文明受以工业文明的冲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例3】①从全球史观看: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

②从近代化史观看:迈出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③从文明史观看: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进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

【例4】①从全球史观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从近代化史观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

③从文明史观看: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例5】(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例6】38.(25分)
(1)统治者的活动。

(2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

(6分)
(2)摆脱神学束缚,(2分)关注现实,(2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

(2分)
(3)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
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4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4分)
②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

(4分)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分)
(4)本问总分3分。

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7 C 8 D 9 D 10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