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基本理论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信任对不信任(0-1) 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3) 主动对内疚(3-6) 勤奋对自卑(6-12)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 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 生殖对停滞(成年中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
名人语录
“只有一种坚实的内在同一性才标志着 青年过程的结束,而且也才是进一步 成熟的一个真正条件。”
人格发展的动力:性驱力libido 口唇期:0-18月 肛门期:18月-2、3岁 前生殖器期:2、3-6岁 潜伏期:6-11岁 生殖器期(青春期):11-13岁
人格发展阶段1
口唇期(oral phase)
口是第一个给予婴儿快感的 器官 延迟进食与断奶—抵抗焦虑 能力的发展 施虐口腔期—攻击本能 吮吸拇指—第一个自我动欲 行为 形成自我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S
R
“请给我一打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 自己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 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 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 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 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 一个商界领袖,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 贼。”
“近年身又患绝症,且喜我之意志坚,物我两 忘悠悠然;我之老年尚可待,一生平淡是神 仙。” 一位70岁老人,1992
评价艾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
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过程 转移到自我过程。从无意识动机转向意识领域。 从先天本能转到现实关系之中。 把人格发展看成是终生的任务
双向发展:成功与失败 乐观主义精神(阶段补偿)
人格发展阶段2
肛门期(anal phase)
攻击本能得到充分发展 肛门早期
从破坏和丢失物体得到满足 对粪便的友好关注 父母态度造就两种相反人格特征
肛门晚期
人格发展阶段3
生殖器期(性蕾期,phallic phase)
恋母情节(Oedipus complex)的经验对人格发展起重要作 用 男性、女性的发展首次分开(“解剖决定命运”)
“女孩子常恋其父,要推翻其母,取而代之,有时且仿效成年时的 撒娇……更加使人心烦意乱,女孩发现她确实没有像男孩那样的阴 茎,成为她责备母亲的理由,是谁把她送到世界上来,装备如此残 缺不全。”
人格发展阶段4
潜伏期(latency period)
两个原因
父母对幼年性活动的成功压制 种系发生的天赋—图腾与禁忌—彻底的压制
恋母情结: “男孩要独占其母,而深恨其父;见父母拥抱则不安,见其父离开 则满心欢喜。他常坦直地表示其情感,而望娶其母为妻……当儿童 公然对于其母做性的窥探,或想在晚上和母亲同睡,或坚持想在室 内看母亲更衣,或竟表示出一种诿奸的行动,这是做母亲的所常见 而笑谈的,其对于母亲性爱的意味盖不复可疑了。” 恋父情结:
荣格与弗洛伊德
相识 1900,1906开始通信 相遇 1907,长谈13小时 相知 1907-1909
弗洛伊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 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 地。” “说实在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不得 不坦率向你承认……我对你的敬爱之情,具 有宗教般的狂热和虔诚。”
1-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2007年初,我参观了弗洛伊德在伦敦的故 居……
故居街角的全身铜像 高档的小区,漂亮的house 两个蓝牌 Garden很小,却是禁地 内设陈列依旧 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其思想如何影响着当代的人 们
故居街角的全身铜像
高档的小区,漂亮的house
两个蓝牌
第三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VS.高级 心理机能 主导活动阶段
直接的情感性交际活动(0-1岁) 操作实物的活动(1-3岁) 游戏活动(3-7岁) 学习活动(7-11岁) 社会公益活动(11-15岁) 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人格发展
发展的目的:自性 发展的过程:个性化(个体化),后半生很重要 发展阶段:
童年期: 青年期: 中年期:中年危机 老年期:
荣格将人生的阶段比喻太阳在天空的运行,阳光最明 亮的部分代表意识。
“…我们不能按前半生的方案度过后半生;因 为在前半生是伟大的东西,在后半生可能会变 得渺小,前半生是真理的东西而在后半生可能 成为谎言了。” 荣格(1931/1960a)
第二篇
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 荣格 艾里克森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维果斯基 皮亚杰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日内瓦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1-1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1-2 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 1-3 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渐成说
唐卡中的曼荼罗
各 种 形 式 的 曼 荼 罗
各 种 形 式 的 曼 荼 罗
体验:
试试用一些同心圆和正方形设计你自己的曼荼 罗。
基本理论观点
人格动力
行为不仅是过去也是将来的结果 进行与退行:获得个体发展的能量流动方向
进行(aggression):适应外部世界,能量向前的流动 退行(regression):适应内部世界,能量向后流动
1-3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同一性渐成说
理论基点:从无意识向意识;自我的适应功能 关于同一性的概念: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 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为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 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 建立同一性是一生的任务。
本能依然存在,被升华 自体性欲——〉小群体
人格发展阶段5
生殖期(genital phase)
生殖器在性感带占主导地位 自恋转向异性恋 走向成熟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临床法、访谈法
梦的分析 自由联想 催眠
1-2 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
我的同时代人无法领悟我的幻觉的意义,因 此他们看见的只是一个匆匆赶路的傻瓜。 C.G.荣格(1875-1961)
Garden很小,却是禁地
影响整个人类,改变现代思想的只 有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卡尔.马 克思和爱因斯坦。
----萨特
弗洛伊德的思想理论渊源
心理哲学:赫尔巴特 反理性:叔本华 意动心理:布伦塔诺
弗洛伊德理论发展阶段
1923年以前:早期理论
病态群体为研究对象
1923年之后:后期理论
分歧 1909-1913 童年决定论 性欲libido 人性观 决裂 1913-1914 “不管怎么样,我得说,你用对待你的病人那样的方 式来对待你的学生本身将是极大的错误。”(1912 年底) “我对他已经感到失望,也不再有任何友谊而言。 对于我来说,他的荒谬的理论并不能只归咎于他那 难以令人相处的秉性。”(弗洛伊德,1913) “卑劣的、虚伪的荣格以及他的信徒终于从我们中 间滚蛋了。”(弗,1914) “开始感到若有所失……这种感觉可以毫不夸大地 被认为是……一种心境的茫然和困惑。”(1914)
成人早期:18-25岁
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体验:爱情的实现 同一性巩固的基础上,共享的同一性 “一个人在身心都变得处于正常状态以前,他是不能 期望与他人亲密地共同生活的。”
成人中期:25-50岁
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繁殖的含义 体验:关怀的实现 “假亲密”:童年经验,文化价值观
华生儿童教育思想
反对体罚 区别对待 培养良好习惯(三个习惯系统)是教育的重要 内容
A内脏与情绪习惯 B喉头或发音习惯 C身体技能的习惯
区别应答性与操作性条件反应
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大哭。
孩子为了得到老师表扬而主动举手发言。
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消退、惩罚
1、乐乐无理地想要买一个玩具,大人不同意,就发脾气, 躺在地上不起来。大人不理他,走开不远后,乐乐停止哭 闹,自己爬起来,追大人。 2、桐桐睡前总不爱刷牙,妈妈说,我们每天做记录,要是 能坚持刷牙一个星期,就带你去一次麦当劳。桐桐还真的 坚持下来了。 3、燕燕总爱挑食,妈妈说,要是老挑食,肚子里会长虫子 的,就该上医院打针了。燕燕最害怕打针,所以就勉强吃 了不爱吃的菜。 4、小风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每次妈妈都要说他不如对门 同班的小云,小风总提不起精神。后来,妈妈不再拿他跟 别人比了,小风的成绩反而渐渐有了好转。
成人后期:50-死亡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 体验:智慧的实现 自我整合:导致对生命的一种超然的哲学智慧
“我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什么事情都能看得 开,以前我曾苦苦追求的容誉对我来说不再使 我动心,我也不想报复以前整过我的人”,这 是历史造成的,我现在有孙子绕膝,晚年幸福, 能活到今天,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 一位老人,1992
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 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缺乏信心) 角色实验对消极同一性(不能认识自己或超人感) 成就感预期对工作瘫痪 性别同一性对性别混乱 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盲目) 思想的极化对观念的混乱(信仰危机)
合法延缓期 体验:忠诚的(合法的)实现 “只有当忠诚找到它表现的场所时,人类才可以 依赖它自己的翅膀在生态学等级中找到成人的位置, 在自然中安顿下来。”
艾里克森,1968
人格发展八阶段
婴儿期:0-1.5岁
任务: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相依性:信任感的核心 同一性:“我就是我所希望占有的和给予的”
体验:希望的实现(自我愈全合功能) 相当于弗氏“口唇期” 过多或过少:依赖-信任感缺乏 重要人物:母亲
儿童早期:1.5-3岁
学龄期:6-12岁
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体验:能力的实现 同一性:“我就是我所能学会进行工作的我” “工艺白痴” 自卑感:“一个人感到无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 格发展的致命因素。” 教师与同伴的力量 相当于“潜伏期”
青年期:12-18岁
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 自我:理想与现实的协调 青年期人格健全的7个前提:
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 体验:意志的实现 同一性:“我就是我所能自由意欲的” 相当于“肛门期”:初期:后期 重要人物:父母
学前期:3-6岁
任务:获取主动感克服罪疚感 体验:目的的实现 三我之间开始出现一种平衡 游戏期:角色游戏、共同游戏 同一性:“我就是我所想象的我所能成为的我” 相当于“前生殖器期”
男孩生殖器期
俄狄浦斯情结 阉割焦虑(castration complex) 对父亲的自居作用 强有力的超我取代几乎完全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
女孩生殖器期
阴茎妒忌(penis envy) 俄狄浦斯情结发展为获得阴茎的企图 逐渐认识到俄狄浦斯欲望是自我挫败的 对母亲的自居作用 弱小的超我取代了部分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
常态人群的人格发展
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与超我
1923年《自我与伊底》:三我合一的人格结构 三“我“与意识层次的关系
三我的平衡关系决定人格特点
由本我控制追求快乐的人 由超我控制背负着内疚或自卑感的人 由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
本我
自我
超我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荣格的基本理论观点
人格结构
心灵的二分法 集体无意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知识没有使我们丰富起来;知识使我们越来越脱 离神话世界,而我们原来凭之出生的权利是很熟悉 这个世界的。”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 创造了歌德。”
面具 意识 自性 个体无意识
异性原型
集体无意识 阴影
原型:archetype 人格面具(persona) 阴影(shadow) 女性原型(anima) 男性原型(animus) 自性(本体,self) 曼荼罗(mandala): 自性的象征和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