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大事年表三册综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大事年表三册综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大事年表三册综合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C 2070 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BC 1046 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BC 770 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BC 403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BC 356 商鞅变法

BC 770-476 春秋

BC 475-221 战国

BC 221 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

二、走形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BC 215 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

BC 214 修“灵渠”

BC 209 陈胜、吴广起义

BC 207 秦灭亡(后经历五年楚汉战争)

BC 202 刘邦称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BC 138 张骞出使西域

BC 60 西汉设西域都护

9 外戚王莽新政,最终灭亡

25 刘秀称帝,迁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20 曹丕洛阳称帝建魏

221 刘备成都称帝建汉(蜀)

222 孙权建业称帝建吴

266 西晋灭亡

280 司马炎统一西晋

316 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317 司马睿建立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420 东晋灭亡,刘裕建宋

420-589 宋、齐、梁、陈,“南朝”

439-581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

581 杨坚改号隋,定都长安

589 灭陈,统一南北

605-610 开通大运河

618 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

627-649 贞观之治

755-763 安史之乱

907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960 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979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1038 元昊建立西夏

1043 宋仁宗在位,范仲淹改革,“庆历新政”

1069 宋神宗在位,王安石变法

1115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 金灭辽

1127 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234 蒙古灭金

1271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燕京

1276 元灭南宋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368 朱元璋建明,定都南京,元灭

1421 朱棣迁都京师(即北京)

1405-1433 郑和下西洋

1616 努尔哈赤建金,史称后金

1636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明亡,清军入关

二十多年后清基本统一中国

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 清朝设置台湾府

雍正时期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清朝设伊犁将军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839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42.8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44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1-1884 太平天国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60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1861 总理衙门建立,“辛酉政变”

19c 60-90s 洋务运动

1883-1885 中法战争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5 中日《马关条约》

1897 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 戊戌变法

1899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辛丑条约签订》

二、中国军民维护主权国家的斗争

1841 三元里抗英

1865 阿古柏占领新疆

1871 俄国强占伊犁地区

1875-1878 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

1881 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 新疆设行省

1894.9 黄海海战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1927 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满蒙政策”1927.4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8.7 八七会议

1927.9.9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2.3 伪满洲国成立

1934.10 长征

1935.1 遵义会议

1935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12 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华北事变1936.10 长征结束

1936.12.12 西安事变

1937.7.7 七七事变

1937.8.13 八一三事变

1937.8 洛川会议

1937.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8-11 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8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1940.5 枣宜会战

1940.8-12 百团大战

1941 皖南事变

1941.12.8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1 世界反法西阵营正式形成

1945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5.7-8 德国投降

1945.8.15 日本投降

1945.9.2 日本签署投降书

1945.10.25 台湾光复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851年初金田起义

1852.4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1853初定都天京

1853冬《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1859 《资政新篇》

1864 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二、辛亥革命

19c末20c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94 兴中会成立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4 黄花岗起义

1911.5 保路运动兴起

1911.10.10 武昌起义

1911.10.11 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1911.11下旬全国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1年12月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生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919-1923 党的初创时期

1919年初巴黎和会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

1922年中共二大

1923年中共三大

1922年-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

1925年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1927年4月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汪精卫七一五事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1930年-1933年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5次围剿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1945年重庆谈判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9-1949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渡江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6年文革开始

1968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

1999年3月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9月《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0c80s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坚冰逐步被打破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

1987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2年10月九二共识

1997年7月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12.20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08.12.15 两岸三通变为现实

专题五现在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2.1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12月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5项原则

1954.4-7 周恩来赴日内瓦参加有苏美英法的会议

1955年4月万隆会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1971年4月中方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10.25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8年12月《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9.1.1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城邦的兴起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

公元前506年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492年第一次希波战争

公元前490年第二次希波战争

公元前480年第三次希波战争

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

公元前443-429 伯利克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三、罗马人的法律

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前509-公元

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前三世纪中叶

公元前三世纪万民法建立

公元前六世纪《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485年英国都铎王朝建立

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1628年通过《权利请愿书》

1629 英国进入无议会时期

1640,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11月威廉三世成为英王,复辟王朝统治结束,光荣革命

1689年10月《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开始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

19世纪70年代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二、美国1787年宪法

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 《独立宣言》

1781 《邦联条例》生效

1783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 1787年宪法诞生,联邦制确立

1789 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

1789.3 美国国会诞生

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1789.8.26 《人权宣言》

1789-1794 法国大革命,

1789-1792 波旁王朝统治,(君主立宪制)

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9 雾月政变

1804 《民法典》

1804-1814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1814-1830 波旁王朝复辟

1815 滑铁卢战役

1830-1848 七月王朝

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194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政体确立(1875年宪法)德

1862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

1870 普法战争爆发

1871.1-1918.11 德意志帝国

1871.4 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爱情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18.5.5-1883.3.1

马克思

4

1825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

1831、1834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 英国宪章运动

1844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马克思不成为共产主义者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十九世纪五六十

年代

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高潮

1863 波兰反俄起义

1864 国际工人大会召开,,第一国际成立(1864-1876)

1871.3 巴黎公社成立

1871.5 五月流血周

1871.5.28 巴黎公社革命结束

国际工人运动新高潮

19世纪七八十年

1886.5.1 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五一劳动节)

1889.7.14 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开幕

1895年以后修正主义开始泛滥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世纪50年代俄国与西欧差距拉大

1853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861 农奴制改革完成,俄国步入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9世纪末-20世

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纪初

1903 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列宁主义诞生

1914 俄国参加一战

1917.3.8 (俄历2.23)二月革命

1917.4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1917 俄国苏维埃政权成立七月流血事件

1917.11.6 (俄历10.24)十月革命

《告俄国公民书》、《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

地法令》

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918.3 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俄国退出一战

专题九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争锋

1946.3 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1947.3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947.6 马歇尔计划

1947.9 苏联、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1948 朝鲜分裂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 德国分裂

1949.1 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

1950 朝鲜内战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5 《华沙条约》(《友好互助条约》)

1962 古巴导弹危机

1961-1975 越南战争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二战后西欧衰落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多恢复到战前水平

西欧、日本崛起

20世纪50年代中

后期

1945-1955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1951.4 《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

1958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原子能联营)

1961 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67 成立欧洲共同体

1973 欧洲共同体要求政治联合;“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 欧洲共同体成立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

1987 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

2007 中国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经济体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中

到80年代

出现多极化趋势

20世纪六七十年

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1991 经互会解体

1991.8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苏联变为松散联邦

1991.8.19 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1.12.21 《阿拉木图宣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1991.12 《欧洲联盟条约》(《马约》)

1993.11.1 《马约》生效,欧盟成立

1997 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

1998 美、英打击伊拉克

1999.1 正式启用欧元

1999.3 美:科索沃战争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汉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曲柄锄、大镰、耧车、犁壁

东汉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

魏晋南北朝翻车、戽斗

唐曲辕犁

土地制度

商周井田制

北魏至唐中均田制

赋役制

春秋战国“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秦泰半之赋

汉人头税、田亩税

北魏租调制

唐租庸调制

唐后期两税法

明一条鞭法

清摊丁入亩

水利

春秋芍陂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汉井渠;坎儿井;王景治黄河

漕渠、六辅渠、白渠

隋唐京杭大运河;筒车;立井水车

宋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汉至明前期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明中后期以来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春秋到南北朝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较为盛行

元黄道婆创新式纺车,棉成为主要衣料

明《天工开物》

冶金

商周青铜器

春秋冶铁、炼钢

南北朝灌钢法

东汉水排

陶瓷业

商中至东汉晚期陶——瓷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唐南青北白;釉下彩绘

宋五大名窑

元彩瓷

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瓷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

秦市:明码标价

汉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南北朝草市

唐夜市

宋突破时、空限制

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区域性商帮

四、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

战国商鞅:重农抑商

秦统一度量衡

西汉贬低商人地位;富商迁至首都附近

明清海禁政策

货币演化

先秦贝币

战国各种铁(刀)币

秦半两钱

汉黄金镒币和五铢钱

三国以物易物

隋业复五铢钱,废旧币

唐开元通宝

北宋纸币交子

明初纸币铜钱

明中后白银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840-1842 鸦片战争

19c40s-50s 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c60s-70s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晚清)

19c60s 洋务派,“自强”,多创军工企业(官办)

19c70s 洋务派,“求富”,多创民用工业企业(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1895-1912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晚清)、“实业救国”思想,清政府放宽政策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12-1949)

1912-1919 民国初期兴办实业潮(短暂的春天)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经济侵略)

1915 反“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92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7-1936 国民党统治前期,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运动

1935 币制改革

1937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7-1945 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946-1949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解放战争

1946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8 金圆券大幅贬值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4.10-1997.9)

1949-1956 过渡时期

1949-1952 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2 土地改革运动

1953-1956 三大改造

1956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953-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1966 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4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论十大关系》

1956.9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8-1960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冬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1965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959-1961 三年困难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1 林彪反革民集团被粉碎,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1975.1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2-1991)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1979.7 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活动实行特殊政策

1980 四川省广汉县率先取消人民公社;设四大经济特区

1980.9 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文件

1983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93%

1984.5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10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5 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

1988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4 开放上海浦东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等,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11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基本经制度

2000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西装、西餐传入

19c末20c初婚姻自主,简化婚葬礼、婚葬礼变革

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实行公历等

中山装出现

20c20s 旗袍改装

20c30s 出现全欧化新住宅

1949-20c60s 中山装、列宁装

20c60s-70s 军装、干部装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877 中国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1882 电话传入中国

1896 大清邮政局成立

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9c40s-90s 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拉开报刊业序幕

1873 汉口,《昭文新报》,中国首办

1896 首播电影

1905 首部电影《定军山》

1923 广播引入

1926 首次自办广播电台

1958 中国第一集电视台

1993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正式开通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革命

2、14、15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16世纪初英国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4、15世纪中后期“地理大发现”掀起的开辟新航路的浪潮

第二节血与火的征服欲掠夺

1、1581 荷兰共和国成立

2、1588 “无敌舰队”打败,英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3、1622 新阿姆斯特丹建立,纽约起源

4、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5、1553 葡萄牙入居中国澳门

6、15世纪末利物浦成为繁荣港口城市

7、1600 东印度公司成立,垄断中英、印英贸易

8、1610—1640 英国外贸额增长10倍

9、15世纪晚期圈地运动

10、16世纪末英国开始殖民掠夺

11、1607 英国在北美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12、1613 英国在印度设立商站

13、17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扩张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地中海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在北爱尔兰进行拓殖

14、15世纪初葡萄牙在非洲西海岸建立殖民据点

15、1492 哥伦布抵达巴哈马群岛,宣布该岛为西班牙所有

16、16世纪中叶西班牙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建立殖民大帝国

17、17世纪中期英法迅速崛起,对荷兰霸权地位提出挑战

18、1651 《航海条例》颁布直指荷兰

19、1652—1674 英荷战争

20、17世纪初法国插足印度

21、1756—1763 英法“七年战争”

22、16世纪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被运到海地

23、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第三节“蒸汽”的力量

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1771 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机,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并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3、1825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广泛开展起来

4、1798 惠特尼使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5、1832、1867、1884—1885 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6、1776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7、1852 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国策

8、1846 废除《谷物法》

9、1849 废除《航海条例》

10、1842 颁布《矿井法》

11、1844 颁布《工厂法》

12、1847 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

13、1848 颁布《公共卫生法》

14、1834 颁布《济贫法修正案》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15、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

16、1851 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

17、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

18、1824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中所征关税平等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

1、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1866 德国西门子发明世界第一台功率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3、1870 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4、1885 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勒姆发明汽车

5、1893 德国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

6、1894 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7、1903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8、1867 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9、1837 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0、1876 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11、1894—1896 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2、1902 美国C.W哈特和C.H帕尔发明汽油拖拉机

13、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14、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

15、1823 “门罗主义”提出,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

16、1889 美国召集第一次泛美会议,成立了“泛美同盟”

17、1898.4 美国发动美西战争

18、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19、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在北美大陆的扩张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1、1929.10—1933 经济大危机

2、20世纪20年代美国凭借一战中膨胀的实力,经济繁荣

3、1928 美国生产总量超过整个欧洲,成为资本主义的巨头

4、1930 胡佛大幅度提高关税

5、1932 胡佛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1、1932 罗斯福当选总统

2、1933.3—1935初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3、1935—1939 巩固和发展已取得成就

4、1933.5 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5、1933.6 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6、1933 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7、1935 《全国劳工关系法》

8、1938 《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

9、1935 《社会保险法》

10、1936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平均数

11、1935—1937 证券价格出现上涨高潮

12、1937初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13、1939 经济形势完全扭转,工业生产达创纪录水平

14、1943 失业现象基本消失,政府由限制农业生产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

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2、二战结束—20世纪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

3、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

4、1982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胀失业缓解,摆脱滞胀

5、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6、1998 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财政盈余

7、1979 撒切尔夫人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

8、20世纪90年代英国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

9、1946 法国第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性和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

10、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也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11、1949 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形成主导型市场经济

13、1987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4、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经济发展速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1918.3 苏联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11月三日宣布废除

3、1918.3—1920底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4、1918—1921底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1920—1921 苏俄大旱灾

6、1921.2.28 水兵叛乱

7、1921.3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8、1921—1927 新经济政策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24.1 列宁病逝

2、1925 苏联仍然是落后农业国

3、1925—1953 斯大林执政时期

4、1925.12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5、1926 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6、1926—1928 改建扩建原有工业企业,并新建几千家企业

7、1928—1932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8、1933—1937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

9、1937 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7.4%

10、1927 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方针

11、1929下半年集体化运动开始

12、1930.3 斯大林发表《胜利冲昏头脑》,整顿集体化运动

13、1930秋农业集体化运动又迅速发展

14、1932 苏联宣布“完全全盘集体化”

15、1932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

16、1936 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斯大林模式确立

17、1937 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总数的93%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1953—1964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2、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3、1953 赫鲁晓夫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

4、1955起苏联农业连续四年大丰收

5、20世纪60年代初恶劣气候

6、1963 苏联农业再度出现危机

7、1956.2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8、1964—1982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9、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10、1985—1991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11、1990 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12、1991.8 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

13、1991.12.21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解体

14、1991.12.25 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

15、1922.12.30 苏联成立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2、1944.7 《布雷顿森林协议》通过

3、1945 世界银行建立(1946正式运行)

4、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成立(1947正式运行)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6、1947.10 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1948.1.1开始实施)

7、20世纪70年代初(1973)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1945 联合国成立

2、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3、1951 法德意等六国签订《巴黎和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4、1958 法德意等六国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5、1967 欧共体成立

6、1979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7、1987 《单一欧洲法》生效

8、1991.12 欧共体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9、1993.11.1 “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10、19991.1 欧元问世

11、2002.1.1 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12、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

13、1992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4、1994.1.1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15、1991.11 中国同中华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6、1993 亚太经合组织在美国西雅图首次举行领导人非正式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高中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史)中国世界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尧舜禹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B.C770—B.C476 B.C475—B.C221 B.C230—B.C221 实行禅让制 禹建立夏朝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①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594 公元前6世纪末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449年 公元前443-429年 希腊城邦出现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 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 主政治。 ①罗马共和国建立。 ②公民法出现 《十二铜表法》颁布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5年汉初 汉武帝时期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 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郡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实行中朝制度、察举制、 刺史制度 公元前27年(汉武 帝时期) ①罗马帝国建立 ②万民法产生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隋唐(581—907年) 隋唐时期隋炀帝时期唐朝中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科举制形成。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 局面形成。 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 宋朝元朝设置同平章事,增设“参知 政事”以削弱相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 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 13世纪后半期 13世纪末 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开始兴起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②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改变了大国的均势。③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 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史) 世界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尧舜禹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B.C770—B.C476 B.C475—B.C221 B.C230—B.C221 实行禅让制 禹建立夏朝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①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594 公元前6世纪末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449年 公元前443-429年 希腊城邦出现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①罗马共和国建立。 ②公民法出现 《十二铜表法》颁布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5年汉初 汉武帝时期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 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郡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实行中朝制度、察举制、 刺史制度 公元前27年(汉武 帝时期) ①罗马帝国建立 ②万民法产生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隋唐(581—907年) 隋唐时期隋炀帝时期唐朝中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科举制形成。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 局面形成。 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 宋朝设置同平章事,增设“参知 政事”以削弱相权

中国世界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明太祖时(1380年)明成祖时 清雍正帝时 1839年6月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设立内阁制。 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虎门销烟 1640年(明朝末期) 1688年(清康熙年间) 1689年 1721年 18世纪中叶 18世纪60年代 1775—1783年 1787年 1789年 178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光荣革命”,英国资革结束 《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 立宪制确立。 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 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制定联邦宪法 华盛顿当选美国首任总统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清后期(1840—1912年) 1840--1842年1841年 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 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4年1900—1901年1901年 1905年 1911年鸦片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 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会。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割台斗争 兴中会成立 八国联军战争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中国同盟会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 1831、1834年 1836年 19世纪40年代 1844年 1848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870年 1871年 1875年 20世纪初 1903年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 主义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普法战争爆发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①德意志帝国成立 ②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③巴黎公社革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从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列宁 主义诞生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1912年1月 2月12日 3月中华民国成立 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4—1918年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俄国二月革命②《四月提 纲》③七月事件 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 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古 书中称“封”或“封建”) 1、目的:为了有效巩固西周统治(“封邦建国, 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2、地区:王畿以外的地区,包括土地和人民。 3、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周天子镇 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不是赋税)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诸侯权力:获得土地和人民,封疆内再分封, 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 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 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7、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2)消极: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相对的大宗小宗。 ③家国一体、家国同构。 3、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关系: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分封制通过宗法制得以维系,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③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四、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西周制订。不同等级贵族有不同的礼仪“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 同构、家国一体)。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最突出)(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1、内容 (1)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太尉: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 (3)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 1、特点: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和县令、县 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3、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评价 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巩固了国家统一。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推恩令 (1)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地方设节度使 (1)实质: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影响: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比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学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列举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变革,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总结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依据各国的国情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解释; 4、关注现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思考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大势,探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内容与标准: 【课时1】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本学科的

学习方法。 第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2】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要点: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要点:说出“始皇帝”的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查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时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要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要点:概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时6】本单元知识回顾与习题讲评。 第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时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学习要点:利用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8】罗马法的起与发展。学习要点:记住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2017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完整版)

高考历史复习--大事年表

15末—16初新航路开辟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1991年底雅尔塔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840 – 1949 ㈠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㈡1912 ——1949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1912—1919 短暂的春天(一战时期) ②1927—1937短暂发展 ③1937—1947陷入困境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㈠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 ㈡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 ㈢20世纪80年代(里根) ㈣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一历史必修二大事年表

中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实行井田制。 春秋末期开始用铁农具与牛耕,已经 能制造钢剑。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北魏实行均田制。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推广稻麦复种制。 明朝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 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朝中后期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徽商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帮清初实行“闭关锁国”,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清后期到中华民国时期(1840—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发展,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 1877年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19c60~90y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维 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刺激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 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 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1898年戊戌变法 19c80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 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 立电话公司。1905年 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天 津航线开通。 外国 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打破世界相对独立的状态,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奠定基础;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好望 角”(非洲最南端) 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航队到达美洲。1497~1498年葡萄牙达伽马首次直航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控制,获得独 立,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有 “海上马车夫”之称,成立东 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7世纪中期英《航海条例》,打败荷兰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 落”殖民帝国 15~19世纪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损 失和灾难。 “圈地运动”。 黑奴贸易:欧洲(枪支、杂物)→非洲(奴隶)→北美洲(烟草、甘蔗) 1765-184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C60Y 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1785年瓦特(英)——改良蒸汽机1814年富尔顿(美)——轮船。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c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860-1900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电 动机、电灯,内燃机,化学 工业,钢铁工业) 1866年西门子(德)——发电机。 19c70~80y 内燃机问世 1876年贝尔(美)——电话(无线电报)1879年爱迪生(美)——电灯 1885年德国戴姆勒,本茨发明汽车,现 代汽车工业开始。 1903年莱特兄弟(美)——飞机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西 周 分 封 制 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区辽阔 目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拱卫王室 2、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 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实施 者 武王开始,周公旦大规模分封。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内容 1、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3、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 封。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积极 性 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发展了交通,促进了边疆开发,使 周成为强国 局限 性 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 破坏 瓦解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春秋时 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 西 周 宗 法 制 目的 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 内容 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周王嫡长 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权,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诸侯和大夫以此类推。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须服从大宗 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也是实质) 瓦解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战国时宗法制完全瓦解 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深远 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 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 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秦朝中央背景公元前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原因、影响)措施 中 央 确立皇帝 制度 由来“三皇五帝” 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方法总结 学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2、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完整理解,注意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 3、注意寻找这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如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立,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级中学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Ⅰ)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课)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 2.分封制: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 ④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3.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结合,使其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②等级森严。③以血缘为纽带,确定权利分配方式。 (2)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课) 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 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特征:皇权至上。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列举唐三省六部制及宋朝分割相权等措施,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课) 1.唐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省,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 2.汉朝郡国并行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的史实,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课)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 2.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3.君主专制在明清发展到顶峰。我国多名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