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白描
【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图敦煌壁画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其敦煌石窟现存五万平方米壁画,是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一起来看看吧!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或称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
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为例,从构图和色彩上来讨论其装饰艺术性。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装饰”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泛指艺术修饰,稍后才出现了“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词汇。
据英国百科全书介绍,装饰是指各种能够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应,即视觉上的音乐效果。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随处可见漫天翩翩起舞的飞天。
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其中飞天的形象集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制作手法和风格特征。
由于其中蕴含的宗教内容,使飞天构图装饰性的形式多样,并出现了很多的突破。
就形式风格而言,飞天的构图形式主要有四种:即装饰性构图、动与静的节奏性构图,主观透视构图和满而有序的构图。
首先,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装饰性构图,使事物有序而又自由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上。
它无视绘画真实性再现的表现手法,按照表现意图的支配,在一幅画面中任意移动视点,让画的内容按构思的需要在时空关系上自由的切换,从而扩大了画面的表现空间。
在构图上建立了一种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视觉感受的构图形式。
其次,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正是将客观自然主观化,主观意识理想化,打破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
构图中均衡的构图倾向于动感,对称的构图倾向于静感;对称形式中的旋转与转换式倾向于动感,其他对称形式倾向于静感,在色彩方面对比强烈的倾向于动感,对比含蓄的倾向于静感。
描写飞天壁画的优美句子
描写飞天壁画的优美句子
飞天壁画,古代壁画中的瑰宝,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辉煌。
这些壁画通常描绘着飞天神佛、仙女仙子等形象,飘逸灵动,充满神秘色彩。
下面将用一些优美的句子来描绘飞天壁画的魅力。
1. 飞天壁画中的仙女形象,身披彩云,飘逸飞扬,如同空中花瓣般轻盈。
2. 壁画中的飞天神佛,手持法器,身披华丽袈裟,神态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3. 飞天壁画中的仙女仙子,身姿曼妙,眉目含情,仿佛要从画中走出,与观者相遇。
4. 壁画中的飞天神佛,眼含智慧,面带微笑,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5. 飞天壁画的色彩斑斓,金碧辉煌,宛如天空中绚烂的霞光,令人目眩神迷。
6. 壁画中的飞天神佛,身姿挺拔,神态安详,仿佛在传递着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安宁。
7. 飞天壁画所描绘的仙女仙子,衣裙飘飘,舞袖飞舞,如同仙境中的精灵,让人陶醉其中。
8. 壁画中的飞天神佛,头戴宝冠,身着华丽袈裟,气质超然,令人心生敬仰。
9. 飞天壁画的线条流畅优美,神韵悠远,仿佛在述说着千年的传奇与神话。
10. 壁画中的飞天神佛,眼含慈爱,手持法器,散发出一种祥和与智慧的光芒,令人心生敬畏。
飞天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展现了古人对于美好与神秘的追求,也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一幅飞天壁画都是一幅充满魅力与神秘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到古代智慧与美学的奇妙结合。
愿这些优美的句子能够为您呈现出飞天壁画的优美与神秘,让您感受到古代艺术的瑰宝之美。
敦煌石窟“飞天”的应用
敦煌石窟“飞天”的应用作者:李学艺温静妮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5期摘要:敦煌壁画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敦煌飞天。
飞天以其曼妙优美的身姿,灵动飞舞的神韵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俗话说:“有龛皆成佛,无壁不飞天。
”一提到敦煌,人们便想到了飘逸灵动的壁画飞天,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代名词。
飞天形象深刻体现在了兰州烟的文化应用当中,成为一颗闪亮的星。
关键词:飞天艺术兰州烟一、兰州烟盒的包装设计1、成系列的兰州烟兰州是个历史悠久的西北城市,常常给外地人以苍凉、神秘、豪爽、粗矿之感。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特有的香烟,对于兰州品牌而言,被外地大众所熟知的香烟品牌,莫过于以城市命名的兰州牌香烟。
2008年,兰州牌香烟进入中国烟草的全国性重点品牌行列,缔造了西部区域的现代优秀品牌传奇。
除了烟叶质量上乘,口感纯正之外,极具西部文化元素的包装也是兰州香烟能在现代卷烟市场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以城市“兰州”作为卷烟品牌,另消费者很容易从品牌上判断出产品的西部特征。
最重要的是,兰州以飞天形象和敦煌为代表的典型飞天图案相结合,极富西部特色。
2、兰州烟盒的颜色分类每一种不同款式的兰州烟也有著不同的价格和颜色区别。
常见的颜色有:墨兰、黄、墨绿、红、棕红等等。
不同的颜色也会搭配不同的衬底纹样。
例如图1是兰州烟“丝绸之路”的种类。
此品类烟盒选用了姜黄色作为底色,深刻表达出丝绸之路的主题特色:黄沙漫漫,商队拉着骆驼行走在孤寂的大漠中。
背后的莫高窟出现在烟盒的黄金分割点上,连接的丝绸之路四散开来,四通八达,分别通向阳关、玉门关等重镇。
主题明确,色彩搭配合理明快,让人一眼便记住了这来自大西北的“兰州”。
3、兰州卷烟的飞天图案敦煌作为国家级地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汉魏传入的佛教在十六国时期开始兴盛,开窟造佛从此有了千百年的延续,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
“飞天”一词出自佛经,又名“香音神”,奏乐和舞蹈的飞天形象深入人心,后泛指佛教中在空中飞行的天神,是古代的吉祥图案。
100幅敦煌绝美线描:感受律动之美!高清收藏版
100幅敦煌绝美线描:感受律动之美!高清收藏版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它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在敦煌壁画中,最广泛的题材有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和佛教史迹画等等。
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
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但是,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以后,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就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敦煌飞天文创设计研究
专题058摘要:飞天是敦煌壁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神形象,为拉进其与消费者的距离,促使消费者想把敦煌飞天带回家的需求,文章从情感化设计理论出发,探索其设计新思路。
在分析各时期飞天形象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敦煌飞天文创设计的形式,以及市场发展、用户多样化消费需求,解析情感融入当下文创设计的重要意义,探讨情感化设计对敦煌飞天文创设计的助推,阐述情感化设计与敦煌飞天文创设计结合的策略。
利用好情感来影响和引导用户,达到产品设计者和使用者情感的共振。
从视觉维度、体验维度、精神维度上衍生研发新时代新内涵的文创设计,使敦煌飞天“活”起来,让敦煌飞天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契合消费者情感上的需求,内外兼顾,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创新的双赢。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敦煌飞天 情感表达 三层次理论 文创设计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6-0058-04Abstract:Flying Apsara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mage of god in Dunhuang fresco art. In order to draw the distance between flying apsaras and consumers andto promote the demand of consumers to take them home,this paper explores a new way of desig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sig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lying imag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periods,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in the form of Dunhuang Feiti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user,diversified consumer demand and market development,analytical feelings when below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sign,explore the emotional design,booster,the design of Dunhuang Feitian cultural and emotional design combined with Dunhuang Feitian cultural and design strategy. Using the emotion to influence and guide the users,to achieve the resonance of product designer and user. From the visual dimension,experience dimension,spiritual dimension deriv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ra and new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design,make Dunhuang Apsaras "alive",make Dunhuang Apsaras culture into the public vision,meet the emotional needs of consumers,both inside and outside,and finally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product innovation.Keywords:Emotional design Flying in Dunhuang Emotional expression Three-level theo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晋中信息学院 杨 帅引言敦煌,丝绸之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枢纽城市,因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我国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去观光和膜拜。
解析“飞天”在中国古代壁画中的形式演变
068Vol.203“飞天”这一词汇,据考证,最早出现在《洛阳伽蓝记》一书中:“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①“飞天”作为一种艺术图像,伴随着石窟壁画的艺术形式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最终在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创作中完成了其艺术形象的嬗变过程。
这种艺术形式的演变时间、区域跨度长,在历史、人文等诸多因素的主导下进行,是西域与中原文化艺术交流融汇的重要见证。
1 “飞天”形式的产生“飞天”作为一种艺术图像,伴随着佛教的发展而产生。
印度佛教艺术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就已产生。
孔雀王朝统治者阿育王崇信佛教,并极力推动佛教的传播,不仅翻译佛教典籍,而且创造了大量佛教题材的雕刻和建筑艺术。
这些石雕艺术形象经历了早期王朝时代、贵霜王朝时代和笈多王朝时代,不断扩充和完善,表现内容逐渐丰富。
“飞天”形象作为佛陀及主要弟子形象的陪衬被创造出来。
“飞天”产生于印度,随着佛教东渐经中亚传入中国。
从传播路径上看,可划分为印度飞天、中亚飞天和中国境内的飞天。
②“飞天”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古代印度境内的巴尔胡特、桑奇、阿玛拉瓦提三处佛教遗址中都出现过。
③其中,巴尔胡特佛塔遗址出土的红砂岩浮雕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初,浮雕内容表现了佛陀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场面。
整个浮雕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中间用宝阶来分开,在画面右上角表现天空的部分,出现了“飞天”的形象,他手持飘带向下俯视,面部刻画较为简单,四肢粗短,且没有后期特别明显的性别特征,服饰也是印度式的。
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此时“飞天”的形象,距离人们所熟悉的敦煌“飞天”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完全是一种来源于外国的艺术图像符号。
2 “飞天”形式的初期阶段“飞天”艺术形象伴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
佛教由印度兴起后,南传佛教以斯里兰卡为中心辐射至东南亚地区,北传佛教则以克什米尔、白沙瓦为中心,经西域诸国大月氏、康居、大夏、安息一路传至于阗、龟兹、高昌地区,并在此基础上,沿丝绸之路沿线扩展至辽阔的中原地区。
敦煌壁画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
敦煌壁画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明觉居士2017-06-20北魏、东魏时期早期壁画里的飞天,笔法简朴直率,不做繁琐的细节描绘,下笔直取本质。
韵律感十足,极其生动传神。
北魏莫高窟257窟这是一组主佛左侧的群体飞天。
早期壁画里的飞天,受外传佛教影响明显,多是这种坦胸露体印度人形象。
与直率迅捷的衣带相比,右侧灵动的火焰纹用笔更加轻松。
北魏莫高窟254窟北魏莫高窟254窟厚重的线条表现出肌肉骨骼的强健,衬托出衣裙和丝带的飘动飞舞。
然而仔细对比衣裙和带的线条,则前者力量明显更为强劲一些。
北魏裸体飞天西魏莫高窟285窟上面这是覆斗穹顶斜壁上的飞天,中夹杂以禽鸟走兽、飞花流云。
西魏莫高窟285窟西魏莫高窟285窟西魏莫高窟285窟这两个飞天为明显的汉人乐伎形象。
持阮拨弦,丝带在臂间穿飞舞动,笔法酣畅淋漓。
这生动感来自笔尖上的自觉变化。
试看琴弦的紧绷和手指的曼妙。
再看,同样是飘逸,衣带的舞动和流云的迅疾有着自然的差别。
正是这些,保证了画面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而非后来渐趋麻木的图案标本。
西魏莫高窟249窟西魏莫高窟249窟西魏莫高窟249窟西魏莫高窟249窟飞天的形态变化万端,偃仰纵横,张驰回旋…有的甚至不符合生活中的常见形态,但却符合力量节奏的变化规律。
北魏山东青州佛造像这组青州石刻造像中的飞天精妙绝伦。
正好与绘画道理相互佐证。
靠近主佛内测的身体部位线条沉实稳重,而外侧伸向虚空的飘带摇曳飞扬,速度迅疾。
细审从臂弯肢体间滑过的衣带如流水般蜿蜒而过,美不胜收。
一根线所附着的物象,在不同的部位和受力作用下,轻重缓急,自然而然。
看中央那座石塔沉重坚实,更衬托出飞天气质的曼妙。
北魏晚期山东青州佛造像东魏山东青州佛造像东魏—北齐山东青州佛造像飞天残件,这样美妙的形象几乎难以让人相信竟然是石头雕成的。
魏晋那个时期的艺术品,仿佛由某种外星生物参与创造出来,后来外星人走了,就再也没有那样让人惊心动魄的神迹了……南北朝时期画像砖南北朝时期画像砖南北朝时期画像砖南朝画砖上的飞仙,线条变化精微入神,整体精力弥满。
小学美术《敦煌飞天》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敦煌飞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一些优美的舞蹈或体操表演?”(举例说明)这些表演中的动态美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敦煌飞天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敦煌飞天的艺术魅力。
(2)线描技法:线描是表现敦煌飞天的关键,但学生在线条运用上存在一定难度。
-难点举例:如何使线条流畅、有力,富有节奏感;
-解决方法:进行线条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线条表现力。
(3)色彩搭配:色彩在敦煌飞天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学生在色彩搭配上容易出错。
-难点举例: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使作品既和谐又有层次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练习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敦煌飞天作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敦煌飞天的艺术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让他们逐步掌握线描和色彩的技法。但我也发现,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纠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围绕创作主题展开讨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
敦煌壁画临摹中的白描画稿
敦煌壁画临摹中的白描画稿作者:段文杰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0期线描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造型手段,不管是中国画、壁画和民间绘画,都离不开线描这种至关重要的艺术语言。
它是中国绘画塑造艺术形象的骨架,同时,线描本身又有特殊的独立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
绘画线描和汉字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到中国书法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绘画的线描有悠久的历史,在晚周和秦汉的帛画中线描已经很成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又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在以后的时代,随着绘画内容的扩展和塑造形象的逐渐深入,线描艺术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所以美术史上曾有过“十八描”之说,其实也就是指线描丰富多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敦煌壁画继承了汉晋造型艺术的优秀传统线描技法,并进行了新的创造和发展。
研究敦煌壁画的创造过程,是同研究和掌握壁画线描的特色分不开的。
从壁画线描的功能讲,有起稿线、定形线、提神线和装饰线。
起稿线是指壁画作品第一步起稿中用粗略的线描勾画出所绘物象的大概形象。
然后要对每个物象进行准确、肯定、细致和深入的描绘,这次线描就是定形线。
这道线一描,形象就不能再改动了,所以定形线特别讲究,不能草率。
1000年间的敦煌壁画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定形线:早期,即十六国北朝时代,主要为铁线描;中期,即隋唐时代,主要为兰叶描;晚期,即五代、宋、夏、元时代,主要为折芦描和以多种线描塑造同一物象的灵活多变描法。
第三种功能线是提神线,在壁画定形上色后,或因色彩覆盖后底线模糊不清,或因一些重要部位需要强调,以及人物头部开脸传神等而用较深的墨线再一次精确刻画。
提神线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一道关键性的工序,与作品成败关系密切。
此外,为了使画面丰富有变化,有些形象需要用多层线描来充实和装饰,这就是装饰线,一般在图案、器具和服饰上用得较多。
敦煌壁画不同于案桌上的绢、纸绘画和手卷,画面宏大,所绘物象形体也大,有些线描长达数尺,毛笔所含墨汁和笔力不能一次运行到底,必须像接力赛一样,一笔力尽再接一笔,要做到接头巧妙、不露痕迹、气脉畅通、天衣无缝。
白描在中国画绘画中的重要性 (2)
白描在中国画绘画中的重要性中国画历史悠久,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 是中国画的基础。
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描有很典型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画的共同特点,即写意性和强调书法用笔。
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
白描在表现的技巧上要求很高,在用笔上要求有力、流畅、变化。
一、中国白描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的特征是用简练的墨色来勾勒画面,塑造形象,不施加色彩和渲染。
由于中国人使用毛笔作画,因此以线立骨成为东方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现在,中国画中的白描已被作为独立的一科,成为创作工笔画的基础,是学习中国画必备的基本功。
从此可以看出白描的重要性。
白描作为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科目,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我们将它称为中国式白描。
中国画的白描特别强调的是书法用笔,这也是中国画同样要遵循的准则,也就是所说的“书画同源”也是白描的另一个特点,即白描的书法性。
中国画的白描和书法一样,同样孕育于中国的远古绘画和图案作品,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各自的体系,在各自的发展变化中受到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既各具形态,又相辅相成。
李苦禅先生曾经说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白描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这种抽象手段的。
书法的形象语言即笔法是白描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
另外书法的精练贯通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的绘画。
从而,白描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白描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宋代人物画家李公麟把方折、挺劲的线条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创造出“扫去粉黛,淡毫轻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白描,形成了独立的工笔绘画形式,开创了以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基调的简雅放达的一代画风,后世赵孟頫、仇英、陈老莲无不效仿。
由此可见,一幅高水平的白描,应是造型能力,笔法、墨法、线的有序组织及主观感受的集合体,偏颇任何一方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一幅好的白描作品。
优秀的作品有: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汉代的画像石刻,北魏时期的敦煌飞天,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卷》,唐代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石椁线画,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时期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元代永乐宫壁画,明代陈洪绶的木刻《水浒叶子》以及任渭长、任伯年的人物画绣像作品。
敦煌飞天意象在舞台装中的创新设计实践——敦煌色系在秘境飞天系列中的应用
Fashion Color应用摘 要:本研究以敦煌飞天意象在舞台装中的创新设计研究为主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飞天形象与飞天意象在舞台装中的联系与创新点。
以天人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为形象设计主体,得出天人由莲花化生—双生—融合的系列设计概念和融合共生的飞天意象。
通过探究敦煌飞天意象在当下舞台装中的创新设计与研究,为敦煌飞天意象相关的服饰研究与创作提供可用的素材与可借鉴性的参考。
关键词:敦煌飞天;舞台装;创新;融合共生;中国传统文化Abstract: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innovative design research of Dunhuang Feitian imagery in stage costumes as the theme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analyzes the conn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Feitian image and Feitian imagery in stage costumes. Taking Gandharva and Kinnara as the main body of image design, the series design concept of heaven and human being transformed from lotus-twin-integration and the image of flying sky of fusion and symbiosis are obtained. By 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Dunhuang Feitian imagery in current stage costumes, it provides usable material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Dunhuang Feitianimagery related costumes.Keywords: Dunhuang Feitian;stage outfit;innovation;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殷楠楠Yin Nannan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广西 北海 236000Beihai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Beihai Guangxi 236000The Innovative Design Practice of Dunhuang Flying Image in Stage Costumes——Application of Dunhuang Color System in the Secret Realm Feitian Series Abstract敦煌飞天意象在舞台装中的创新设计实践——敦煌色系在秘境飞天系列中的应用一、绪论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代表着神秘绚丽的敦煌艺术。
敦煌壁画临摹中的白描画稿
敦煌壁画临摹中的白描画稿作者:段文杰来源:《丝绸之路》 2013年第20期段文杰线描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造型手段,不管是中国画、壁画和民间绘画,都离不开线描这种至关重要的艺术语言。
它是中国绘画塑造艺术形象的骨架,同时,线描本身又有特殊的独立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
绘画线描和汉字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到中国书法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绘画的线描有悠久的历史,在晚周和秦汉的帛画中线描已经很成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又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在以后的时代,随着绘画内容的扩展和塑造形象的逐渐深入,线描艺术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所以美术史上曾有过“十八描”之说,其实也就是指线描丰富多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敦煌壁画继承了汉晋造型艺术的优秀传统线描技法,并进行了新的创造和发展。
研究敦煌壁画的创造过程,是同研究和掌握壁画线描的特色分不开的。
从壁画线描的功能讲,有起稿线、定形线、提神线和装饰线。
起稿线是指壁画作品第一步起稿中用粗略的线描勾画出所绘物象的大概形象。
然后要对每个物象进行准确、肯定、细致和深入的描绘,这次线描就是定形线。
这道线一描,形象就不能再改动了,所以定形线特别讲究,不能草率。
1000年间的敦煌壁画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定形线:早期,即十六国北朝时代,主要为铁线描;中期,即隋唐时代,主要为兰叶描;晚期,即五代、宋、夏、元时代,主要为折芦描和以多种线描塑造同一物象的灵活多变描法。
第三种功能线是提神线,在壁画定形上色后,或因色彩覆盖后底线模糊不清,或因一些重要部位需要强调,以及人物头部开脸传神等而用较深的墨线再一次精确刻画。
提神线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一道关键性的工序,与作品成败关系密切。
此外,为了使画面丰富有变化,有些形象需要用多层线描来充实和装饰,这就是装饰线,一般在图案、器具和服饰上用得较多。
敦煌壁画不同于案桌上的绢、纸绘画和手卷,画面宏大,所绘物象形体也大,有些线描长达数尺,毛笔所含墨汁和笔力不能一次运行到底,必须像接力赛一样,一笔力尽再接一笔,要做到接头巧妙、不露痕迹、气脉畅通、天衣无缝。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内容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敦煌飞天在各个朝代飞天的艺术特征,并分析各个时期形成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敦煌飞天乾闼婆紧那罗壁画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古代为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
随着岁月流逝,敦煌成了许多重要历史遗迹与文物的承载体。
莫高窟位于敦煌城的东南,为佛教的中心圣地,洞窟南北通连,上下重叠,层层如蜂房,与西千佛洞、安西东万佛峡,合称敦煌石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宝库。
洞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不停的营建,反映了一千年间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各种活动与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佛教美学思想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传承、演变。
至今为止,莫高窟保存洞窟735个,其中包括45000平方米壁画和两千多身彩塑。
每个洞窟,都有着独特的时代艺术特色,牵涉到宗教、历史、科技、艺术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
其中,飞天作品亦居全国之冠,仅莫高窟的492个洞窟,就有270多个窟绘有飞天。
一、关于“飞天”的研究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开展了敦煌石窟分类研究,目的是为了把石窟艺术所反映的敦煌文化全面地公诸世人,以促进敦煌学的深入发展。
在初步拟定的22个专题中,“敦煌飞天”入列专题研究之一①,这也推动了敦煌飞天研究的发展,迄今为止有关此方面的论著的出版、发表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再加上敦煌学发展己有近百年历史,出版物研究成果丰富,也为敦煌飞天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敦煌飞天》②中常书鸿、李承仙的文章《敦煌飞天》是研究敦煌飞天较早的作品,把飞天定义为印度佛教众神之一键达婆,说出了飞天的狭义概念,此文章还简要概括了敦煌飞天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之后,国内学者纷纷针对飞天这一形象展开了研究,内容涉及飞天艺术形象、飞天艺术审美、飞天艺术研究等方面。
段文杰在《飞天—乾阔婆与紧那罗—再谈敦煌飞天》③,一文,对各个时期飞天的特点做了概况。
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变迁
工美史话[摘 要]飞天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其从无到有、由繁荣至衰落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表现为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飞天粗犷阳刚,隋唐的飞天华丽世俗,宋元的飞天刻板衰败,飞天的变迁映射出社会现实的变化,揭示了时代特征。
飞天的发展史是雄浑壮阔的艺术史,更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创新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飞天;中华文化;变迁[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8-002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芳菲.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变迁[J].天工,2023(28):21-23.李芳菲 黑龙江大学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变迁作者简介:李芳菲(2005—),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文化与文化遗产。
飞天形象作为敦煌艺术的代表,在莫高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敦煌艺术宝库中有着多种形象的飞天,形似但又各有特征。
这些特征代表着敦煌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彰显着时代的主流。
飞天初现于印度神话故事,后伴随佛教东传而进入我国,在不断地吸纳中华文化养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飞天,而在不同的阶段,飞天形象的表现也并不相同。
时代赋予飞天以美的内涵和灵动的魅力。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飞天形象的初创期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敦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西域文化与东方文化在此相遇,敦煌也就成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明珠。
东晋十六国以来,敦煌作为佛教文化都会已有一定的佛教文化积累,寺院林立、高僧汇集,敦煌最早的飞天形象便诞生于敬佛的北凉。
初入我国的飞天具有明显的西域特点,面部平圆,眼眸深邃,鼻梁高挺,身披大巾且穿长裙,略显笨重、粗犷。
如第254窟的飞天,盘旋在中心柱正面佛龛两侧,只着下裙,赤足而立,身着飘带,身体直角弯曲,极具力量感,尽显阳刚之气。
北魏初期,有些洞窟中的飞天仍带有浓厚的西域色彩,但在画法上较北凉有了明显的提升,画面生动,粗犷有力,线条准确地勾勒出更加符合中华文化审美的人体比例,也有一些洞窟已经出现中国化趋势的飞天形象,造型趋向中原化,动作逐渐轻缓。
敦 煌 白 画 欧阳琳
2009年第4期敦煌研究NO 1412009 (总第116期)DUN HUAN G RESEA RCHTO TAL 116敦 煌 白 画欧阳琳(敦煌研究院 美术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30) 收稿日期:2009204201 作者简介:欧阳琳(1924— ),女,四川省彭县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及艺术研究。
内容摘要:从审美角度探索、研究敦煌佛教艺术中的白画,主要寻觅莫高窟内白画作品,按时代叙述白画的价值、内容、技法,以及白画现存之精美作品。
关键词:白画;敦煌壁画;中图分类号:K87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106(2009)0420033205 白画,是指不施色彩的线描画。
壁画的初步工序为起稿画或底稿、素色起样、不着色的画稿。
是壁画起步的原始资料,有时也略施淡彩。
总之,以线描为主的画稿,通称白画,也称白描。
古代画工在创作敦煌壁画之前,先定位,弹土红线,标出立线和横线,然后起样。
第一道工序是画底稿,是以白画的方法来绘制的。
因此,白画是敦煌壁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线描起稿,古代采用粉本、刺孔、底样的白画把画样复制到墙壁上,敦煌藏经洞就发现了古代的粉本。
通过粉本在墙上复制出画稿之后,以线描画于壁上,就形成了白画,所以粉本的白画与墙上的白画之间关系密切。
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之一,先民的图腾画、马王堆出土的汉画以及汉代石刻,是以线描造型的,人物、背景、云彩等,均以线描为先的第一次垫底工作。
白画———未着色或着色不多的壁画,经过粉本起稿成线描画稿,是以墨线线描为主。
线描有粗、细、轻、重之分,有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莼菜描、丁头鼠尾描等技法。
石窟壁画多用墨线、淡墨线、赭红线、土红线、多种线描,有的黑线盖着红线,能达到白画造型、传神之美。
线描勾勒是白画的主要形式。
壁画中主体色绘,是用浓厚、华丽的色彩表现佛教内容的,白画是辅助部分。
但对于壁画的浓艳、厚重,白画清晰、淡雅,以线描为主,起到衬托的作用。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敦煌飞天,作为敦煌壁画的代表之一,是敦煌文化的瑰宝。
敦煌飞天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众多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敦煌飞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艺术特点,并深入分析飞天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敦煌飞天是指敦煌壁画中的一种形象,描绘了人身上半部,背后展开巨大翅膀,飞翔于空中的神秘生物。
早在唐代,飞天形象就出现在敦煌壁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天形象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飞天形象不仅是敦煌壁画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一。
敦煌飞天的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飞天形象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了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飞天形象的姿态多样,有的张开双臂,有的骑马飞翔,有的手持乐器,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形象的创造力和艺术尝试。
再次,飞天形象寄寓着人们对自由、向上和追求的渴望,与壁画整体氛围相得益彰。
最后,飞天形象的绘制技法精湛,线条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水平和创作才华。
敦煌飞天的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飞天形象融合了佛教艺术、道教符号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对于研究敦煌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飞天形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艺术特色的融合。
再次,飞天形象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示了敦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对于推广和传承敦煌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敦煌飞天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首先,飞天形象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被广泛视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其次,飞天形象的创作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性和多样性。
再次,飞天形象的艺术创作不仅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还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演变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演变摘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作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时代产物,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其飞天的造型和风格也随之改变。
从十六国开始到唐代最为繁盛,历时千余年,通过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可以看出历史上各个时期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更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汇集之地,它在中西经济和文化相互冲击的影响下,孕育出了不同艺术交融的产物。
飞天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它沿着丝绸之路,随着印度佛教的渗透传入中国。
汉代佛教东传,到南北朝时期与魏晋玄学相互影响,逐渐与中国的儒、道文明相融合,至唐代完成第一次文化的大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佛教艺术也入乡随俗,在造型上开始往中国化方向转变。
敦煌石窟开凿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佛窟壁画中都有飞天的形象,从十六国开始,到元代末期。
在敦煌莫高窟二百七十多个洞窟中,其中飞天就有四千五百多身,再加上榆林、千佛洞,总计近六千身,飞天的形象贯穿于敦煌石窟整个的发展过程。
一、飞天的由来“飞天”一词在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而本文所说的“飞天”指的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飞天形象源自于印度,是在塑造一个超凡的形象和一份脱俗的憧憬。
“飞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这和中国的神仙有所区别,飞天没有腾云驾雾,仅身披长带,轻盈洒脱。
史学家认为在敦煌壁画中最早的飞天形象,从神情体态,衣着服饰中都带有浓烈的印度佛教气息。
在异域文化传来的同时,佛教飞天的形象也随之渗透到中国文化之中,为中国飞天文化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佛教佛经的记载中,飞天的形象是人行有角的。
但传入中国之后,这一形象被中国的艺术家用独特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飞天”形象。
飞天在敦煌壁画的空中依然翩翩起舞,不同的是,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用长长的飘带来展示她们的柔美身姿。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飞天的形象也随之有所改变。
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飞天伎乐望之云表展开全文▲敦煌飞天“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洛阳伽蓝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有飞天。
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由于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变化,姿态意境、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
如敦煌飞天的鼎盛时期,即整个唐代,敦煌飞天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敦煌飞天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
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飞天是如何产生的?从北凉、北魏、西魏至宋、西夏、元历经近1000年,敦煌莫高窟绘画、雕塑都经历了哪些演变?隋时期:飞天最具艺术创造,基本为中原式女性造型隋朝立国短短三十余年,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均崇圣佛教,在这时期佛教如日中天。
莫高窟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建了百余个洞窟,是莫高窟这座历史遗迹中最闪光的一部分。
此时敦煌飞天数目骤增,满窟皆画飞天,敦煌飞天艺术出现高峰,与朝廷大力倡导画飞天也有重大关联。
据史籍载隋炀帝特别喜爱飞天,他在宫中曾让匠人为其创造“活动飞天”,在大门上挂帷幕锦幔,装饰木雕飞天,经过机械传导,飞天可上下升腾俯仰,卷动锦幔上升。
隋代敦煌飞天的绘制达到鼎盛。
飞天不仅绘制精美,色彩斑斓,而且无拘无束,任意飞翔,表现出一种动感和生命的活力,已完全摆脱了西域画风的影响,以中原技法取而代之。
飞天创作生动,布局多为群体,首尾衔接,各有姿态。
飞天基本上为中原式女性造型,或面相清瘦,身材修长;或丰肌丽质,婀娜多姿,眉宇含情。
飞天的动态多变,俯抑斜正,腾飞俯冲,不拘一格。
有的洞窟四壁,环窟绘带状飞天一周,有天宫栏墙纹为界线,以飞天代替过去的天宫伎乐,如莫高窟244、390窟,这是隋代飞天变化的特征。
还有一种特殊形态,莫高窟276窟有反弹箜篌(音:空侯,古代传统弹弦乐,形似竖琴)飞天一身,在莫高窟反弹琵琶图形甚多,反弹箜篌仅见此例,反弹乐器有悖于人体自然规律,实属想象中的艺术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