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摘要:国有企业在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改革显得非常必要,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收获更好的效果,就需要详细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确保其能够体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为国企发展营造新的局面,适应当前新形式的要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虽然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为很多国有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出路,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鉴于此,本文就国企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国企;改革;困境;出路1.国企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国企为什么要改革?从大的方面看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需要;二是现有国企管理体制机制严重制约了国企生产力,导致国有企业活力严重不足,效率普遍不高。
改革的方向是哪里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还提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对国企来说这是带有根本性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也就是说,国企改革要在满足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对国企进行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企最直接相连的就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也就是说国企改革首先要体现发展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总目标。
离开了这个大方向,总目标,所有的改革措施,无论设计的多么精细,都会与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总目标相背离。
2.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困境分析2.1产权关系不明确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落实,其最为基本的一个困境和问题表现就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能够较好明确,尤其是在生产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收益权方面,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混乱或者是模糊问题,如此也就必然影响到国有企业很多改革策略的落实推进。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作者:李杨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8年第09期摘要: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证明,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有效推动国有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因此面临新的困境。
研究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境,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困境1、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存在生产力偏低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甚至必须依赖国家“输血”才能生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更为突出。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很高的比重,只有进行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才能更好的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应变能力;国有企业只有实施改制,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才能真正解决政企不分和行政干预问题。
2、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拉开序幕,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5月到1984年中期,国家改革的重点是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10月到1986年,是以承包为主要方式的两权分离经营方式阶段;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3年,是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阶段;第四阶段是从1993年11月到2002年,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2003 年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国企改革进入到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
2003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的机构与制度逐步完善,我国进入以国资委为主推动并监管国企改革的新阶段。
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改制推动了国有资本的重组,国有经济的控制了进一步增强。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逐步完善了企业制度,产生一些市场竞争力比较强的国有大中型股份制企业,促进了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融合。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有企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改革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必须找到出路。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1、管理机制落后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机制落后、决策不灵活、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
由于政府的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大打折扣,也难以发挥市场优势。
部分国企的经营状况甚至比不上一些私营企业。
管理机制的落后导致企业难以响应市场变化和挑战,也难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2、缺少竞争意识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对市场的适应性不够强。
由于市场份额大、政府补贴多,国有企业经营成本高,利润率较低,难以跟得上市场变化和变革步伐。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常常是“拖沓、养老、务虚”,这导致了经济效益的下降和企业竞争力的降低。
3、体制机制约束国企的体制机制不同于民企,国企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和约束。
国有企业的决策往往需要向上级政府报告和请示,流程繁琐、审批周期长,企业无法自主作出决策,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此外,国家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约束,也让国有企业难以具备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1、深化改革,赋予企业更多的市场化操作方式国有企业改革不应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更应该关注企业的实际运营。
应该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国企应该打破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模式,增强企业自主决策权,打破垄断和行政命令制度,让企业有更多灵活性和自主权。
2、创新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引进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同时,还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装备更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多次薪酬制度的改革。
但是,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才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面临了许多问题和困境。
一、困境1.薪酬福利待遇过低。
传统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以公平、共同富裕为宗旨,保障员工的生活稳定和平等,但是也导致企业薪酬待遇过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2.薪酬等级不清晰。
由于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优越性,各部门之间的薪酬等级不够清晰,员工难以在岗位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过去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主要以政绩为主,关注的是企业整体的发展和政治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个人的价值和表现,导致人才流失和员工的工作动力下降。
二、出路1.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薪酬体系。
国有企业应该注重考虑市场需求和人才供需关系,建立灵活的薪酬体系,以竞争性激励为核心,让员工薪酬与业绩挂钩,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2.注重薪酬等级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国有企业应该保障基本薪酬待遇的公平性,同时注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等级科学性和合理性,给员工提供公平和发展空间。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客观衡量个人和团队的贡献和表现,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4.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
国有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包括社会保险、住房补贴、节日福利等,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需要跟随市场需求和人才供需关系的变化,注重灵活性、科学性和公平性,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
地方国有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及对策
地方国有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及对策地方国有企业在享受着业务保护或者政策优惠的同时,也承担着许多社会责任与经济负担,存在效益低下,人员流失,冗员较多,技术落后的现实困难,靠政府提供的有限生存空间与政策苦苦支撑。
在非国有经济市场化与非公有企业集团化进展的今天,其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少,正在走向被挤出的边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一、地方国有企业面临经营逆境分析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地方政府,法人代表由政府委派,多数企业法人同时兼任政府职务,造成政企职责不分、董事长与总经理职责不分、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界限不清晰。
国有企业的建立是根据新中国初始阶段经济的进展状况建立的,因此有些制度是不完善的,由于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因此传统的治理模式不再适用,不能满足当今的现状。
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的划分,不能超过自身职责,进行越级管理,那样会造成不必要问题的产生,并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管理模式混乱,职责分配不清,员工会因其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因此要结合国有企业的运营状况,建立完善的法人管理制度山。
2.财务管理机制缺失,内操纵度不完整。
财务岗位设置不完整,有的企业只设一个会计岗位与一个出纳岗位,大多企业没有设立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岗位。
财务由一把手直接领导,这就造成懂财务懂管理的人在企业重大决策时没有相应的权力与话语权,也就发挥不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因此在投资、技术改进、可行性分析等方面没有发挥作用,造成投资风险、资源浪费。
比如山西某煤炭生产企业引进煤变油技术,由于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直接照搬XX省可行性报告与各类财务分析决策指标,结果建厂投产后发现本地煤炭资源枯竭、成本高于内蒙、煤种不一致等因素,其直接大幅度加大生产成本。
生产是负效益,不生产是巨大浪费,最终巨额的贷款利息拖跨了整个集团公司。
3.人事劳资制度不科学。
地方国有企业的所有高管全部由地方政府任命同时调动频繁,高级管理人员心思不能全部用在经营管理上。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报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基地。
它们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改革的浪潮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天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简单地“挂牌”、“注资”等单纯的财务重组转向了深入的制度重塑和战略重组。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反复地经过多次的改革,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制度创新、资产重组等方面得以加强和提升。
不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改革,推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和实际需要的国有企业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制度建设的改革。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针对国有企业的现状、问题以及前沿发展规律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制度建设的改革方案。
2. 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
这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难点。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3. 政企分开。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尤为重要的一项。
无论是在纵向还是横向的企业内部机制上,政企分开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市场化运作。
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不能依赖于政府的干预和支持,而需要跟着市场步伐,通过市场的竞争来实行更加成功的转型升级。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股份制改革、扩大资产重组、推动三重组合制改革、发挥人才优势、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
国企面临的难点包括:1. 管理层的改革。
改革的东风带动着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变得更加现代化、开放化。
一个好的企业,首先需要有好的管理层。
国有企业要在管理层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要下大力气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内部体制等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亟需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一、困境1、经营效益不高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效益不高,许多企业陷入亏损困境。
如部分中央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致使企业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产能过剩近年来,因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领域出现了过剩产能的情况。
不论是钢铁企业、水泥企业还是煤炭企业,这些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凸显出来。
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是困扰国有企业的重要问题之一。
3、资产经营效益不佳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效益并不如市场企业,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率高、资产总额占比低、资金使用效率低等方面。
这证明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投资效益亟需优化。
二、出路1、减少政府干预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大关键就是减少政府干预。
国有企业应当依据市场规律进行经营,不应当由政府部门来干预企业的决策,要实现公司治理的新模式。
2、完善内部机制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合理利润率和经济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特别是在企业治理、董事会运营和内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
通过建立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来激励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尽职责任,从而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3、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针对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应当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减少产能上的浪费。
同时,还应当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4、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重点在于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延伸市场化改革轨迹,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与出路
浅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与出路作者:张正伟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0期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革。
至今,已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大公司、大集团,开放搞活了一批国有中下企业,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明显,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中国10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排名,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留和倒退没有出路。
而当今国企改革还难以实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目标,因此,深化国企改革,对于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毋容置疑,深化国企改革是一场伟大创新和实践活动,它必然面对许多困难和阻力,以及各种束缚和挑战。
因此,本文针对深化国企改革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望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出路措施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深化国企改革中的难点,有制度性的,有非制度性的,有历史原因留下的,也有改革中新产生的。
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随着改革发展又引出一些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有非体制原因产生的,如领导个人素质高低、员工心理素质以及企业文化等因素产生的改革阻力等问题。
(一)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问题所谓“所有者虚置”不是说没有法律上和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是指这样的“所有者”不能切实负担起应有的责任。
这是体制问题,更是影响国企改革其他要素的根本问题,比如国有产权不明晰、组织结构职责不清、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不匹配等。
针对此问题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但是仍然无法破冰,致使国企改革看起来轰轰烈烈,但是无法取得深层次的进展。
因此,它也成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最大的困难。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存在缺陷、运转不灵(1)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表现之一是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导致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资金、科研、信息灵通等优势。
下决心打造国内或国际市场上的一流产品,以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有潜力最活跃的因素。
古人云:“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先进的企业文化应具有实战性,实用性,实效性。
关键词:企业;生存;发展;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供给侧。
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无法很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高端高质的新需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更高水平的服务,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面临的瓶颈:(一)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不仅是因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没有界定清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所有者层次有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是全民所有,全体国民以委托-代理制的方式使得归自己所拥有的财产进入经营过程。
如果企业的产权不清晰产权,委托-代理结构就不会规范。
而委托-代理结构不完善,委托-代理者之间就不是一种责权利。
(二)管理体制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组织结构模式化,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有企业没有摆脱计划体制的影响,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都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劳动人事、收入分配、技术进步等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缺乏活力;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分散、整体素质不高以及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需要压缩,一批技术设备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需要淘汰;还有由于工作中的盲目性而导致的重复建设,致使一批企业陷入困境,有的企业和项目,虽然不是重复建设,但由于资本金严重不足,高负债经营,也难以生存。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稿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就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研讨,目的是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规划路径,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肩负着支撑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重任。
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
国有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二、明确目标,推进治理现代化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把握重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聚焦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聚焦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三是聚焦开放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聚焦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勇于实践,锻造过硬作风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锻造过硬作风。
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培养战略思维和专业素养,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要树立底线思维,遵守法治,强化合规经营;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要廉洁自律、清正廉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
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企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经济战略任务,参与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管理。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企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国企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
国企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国企的规模庞大,部门繁杂,职能交叉,导致决策机构不够灵活,管理体制不够高效。
很多国企虽然在规模上很庞大,但效率却远远不如民营企业。
这主要是由于国企内部管理制度不够灵活,很难调整内部结构,以及管理者的利益驱动不足,难以有效落实国企改革政策。
国企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国企在长期的垄断地位下,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很多国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产业模式和技术水平上,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而在创新方面,国企面临政策创新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科技创新步伐缓慢,影响国企的竞争力。
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诸多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面临着来自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这种竞争可能来自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国企需要更加努力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还需要面临市场规则的制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国企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国企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难题。
由于国企体制相对僵化,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导致企业内部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企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力度,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管理制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和活力。
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在于管理体制不够高效、科技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力弱和人才管理不足等多方面。
针对这些困难,国企需要积极应对,加强内部管理和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推动国企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文自动生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和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和建议国有企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面临许多困境。
这些困境包括: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职工权益保护问题突出;市场竞争不充分等等。
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和建议,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首先,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引入民营资本,推动国企与民企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严格实行财务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资产流失的打击力度,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此外,加强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制度,加强与工会的沟通和协商,充分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
并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帮助他们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另外,拓宽国有企业的市场经营范围,引导企业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此外,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前解决潜在问题,减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
同时,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和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国有企业的顺利进行。
总之,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众多,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这包括改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机制,保护国有资产和职工权益,拓宽市场经营范围,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等。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由大而强、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直接投资或国有资产为主体的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薪酬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出路。
国有企业薪酬水平较低。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
这使得国有企业难以与市场竞争,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国有企业薪酬分配不公平。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一般是按照职位等级划分,而不考虑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这导致了薪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容易产生浑水摸鱼和庸懒无为的现象。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机制。
薪酬制度对于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作用不充分,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和创新意识。
这使得国有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针对上述困境,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公平的薪酬分配机制。
国有企业应采取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进行薪酬分配,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加强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增加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应设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包括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还可以引入竞争性激励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激励企业内部的创新和进步。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国有企业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专业化管理力度,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要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通过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建立公平的薪酬分配机制、增加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对于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存续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由于主要 资产与主要业务环节被抽走重组 了上市公司 , 因
此 存 续 企业 在 业 务方 面 存 在 以下 特 征 , 一 是 对 主 业 业 务 起 到 很
成事实, 但是到底 能“ 续” 多久 以及怎样才能够“ 续” 下去, 就成为
了 存 续 企业 当前 所 必须 面 对 的 主 要 问题 。
强辅助性作用且专业技术 要求较高 的辅助性业务 。 二是专业技
术 要 求 略 低 但 劳 动 力 需 相对 密 集 的 辅助 性 业 务 。 三 是 几 乎 没 有 技 术技 能要 求且 对 主 业业 务 辅助 性 也 不强 的其他 多种 经营 项 目 。
源 匮乏的企业在人均资产拥有量上更显贫瘠 , 加之缺乏适合人
才进行后续经营 , 甚至都无法 维持最基本 的 自力更生 。
( 二) 业 务 问题
改革 。这种改革的实质是剥离上市 , 通常将特 大型国企一分 为 二, 把优 良资产、 优 良人员拿入上市, 把劣质资产和包括人员、 债 务在 内的诸 多包袱 留在原有的企业 内, 这样的公司或者 企业 也
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 四) 员工收入分配差距 问题 上市员工与存续企业员工的收入差距起来越大 的问题是影
响社 会稳 定 一 大 因素 。原 为一 个 公 司 时 , 员 工在 相 差 无 几 的 岗
产生 了所谓的 国有存续企业 。 虽然存续分立制度能够 在一定程 度上推进企业发展与改革 , 而且作为上市 国有企业也能够在相
位和 级别上所获得 的薪水也相差不大 , 但是 一旦身处于不同的 上市公司与存续企业之 后, 存续企业 中的员工在 工资收入 上就 会 普 遍 低 于 上 市 公 司 中 的相 同职 务和 岗位 的 员 工 工 资 , 甚 至 出
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制或拥有大部分股份的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现状分析1.经营效益不高尽管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但由于长期存在行政化管理和行政干预,造成了决策效率不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相对较低。
2.创新能力不足由于体制原因,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
但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人才流失问题国有企业在薪酬制度、晋升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的对策建议1.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权多元化,引入市场机制和法治化运作,使国有企业更加透明、规范和有效。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
2.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鼓励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国有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在政策和法规方面给予创新型国有企业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积极开展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提供良好的晋升、发展机会,留住人才,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5.加强监管与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防范腐败和不当行为,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试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其克服措施
大学本科学位论文题目试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其克服措施作者付妤珂完成日期2009年9月培养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指导教师甘元霞教授专业领域工商管理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授予学位日期年月日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位论文(2009)2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各方面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着重重困难。
能否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关系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论述了国有企业克服困难进行改革的理论依据,并给出了克服目前困难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基础措施Abstract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encountered various problems with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ether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be done smoothly is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So how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and find appropriate solutions is imminent.In this paper w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urvive and the main difficulties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Besides, 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bout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bring up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difficulties.Key word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theoretical basis;measures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绪论 (5)1.1 国有企业概论 (5)1.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及主要问题 (5)第二章国有企业面临的环境分析 (8)2.1国企改革所处的环境 (8)2.2 国企改革依赖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8)2.3对政府投融资决策与运营过程中的矛盾 (10)第三章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 (12)3.1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 (12)3.2 造成国企改革困难的原因分析 (12)第四章解决国有企业所面临困难的理论基础 (14)4.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 (14)4.2国企改革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应对措施 (15)4.3 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弊端 (21)4.4 合理的选择产权组合配置 (21)第五章克服困难的措施 (26)5.1 政府管理国有资产带来的冲突 (26)5.2 国企改革的各阶段以及采取的措施 (26)5.3 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 (27)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3)申明 (35)致谢 (36)第一章绪论1.1 国有企业概论国有企业是指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的企业。
国有企业困境形成原因与突破策略-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国有企业困境形成原因与突破策略-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从当前国有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政企职责不明、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多以及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发展。
导致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制度原因、管理水平原因以及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等,都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
国有企业想要从当前的困境中走出去,就必须要做到下述五方面;一是转变观念;二是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五是建立健全机制,培养中国的企业家队伍。
1 国有企业困境产生的原因1.1 制度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陷入到困境中,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依然在于制度。
制度能否适用于国企的实际发展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实况,将直接影响国企发展速度。
部分国企存在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市场抢占意识差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因为制度的约束。
从改革实践效果来看,如果在经济条件、市场条件及社会环境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制度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实际对比情况来看,如果企业制度不合理,在发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大,所以要保证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必须对制度进行创新,以制度为基础,强化企业发展。
一些企业虽然开始改制,但是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产生该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改制仅仅是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因素,而要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经济效益决定国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在改制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改制效果较差的原因较多,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只是单纯地搞形式主义,将改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作用。
1.2 管理问题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行及正常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企业管理水平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正常发展,目前国有企业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下述方面: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产品的物耗与常规企业相比比较大,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高,影响经济效益。
当前国有企业产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国有企业产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1.体制性问题: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受到了许多制度性的束缚,如人事安排、用人制度、决策程序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低,创新能力差,不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和发展。
2.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由于国家对一些行业的重点支持,国有企业在一些领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3.人才流失和腐败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人才流失和腐败问题的突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运作效率和业绩。
为了解决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应采取以下对策:1.深化,解决体制性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模式进行,减少政府干预和行政审批,提高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决策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对于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规划和监管。
避免同一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3.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国有企业应建立起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留住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国有企业。
4.加强监管,打击腐败: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的腐败问题,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规和制度,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控和内部监督,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企业治理体系。
5.加强创新,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鼓励企业进行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当前国有企业产生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与转型方向
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与转型方向近年来,国有企业一直面临着各种经营困境,如低效率、高成本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困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合适的转型方向。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并提出几个可能的转型方向。
1. 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重塑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
国有企业应当尽快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通过改革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市场化改革还包括调整产权关系、加强竞争机制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举措,从而实现国有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2.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其经营状况。
为了提升治理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这意味着要加强公司法人治理和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同时,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行。
3.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国有企业转型的核心。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国有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应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 强化员工素质培训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培训机会,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引进和流动,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国有企业,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5. 拓展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国外市场资源和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提升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6. 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推动多元化发展来实现转型。
多元化发展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和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实现,以拓展企业的经营领域和产业链。
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
国企发展遇到的困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企业,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国企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着其健康稳定发展。
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面临着来自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
由于国企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政策扶持和资源优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惰性和官僚主义,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不如民营企业敏捷和灵活。
由于国企通常承担着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任务,往往受制于政策导向和社会责任,难以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
国企在人才引进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由于传统上国有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相对滞后,人才队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国企在管理体制方面通常比较僵化,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由于人才短缺和管理不善,导致国企在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表现不佳。
国企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长期受到政策扶持,国企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国企在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方面通常比较守旧,难以推动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虽然国家正在加大对国企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支持,但是要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仍面临重重困难。
国企在市场开拓和国际竞争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和资源有限,国企在国内市场往往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
国企在国际市场上要面临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和技术壁垒,难以实现全球化战略和走向国际。
在国际市场上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国企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企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压力、人才引进困难、技术创新难度和国际竞争挑战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企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优化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国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作者:刘春梅
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05期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过去的几年内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的经济、政治格局。
在危机中,我国国有企业也面临严峻考验,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这一群体的透视与分析,探索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有企业发展困境及出路
1.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1国有企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自身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不强不强。
目前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开展了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并没有成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不足,在技术引进之后,没有充分地对引进技术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技术体系,从而使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消化创新能力较差。
另外,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体制,技术成果常常并不成熟,其市场前景难以把握;企业自身能力不强,没有合作和开发的基础,即使接受了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成果,也难以把这些成果商业化,因此,产、学、研合作创新并未发挥预想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不强,但企业的技术创新仍然主要由企业独立进行着。
1.2产品需求、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一是市场走势不容乐观。
自2008年下半年起,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产品销售价格一跌再跌。
以铝业为例,当前全国铝形势的总体特点是:产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消费增速明显放缓,价格大幅回落,企业产品售价与生产成本出现严重倒挂。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外部经济形势变化莫测,这种现象较长的时间内将持续存在。
刺激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场完全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复苏迹象并不十分明显。
1.3国有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机构繁多
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进行了改革,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旧深远。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上层次过多、分工过
细、职能交叉,这种状况不利于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费用,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
公司虽设立了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但却没有划分清楚各自的责、权、利关系,更由于领导相互兼职,使这些机构、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更加混乱,另外,非生产性组织占了很多的编制和人员,真正的生产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编制限制也很紧。
这种状况导致了孙公司的责任由子公司承担,子公司、分支机构的责任由总公司承担,甚至控股公司的责任也由总公司承担的不良后果。
由于体制上的混乱,必然会导致决策混乱、领导不力、管理不善等恶果,由于一人同时身兼不同性质、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数种职务的现象为扯皮、推诿、不负责任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借口。
由于公司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自然各部门、各职员的工作职责也就不甚清楚。
就出现了一些人无所事事、一些事又无人问津、一些人越做事越多、一些人不做事老没事做的奇怪现象。
这种混乱不堪的状况严重了挫伤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需要逐步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2.加快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出路
2.1加快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实力
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以产业调整振兴为契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明确今后国有企业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的地位,在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潜在巨大社会需求、产业关联度高、能支撑地区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行业和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在其他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应当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国有资本的功能定位。
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推动完成国企改革未完成的使命,避免回到最坏的“纳什均衡”中去。
二是改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
积极调整国有资本结构,着力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取得新突破。
要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分布的大局,认真审视和调整国有企业战略定位,把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经济链的关键领域集中,向产权链的核心部位集成,向产业链的关键部位集约,向价值链的高端部位集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调整国有企业产业结构,抓住机遇,看准方向,淘汰落后产能,注重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投资能够带动企业发展上台阶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努力增强国有资产的回报能力和国企对社会的贡献能力。
2.2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加大创新改革力度。
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存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人们从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并加以解决。
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应立足构建现代企业的角度出发,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适时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二是改革企业
的人事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竞争,打破年功序列制,改变原有的按部就班、内部提拔的规则,增强人力资源的流动性。
三是完善、制订有效机制,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2.3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一要完善推动创新的体制机制。
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科研开发主体,自我加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主体。
同时,也要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到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考核体系,激励企业领导人的自主创新行为。
二要完善多元创新投入机制。
要增加政府科技投入。
认真研究国家的科技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科技经费,扩大科技投入规模。
要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
三要着力健全创新体系。
要在整合科技资源上下功夫。
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四要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
国有骨干企业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开发自主创新的人才资源,加强高级科技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层创新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核心技术领域的高层人才给予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