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考试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考试要点总结
一、填空、选择、判断(10+?+10分)
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2.居住区级商业中心用地性质属于R2。

3.国际标准组织ISO指定的居住环境室外允许噪声35-45dB。

4.居住区绿地的三大功能: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审美功能。

不包括美观功能。

5.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6.在所有的经济技术指标里,只有绿地率是控制下限的。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

表 3.0.2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 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 公建用地(R02) 15~2512~226~12
3 道路用地(R03) 10~189~177~15
4 公共绿地(R04) 7.5~185~153~6
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100
7.修建性详细性规划下,植草砖应按比例折算后计入绿地面积。

8.住宅密度越小,公建应尽量集中。

9.居住区规模越大,住宅比重下降。

10.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²/hm²)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²)与居住区用地(万m²)的比值表示。

11.居住区可以采用街坊式布局,而不必形成小区;对于较大的居住区,宜减少城市道路分割,街坊式布局也有小区路。

12.建筑气候分区影响建筑净密度。

13.小区路、组团路没有红线控制。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窄,
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15.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宜超过表5.0.6-2的规定。

.
建筑气候分区影响建筑净密度
16.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17.小学与幼儿园不宜放在一起,有大量人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不宜集中。

18.住宅小区节约用地的办法:高低层住宅搭配、适当压缩建筑间距、合理布置道路、增加公建层数。

19.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0. 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

22.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23.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面积。

24.不是居住区用地选择的必要因素是符合居住行为规范的设施。

25.电力电信电缆线一般埋设在绿化带里。

26.居住区的配建标准与千人指标无关,与城市规模无关。

27.给排水工程管线的干管埋设在机动车道下,支管埋设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28.不属于规划设计塑造积极空间的是住宅边缘空间。

29.城市停车库分为坡道式停车库、机械式停车库。

30.纪念式广场的高宽比1:6--1:2
31.工程建设抗震基本烈度从6度开始设防。

32. 居住区用地规模50--100ha
小区用地规模10--35ha
组团用地规模4--6ha
33.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34.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35.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6.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37.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38.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39.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40. 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
(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41.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2.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43.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800--1000米
小区级:400--500米
居住组团级:150--200米
小学:500米幼儿园:300米中学:1000米
44.城市停车库分为坡道是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
45.居住用地是指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的间距。

46.大中城市的住宅一般为5-6层(判断为对)
47.公共建筑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多选)
48.住宅净密度与房屋间距、层数、层高、排列方式有关。

(多选)
49.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路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多选)
50.住宅区道路分级主要针对车行道。

51.人车分行系统又叫雷特邦。

52.公共服务设施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来分。

(判断为错)
53.某些居住区绿地率不可随意降低。

(判断为对)
54.城市级道路不计入居住区用地面积。

(对)
55.某些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可适当降低。

(对)
二、名词解释(12分)
1.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2.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3.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5. 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²/hm²)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²)与居住区用地(万m²)的比值表示。

6.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7.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6.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7.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8.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三、简答题(20分)
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服务半径。

(2)设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走向。

(3)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4)中小学的规划布置,小学服务半径500米,中学1000米。

(5)组团级公建宜相对集中
(6)托幼布置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建筑以1-2层为宜。

2.公建的特征
系统化、综合化、步行化、景观化、社会化、设施完备化
3.居住区住宅组合基本形式
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
4.居住区道路设计原则(有几分答几条)
(1)顺耳不穿,通而不畅。

保持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全,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

(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置经济合理。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空间。

(5)空间结构综合化,营造人性化空间。

(6)不影响城市交通
5.用地平衡表的作用有哪些?
(1)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6.工程管线布置综合原则,注意哪些问题?
(1)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用集中供热居住区内还应设置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燃气、通讯、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

(2)沿道路布置,必须与城市管线衔接;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

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宜符合规定。

(3)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

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

四、计算题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二个居住组团,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顷,建筑密度为20%,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1.4,请计算: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13.6公顷),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1.13)
四、论述题
实例见案例分析.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