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静脉炎 - 发病机理
• 静脉炎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 溶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 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 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 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 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 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 多不严重。
• 6、抬高静脉炎的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 7、若疑似化学反应导致的静脉炎,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
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
• 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状态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 化变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围可以长期存在压痛。有复发或 多次发作的倾向,能够引起静脉周围组织发生轻度的蜂窝 组织炎,皮肤上形成硬结和色素沉着,循硬结周围,可扪 及一条或数条血栓形成的浅静脉支。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 炎多累及单侧,常侵犯胸、上腹壁静脉,侧胸静脉和腹壁 上静脉。
•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全身反应比较轻微,至多有体温升高或白细胞轻度升高。本 病有复发倾向,复发的病变可能发生于原来的静脉或其他的静脉,受累区域显示 有慢性炎症征象。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部分病例血栓蔓延可达隐、 股静脉汇合处,有累及深静脉和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 5、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 4、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 (1)、病因和发病机制 • ①静脉内注射刺激性或高渗性溶液,如高渗葡萄
糖、红霉素、链霉素、有机碘等,均能刺激浅静 脉内膜,造成静脉壁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并有 明显的炎症反应。 • ②静脉内反复置留插管,超过24h,持续性输液, 常可使浅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形成血栓,迅速 出现炎症反应。
• 静脉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局部疗法、手术疗 法。
• 卧床1-2周,并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可减轻疼痛并有 利于静脉血回流,还可使血栓紧贴于静脉内膜上。应早期 用抗凝剂:先给肝素5,000单位静脉注射,继以肝素静脉 滴注,剂量为每小时750-1,000单位,静脉滴注较定期 静脉注射的出血并发症少。肝素治疗期间应使凝血时间延 长至20-30分,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正常对照的2 -2。5倍。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作用缓慢,可用于维持 治疗,于肝素治疗的第5天起应用,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 在正常的2倍左右。抗凝剂能防止已有血栓的伸展,但不 能溶解已有的血栓。
静脉炎
概述
一、什么是静脉炎 二、静脉炎的治疗 三、静脉炎的护理 四、静脉炎的预防
一、什么是静脉炎
• (一)、静脉炎:
• 简单的讲,静脉炎就是静脉血管的炎症, 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 中医来讲静脉炎属于脉痹、血痹、恶脉、 肿胀、筋痹、瘀血流注等症范畴,由于湿 热蕴结,淤血留滞脉络致。“脉中血流不 畅,则血脉凝结而痛”,肢体外伤、感染、 静脉输液,都会引起静脉炎。
• ③下肢静脉曲张时,由于静脉壁严重变形,静脉 血液淤滞,足靴区皮肤因营养性变化,易受慢性 感染,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酿 成血栓性浅静脉炎。
• (2)、病理变化:
• 开始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 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因 而在受累静脉的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质地比较柔韧, 有压痛的条索状物。1周后随炎症的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 遗留无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着,表示血栓经过机化和再 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血液 循环。
• (二)、护理措施
•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 可给予热敷,静脉炎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 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 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静脉炎症状持续,并无 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 (二)、静脉炎 - 基本分类
• 1、机械性静脉炎
• 2、化学性静脉炎
• 3、细菌性静脉炎
• 4、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 又把肢体、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称良性 血栓性浅静脉炎。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 栓性浅静脉炎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 1、机械性静脉炎:
• 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 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三、静脉炎的护理
• (一)、1、静脉的选择
• 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 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 刺,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 和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避开 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 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盛 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周更换2次。一次性棉 签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棉签时开口不宜 过大,能取出即可,开包后应在短期内使 用,避免使用开包时间过长的棉签。消毒 时棉签蘸消毒液不宜过多,以湿透棉花一 半为宜,剩下部分让其自动浸湿,然后以 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在5cm以 上。
• 4、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 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时,在穿刺前应检查静脉留置
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禁止使用有破损及过期的留 置针。穿刺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 刺完毕用透明胶布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和及早 发现静脉炎。留置针期间隔日按外科换药法更换 胶布1次,胶布不粘或被污染时,应随时更换。在 输液过程中穿刺肢体持续用热疗法,采用干热疗 法,尽量不用湿热疗法,以免浸湿床铺,用热水 袋水温60℃~70℃能使患者感觉舒适,还能改善 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 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 了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
• (四)静脉炎 - 危险因子 •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 2、操作技术不良 • 3、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 5、固定方法不当 • 6、输液的浓度的酸、硷性太强,或不兼容
造成沉淀。
• 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 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
二、静脉炎的治疗
• 3、进行静脉炎患病部位的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 20分钟,一天4次。
•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 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细 菌性静脉炎的依据。
•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 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 (3)、临床表现:
• 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见。 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由 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 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
• 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 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 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一般较短,偶尔有病变 的静脉段可长达30cm左右。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 可分批出现,因此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 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7~18d后,索 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不 化脓,不坏死,受累肢体亦无水肿形成。全身可出现低热, 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每次结节消退后间歇数周或 数年,身体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可同样反应,屡次反复发作, 长期患病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 有的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炎症,该静脉附近有持久的触痛。病变静脉多因纤维化 而不易被触知。偶尔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状物的消失,只能根据遗留的色素沉 着,判断该静脉曾发生过血栓性浅静脉炎,但色素沉着也可逐渐消失。
•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为单侧发病,往往有1~2条浅静脉受累。典型的临床表 现是:抬举、活动上肢时,突然感到一侧胸腹壁疼痛,受累静脉略显红肿、压痛、 血管变韧,可扪及条索状物,有的表现为银叉或串珠状,开始较柔软,逐渐变硬, 直径大约3~5mm。根据受累静脉的不同走向,呈迂曲或直线状,与皮肤轻度粘 连。上臂外展或高举时可见覆盖病变浅静脉的皮肤凹陷形如浅沟,索状物更加明 显,呈弓弦状。
• 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 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 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 反应。
• 2、化学性静脉炎:
• 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 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 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 3、细菌性静脉炎:
• 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 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 过长有关。
• 本病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 应的组织学形态,血管内膜下有成纤维细胞浸润,伴继发 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静脉壁可 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偶有巨细胞,病变血管附近 组织很少有炎症反应,也无脂膜炎。
• (2)、中医病因病机:
• 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 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 所致。或因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气滞血淤, 脉道阻塞,积滞不散,脉络淤阻而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
• 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min用热 毛巾湿热敷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也可以 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 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 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 疗效显著。也可将甘露醇加热至28℃左右,输入 恒温的甘露醇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 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加快,也是预 防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尽量 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
• 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 浅静脉炎。
• (1)、病因病理:
• 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肿的体表再现。且许多学者都认识 到了本病是潜在内脏癌肿的早期表现。原发癌的部位涉及 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和胰体尾部的癌变有 最密切的关系。
• 第二,它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从目前临床报道 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者占30 %~50%,且鉴于本病大多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 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整个病程中病 变活动阶段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 (3)、中医病因病机:
•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胆湿热,或外伤、 染毒,或经脉创伤,气血淤滞,或输血、 输液,脉络受损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淤,脉道阻塞而发本病。
• (4)、临床表现:
• 病人早期发现患肢出现红、热区域,伴有触痛,在牵引患部时疼痛加剧,在大隐 静脉受累时,可引起隐神经炎反应,而使该神经分布区出现神经痛,有时在静脉 病变消失后,神经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检查时在浅静脉可见1cm宽的红线,长 短不一,局部皮肤温度增高,皮下触及一柔软的索状肿块,此即血栓形成的静脉, 皮肤的红、热,说明有静脉周围炎和渗出。病变可向静脉近端扩展,甚至可波及 其分支,由于深静脉通畅,很少引起肢体红肿,随着病变的消退,皮肤红、热和 局部触痛逐渐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着,该静脉在数周内仍可触及索状肿物, 有时可永久不退。
• 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人:
• 1、可考虑作静脉血栓摘除术、方法简单、安全而有效, 脓毒病性静脉炎的治疗除使用抗生素外,有时还需切除受 累的静脉。
• 2、下腔静脉滤网成形术或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 • 3、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 • 4、中医中药治疗 •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化瘀丹系列药物中雪
莲花藏红花丹皮蜈蚣土元等具有溶拴、抗宁、抗血小板凝 集、降纤、降低血液粘度等功效,从而达到溶解已形成的 血栓,加强静脉血流速度,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使病情 得到缓解及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 曲张等代偿性改变,避免因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后遗症, 如患肢不适、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同时很大程度 避免了导致脏器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