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话入声韵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y ; ieu y ; i ; uo 。 ( 5) 六组韵母型。由主要元音 a、 e、 、 I、 、 T 配以四呼组成。高邮、 盐城、 淮阴、 宝应、 泰州、 泰 兴、 如皋均属此类。以如皋为例 , 有 14 个韵母 : a iaua ; eue ; i u ; iI yI ; i ; TyT 。 ( 6) 多组韵母型。指主要元音 不止六个, 其 中有 3~ 4 组是由单元音配以四呼组成, 还有单、 高元音和舌间元音组成。南京、 南通、 淮南、 嘉山、 天长、 安庆、 黄冈、 孝感、 英山、 应 山、 鄂城 均为此 类。以安庆 为例 : a ia ua; e ie ue ye; o io uo; u i u; ; i; u; y 共 16 个韵母包含入声字。 虽然有些方言点从韵母组成上看十分相似, 但实际上韵母的来源有很大不同, 因此语音上有 一定的差别。以两组韵母型为例( 见表 2) : 表2
缺少撮口呼, 只有 7 个韵母。 ( 2) 三组韵母型。由主要元音 a 、、 o 配上四 呼组成。属于此类型 的表中只有江 苏的句容一 点, 但四呼配备不全 , 只有 8 个韵母: a ia ua ; i ; y ; o uo 。 ( 3) 四组韵母型。由主要元音 a、 e、 o 、 配上 四呼组成。沭 阳、 巢 湖、 庐 江、 桐城、 枞阳 属于此 类。如巢湖 有 14 个韵 母: i ye ; i u· ; i u y 。 u ; e ie ue
韵 摄 新海连 合 肥 韵 摄 江 新海连 组 咸 开一 开 二 组 û 组 曾 开一 开三 组 合一 开二 山咸 开三知章其它 山合 口 深 臻 宕 开一 见开三 其它 组 û组 梗 开三四 组 组 合二 通 组 û组 组 组
组 组 组 û 组 组
合 肥 û 组 û 组 û 组 庄 \ 组 û 组 û 组
力 老派 I 新派 I 答 压 刷 物 恶 国 渴 育 iT y 橘 药 尺 叶 y i i 最老 I + i+ u+ T uT u iT yT y i a ia ua T u a ia ua u
从表 2 可以看出 : 新海连和合肥虽然都是两 组韵母型, 但韵母来源颇有不同。 组和 (û )组 韵母只在部分韵摄上一致。因此在现实语言中, 部分入声字的读音存在着分歧, 在其它类型中也 存在相同的情况。这反映了在各方言点中 , 入声 字的归属既有相同的出发点, 又有一定的分歧。 从表 1 还可以看出, 今韵的多少和入声调无 关, 而是决定于整个韵母系统元音的多少及辅音 韵尾的组合情况。今韵多就意味着入声的主要元 音多 , 反之则少。如合肥话中有 8 个韵母 , 主要元 音只有 û、 两个; 安庆话中含入声字的韵母多达 16 个 , 主要元音就有 a e o i u y8 个之多。如果 我们再考虑到同一方言点新老派之间的差别, 同 样也存在这种情况。据本人调查, 古入声韵在沭 阳话的最老派演变为 13 个, 而次老派却有 10 个, 新派只剩下 8 个, 这种差异与相近音位的归并有 关( 见表 3) 。 表3
a a
源自文库
i
a a a
lyl y y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 有 -
和 - l 两种入 声韵尾。只有江苏的
宝应 1 个点。中古深臻曾梗四摄的入声字收 - l 尾, 其余咸山宕江通五摄入声字收 - 尾。 2) 只有 一种入声韵尾。各摄字均读 尾的方言点最多, 是江淮官话入声韵的主要表现。 有安徽的合肥、 怀远、 嘉山、 定远、 全椒、 巢 湖、 天 长、 来安、 滁 州、 和县、 含山、 舒城、 庐 江、 肥 东、 肥 西、 霍山; 江苏的扬州、 沭阳、 涟水、 淮安、 盐城、 高
( 4) 五组韵母型。由主要元音 a、 y、 、 、 o构 成, 扬州属于此类, 有 13 个韵母: aiaua ; y iy
同一地点新老派或不同地点的入声韵有多有
106
殷都学刊
2003 年
少或由多到少, 实际也就意味着主要元音有多有 少、 由多到少, 由多到少通常呈现出入声韵的主要 元音就近归并、 简化的特点。 二、 入声韵尾在江淮官话中的演变 入声塞音韵尾在江淮官话中由中古 - p、 - t、 - k 三种形式演变为开韵尾 ( 韵尾) 、 元音韵尾、 - 尾和 - l 尾( 见表 4) 。与其它方言的入声韵尾 相比 , 江淮官话的入声韵尾应是处于中晚期阶段。 表4 江淮官话古入声字今读韵尾对照表
曾k l、 、 l 、 l 通k l l l 古 咸 p、 山t 韵 深 p 臻 t 梗 二 k 梗 三 四k 尾 宕 k、 江k 地点 南京 泰兴 宝应 l l、 l 桐城 l 、 l l 枞阳 l 、 l l 安庆
[ 作者简介 ] 郝红艳 ( 1973- ) , 女 , 河南鹤壁人 , 广 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 , 文学硕士。
第1期
郝红艳 : 江淮官话入声韵的现状
105
邮、 淮阴、 南 京、 镇江、 句容、 泰州、 泰 兴、 如皋、 大 丰、 东台、 海安、 兴化、 南通县、 南通市共 35 个点。 3) 部分入声字读 - l 尾, 其余无塞音韵尾。属 于这种类型的只有桐城和枞阳两点。即中古深臻 曾梗通五摄的全部或部分入声字 读 - l 尾, 其余 入声字无塞音韵尾。 4) 无塞音韵尾 , 各摄字均读阴声韵。有安徽 的淮南、 安庆; 江苏的新海连; 江西的九江、 瑞昌; 湖北的黄冈、 黄陂、 孝感、 罗田、 蕲春、 应山、 英山、 浠水、 麻城、 鄂州、 红安、 安陆、 应城、 黄梅、 广济、 云 梦, 共 21 个点。 一、 古入声韵在江淮官话中的演变 广韵音系中的入声调和入声韵是重合的, 有 入声调即有入声韵。在江淮官话中, 入声调和入 声韵失去了同一性 , 入声韵的情况各有不同。带 塞音韵尾的方言点既有入声调又有入声韵。无塞 音韵尾的方言点古入声韵尾今演变为开韵尾、 元 音韵尾、 边音韵尾。 从表 1 可以看出, 古入声韵在江淮官话中的 演变不同 , 最少的有 7 个韵母( 新海连 ) , 最多的有 17 个韵母 ( 黄冈等地 ) , 差异较大 , 十分复杂。在 今方言中的分合可以按主要元音划分, 如: a 组: ( \ \ 看作 a 的变体) a ia ua ya; e 组: ( \ E 看作 e 的变体) e ie ue ye; 组: ( 看作 的变体) i u y ; o 组: ( \ 看作 o 的变体 ) o io uo 。 无塞音韵尾的地区, 由于古入声字包含在舒 声韵中 , 所以韵母数量较多, 如黄孝片多出 u、 iu 两韵来。这些代表点共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 1) 两组韵母型。一般由主要元音 a 、 配上 四呼组成。这种情况在江淮官话中较少 , 安徽的 合肥属于此类 , 有 8 个入声韵: i u i u y ; y 。江苏的新海连也是两组韵母, 但 a 组
[ 收稿日期 ] 2002- 12- 05
1) 。具体类型如下:
表 1 江淮官话方言点古入声韵今韵演变对照表
地点 数量 新海连 7 南京 14 句容 8 扬州 13 高邮 16 盐城 14 淮阴 12 沭阳 10 宝应 16 泰州 16 泰兴 16 如皋 14 南通市 13 合肥 8 淮南 13 嘉山 11 巢湖 14 天长 14 庐江 12 桐城 15 枞阳 13 安庆 16 黄冈 17 孝感 16 应山 17 英山 17 鄂城 17 今 韵 i u i u y i u e ie ye u o io i u y ia ua o uo i y ia ua i u ie u y i uo u y i u u y i iI yI i u i u u y I iI i o ia ua u ie u ye o i ia ua ie u y I i ia ua ya u y iI yI o i lilu i u i u y i u y iI i i y i u y i u y iI i ia ua i u e ue iI yI i y i u o uo yo i y i u y i u y i u y ia ua i u y o uo yo ie ye ia u i y ie ye o uo i u e ie ue ye i u i u y ia ua i u i y ie u ye i ia ua I iI yI o yo i u y ia ua a e ie ue e o io uo l i l u l l ia ua ya E iE yE o io l i l u l y l ia ua e ie ue ye i u y u i u o io ia ua ya e ie ue ye i u y u i u o io ia ua i u i u u iou o io ia ua a e ie ue e i u u iou o io ia ua a e ie ue e i u u i u o io ia ua ya i u y i u y eu ieu o io
在北方方言中 , 有入声是江淮官话的主要特 点之一。虽然其入声状况比南方方言简单 , 但也 有多种类型。与现代各方言一样, 江淮官话入声 字的今读都是由古入声字演变而来的。考察江淮 官话的入声对古今语音演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 义。在广韵音系中, 入声字带塞音韵尾 , 读为短促 调, 入声韵和入声调是重合的。到了现代汉语 , 塞 音韵尾在多数方言里不同程度地脱落了 , 入声调 则有的简化、 消失, 有的繁化、 增多 , 入声韵和入声 调失去了同一性 , 呈现复杂的局面 , 即使在北方方 言中的江淮官话也是这样。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及资料收集 , 共得到 59 个 方言点的有关入声的材料。其中洪巢片 32 个点: 合肥、 怀远、 淮南、 嘉山、 定远、 全椒、 巢湖、 天长、 来 安、 滁州、 和 县、 含山、 舒城、 庐江、 桐 城、 枞阳、 安 庆、 肥东、 肥西、 霍山、 扬州、 沭阳、 涟水、 新海连 ( 连 云港 ) 、 淮安、 宝应、 盐城、 高邮、 淮阴、 南京、 镇江、 句容; 泰 如片 9 个点 : 泰州、 泰兴、 如皋、 大丰、 东 台、 海安、 兴化、 南通县、 南通市 ; 黄孝片 18 个点: 黄冈、 黄陂、 孝感、 罗田、蕲春、 应山、 英山、 浠水、 麻城、 鄂城、 红安、 安陆、 应城、 黄梅、 广济、 云梦、 九 江、 瑞昌。本文通过对 59 个方言点的入声调和入 声韵古今演变的考察 , 揭示江淮官话的某些特点。 广韵 中有 9 个摄有入声韵 , 这些入声韵字 在今江淮官话中的读音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就韵 尾的差异而言, 59 个方言点的入声韵可归为带塞 音韵尾和不带塞音韵尾两大类。带塞音韵尾又包 含两小类 ( 1- 2 种塞音尾 ) 。其中带塞音韵尾的 有 38 个方言点 , 不带塞音韵尾的有 21 个点 ( 见表
104
殷都学刊
2003 年
江淮官话入声韵的现状
郝红艳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留学生部 , 广东 广州 510421) [摘 要 ] 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有入声 , 考察 江淮官话的入声 , 对古今语音演变的探讨有重要 的意义。本文 选
取了江淮官话 59 个方言点为研究 对象 , 详细描述了古声入声韵及入声韵尾在江淮官话 中的演变情况。 [ 关键词 ] 江淮官话 ; 入声字 ; 入声韵 ; 入声韵尾 [ 中图分类号 ] H07 [ 文 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 - 0238( 2003) 01 - 0104 -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