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本文着重分析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以及历年来我国在教育改革发展道路上的探索,展现党和国家的努力,并针对目前仍然还没得到解决的教育问题,以及教育改革中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现状问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党和政府也越来越关注教育的发展变革。
回顾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承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指出:(1)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4)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5)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十八大,指明了中国未来的教育发展道路,也提出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期待。
教育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纵观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四次历史性转折,反映了中国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变革。这四次改革分别是:
第一次转折: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我国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第二次转折:实现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这是教育工作重点的转移,是教育地位作用的提升,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道路。
第三次转折:实现教育为计划经济服务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转变。这是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创新,我国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四次转折:实现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这是教育发展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教育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这个转变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虽然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国的教育也经历了多次转折,甚至是质的飞跃,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当今中国教育中最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
教育观念亟待更新.......所以,中国大陆出不了诺贝尔获奖者,果真如此吗?其实,问题远远不仅仅是出在这些问题上!
在我看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明显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有三点:
第一,中国家长们已经习惯成自然:孩子是我的,我要呵护他“茁壮成长”,可是事与愿违,这样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却大多令家长失望。这种总是要领着孩子的手前进的方式,只能是抹杀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失去了自我认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失去了自我检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于是,他们遇见一点困难挫折就茫然不知所措。
第二,家长和老师不会学会和学生做朋友,由于对孩子的打骂和教训,教育者失去了受教育对象从心里的尊重,孩子封闭了心理,教育的双方成了对立面,无法成为朋友,无法沟通,这样的教育有何意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孩子们当成一个社会的人来培养教育,而不是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呢?
第三,教育内容违背教育客观规律和学生心理、智力水平开发规律。中小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越学越难,而到了大学,大学生们不知道该学什么了,于是大学生们开始学习怎么做人了!怎么认识自我了!怎么和人打交道!了怎样调节心理了......这些其实本应是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颠倒真的有违孩子学习的天性。
上述问题的提出,不禁让我联想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更是中国的教育现状,非常沉重,却不容回避。
当然,我们的政府并不是不作为的政府。历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不断的提及教育发展问题。国家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朱镕基总理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等教育,调整学科结构;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要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中谈到要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党和国家已经做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老师觉得工作不开心?为什么孩子们还是不能够快乐的学习?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还是不会自主创新?为什么高校生越来越多,真正的人才却越来越少?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要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要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代,优先发展教育确确实实是使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才会有目标有动力将教育改革进行下去!
第二:要解放教育思想。教育系统的决策层,特别是校长的思维理念将直接影响整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