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HRD特殊性的SWOT矩阵分析及战略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民族地区HRD特殊性的SWOT分析及战略对策研究

—以青藏地区HRD为主要研究对象

赵贵宁①

(青海民族学院公共管理系,青海西宁810007)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一) 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科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体能、技能、智能三者存在两组简单的等比级数规则:对于体能、技能与智能的获得,社会需要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人的体能、技能与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则分别是1:10:100。这说明一个仅具有体能的人,他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大约仅能维持其自身的生存,而同时具有技能的人创造出的社会财富10倍于仅具有体能的人,兼备体能、技能和智能的人所创造出的社会财富又10倍于前者。因此,只有培育和拓展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环境和空间,才能不断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3.)加强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团结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关系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加速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实现由开发物质资源到开发人力资源的重点转变。一是可以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创新的主体性因素,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为正式制度发挥主导规范作用创造条件。二是有助于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转向依靠知识资本的推动上。三是能够加深民族间、地区间文化、社会交流,有利于将市场经济的相关体制、信息、创新模式引入民族地区,加速其变革的自觉性和开拓新思维、打破旧观念的进程。四是一定程度上平衡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符合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为缓解民族矛盾提供经济支撑,有利于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稳定)。

(二) 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向集约)的成效。现代经济发展表明知识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持续性开发,能够避免“边开发、边污染、边破坏、边治理”的不良倾向,造就具有现代管理①作者简介:赵贵宁,汉族,(1976-),甘肃兰州人,青海民族学院2005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政府工作者和各级乡村领导干部,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

(三)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将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民族地区资源丰富:1、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天然草场、相当数量的耕地以及可开垦的荒地;2、拥有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及亟待开发的宗教旅游文化资源;3、拥有闻名全国的野生药材、土特产等动植物资源。如果要将物质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经济优势,就必须依靠科技,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为依托,其关键还是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配臵。

(四) 人力资源开发的广度、深度及实际效果,关系到政府制度供给的积极性,并影响着制度创新、制度变迁的效果和进程(政务环境改善)。政府历来都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给予较为宽松优越的制度保障,但由于人口素质及管理者水平低下,导致相当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制度在民族地区人为流失。因此,大力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必须从根本上着手:一是要推进制度优化即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制度通过自身的修正和改良逐步走向优化;二是要实现自觉的制度变革,即实现高素质制度,供给者用有效制度对无效制度的渐进替代,实现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改变现阶段的制度僵滞状况。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管理者思维创新程度的提高,可见人力资源开发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 人力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适应西部开发、全面启动农业科技革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经济的自发发展状态中,人们观念陈旧,传统思想和文化积淀深厚,其价值观、经济观、生产方式都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准则相矛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旧面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迫在眉睫。民族地区应立足于本地实际,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借助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

二、采用SWOT战略矩阵图形初步解析民族地区人力开发特殊性的相关要素

表1 SWOT矩阵

三、民族地区人力开发内、外部特殊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内部战略因素:

(一)S[superiority 优势]

1、文化的多样性(多元)。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近80%左右,而且90%以上的面积是民族自治地方。由于人力资源生存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多样化,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宗教人文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这些作为民族地区的瑰宝,是吸引外部经济、人才涌入的诱因和特色所在。

2、能源、矿产资源蕴藏丰富。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在能源、矿产、生物资源方面优势明显。西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新疆、青海)、水力能源(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蕴藏丰富。如塔里木盆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0000亿立方米,新疆煤炭的远景储量达21900亿吨,西部地区水能理论储量达5.57亿千瓦,占全国总储量的82.3%。西部地区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达130种,其中探明储量占全国储量40%以上的矿产资源有钾盐(青海)、镍(甘肃金昌)、铜、锌、铅(青海)、汞、钒、钛等几十种(资料来源:萧鸣政主编.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总之,西部民族地

区的能源、矿产、与生物资源优势是民族地区大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3、民族地区同样拥有比较坚实的特色产业基础。西部大多数地区是我国发展野生、半野生保健食品资源的理想地区。从热带雨林到千年积雪的高山,从寸草不生的盐湖到一望无际的戈壁,从低于海拔的盆地到世界屋脊,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其物种的多样性,且存在许多世界稀有物种,这无疑是营造西部保健植物王国的最有利条件之一。仅以青海为例来看,可食用、药用和药食兼用的野生植物就不下百种,如虫草、雪莲(青海、西藏)、蕨麻(甘肃)、人生果、党参(甘)、枸杞(宁夏)、青稞(青海)、黄茂、丹参、绿绒蒿等,可用来加工保健食品及药品。另外青海的绒毛加工产业也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特殊的地理条件赐予了民族地区特有的高原无污染生态环境,不仅为人、畜生长提供了天然屏障,更是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无根之源。

4、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相对富有。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低(青壮年人力资源占总人口的比例高),具备强劲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后发优势。

(二)W[weakness 劣势/弱势]

1、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境严酷、生态脆弱。西部民族地区多处高原地带,气候条件差,因高寒缺氧对人口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及寿命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统计显示,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人们,其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均要比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低得多,各种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新生儿死亡率等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人均寿命有很大的差距。另外,部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些地区天然草场由于过度放牧造成沙化、退化,在短时期内很难恢复,有些地方生态的修复需要上百年时间。

2、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利;人口分布不均衡;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民族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基本上是以城市为核心、以河流为依托的密集居住,在偏远地区则呈零星散居形式。地广人稀,交通的不便利阻塞各民族间的交流,导致民族地区在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等方面的更新上迟缓得多,市场发育程度的不高,缺乏应变技能、经验和文化知识,管理方式落后,产品换代缓慢,导致民族地区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因此,仅靠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投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