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读后感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三篇

在国破家亡花泪鸟惊之时,杜甫曾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国难与战争,厮杀之不断的几千年来,又有多少可抵万金之家书傅雷的家书被誉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章,正是这万金家书使得傅雷之子傅敏傅聪有了坚韧不拔之志,取得了那般成就。同样身为近代知名人物的梁启超的家书又是否之万金呢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位人物。他在政治、学术、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敢于尝试百日维新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爱国热情,使得他在教育上不仅有西方的开放民主还有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可能是因他深刻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从而对子女的教育倍加注重。

他的教育方式既不迂腐跟从中国封建传统,也不盲目追求西方时尚,而是注重将两者完美结合。他精心指导子女,悉心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他没有对子女们有太多苛求,而是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他对不同子女的教育引导方向不同,不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吗这种教育的成功事例不正是告诉了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他还表明学习应有批判精神。不同的学术与文化

都有不同的自身优势与劣势,只有敢于批判与评析错误之处,才能创造出更繁盛的文化。正是应为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择善而从取其精华,才使得他的儿女们将东西方独具特色的文化结合以修身养性。

他也讲究学习应有上进心,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有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正如他在寄予梁思成的信中所自述“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回忆他如此的治学方式,梁思礼也说:“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由此可看出学习真应该注重兴趣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正是梁启超的独特教育使得梁家有了“一门三院士”的光荣。那么他是否只注重子女们的学习而不顾儿女们的健康了呢不,这从400多封家书中的任意一封都可体会到他对子女们浓浓的关爱。

首先,他对的子女称呼方面。他称子女们为“宝贝”,自称“老白鼻”谐音老baby,甚至还给孩子们起了外号。如:五女梁思懿,在信中呼之为司马懿,六女儿则称为六六,又如小宝贝庄庄,大宝贝等称呼。如此可想象出他是怎样一位慈

祥和蔼的老人,甚至有些颠覆他身为革命家的伟大形象,瞬间变身为老顽童。如此开放的思想,在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的那时还正是前卫啊。大概梁启超先生这开放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他与他子女接受西方文化吧。

再者,他信中所述内容。他在信中不仅鼓励引导子女学业发展,还时刻念叨着子女的身体健康。作为一个好父亲,在孩子学业与身体健康方面,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而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关心孩子的好父亲。

只可惜了,在那个黑暗与动荡的年代,战乱中交织了革命的烽火,他只得站起来身先士卒引领变法,如此艰难。但正是因艰难,才使得那些家书更有可抵万金的宝贵吧。且家书给我们的无限思索与启迪,何尝又不是它可抵万金的原因呢

梁启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殇,个个成才。其中长子思成是建筑学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学家、五子思礼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一门三院士,世所罕见。近日细读《梁启超家书》,品先哲育子之道,可谓感慨良多。

100年以前的中国,在人们的印象里,是长袍马褂、三寸金莲、拖在脑后的辫子和暗灰的呆滞的眼神。翻开《梁启超家书》,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梁启超称呼子女”宝贝”“baby”,落款是”爹爹”,他给子女讲笑话、讲日常生活琐事,还时时自我调侃,他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

他说”要你们知道我快活顽皮起来的样子”,他的感情坦荡率真、平等开明,全然没有大家长的专制作风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习气。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从该书所刊出的家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人际交往、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引导子女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从不强求他们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图,而是反复征求子女意见,直到确认合乎子女的本心。

思庄大学没考好,梁启超及时安慰她:”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还说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愿,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姊姊、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的路。”思成在国外的学习遇到瓶颈,梁启超和他探讨学问的有用无用:”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他倡导子女兴趣

要广泛,视野要开阔,主张”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他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人生之旅历途其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思成徽因美满姻缘伉俪佳话,正是梁启超一手促成的,”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他从来没有强迫孩子,只是用他的阅历为孩子做了人生指引。

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政治理念与人文取向也在家信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他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要求子女们把个人的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梁启超九个子女,有七个先后赴海外留学,但没有一个留在国外,皆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

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