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柳文指要》献疑一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2月
第27卷第12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 nal of H ub e i U ni vers i t y of E d ucat i on
D e c.2010
V01.27N o.12章士钊《柳文指要》献疑一则
朱志先,张霞
(成宁学院人文学院,湖北成宁437005)
摘要:章士钊《柳文指要》是其一生研究柳宗元及其诗文的精粹,对唐代“永贞逆案”着墨颇多,不乏精彩之见。

但对于解析“张燧论王叔文之冤”一条,从史源学角度而言,应该是誉非其人。

关键词:章士钊;《柳文指要》;张燧;《千百年眼》
中图分类号:12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10)12-0009-02
作者简介:朱志先(1976一),男,河南南阳人,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

章士钊(1881—1973),湖南长沙人,著名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

其主要的代表作为《柳文指要》、《逻辑指要》、《论衡指要》。

《柳文指要》是章士钊一生研究柳宗元及其诗文的心得总结,对于研究柳宗元诗文和唐代政治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但章士钊在论析“永贞逆案”王叔文之冤时,引用明代张燧之论,并以此所作大量分析,笔者认为从史源学的角度而言,章氏所析有值得商榷之处。

为更好了解章士钊论析明代张燧之论,现将章士钊“永贞一瞥张燧论王叔文之冤”条抄录如下:明末有张燧,字和仲,署其籍为潇湘,亦未明著潇湘何地?④撰有《千百年眼》一书,经史百家,无所不论,中有《王叔文之冤》一则如下:
王叔文以不良死,而史极意苛谪,以当权奸之首。

至与李训辈齐称,抑何冤也?观顺宗即位之初,所注措如罢官市,却贡献,召用陆贽、阳城,贬李实,相杜佑、贾耽诸耆项,革德宗大敞之政,收已涣之人心,皆叔文启之也。

其所最要者,用范希朝为神策行营节度使,韩泰为司马,夺宦官之兵,而授之文武大吏,卒为宦官所持,遂亟贬至砣死,而祸亦最烈,实由于此。

当刘辟为韦皋求三川,至许以死相助,金钱溢于进奏之邸,使叔文小有欲,不难为所饵,顾叱而欲斩之,抑何壮也?皋以逆知叔文之失宦者心,故敢抗疏直言其失,而亡所顾忌,岂得为定论耶!嗟乎!叔文诚非贤人君子,然其祸自宦官始,不五月而身被恶名以死,此其情有可原者,故为表之[1】1055。

章士钊在抄录张燧《千百年眼》卷八“王叔文之冤”后,对张燧之文分析道:
文虽廖廖数百语,综其意旨,有可得条列者数义如下:
一、作者有意为唐史翻案,而胆甚怯,盖为世论所压,而未得畅所欲言。

二、作者之意,殆以永贞、甘露为唐两重案,而为浮议所訾,甘露尤甚于永贞,故首著“至与李训辈齐称抑何冤也”等语。

三、文列叔文忠唐事迹,首推用范希朝长神策行营,夺宦官之兵而授之文武大吏一事为最大项目,可用具眼。

四、以欲斩刘辟为壮,作者之气亦壮。

五、以叔文为非贤人君子,此将欲扬之而故抑之,以将顺浮议,而使己之胸怀,得以如量宣吐,斯为作者之苦心,而亦持论之伎术,与王介甫欲定八司马为天下奇材,而先屈叔文为小人,同一机杼。

六、作者明之逋臣,流离江户,以儒宿忠贞,为日人重视,几与朱舜水、陈升苍等媲美。

书中提示唐之王、李,可能心仪熊廷弼、袁崇焕一流人物。

咸丰间,罗汝怀研生辑《湖南文征》,录明人一百八十七辈,而无作者姓氏,吾窃怪之。

继知此书中华原无版本,国人知之者绝少,当时作者与酒井藩主交好,曾一度付-T4,旋毁于火,而迄无问津者,逮清末有四明王惕斋得善本,用铜板缩刊二册,孙点君异序而行之,而书始见重于世。

孙点者,来安人,为清驻日使臣黎庶吕荨斋幕客,以文学有声于时[1]1055-1056。

章士钊所抄录张燧《千百年眼》中《王叔文之冤》一条,乃出自U F百年眼》卷八④。

章士钊针对张燧所论所展开的分析,从史源学的角度而言,应该是誉非其人。

因为张燧《王叔文之冤》条乃是删改王世贞《读书后》卷三“书王叔文传后”,为便于论证张燧之文的出处,笔者特抄录王世贞之文如下:
王叔文以永贞元年之二年顺宗即位,自东宫而拜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王伍为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三月伍亦为翰林学士,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五月
收稿日期:2010—11—0l
9
加户部侍郎使如故。

三五日一入翰林,去学士名。

七月叔文母丧去位,伍得风疾,八月上传位皇太子之明耳,叔文贬渝州司户,伍贬开州司马,又二日上即位,九月出其党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为外州刺史,侄死贬所。

明年赐叔文死,泰等复贬远州司马。

嗟乎,叔文以不良死,而史极意苛谪,以当权奸之首。

至与李训辈齐称,抑何冤也!伍贫不足道也。

叔文以一言而合顺宗,然亦未为非深思远虑,而至顺宗即位之所注措,如罢宫市,斥贡献,召用陆贽、阳城,贬李实,相杜佑、贾耽诸耆硕,皆能革德宗大敞之政,收已涣之人心,而其所最要而最正者,用范希朝为神册行营节度使,而韩泰为司马,夺宦官之兵而授之文武大吏,卒为宦官所持,不能全身,亟贬而至砣死。

盖其事之最要且正,而祸之烈实由之。

即刘辟为韦皋求三川,而许以死相助,金钱溢于进奏之邸,叔文小有欲,宁不为所饵,顾叱而欲斩之,抑何壮也!皋时已逆知叔文之失宦官心,故敢抗疏直言其失,而亡所顾。

且神策诸将尚为启以辞宦官,使之知而激其怒,何况裴均、严绶辈也……嗟乎,叔文诚非贤人君子,然其祸自宦官始,不五月而身被天下之恶名以死,死又至与李训辈伍,宁不冤也。

夫训非叔文比也,即使幸而胜之,失一仇士良而得一仇士良,何益也?[2】
通过比较张燧《王叔文之冤》和王世贞《书王叔文传后》,可知,张燧之文当是对王世贞之文的摘录④。

其实在张燧《千百年眼》中抄录或改编王世贞之文的地方很多,但均未注明出处,譬如卷二“子羽貌武”条完全摘自王世贞《弁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九“宛委余编四”;卷三“应侯用蔡泽”条是删改王世贞《读书后》卷一“书蔡泽传后”;卷四“淮南厉王未尝反”条是节选王世贞《读书后》卷二“书淮南厉王传后”,只将其开头“淮南厉王骄恣不奉法,其所论狱,若为黄屋、擅拜丞相、爵关内侯、收聚诸侯王人亡命贼、杀无罪人,法皆可以死,而坐以谋反”改为“淮南厉王骄恣不奉法则有之,以为谋反”等。

张燧《王叔文之冤》史源问题搞清楚后,章士钊对张燧之文的评论,有些地方就是“王冠张戴”了。

诸如章士钊所论析的前五条,其对象应该是王世贞而不是张燧。

第六条中所言“书中提示唐之王、李,可能心仪熊廷弼、袁崇焕一流人物”,如果《王叔文之冤》的内容是张燧之论,此论尚有一定道理,但此文源自王世贞。

在王世贞1590年去世时,熊廷弼才2l岁,袁崇焕才6岁,所以从内容而言,应该不存在作者对熊廷弼、袁崇焕心仪之论。

正是由于章士钊通过大量资料的引证,“永贞逆案叔文冤,昭雪岂期千载后?妙析微言抉隐幽,知文宜无出公右。

比较而能鉴别精,严辞杜尽腐儒口。

”∞1使王叔文之冤情为学界所了解。

章士钊在分析《张燧论王叔文之冤》时,虽然从史10.源方面而言,有一定的纰缪,但对于了解《千百年眼》一书,却提供了有用的价值。

章士钊所分析的第六条,对张燧去向及《千百年眼》的传播,论析的相对比较正确。

因为章士钊确实看到过光绪年间铜版缩印本《千百年眼》,他在论述“平淮夷雅说石烈士”时,曾指出“张燧字和仲,湖南人,明万历间,曾为《千百年眼》一书,(钊按:此书光绪间,日人在东京以铜版印出,叶玉甫以示我,他处未尝见也。

)叫41叶玉甫即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号遐庵,广东番禺),是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

章士钊对张燧及《千百年眼》版本的分析,正是参考了光绪十四年版《千百年眼》中孙点《跋》。

但其所言咸丰间,湖南罗汝怀修《湖南文征》时没有收录张燧《千百年眼》,是因为“中华原无版本”,章士钊此论是受孙点的影响,孙点《千百年眼跋》中指出“后三百年,四明王子惕垒(王仁乾)来游,从侯公家,得初印善本,宝之多年,欲再搜访其一,竞不可得。

中原坊肆及藏书家非特未见,且未之闻。

”[副这种认为中国没有《千百年眼》刻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是罗汝怀在编订《湖南文征》时没有找到万历本《千百年眼》,但这并不代表此书“中华原无版本”。

虽然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千百年眼》被列为禁毁书,但万历四十二年刊刻的《千百年眼》仍然存在,如周广业《冬集纪程》④中有文:
(乾隆甲辰正月)初二阅《千百年眼》,殊无甚好议论。

王半山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惟书亦然。

余岂不谅作者苦心,漫为菲薄乎?然欲上观千百年,非眼大于箕,未可易言。

美名炫世,正恐不免。

是书潇湘张燧和仲纂,明万历年人【6】。

根据前文汪辉祖《题冬集纪程四绝》中所言可知此文《冬集纪程》记述了周广业从乾隆癸卯(1783年)十二月十八日到甲辰(1784)年二月十五日的行程体会,或者说是日记。

周广业在1784年二月初二阅读《千百年眼》,由此可知,尽管当时《千百年眼》被列为禁毁书,也屡次进行收缴,但在社会上还是有流传的。

1784年即乾隆48年,当时已是收缴图书的尾声了,但周广业仍能阅读张燧的《千百年眼》,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当时收缴违禁书的力度也不是很大。

因为汪辉祖《题冬集纪程四绝》的落款是乾隆丙午,即乾隆51年,对于周广业阅读违禁书的情况,王氏还评日“独报闲情搜古义,惜阴心事卷中知”;其二,可以窥见张燧《千百年眼》在当时是颇受世人欢迎的,因周广业亦称《千百年眼》“美名炫世”。

另外根据目前黄冈市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四库禁毁书刊中书录的《千百年眼》,即影印文学所收藏本)皆有明万历四十二年刊本,说明在咸丰年间,《千百年眼》的历刊本,应该是存在的。

(下转第17页)
使是一个美丽的梦,它也能让人坚定起来,让人企望爱情就在自己青春心里,就在自己的足下。

爱情是如此丰富、复杂,诗人的心理又是如此纤细而婉转,整首诗以想象、联想开始,腾挪婉转、一咏三叹,串联起一丛丛新奇而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并让这些意象处在一种回返往复的流动之中,诗人内心情绪浪漫、柔美,诗人思考的哲意之念,都巧妙地消融在这些特定意象的传神写照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家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263.
责任编辑:彭雷生
L yr i ca l E xpr es s i ons of t he Y out h’S A nxi et y f or al l A ge
——O n H e Q i f ang’S L yr i ca l Poe m s of t he Pur sui t of L ove
X I A L i ng
(C ol l ege of C hi n es e L angu age and Li t ra t ur e,H ubei U ni ver s i t y of E ducat i on,W uhan430205,C hi na)
Sum m ar y:H e Q i f ang w a s a l yr i c poe t f am ous f or bot h l o ve and pol i t i cal poem s.D ur i ng t he1930s and1940s,he w rot e a gr eat m a ny l o ve poem s,m os t of w hi ch e xpr es s ed t he yout h’S a nxi et y,agony of de si r i ng f or l ov e and cont r adi ct or y ps y—chol ogy.H ence t he s ym bol of yout h’S depre s si on f or a n age.T hi s pap er ana l ys e s t he poet’s t hr e e re pr es ent at i ve l o ve po e l l i s f rom t he poi nt of psycho—a na l ys i s’vi e w,show i ng hi s psychol ogi c al proc es s t hr ough gl oom y s ent i m ent s and l ongi ng dream s.Th e poe m s vi vi dl y des c ri be t he youn g pe opl e’S va ri ous and co m pl i cat ed m ent al s t at es and set U S a ver y good ex-am pl e of l ove poem s.
K ey w or ds:H E Q i fang;l ove poem;expr ess i ons of anxi et y;l y r i c ar t
七≠h}写吨#乱£写\!乒h吕=吨手^S;Ⅵ;^o名Ⅵ=昂e石吨分e糸=写世;^==\!≠:、蛤。

石Y哆乱。

名Ⅵ分、蛴飞#^=写吨手^吕写\!乒h竺=Ⅵ;}==Ⅵ手斗墒:茄、譬写吨手^=君吨f^S写吨;≈o石宅乒h2=吨;;、2写世乒^!#} (上接第10页)
章士钊《柳文指要》是其一生研治柳宗元诗文的精粹所在,为学界研究柳宗元及唐代政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但是如卞孝萱在《章士钊一生“三指要”》中所言“我深知章老性格(《柳文指要》)中即有‘吾文一落笔,即不欲任性涂抹也’等语,虽看出内容有失误之处,也无能为力,实为憾事。

”【71也许正是缘于章士钊对于自己研究成果的挚爱和自信,才出现了类似“张燧论王叔文之冤”条论非其人的瑕疵。

注释:
①按:张燧,字和仲,湖南湘潭人,著有《千百年眼》、<经世挈要》等。

有关张燧的事迹,见《湘潭县志》卷八之三“唐张胡陈列传”第十二《张嘉言传》。

(《湘潭县志》,光绪十四年本,参见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7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3—644页)
②胡可先在《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一书中亦认为“至明张燧《千百年眼》卷八《王叔文之冤》,始为叔文讼冤”。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③按:王世贞卒于1590年,而张燧《千百年眼》刊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

两书相同者,应该是张燧参依王世贞《读书后>元疑。

④周广业,字耕压,海昌人。

<冬集纪程》记述了周广业从1783年12月18日到1784年2月15F I的心得体会,或者说是日记。

参考文献:
[1][2]章士钊.柳文指要(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1。

[3]王世贞.《读书后》卷三,《书王叔文传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赵朴初.赵朴初韵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72.
[5]章士钊.柳文指要(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1:11.
[6]张燧.重校本千百年眼(光绪乙已本)[M].上海:上海史学社,1905.
[7]国学扶轮社校辑.古今说部丛书(第9集第6册)(第2版)[M].上海:中国图书公司,1915:51.
责任编辑:陈君丹
A nal ys i s of Er r or s i n Z hang Sh.i—zhao’S L i u W en Z hi Y ao
Z H U Z hi.xi a n.Z H A N G X i a
(School of H um an i t i es,X i an ni ng C ol l ege,X i anni ng H ubei437005,C hi na)
A bst r act:Z hang Shi—z hao’S Li u W en Z hi Y ao is hi s re s ear c h ach i evem en t s of Li u Zong—yuan and hi s poet i c pr ose,w hi ch di s cus s ed“Y ong Z h en R evol t i ng C as e”f ul l of pe ne t r at i ng j udgm ent.
B ut t he anal ysi s of“Z han g Sui’s vi ew on t he i nj us t i ce of W ang S hu w en”f r om t he hi s t or i c al poi nt of vi ew.
K ey w o r ds:Z ha ng S hi—z hao;L i u W e n Z hi Y ao;Z hang Sui;Q i an B ai N i a n Y ah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