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认同促进“同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认同促进“同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基于统战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以及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统战对象的心理特征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如何增进心理认同,贯彻落实“同心”思想,是把统战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好的关键之一。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我们可以通过寻找相似点、增强亲密感,满足心理需要、落实“以人为本”,加强心理沟通、掌握对话艺术,创新活动载体、内化“同心”思想四大举措,增进各党派人士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我党的心理认同,进而上升为对国家的认同,切实地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关键词】统战对象;心理特征;心理认同;“同心”思想;五大“同心”工程
在个性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统一战线成员的心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增进心理认同,把统战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这是当前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认同指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认同某一类社会群体;二是通过个人行为维护与认同标准的一致性。近年来,心理认同在统战工作中的运用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
斗。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统战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心理影响的方式和途径,增进心理认同,把尽可能多的个体的行为和力量联合起来,指向并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
一、多寻找相似点、更增强亲密感
在生活中,有共同点的人更容易产生好感,在互相喜欢的情况下,接触得越多,好感也越深。为了增强亲密感,我们可以从乡土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方面做些努力。
(一)增进乡土认同。在乡土认同中,地域归属、精神归属、文化传承都会让我们彼此形成亲密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对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和生活的城市,一个小小的游戏、一首儿时的歌谣,甚至一串甜甜的冰糖葫芦,都会勾起我们心底那浓浓的思乡情结,正如诗人余光中所描述的那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首诗不仅诉说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衷肠,更是众多统战对象思乡情结的真实具体表现。通过乡土认同,能有效地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二)增进文化认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花就是五十六种文化!那么,怎样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呢?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
文化认同的程度越高,民族关系被从文化上挑拨离间的可能性就越小,民族成员之间的冲突就越容易得到解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强调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事实上,以认同而非冲突为导向的文化,才能成为民族整体的血脉;具有促团结、促和谐功能的文化,才能成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达成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文化认同,能有效地促进心理认同,增强公民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意识,达到理性的政治服从,最终实现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统战对象,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三)增进宗教认同。说到寻找相似点,不得不提宗教认同。宗教是民族要素中最敏感的部分。其核心理念是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具有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如果宗教情感再与民族情感交织在一起,就会形成“命运共同体”。我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等,这些宗教信仰有一些相通之处,比如说真善美、仁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挖掘的。此外,我们可以借助相同的宗教身份进行友好交流,从而无声无息地改变对方的政治立场与态度。
二、满足心理需要、落实“以人为本”
心理学认为,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这是我们思想活动的规律。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统战工作只有
符合统战对象的需要,才会被统战对象接受。
(一)研究需要,满足统战对象的正当需要。心理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从需要层面来讲,我们应该研究需要,满足统战对象的正当需要。个体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两大类。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邓小平曾说过,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根据邓小平这一理论,统战工作者必须研究统战对象的正当需要,把解决统战对象的思想问题与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凡是正当而又能满足的需要,应该设法满足;凡是正当但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应耐心向他们解释,记录在案,尽量下次妥善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二)对症下药,满足统战对象的合理需要。新时期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统战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从中上层扩展到基层;统战工作内容日益丰富,从政治领域延伸到经济、文化领域;统战对象的政治立场既有进步的,还有中间的、偏右的,甚至还有过去反对过共产党的。因此,我们要从心理需要出发,对症下药,满足统战对象的合理需要。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工作的干部,政治上要坚定,思想上要开明,工作上要融入,要深人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办好民事;做宗教方面工作的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方针政策,既不能无端干涉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也不能搞宗教狂热,必须适度开放各种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信教群众过正常宗教生活需要的同时,扼制地下宗教活动扩散蔓延,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交往的干部,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坚持谦虚谨慎、以诚相待、以理服人,坚持体谅包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大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形势,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去影响对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三)及时引导,关注统战对象的精神需要。统战对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应及时疏导,帮助其追求高层次的需要。物质需要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是人的本能所致。精神需要是由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决定的,是经过培养教育后天形成的。所以,统战工作者不仅要研究统战对象的物质要求,而且要提倡、引导和帮助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加强心理沟通、掌握对话艺术
统战人际信息沟通是一个复杂的分层次的心理信息交流过程。为了使统战对象在沟通交流之后,达到一致的态度和看法,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信息交流,应由浅到深、由低到高地分层次推进,使统战对象比较易于接受统战工作者所发送的信息。如果把统战沟通过程中的观念、思想和情感等看作信息的话,统战人际心理信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