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作者:孙红兰
来源:《商情》2014年第41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同旧唯物主义关注的论点不同,各有千秋,旧唯物主义在产生的时代也曾对哲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唯物主义的观点也逐渐显露出其缺陷,必然要被后来的新的哲学观点所扬弃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正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超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期更好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旧唯物主义超越
自从西方哲学诞生后,各哲学家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对事物的哲学见解,出现了各种“主义”,如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等,使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新的哲学观点的产生总是基于对旧哲学观点的继承和扬弃,从而达到对旧哲学观点的超越。

一、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一)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
要想了解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就必须先了解旧唯物主义的缺点,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提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直观性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将客观存在的感性的事物作为其理解对象,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但旧唯物主义用直观的方式去理解现实事物,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这种思维方式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旧唯物主义将客观事物看成是自然存在物,是外在于作为活动主体的人,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忽略了客观事物与人的实践活动所应具有的关联性。

旧唯物主义仅仅将客观事物作为其直观的研究对象,人只是客观地、被动地、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将人与客观世界的反映直观地看成了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这是一种直观的反映过程,中间没有任何中介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旧唯物主义完全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过程,人作为客观世界的主体,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个过程是主动的、积极的,人与客观世界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也明显地显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主体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的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人与客观世界的中介力量,主体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无法科学地阐释人的本质、实践活动及意识活动,是不科学的。

此外,旧唯物主义这种将人看作是直观的对象,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重大作用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其走向唯心主义史观,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解
释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单个人的直观反映,无法正确地解释社会历史问题。

为此,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这种直观性进行了严重地批判。

(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是直观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那么从这点来说旧唯物主义也可以叫做直观唯物主义,他们是从自然存在为基础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崇尚感性直观,轻视实践的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严重缺乏客观的真理性。

直观唯物主义脱离社会实践去认识和了解人的本质及客观世界,没有认识到实践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将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看作是感性的消极的直观反映,因此直观唯物主义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单个人的直观反映,忽略了人们群众的重要作用,无法把握全局。

直观唯物主义企图用感性的单个人来反对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他们认为黑格尔哲学是抽象的哲学,他们想改变这种哲学状态,但他们忽略自身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感性直观的思维方式所理解的人的本质是不正确的,他们将人的本质抽象地理解为单个人的意识、理智和情感的共同性,但他们同样忽略了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和观点也是抽象的,是不科学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对直观唯物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认为直观唯物主义和之前的唯物主义观点存在相同的缺陷,都是直观、感性地去理解客观世界和人的本质,忽略了社会实践的中间作用,没有意识到人和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实践活动,旧唯物主义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对认识思维形成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实践对主体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而无论是实践的主体、还是实践活动本身以及实践活动的对象都必须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一)感性的活动对感性的对象的超越
在旧唯物主义者们看来,对象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是先在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人们认识对象只需要按照他们本来的面目就好,这种观点将人的主体活动排除在外,以确保对象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他们将研究的客观对象看成了先在自然的的存在,将对人的认识理解成了对感性世界的静态直观,忽略了实践的意义,感性的人离开了实践活动就成了一堆僵死的被动客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用感性的活动来取代感性的对象,他主张在研究客观对象或解释观念的时候要从物质实践出发,不仅要注意到客观对象或意识对象的客体性,还要注意到他们的主体性,在理解意识对象的时候要将主体的实践活动纳入到认识体系中来,运用科学的实践观来理解和认识客观对象。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对意识对象的理解问题上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二)实践对直观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其直观性,他们一般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理解感性的对象,他们对人的主体性活动或实践活动很少关注,在谈论事物的过程中也很少提到实践。

很明显,旧唯物主义者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实践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实践活动就是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开展的活动,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在解释和理解客观对象的过程中就会将实践排斥在外,他们不重视物质实践活动,过分关注精神活动。

因此,旧唯物主义者们对意识的现实基础就根本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很容易使其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马克思主义正是看到了旧唯物主义这种危险性,才对其直观性进行批判,并用实践来代替直观,实现了实践对直观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现状,重新提出了实践的范畴,他认为实践范畴不仅包括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还包括实践所运用的手段,实践是主体的人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的感性物质活动,它不仅是社会历史的本质,而且还是意识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主体,主体的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也是社会历史的存在物,主体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物质活动,而且还包括精神活动,主体的人通过实践手段对实践客体进行改造和利用。

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就是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及实践手段三者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因此,是用直观性原则还是实践性原则来解释客观世界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实践性原则代替直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超越的基本起点。

(三)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超越
旧唯物主义在认识和理解对象的过程中,把自然和主体的人都看作了是感性直观的对象,他们不承认实践的重要作用,并极力排斥实践的积极意义,贬斥了物质实践活动,他们在脱离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和观察社会历史,明显地和历史唯物主义不相符,也就无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从而使自己陷入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恰恰是立足于对人们实践的基础上,并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总结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用实践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并科学地制定了实践的范畴,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超越。

参考文献:
[1]吴仁平.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理解的差异[J].求实,2007,(10).
[2]王晓玉.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王颖.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
[4]王晓宁、马中英.浅谈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超越[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1).
[5]王浩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分野[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1).
[6]姜国敏.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一种重释[D].复旦大学,2011.
[7]李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解读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13.
[8]辛望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