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历史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讲稿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汪建红
大家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在历史教学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我们这一讲的就专门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历史教学进行讨论。
最近,苏州市景范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学校支持下,加入到华师大C20慕课联盟,开发了一些微课资源,实现了课堂翻转。
听课时,感慨很多。十年前,我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担任初中历史教学,也曾搞过一阵子网络教学,当时我们用frortpage、dreamweave自己制作网页、建立专题学习小网站,这是当时的一节网络课课件《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P2)利用Frontpage制作成一系列网页,再链接成了一个学习网站,分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南、探究学习、专题研讨、自我检测、资源共享几个栏目,每个栏目下又有一些内容,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链接,通过点击进入,如学习目标下有知、情、意,分别指代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习指南中列出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并设置了一些问题导引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栏目主要就某些重要的知识点,给出相应的介绍,你看,随意点击“斯巴达”“雅典”,都有相应的链接,有图有文字还有简要课件,便于学生对生疏的或感兴趣的知识进行了解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进入专题进行研讨,大家进入“讨论区”“聊天室”“辩论会”中进行讨论,由于当时学校没有相应的平台,我就把它链接到我的微博上,网络教室中学生通过“我要参加”进入其间发表言论、观点、看法,也有提出问题的。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极个别学生不仅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还在课后回家后进行了留言。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们还以“自我检测”的形式设置了“把握知识”“提高能力”“延伸拓展”“会考演练”等四个层次的检测,记得,当时学校信息处一位很钻研的老师——杜奕为此专门编制了一个ASP即时反馈的测评程序软件,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客观题得到了即时的反馈统计。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资源共享栏目开出了“文本资料”、“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若干资源供学生阅读参考。当时我们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建立了这样专题学习网站,是为了体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克服PPT演示文稿中教师强烈的导向性。当时这个做法是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他们认为:网站专题明确,资料丰富,导航功能强大,学生可以在此引导下进入自主的专题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性、参与性。设想总是很理想的,只是现实并不乐观。当时苏州市二十六中学尚属于边缘性学校,只有两个网络教室,主要是用于信息技术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科的需要,而且绝大部分同学家里是不能上网,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Apad等,这样的课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时的实验只是掀起过了一点点涟漪,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最后只能是浅尝辄止。
时过境迁了,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在硬件软件齐头并进。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有了巨大的空间。
如今一个新名词,“翻转课堂”,横空出世。2007年自“林地公园”高中创设以来很快风靡全球,2012年传入我国,苏州市从去年开始也有所行动,景范中学就是率先加入此行列的先锋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类似的实践。
我了解了一下翻转课堂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有的从教学结构、有的从教学形态,更多的是从教学模式上出发,结合我们讲座的特点,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这
是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再造教学时空。
“翻转课堂”可以具体为: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资源的了解,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在这里,信息化环境是前提,教师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是关键。“信息化环境”这已经不成问题,如今已经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各种智能手机、Ipad、平板等移动设备已经相当普及,且强大的光纤接入,网络全覆盖已不再是难事,校园,社区、家庭,可以说是无网不入,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建设,授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制作教学微视频。以便于学生课前学习了解,这就涉及到一些微课制作了。
华师大专门开设了《微课程设计与应用》,不少老师选修学习了。百度中也可查到华师大《微视频制作》方法指导。
微视频制作的工具很多,可以借助外部设备,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视频摄像头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摄录。而比较简单地就是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7、Snagit、Cyberlink Youcam等软件,录制PPT、Word、白板等各种形式呈现的教学过程,这些软件不但有录制屏幕演示的功能同时还能录制声音,录制后自动生成视频格式,后期,还可对其进行必要的编辑和优化,如添加文字等,这种录制方法是投入少,设备简单,除却电脑、演示文稿外,只需加一个带话筒的耳麦;限制小,只需安静的录制环境,是目前大家使用较多的。华师大技术指导课程应该有相应的介绍。
在此,我将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历史学科微视频制作的要求。我们不妨参照“评价标准的5项指标”
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明确意识:微视频必须立足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技术是为教学助力的嘛!这是微课设计的基点。因此,从选题时,就必须认真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一般微课程针对是具体的某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通常是学习中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自主学习时,很难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讲述。此乃微视频的聚焦性。
1. 聚焦。比如张智清老师的《孝文帝迁都》,这是《孝文帝改革》一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P7)大家都知道孝文帝之所以要“迁都”,就是想要通过政治重心的南移,来促进鲜卑族的汉化,并藉此摆脱旧势力的羁绊,减少改革的阻力,从而获得更多地汉族地主的支持,更大范围内地接触汉文化,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简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最佳黄金时段在10分钟内,这就要求我们的微课程时间不能太长,微视频制作要求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张智清老师的《孝文帝迁都》时长为:5分19秒,张老师以亲切的话外音,旁征博引地介绍了迁都的原因、过程及最后的结果。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故事尤其生动,学生自然兴趣盎然。视频短小精悍,却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3. 清晰:微视频要求画面布局合理,成像清楚不模糊,教师语言规范吐齿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
4. 技术:我们在交流中一直强调信息技术是手段,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利器,因此我们忌讳滥用
技术,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做法。
5. 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技术创新;教学中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促进理解学习内容。
综合起来,微课具有这样四个特点……由微课到翻转课堂就比较简单了。
微视频拍摄成功后,便可上传至校园平台,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习。然而这种在线的自我学习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为了便于了解,每个专题视频都配有在线测试题,也有些是直接发放的纸质的测试题,相当于“导学案”,学生带着问题自习,指向性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