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审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审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审计工作活力,激发审计工作创造力,着力提高审计效率,全面提升审计能力。
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想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势在必行。
结合当前我局实际,从理念、制度、组织、方法、结果运用等角度提出以下创新思路:
一、各个业务处室必须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树立大数据审计的思维。
当前,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浪潮渗透到各行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推动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创新,电子数据和资料呈现爆炸式增长,汇集成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数据呈现出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率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大数据时代带给审计工作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审计工作面对的是被审计单位海量庞杂的数据,不开展大数据分析,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大数据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视野,既包括最全面、最基层的微观数据,又可以形成反映整体的宏观数据。
审计思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关键。随着国家审计介入国家治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面对海量数据,审计不仅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与合规性,更多地需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审计分析思路上下工夫,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判断,注重行业内数据的纵向特征分析及各行业间数据的关联分析,整体、系统、立体的思考,实现大数据审计价值的最大化。
在财政、社保、医疗卫生、金融等行业审计中,运用大数据思维,尝试开展大数据审计分析创新。比如在财政审计中,可以对财政、地税的海量数据进行跨系统、跨行业的横向比对验证和纵向关联分析,实现对财政收支总体情况把握和收支结构、趋势分析,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从分配、使用、结转进行跟踪监督,实现财政资金分配全流程分析和对预算单位重点审计事项的全覆盖审计。
二、强化数据的采集、积累和管理,大力推进数据中心建设。
一方面积极拓展数据来源,做好各审计数据资源积累。审计数据资源的积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日常审计项目的采集数据。二是通过推动政策出台,使相关部门单位电子数据报送制度化长期化。三是探索建立与其他部门联动的数据共享机制,积极与纪检、社保、地税、公安、国土等部门沟通,逐步实现审计部门与上述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加大数据集中力度,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机制。做好数据的归集和管理工作,实现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统一集约化管理。建立数据连续积累、集中存放的工作机制,注重原始数据与审计标准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同步积累,进一步提升电子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延续性,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流程,保障审计数据安全。
三、以技术为先导,提升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审计方式变革,有效发挥审计在监督和促进国家政策落实方面的作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要加强对行业数据的开发利用。坚持技术手段与审计业务密切结合,提高对审计问题的分析和核查能力。逐渐建立重点行业的审计分析平台,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等,构建各行业审计方法。
二是做好行业数据的横向整合分析。积极探索多行业之间的横向审计模式,统筹规划重点行业和关联性部门数据,将各行业复杂、海量业务数据实现有机融合,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年度的大数据集,建立对数据信息和业务进行全面深层次综合分析平台,实现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的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式。
四、尝试推进和深化审计组织方式变革。
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各个审计小组各自为政、独立作战的工作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必须从审计组织方式上进行变革,对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整合,着力构建数据分析团队,重点审计项目数据分析人员参与常规化。
五、尝试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进行审计。
在审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大胆尝试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进行审计,并建立适当的准入及服务质量监控机制。包括中介机构、审计软件及数据分析专业机构等。
六、提升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数据分析骨干,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概念和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审计人员要敢于接触新生事物,时时关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勇于创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一是举办专业化培训,二是在重点项目中安排人员以干代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