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与中医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末年,瑜伽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它的功法与我国佛教、道教的“禅”法一致;瑜伽修练的“梵”意景也与佛教、道教的“入定”和“顿悟”相通,瑜伽某些理论和功法同我国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二者之间有何关系一直是个谜团。
1瑜伽与中医一样重视阴阳平衡
1.1
瑜伽有多种门派,当今世界最盛行的是以调
息与体位法为主的哈他瑜伽。其目的是修炼并开发大脑、肌体、内心。“哈他”,意为日月。哈的意思是太阳,即阳性能量;他的意思是月亮,即阴性的能量。哈他瑜伽意指阴和阳2种力量“结合”或联合起来,达到平衡,使我们保持理想的健康状况。瑜伽体位法练习时,动作的左右对称、两手相合等都蕴涵着阴阳平衡理论[1]。
1.2哈他瑜伽认为,人体包括2个体系:精神体
系和肌体体系。人们平常的思想活动大部分是无序杂乱的,是能力的浪费。比如疲劳、
兴奋、哀伤、激动,人体只有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现象不太严重时,通过休息便可自然恢复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动地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就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和肌体上的疾病。哈他瑜伽体位法练习亦讲究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则生阴,动而生阳,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具有畅通气血、
舒展经络的功效。1.3中医的阴阳学说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现代物理学讲动态平衡,自然界讲生态平衡,人体要保持阴阳平衡,宇宙也同样需要平衡,世间万事万物都要保持平衡。失去了平衡,轻则得病,重则毁灭整个国家、
整个地球和宇宙。《内经》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2瑜伽可疏通经络
2.1
瑜伽《三脉七轮》理论与中医经络理论相似。
瑜伽认为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能量系统,称为灵体,它与医学上人体神经系统密切相联,它有3条经脉(中脉、右脉、左脉)、7个能量中心(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五气(命根气、
上行气、平行气、下行气、遍行气)。通过修练,唤醒昆达利尼能量。瑜伽七轮在东方医学上被称为“经脉”,也就是分布在人体前面正中的任脉和背面正中的督脉。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特征。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2]。
2.2瑜伽冥想时,两手大拇指与食指相交正好与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循环相吻合。大拇指指尖外侧是手太阴肺经终止点少商穴的位置,而食指指尖处商阳穴,既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又与手太阴肺经一分支相连。
肺经在表里关系上与大肠经相表里,和大肠经是互相连通的。所以,在瑜伽冥想时,手势和呼吸结合进行循经导引,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瑜伽练习中,舌顶上颚可连通任督两脉。任脉从下体的会阴穴到下颌的承浆穴;督脉从尾闾部的长强穴到口部的龈交穴。舌顶上颚(上牙齿根部)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起到消炎杀菌、滋润喉咙、帮助消化的疗效。瑜伽练习可清理经络,“
清理经络调息功”又称“纳地净化功”,可使人心态平静,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产生身心健康、
净化左脉、右脉的功效。瑜伽与中医养生
易红梅1,易滨广
2
(1.福建中医学院体育部,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省火电工程承包公司,福建福州350005)关键词:瑜伽;中医;养生中图分类号:R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627(2008)02-0041-02
收稿日期:2007-12-24
作者简介:易红梅(1964—),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瑜伽与健美操的研究。
JournalofFujianUniversityofTCMApr.2008,18(2)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4月第18卷第2期41
3瑜伽修练三阶段与中医形气神理论一致
3.1瑜伽修练三阶段:①身之修练法,调身、调息。②灵之修练法,无我、冥想。③心之修练法,凝神、禅定。瑜伽的调身、调息、凝神,可和谐形气神。调身形体和谐。调息即调畅呼吸,导气运行,起吐故纳新之效。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就已提出“天人合一”、“整体观”、“形神合一”、“情志学说”等学说和理论,并体现在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瑜伽练习者通过特定的功法锻炼,使精神与肉体和谐一致,进而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梵”的境界。这实际上就是中医的心身医学经验与理论,与1997年美国精神科医生恩格尔所倡导的新的“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2瑜伽修练与中医形气神:瑜伽的锻炼可分为健身瑜伽和灵性瑜伽两大类。它的练习功法基本有三:①冥想法;②呼吸法;③体位法。冥想法、呼吸法、体位法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要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才能达到瑜伽练习的最佳效果。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存在不仅需要形体作为其存在与活动的基础,而且需要气作为其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时更需要神作为其活动的主宰,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体。形气神分离,人体也就死亡了。
4瑜伽与中医脏腑理论
4.1瑜伽体位法可刺激腺体,按摩内脏,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镇静心灵[3]。瑜伽体位法的梵文为Asana,其意义为在某一个舒适的动作或姿势上维持一段时间。藉由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及动作间的止息时间,刺激腺体,按摩内脏,有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镇静心灵的功效。在7000年前,就有瑜伽体位法。那时的瑜伽练习者观察动物,发觉到它们的活动、松弛、睡眠等本能的习性,及这些动物在生病时如何利用自然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模仿一些对人有益的动作(如蛇式、兔式)发展而成。还有一些体位法是瑜伽练习者自行体验创造出来的体位法,如肩立式、扭转式。而这些体位法的练习理念又与中国气功、“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功法练习一致。4.2瑜伽的很多体位练习,可起到强肾固腰的效果,其练习方式都是以脊柱为中心进行练习的。祖国医学对颈肩腰腿痛早有记载,对其病因的认识也很深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之本。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人体骨骼的支撑、运动强度和耐久力的维持,主要决定于肾。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便会出现腰痛、膝软、胫酸、足跟痛,甚至腰脊不举、足不由身等症。另一方面,肝藏血,血养筋,附着于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腱、韧带、关节囊、神经等组织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血液的供给。只有肝藏血的功能正常,肝血充足,人体的运动才能灵活自如。既不会收缩过度而发生痉挛拘急,也不会弛软无力而导致痿软迟钝。若肝血虚,筋脉得不到濡养,则产生腰腿疼痛或下肢筋脉痉挛麻木。瑜伽体位练习都是以脊柱为中心进行的,通过对脏腑的牵拉、伸展、挤压、拧转等姿势,来达到对全身的按摩和血液的调节供给。4.3瑜伽锻炼可调节营卫气血。人体气血亏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阳不固时,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发生颈肩腰腿痛。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用力过度,脉络充血而外渗,可形成瘀血。若心气不足,血流不畅,血液瘀滞,也可形成瘀血。瘀处于腰部,疼痛由生。由此可知,颈肩腰腿痛与肝肾虚衰、正气不足、气血瘀滞和感受风寒湿邪及过度劳累关系密切。瑜伽的呼吸练习,可以达到对人体气机的调节。而体位的练习可起到中医推拿、按摩、功能锻炼等效果,达到缓解疲劳,促进全身血液供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莉,朱林.试论健身中的心灵养护[J].体育科学研究,2002,6(2):45-47.
[2]李鼎.经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1-27.[3]易红梅.论“瑜伽”调息的生理学意义[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94.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第18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