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

一、畲族概述

畲族,现有人口63.4万(1990年)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居住地多属江南丘陵地带。其先民是长河"武陵蛮"的一支,后来经多次迁徙,大约在13世纪、14世纪来到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的山区。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户。公元7世纪就已生息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有人认为畲瑶同源;有人认为畲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东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与畲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发祥地。但这个名称不见于史书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畲"字作为民族名称,大概是由于他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耕而被命名的。畲族人主要姓氏为“蓝”、“雷”、“钟”、“李”、“吴”等,历史上曾有“盘”姓。古代畲族是山地游耕民族,其民族发展史也是民族迁徙史。在封建时代,畲族的迁徙活动大约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唐、宋、元时期,后期为明清时期。前期迁徙以家庭或家庭中若干成员为单位徐徐而行,迁徙主要基于畲族山地游耕的传统,后期迁徙主要基于畲区的封建社会已经确立,经过长期的动荡和迁徙之后,基本往闽、浙、粤、皖等省的山区固定下来。自唐代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畲族人民一直没有中止过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而且往往与当地汉族人民共同起义,并肩战斗。唐代有雷万兴、苗自成、蓝奉高等领导的起义,坚持近50年;元代畲族人民积极参加张世杰、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而且产生了妇女起义领袖许夫人。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畲族人民的深重灾难,畲族人民积极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

四、畲族的语言文字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语言有两种:一种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与瑶族布努语奈话比较接近;另一种与汉语客家方言接近,畲族的99%以上人口使用该语言。只有广东博罗、惠东等4个县 10多个山村里的畲族,约1000多人,自称"活聂" ,他们在本民族的交往中使用原有的语言。根据各地畲语词汇的差异,可分为莲花、罗浮两个方言,不同方言的人互相可以通话。

五、畲族的生产技术

畲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红薯为主,兼营林业、茶树栽培和狩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社会发展水平大体与当地汉族社会相同,封建地主经济占主要地位,畲民的家庭手工业尚未脱离农业而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八、畲族的宗教信仰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

畲族民间还有"高皇歌",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是早期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的残迹。此外,畲民间信仰还有其它世俗神灵,属多神崇拜。

祭盘瓠:据畲族传说,该族始祖是龙犬(亦称龙期),名盘瓠。上古时,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太医从皇后耳中挑出一条形状似蚕的小虫,育于盘中,忽而变成龙犬,毫光显现,遍体锦绣。当时,高辛帝受番王欺侮,曾下诏求贤,榜示有能平番者,愿将第三公主相婚配。龙犬得知,即揭榜直奔敌国,服侍番王三年。一日,乘番王酒醉,咬下其头,渡海衔归。帝大喜,但又不愿将公主下嫁龙犬。正在为难之时,龙犬忽作人语:将我放在金钟内,七天七夜便可成人。入钟六天,公主忧其饿死,打开金钟,果见已成人身,惟头未变。盘瓠与公主成婚后,入居深山,后生三男一女。帝赐长子姓盘,次子姓兰,三子姓雷;女称淑女,配给钟智琛。据此传说,畲族每三年举族大祭一次,典礼甚为隆重。

祭祖:男子年满16岁,要举行祭祖仪式,如本人父亲已祭过祖,可由其担任"度法师",在祭祖仪式上作为自己的指导;如父未经祭祖,则须另请已祭过祖者担任。此外尚需已祭过祖的五人共同襄助。祭祖多在冬季举行。具体日期由巫师择定,仪式一般都在祭祖者家中举行。祭祀时,先祭盘瓠。厅堂中悬挂"祖图"(按盘瓠传说内容绘制的连环画式的彩色图像),神案上置放"祖杖"(一根顶端刻有狗头或龙头的木杖);并按姓氏、辈份、排行、年龄的不同,排列数目不等的香炉。另在红布条上书写祭祖人的姓名,系于祖杖。作为祭过祖的标志。祭过祖与未祭祖者的社会地位明显不同,未祭祖者,父死不得作为孝子治丧。一家之中,祭过祖的人愈多,愈受人尊重。

十、畲族的历史

畲族在历史上曾经过着迁徙不定的“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隋唐之际,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已经是畲族聚集区。

公元669年,广东潮州和福建南部畲族先民在雷万兴、苗自成等人领导下,掀起了反抗唐王朝的斗争,历时半个世纪。

宋嘉定二年(1209年),在江西爆发了以畲族李元励为首的反抗斗争。

十三世纪末,畲族人民积极参加张世杰、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成为斗争中的重要力量。1516年,爆发了以谢志珊、蓝天凤为首的反抗明王朝统治的农民起义。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畲族人民的深重灾难,畲族人民积极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今天在上杭县的汀江河畔临江楼陈列室中,107位长征战士中8名是畲族,上杭县还出现2名畲族的共和国的将军。

十五、畲族的文学

畲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其中以山歌、神话和传说最有特色。由于这种歌唱习俗,在畲族民间产生了许多长篇的史诗、叙事诗、说唱文学和民歌。史诗的主要作品有《盘古歌》(或名《盘瓠王歌》、《高皇歌》、《祖公歌》)和《麟豹王歌》。说唱文学的主要内容是由畲族民间歌手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或话本改编的《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畲族民歌语言明快,音韵和谐,不用典故,也不用夸张和粉饰,叙事、咏物、抒情朴实真切。除韵文作品外,还有神话、传说、故事等。其中叙述畲族祖先开基创业的有《畲族祖先的传说》、《高辛和龙王》;颂扬英雄为民除害的有《天眼重开》;表现畲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有《卖炭》、《石牛》等。在畲族神话传说中,如《男造天,女造地》,反映了畲族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高辛和龙王》是近乎神话的历史传说。

十七、畲族的音乐

畲族人民喜爱唱歌,在祭把、待宾、婚礼、节日或平时生活和劳动中,人们以歌对话,对答如流。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二重唱(又称"双条落")等。歌词多衬词与虚字。曲调抒情优美,节奏多变,饶有风味,极富民族特色。山歌基本上是七言一句,歌词有严格的韵脚,男女唱歌普遍喜爱的发声法是"假声",一般都是清唱,多少有伴随动作。畲族歌的内容有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和现代山歌。有代表性是民族史诗--《高皇歌》,以反映本族的斗争历史,歌颂民族祖先的英雄业绩为主,一般由有名望的歌手或老族长歌唱。小说歌《钟良弼告阻考》,是根据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编写的诗体小说,描述钟良弼打官司,这是畲族人民反抗民族歧视的合法斗争。山歌中有《种田歌》、《采茶歌》、《哭嫁歌》、《敬酒歌》和《拦路情歌》等等。畲族民间音乐的主要部分是民歌,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此外还有二声部重唱,这是我国民歌演唱中稀有的形式,丰富了我国的民间音乐。

十八、畲族的舞蹈

畲族舞蹈已失传,但在畲族婚表礼仪和巫师行罡作法时仍有独特的舞步。

十九、畲族的美术

畲族的民间手工艺具有民族风格,如衣服和围裙上的刺绣,是以花鸟和几何纹样为主,形式美丽的图案花纹。编织的斗笠和花腰带,做工精细,形式优美、精巧,颇有声誉。畲族先民根据盘瓠传说绘制了不少祖图,各地区的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是广东潮阳县文祠乡李工坑畲村的祖图,全图长15米,高0.5米,纸本,工笔画,共分三十段,图文并举,描绘出畲族始祖神犬出世、立功及被招为附马的故事。这幅连环画卷,堪称畲族史画卷,是罕见的大型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画。

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彩带一般长1.3米,宽0.2米。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从内容上说,有"十三行"、"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