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现实性,和风险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题: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现实性与风险

答:根据案例可知,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

一:自由兑换的含义: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经批准符合条件的境内非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但是我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三: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该国,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一国货币能否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关键看该国以下条件是否成熟。

1、汇率浮动,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申出来的“三元悖论”,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只能择其二作为政策目标。大部分国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时都是采用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汇率稳定换来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一国要实现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至少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利率市场化,上个世纪末期发生的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一国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稳定性与短期资本流动密切相关。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实现相当于为短期资本流动打开方便之门,而利率则是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有力手段。如果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入的外资往往会直接形成过多的外汇、本币资金投入,在国内引起“输入型”

通货膨胀;相反,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出的外汇资金过多的话,本币会大幅度贬值,造成汇率不稳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经济稳定。同时,在利率扭曲的情况下贸然实现资本项下货币的自由兑换,非常容易诱发套利活动和外汇投机,甚至酿成金融危机。因此,利率市场化也应是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之一。

3、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成熟的金融机构,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更紧密,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同时国外的各种冲击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很快地传导到国内。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足够,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金融机构比较成熟,对外部竞争和冲击反应灵敏,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吸收冲击,高效地应对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或者流出,将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少。

4、审慎的金融监管体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前提条件。在银行监管方面,当资本管制解除之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将迅速膨胀。如果没有有效的银行监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防止银行系统的风险加大,在决定开放资本账户之前,发展中国家必须健全和强化对银行的各项监管措施。在证券监管方面,当外国证券资本大量流入时,如何防止市场过度投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艰难课题,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出路。

5、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宏观经济可以使自由化过程更为平稳。实际上,在通货膨胀率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适合推动自由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就越多样,抵御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资本账户自由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而且,根据其他国家实现货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过程来看,当资本管制逐步减少甚至完全解除时,如果一国存在着高额的财政赤字或高通货膨胀,那么短时间内必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或流出,从而给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压力。由于补偿的来源不同,财政赤字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是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维持财政赤字,会引起市场实际利率上涨,并且可能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资本管制放松(尤其是资本流入管制的放松),就会引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进而引起实际货币升值,并最终造成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经常账户的恶化。如果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来维持财政赤字,那么必然会引起货币供应增加,并造成通货膨胀和实际利率水平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放松资本管制就将引起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出,进而引起货币贬值。当市场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时,资本的外逃将会加速,并引起货币的进一步贬值,最终导致严重的汇率危机。如果国际市场上汇率与利率变化导致外币投资更具有吸引力,货币自由兑换后就很可能出现资本逃逸和货币替代问题,将会有大量的本币存款被换成外币存款,外商投资的资本利得也将会大举流出,对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造成冲击。总之,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避免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发生过度的资本流动引起的危机是至关重要的。

6、国内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一般而言,一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一方面能够加速该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素质及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等各方面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波动的汇率与利率无不向企业的经营环境提出挑战。因此,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前应致力于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使其具备随时对汇率和利率的变化作出反应,调整产量、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的能力。

7、合理的国际收支和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合适的国际储备水平对于解决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干扰十分必要,可以吸收国际收支所面临的各种暂时性冲击。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