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
满足视距要求的道路交叉口绿化景观设计

满足视距要求的道路交叉口绿化景观设计作者:白晨章坤鹏戚亚军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第22期摘要:通过对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进行研究,建立了相关计算模型,提出了控制区域内乔木的最大株径值、最小株距值。
研究成果对优化交叉口景观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景观设计DOI:10.16640/ki.37-1222/t.2017.22.0840 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也应受到重视。
1961年美国AASHO提出了美国州际与国防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概念。
2002年,美国的Christopher A. Gillis 在其硕士论文[1]中探讨了美国395号公路的路侧景观绿化。
德国汉斯.洛伦茨较早对公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设计进行了的研究,并编著了《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2]。
我国的胡圣能[3]提出,要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科学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的风景环境特点进行景观设计。
90年代初,任福田编撰的《交通工程心理学》[4]成为了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基础。
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植物种植影响视距是比较常见和突出的问题,不合理的景观设计和疏于管理导致的植物枝干等部分都易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使行车视距无法满足,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1 景观控制范围与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范围内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视距三角形应考虑最不利条件,因而有时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平面交叉的交叉视距会大于停车视距[5]。
为了确保道路安全的要求,在该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如图1所示,即为平面交叉景观控制范围。
2 景观绿化设计2.1 控制区域内的乔木最大株径乔木的株径不能过大,以免遮挡了车辆,最不利的情况应为车辆刚驶入视距三角形范围时(图2),此时恰好能遮挡车辆的乔木其株径为控制区域内的最大株径值。
对株径计算模型进行简化,得到图2 (b)。
A为驾驶员视点,AI、DH+为视距S,看成以O为圆心以车辆转弯半径R [6]为半径的一段圆弧,且OB平分∠ABD,∠ABD 为平交口交叉角,GF平行于BD,EF为乔木的株径,ME为乔木距轨迹线AB的垂直距离,包括视点与右侧路缘带的距离W1[7]、右侧硬路肩宽度W2和右侧土路肩宽度W3[8](按最不利情况取值,即EM取最小值),CD为车辆长度,最不利取小型车的最小长度3.6m。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规划ppt(详细)

7、广场绿化
1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 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 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2、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 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 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 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3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 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 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 面积的10%. 4、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 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 环境气氛.
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安全性 2、生态性 3、可识别性 4、可观赏性 5、舒适性 6、便利性
七、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包括了 9个部分.
1、中央隔离绿化带 2、两侧车行道分隔绿化带 3、行道树绿化 4、边坡绿化 5 、互通立交区绿化 6 、收费站,服务区绿化 7、广场 8、交通岛 9、停车场
8、交通岛绿化
1、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 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 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 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 成装饰绿地. 3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 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 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 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 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 进行垂直绿化. 4、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 植物.
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 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 绿化;
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 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 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 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规划
景观科 2017年1月13日
道路绿化指道路红线范围内路侧带、中间分隔带、两 侧分隔带、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 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城市性质、道路功能、自然条件、 城市环境等,合理地进行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主题构思
由天而降之花, 触地为水荡漾
——天花荡
6
环镇北路
周边道路分析
天花荡
酒厂
现有慢行系统
建议慢行系统
高速区域 入口门户 酒厂
同周路 7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环镇北路
环天花荡公路长 约6.2KM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整体结构分析
整段慢行系统全9.1KM 三个游客驿站
服务半径2000M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休闲公园平面图
1
云南村
云南村
2
3
云南村
云南村
休闲公园紧邻云南村,在设 计上主要以生态和休闲为主线, 增加游客与村民的互动和参与 性。
28
休闲公园平面图一
1 2 3
4
5
6
云南村东汤湾
8 7
9
苇岸观霞
图例:
1 交通岛
2 入口生态logo 3 生态绿岛
4 滨水休闲区 5 石子步道
6 滨水绿化梳理
入口门户
10
湿地交4通岛 林荫3 野趣园
休闲 公园 2
湿地
新农村绿地
万三 5 民宿屋
景观总平面
环镇路全长9.1公里, 总设计面积21.76万平方。 本次修改立足标段的基础 上,从4大节点入手,结合 当地生态条件,打造简洁 干净,具有乡野韵味的乡 村道路景观。既符合新农 村建设的大背景,又有效 的降低了成本造价。
7
野花野草 (混播型)
8 滨水绿林
9 现状小桥
秀南村南岳田
休闲公园一地跨滨水与居住两大 地块,在设计上主要以生态和休闲为 主线,以石子步道贯穿滨水活动场地 和林荫绿地空间。水岸以现状梳理为 主,补种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东 面片植混播型野花野草,以增强乡村 氛围。
城市道路绿化及道路绿地设计PPT(57页)[详细]
![城市道路绿化及道路绿地设计PPT(57页)[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85f6f0a75f0e7cd185253692.png)
花池:与座椅连用。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5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花池座椅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6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7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8
8.2.7 交叉口与立ຫໍສະໝຸດ 桥头绿地设计 交叉路口绿地设计➢交叉路口绿地是由道路转角处的行道树、交通岛构成。 ➢为了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使司机能及时看到车辆的行 驶情况和交通信号,在道路交叉口必须为司机留出一定的 安全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 并有充分刹车和停车的时间不致发生事故——安全视距。 ➢在安全视距范围内不宜设置过多有碍视线的物体。植物 的选择选用低矮灌木。行道树株距在6m以上、干高在2.5m 以上因为司机仍可通过空隙看到交叉口附近车辆的行驶情 况。
教学目标: 1 了解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专用语 2 了解城市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3 掌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教学内容: 城市道路绿地概述 街头绿地设计 公路铁路绿地设计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2
8.1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础知识
8.1.1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术语 ➢ 道路红线: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以红色表示。它是街道 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线。 ➢ 道路总宽度:道路用地范围,它包括红线之间的宽度。 ➢ 分车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绿化带。 ➢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 为主的绿带。 ➢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 间的绿带。 ➢ 园林景观路:强调沿线绿化景观的道路。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44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45
8.3 公路铁路绿化
8.3.1公路绿化 8.3.1.1一般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般公路在此主要是指市郊、县、乡公路。 一般公路绿地规划设计,是为防止沙化和水土流失对道路的 破坏,并增加城市的景观性,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以简单的 栽植乔木为主。 8.3.1.2高速公路绿化
景观设计元素之园林道路设计[详细]
![景观设计元素之园林道路设计[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8b46da1f18583d048645936.png)
4、植物造景和遮荫作用在园路和选线选点中得到 充分满足。园路沿线应当有植物造景和植物遮荫 种植的用地。
5、要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工程投资。通 过避开软弱地基、截弯取直、随高就低、利用旧 路等方法进行选线选点处理,以交少的资金,完 成较多园路的修筑。
五、 园路设计:必须先进行实地踏勘:
了解规划路线基地的现状,对照地形图核对地形,将 地形有变化的地方测绘、记载下来.
2、要根据游人游园需要来选择路线。分析游人的活 动规律,照顾其散步、游览习惯,使园路线形既有 曲折起伏,达到步移景异,路景变换的效果,又不 使园路矫揉造作,过度弯曲,使人感到别扭和不方 便。
3、园路系统布置要主次分明,结构清楚。主园路、 次园路和小路的宽度级别要明显区分,使人能够很 容易认清园路系统的结构,避免在园中常常迷路。 发挥引导作用,还应当注意突出园林主景、主景区 和主要导游线,做到园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结 构关系紧密、协调和统一。
▪ 园路转弯半径
在总体规划时已初步确定了园路的位置,但在进 行园路技术设计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复核:
1、重点风景区的游览大道及大型园林的主干道的 路面宽度设计应考虑能通行卡车、大型客车。但在 公园内一般不宜超过6米。
2、公园主干道应能通行卡车,主要建筑物 四周能通行消防车,路面宽度一般为3.5米。
风景区道路宽度参考值(m)
风景区
风景区面积(h㎡)
道路
级别 100—1000 1000—5000
主干道 7—14
7—18
次干道 7—11
7—14
浏览道 3—5
4—6
小道 0.9—2.0
0.9—2.5
﹥5000 7—21 7—18 5-7 0.9—3.0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课件

第一节城市街道景观的涵义
城市街道景观是泛指由 实体建筑结构围合的室内景 观空间以外的一切
街道区域景观形态,如建筑 外部庭院、街道、河岸、游 园、绿地、广场、
露天场地等可供人们日常活 动的空间均属室外空间。
第二节城市街道景观的组成
一、城市街道景观的组成要素
街道:街道本体(路面等) 街道植栽(行道树、灌木、树池等) 街道附属物(道路标志、路墩、防护栏等) 街道占用物(电线杆、公共汽车站、电话亭等)
授课目录:
第一章城市街道景观概述 第二章城市街道景观的空间组合 第三章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第四章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阶段和方法 第五章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课程作业实例
第一章城市街道景观概述
城市街道景观概述
第一节城市街道景观的涵义 第二节城市街道景观的组成 第三节城市街道景观功能与文化的共生 第四节城市街道景观的类型 第五节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程序
2、道路幅宽D和沿街建筑高度比(D/H)
1、中世纪的城市中,像这种高楼围合成的狭窄道路(D/H= 0.5)较多 2、道路幅宽与沿街建筑高差之比(D/H)是保证道路空间的均衡、开放感和围合感的重要指标。通常, D/H的值越小道路的封闭感就越强,随着D/H的值得增加,道路的开放感就越强。从有关道路D/H比l 值的研究可以看出,D/H=4以上时,完全没有围合感,当D/H=1﹣1.5时有一种封闭感。或者说D/ H=1-3左右时,存在一种围合感。 从以上讲到的D/H的比值与道路空间印象之间的关系来考虑,街道 设计时的D/H比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四节城市街道景观的类型。来自一.街道的类型 街道景观断面道路布置形式分为五类 (1)一板二带式 (2)二板三带式 (3)三板四带式 (4)四板五带式 (5)一板一带式
道路绿化设计平面图.共八张

道路平面设计,图文并茂,赶紧收藏!

道路平面设计,图文并茂,赶紧收藏!一、道路设计的基本步骤1、道路是三维空间的实体,路线是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路线的纵断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中线上任意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2、道路设计过程中,先确定平面的线形,再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要素组成3、线性设计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直线4、道路平面线形要素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汽车行驶轨迹角度为零→曲率为零→直线角度为常数→曲率为常数→圆曲线角度为变数→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1、优点线形直捷,布设方便,行车视距良好,行车平稳2、缺点不能适应地形变化,不便于避让障碍,直线过长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麻痹而放松警惕,发生行车事故,夜间行车时,对向行车灯光眩目不利安全(一)直线运用1、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附近或其它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在在20V以内2、直线的最小长度当V≥60km/h时,同向曲线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反向曲线的最小长度不小于2V3、注意的问题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长直线上坡不宜过长,直线上的纵坡一般应小于3%长直线应与大半径凹曲线配合为宜(二)采用长直线线形应注意的问题1、长直线宜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使用2、避免“断背曲线”三、圆曲线1、优点布设方便,能很好地适应地形,避让障碍,与地形配合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美观的路线,又能降低工程造价使行车景观不断变化,使驾驶员保持适度的警惕,增加行车安全性,也可起到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2、注意的问题半径不可过小而影响行车安全(一)圆曲线的平面布设1、圆曲线上技术代号JD—交点(转角点)ZY—直圆(圆曲线起点)QZ—曲中(圆曲线中点)YZ—圆直(圆曲线终点)(二)圆曲线的几何要素及主点桩号里程计算1、几何要素2、曲线主点桩号里程计算3、曲线主点桩计算校核(三)圆曲线半径1、汽车在圆曲线路段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F2、曲线半径指标(四)横向力系数μ的取值1、意义横向力系数表示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离心力)其值越大对行车越不利2、取值大小的决定因素行车安全:确保行车不产生横向滑移操作方便、行车经济行车平稳、舒适3、取值一般取为控制值(五)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1、三种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极限最小半径能保证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线的半径大到一定值时,即使汽车在曲线的外侧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性和很好的舒适性四、缓和曲线1、定义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特点易于适应地形,能很好地与汽车行驶轨迹相适应,使线形连续、美观,但缓和曲线计算、布设较繁琐(一)缓和曲线的性质路线设计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驶轨迹,插入缓和曲线,使整条曲线的曲率形成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道路景观设计

2)绿地驻足界面
位于居住区外围的街道空间。 界面特征:通过植物绿化、坡 度等自然形态将内部空间与公共街 道进行隔离,不建议使用围墙等生 硬的界面形式。
目
标
与
22
实
践
一、街道界面及路面升级改造
道路路面升级改造分为9个要素,具体如下:
1. 路面修护 2. 交通标线 3. 护栏 4. 铺装 5. 侧平石
28
4、铺装
盲道铺装现状
盲道铺装范例
道路两侧几乎无盲道设置,而且人行道都被汽车占据 29
5、侧平石
人行道侧石现状
人行道侧石范例
30
6、车止石
车止石范例
道路两侧特别是居住范围内道路两侧,乱停车现象严 重,应考虑设置停车石,维持停车秩序。
31
7、车道设置
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结合设置范例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结合设置范例
32
8、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现状
交通标志范例
33
9、交通信号灯
行人信号灯范例
机动车信号灯范例
34
二、道路景观绿化及周边整治
道路景观绿化升级改造分为10个要素,具体如下:
1. 人行道绿化带
6. 户外墙体绿化
2. 道路分隔带绿化
7. 树池绿化
3. 道路转角绿化
8. 室外停车场绿化
4. 滨渠景观绿化
9.道路垃圾整治
建筑风貌:
1、整体建筑高度主要以一层、二层为主 2、建筑立面风格单一,几乎没有进行装修 3、一些现状建筑立面破旧,品质较差 4、建筑色彩杂乱,整体缺乏协调 5、建筑立面广告无论在大小、颜色及风格上都缺乏统一 6、空调机位大多外挂在建筑上,影响建筑风貌
18
景观设计课件:道路与地面铺装

❖ 花岗岩质地坚硬、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光 照、耐冻、耐摩 擦、耐久性好,外观色泽可保持百 年以上。
❖ 车行道及室外铺地一般为花岗岩.
石材表面种类
❖ 石材由表面形式分为:光面、烧面、拉丝面、凿毛 等。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设计。
火烧面
蘑菇面
自然面
拉丝面
石材颜色篇
翡翠绿
芝麻灰
金麻黄
蒙古黑
❖ 石材 ❖砖 ❖ 水洗石 ❖ 木材 ❖ 其他
石材篇
❖ 石材是相对高档的铺装材料,成本比较高.价格从100 元到几百元每平米.进口石材可达上千元.
❖ 石材常用的有花岗岩、大理石、毛石、板岩、卵石 几大类。
❖ 石材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
天然石材
❖ 天然石材指从天然岩中开采出来,并经加工成块状 或板 状材料的总称。
黏土砖
❖ 黏土砖由土烧制而成,规格一般为240x120x60mm( 摸灰后)。
❖ 颜色:砖红色、深褐色、灰色、沙黄色等。
混凝土砖
❖ 混凝土砖为现在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铺装材料。 规格为 200x100x60(80)mm,200x200x60mm,100x100x60 mm,300x300x60mm
❖ 混凝土砖的规格详见各个厂家的生产表,例如艾尔, 舒布洛克,米兰德等.
混凝土砖
植草砖
植草砖做法
❖ 80mm厚混凝土植草砖 ❖ 最少50mm厚砂垫层 ❖ 150mm厚石屑 ❖ 300mm厚3:7灰土 ❖ 素土夯实(夯实系数大于0.95)
❖ 导向性原则:用于判断距离和定位,主要通过节点 和沿路景观设计实现,例如环岛、构筑物、沿路广 场、标志性景观元素。
❖ 动态性原则:人们对道路的景观欣赏和体验多为动态性, 设计时要考虑人在运动状态下的景象,注重近景、中 景、远景的各种景观元素的高低和错位搭配,并保持 景观的连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1 概述一、景观与道路景观的含义景观为多义性名词,在建筑、园林、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使用,其原意为风景、风景画、眼界等。
作为地理学名词,整体概念,兼容自然与人文景观;一般概念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象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森林景观、城市景观等。
(辞海[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777.)道路景观指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视野中的道路及视线所及的空间四维景象。
如静止时视野所及为道路与环境的三维空间景象。
前者为动态,后者为静态。
道路景观的内容系含公路与城市道路本体、沿线地形、地貌、山脉、河、湖、田野、绿化、森林、植被、建筑物、附属设施与建筑小品等所组成的自然物理形态与社会历史文物。
也包括沿线招牌、广告、雕塑等所组成的线形空间与动态景物。
二、道路景观的要素所谓景观要素乃形成景观的各个组成部分。
道路景观系由道路本体、桥梁、沿线建筑物、绿化、附属建筑物以及两边广告牌等各种物体构成。
这些构成景观的单个物体(象),我们称之为道路景观的要素。
道路景观要素包罗很广,宏观方面可以大至自然地形、地貌、山、水、田野、森林的开阔空间,微观方面可小至邮筒、建筑小品、电话亭、座椅等,景观构成要素列于表1。
道路景观构成要素类别表表 1景观主体要素1.道路本体各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专用公路、高架路、桥梁、隧道、平交、立交桥、排水构造物、行人天桥、地道、停车场等2.道路沿线建筑物车站、饭店、办公楼、寺庙、道观、宫殿、陵墓、宝塔、图书馆、影剧院、宾馆、商场等3.道路绿化公园广场公园林荫道、街心花园、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名胜古迹、花园、植物园、名树园林、行道树等景观辅助要素4.道路附属设施交通安全、管理、服务、防护与照明设施、沿线广告、宣传画、围墙、沟渠、隔离栏5.景观背景江、海、河流、湖泊、山脉、森林、农庄、风车等自然景色,包括天空、云彩、喷泉、瀑布6.景观动态要素车辆行人的活动(步行人群、自行车队…)季节天气变化(雨、雾、雪、阴影、倒影…)信息标志动态显示(交通与商业广告)三、道路景观的类型与分类1、景观的类型一般来说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他们都是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
常因人的年龄、文化教育、兴趣、习惯、心情和知识状况的差异和鉴赏观点、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对景观的认识与评价等亦会有所不同。
⑴自然景观,范围很广,包括山、水、田野、森林、一丘一壑、云雨、雾雪、阳光、月亮等所有可以成景的自然物体。
设计者利用得巧妙、得当,都可以成为难得的风景和自然景观资源:山水田林作为景观背景、骨架或衬托的轮廓。
而雨、云、风、雪及日、月的光线则可因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成为动态景观,溶洞、奇山、怪石、温泉、瀑布等也可成为美丽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自然的造化,是长期宇宙演进的结果,人类自身无法创造,更不应人为破坏或任意改造(图1为利用自然景物美化视轴的一例、图2为利用人工建筑物美化视轴的一例)。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尽量保护自然与自然景观并充分予以利用。
⑵人文景观是历代社会时期先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包括各种历史的、现代的建筑物、宫殿、庙宇寺观、碑林石刻、佛像、牌楼、陵墓、有代表性的民居、宅院以及文物古迹等艺术作品和名人故居。
⑶社会景观是长期以来存在于社会的人们生活习惯与行为特征为内容的景观,如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村落、宗教信仰、民族服饰、饮食文化等均可形成一种特色,社会景观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域人民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社会景观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同民族特点、宗教派别、社会制度、信仰风俗习惯等有关。
图1 线选时,突出了具有特色的自然景物给图2 在直线尽头利用人工建筑物提供可见的有趣景物驾驶者视觉上展示一幅优美的景色的视轴,这一类视轴必须在定线时就设计好2、道路景观的分类道路景观根据道路性质的不同,通常分为公路景观和城市道路景观两种,但由于风景区道路与这二者均有所区别,故将风景区道路单独列为一类。
⑴公路景观分类公路景观学要研究的是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根据司机、乘客的视觉特点,从动态角度来研究线形的连续性、可预知性、视线诱导以及路线与环境的融合等。
公路景观又可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如图3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包括了公路自身及沿线一定区域内的所有视觉信息,适用于对公路沿线一定范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开发、创造等工作的研究。
动物人类自身,珍禽异兽、地方动物植物林海、草原、古木、松涛、花草、苔藓,地方植物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山形土源、沙丘、梯田、平原、沙漠、戈壁、垭口、山脊奇石峭壁、峡谷、石林、雪峰、冰川、岛屿、溶洞水体江、河、湖、泊、海岸、沙漠,潭溪湍流、瀑布涌泉、水天舟波、碧波涟漪公路景观天象、时令云雾、雨雪、日出、日落、朝霞、暮晖、彩虹银链,月盈月蚀、四时季相虚拟景观历史传闻、神话传说、诗词碑记寓意象征、古迹遗址、名人轶事、地区风俗、礼仪、服饰人文景观沿途景观城乡建筑特色、古建筑、陵墓、村落、水坝、湿地、矿山电网、水网、路网具象景观道路自身体态、形象路上景观桥梁、涵洞、隧道、挡墙、立交、出入口、交通工程设施车辆、车型、车速、物品环境艺术道路沿线美化、绿化、服务、休息场所小品、雕塑、铺地等图3 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图②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公路景观分为动态景观(景观主体高速行驶)和静态景观(景观主体静止或慢行);动态景观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外的景观;静态景观亦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外的景观。
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研究景观主体处于高速行驶或静止慢行状态下,对动态景观及静态景观的生理感受、心理感受、视觉观赏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动景观序列空间设计与静景观组景技法、手段的应用。
③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如图4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公路景观的规划、创造、建设者可明确哪些景观需在公路规划、选线、设计中予以保护、开发、利用和改造,哪些景观需在公路规划设计时进行设计与创造。
保护、利用景观线性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外(地形、植被、水体、农田、林网)点式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外(地形、植被、水体、城镇、文物、建筑物、构造物)公路景观线性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道路线形、道路绿化及设施)设计、创造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外(道路线形与环境协调、沿线城乡建筑及水、路、电、林网)点式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道路立交、出入口及收费站、服务站所)道路用地范围内(山形、水体、城乡建筑物、构造物)图4 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图⑵城市道路景观分类城市道路景观学主要根据用路者的视觉特性、行为特性研究以道路组织城市艺术,探索城市道路与视觉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方法。
城市道路景观可按照设计要素分类,具体分类如图5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将城市道路景观分为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和城市道路景观的控制要素。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是构成城市道路景观的各种物象;城市道路景观的控制要素反映的是城市道路景观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结关系。
自然景观:地形地势、水体、气象气候静态景观道路、路面、交通设施城市道路景观构成要素人工景观绿化、建筑与构造物、街道小品城市道路景观动态景观交通流:人流、车流,人的活动景观特征的确定城市道路景观控制要素廊道空间形态景观轮廓标尺度、质感、色彩图5 城市道路景观分类⑶风景区道路分类根据在风景区内所起的作用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主干路主干路指在风景区中结合自然景观的旅游游览路线,一般从风景区入口通向整个景区的各个主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服务功能区、管理区,形成整个景区的骨架和环路,组成引导游览的主干路线应能适应风景区内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车辆的行驶,以及应能满足突发事件如救护、消防等交通要求。
风景区内主干路的等级一般较高,宽度在7~20m之间。
②次干路次干路是主干路的辅助道路,成支架状连接风景区内各景点,车辆可以单向通过,承担风景区内游览、生产管理和运输产生的交通。
道路宽度一般为主干路的一半左右,线形指标比主干路要低。
③园路园路是风景区道路系统的末梢,一般为供游人休息、散步、游览的通幽小径。
可通达风景区内各个角落,是到广场、景点的捷径,园路的宽度一般在1.0~2.0m之间,多选用简洁、质朴的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或者条砖层铺或用水泥仿塑各类仿生预制板块,并用材料组合以表现其光彩与质感。
园路的功能除了提供行人交通之外,他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为风景区增添了情趣,形成了独有的景观特色,在交通上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重要补充。
上述三类道路指的是风景区内部道路,但有些道路穿过了风景区,其本身从功能上即作为风景区的主干路,同时又承担着区域交通的任务,其交通组成和风景区内部道路有所不同。
因此,有必要将其区别于风景区内部道路来看待。
根据上述分析,将风景区道路划分为穿过风景区的道路和风景区内部道路两大类,其中风景区内部道路又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园路三类。
§2 道路景观设计基础道路景观设计的基础是建筑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交通工程学、汽车运动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直接相关和较为重要的为人的动态视觉、视野、生理、心理感受与美学要求。
一、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汽车上的人对道路景观的观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驾驶人,一类为乘客。
驾驶人关注正前方,乘客随意性较大,由于坐姿限制主要注视的是前方与侧前方。
在高速行使的汽车上,由于路侧景观移动速度快,乘客不能长时间注视路侧景观。
本文主要讨论驾驶人为主的道路景观。
根据许多景观专家的研究,道路景观设计应主要考虑与景观直接相关的人的动态视觉生理特性,由于汽车车速提高,人的动视力降低,视角变窄,视点前移,视野缩小,因此,对道路线形景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家知道传统的美学与景观设计,多从静态考虑,从步行人视点出发,而现代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作为高速行驶汽车的载体。
乘客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汽车上,观察道路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据国外观测研究的资料,一般车速为65km/h 时,视野广角为75°,前视点400m ,可见宽度为车两侧24m 以外,80km /h 视野广角为60°,前视点450m ,当车速为l00km /h 时视野广角仅为40°,前视点为550m(参见图6)而可见道路宽为车两侧33m 以外,这表明随着车速提高路面在司机或乘客视野中的比重迅速增大,如6车道40km /h 路面在用路人视野中占20%,96km /h 则路面在乘车人视野中要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