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理念。 这一理念共有3段话,分别论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实践性和民族性特点。其中实践性部分有较大改动。 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 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因而,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 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要家校联系,互相促进。一个人,除了学习习 惯外,还有许多习惯,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 等。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要在学习 中养成认真细心地好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 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卫生习 惯结合起来,还要与家庭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文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 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 写能力的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等学识修养 及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它包含了以下内容:听、 说、读、写,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感、语文思维,语 文的学习态度、习惯、动机、意志,知识的视野、智力的 发展、人性人格、语文积累、文化品质、审美情趣。
2 、要在教学中有机渗透。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教 语文知识,而且要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比如, 在生字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 惯;在课文预习时,教师可在课堂上花时间带着预习,当 堂查字典,选择意项等;在阅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 的方法和技巧。如抓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勾画好词好句 等。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讨论交流的 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注意倾听的习 惯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鲁甸县第三小学 陈正春
解读概览
一、课程性质的表述发生了变化。 二、课程理念内容的修改。 三、阶段目标与内容的修改。 四、实施建议部分的修改。
解读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包括了前言、课程 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及附录四个部分,共有80页。 与实验稿的课标相比,页数增加了51页。从目录上看, 2011版的课标在附录部分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 本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其它部分的内容 都涵盖了实验稿课标的内容,当然也做了一定的修改 和调整。下面,我将对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 建议中的一些有改动的内容予以解读。通过和实验稿 的课标对比,找出修改的内容,意图,并结合自己的 教学提出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1)、新课标删去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 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表述欠准确。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的内容。 语言文字才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增加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学习语言文字包括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两个层次。理解是指把文章读懂, 有所感悟;运用是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情,包括说和 写。2011版课标特别突出应用语言。之所以这样强调可 能是处于以下原因:一是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 任。学习其他课程都必须以理解为前提,而运用语言除 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都不承担此责任。二是运用语言是 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因为“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 养的综合体现。”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看写作。 三是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1、 要增强培养意识。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充分说明好 的习惯对人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据说,一个好 习惯的形成,至少要21次才有可能形成。因此,我们教 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应从 起始年段开始,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抓起,处处以 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如:看到地上 有垃圾随手捡起,发现学生姿势不正确时,立即强调等。
这条理念通过比较发现: 第一,2011版课标把实验稿中的“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文”改为“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样修改 的目的是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课程的本性 和本质。 第二,增加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
一、课程性质表述发生了变化。
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
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的基础。
2011版稿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 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 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文 化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比较中可见:
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这四者相比较起来, 习作最难。学生难写,教师难引导。四是从教学现状看, 大都重理解,轻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 重理解,更要重运用,把运用语言放在语文教学的核心地 位.。
二、课程理念的修改。
(一)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
习惯。”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性特点的 自动化思维或行为方式。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 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在2011版课标中也多次提 到习惯。写字的习惯,爱护图书的习惯,口语表达的习 惯等。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
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丛幼年期,就应该通 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 何引导学生掌Biblioteka Baidu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的课 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 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 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