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合集下载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1.氧气的实验室制备(1)反应原理①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制备:2KMnO4=====△K2MnO4+MnO2 +O2↑。

②常温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备2H2O2=====MnO22H2O+O2↑。

(2)发生装置图1原理①中反应物为固体,且需不断加热,一般选用图1装置。

在本发生装置中,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可放一松软棉花球,以吸附这些细微颗粒。

加热时,一般先均匀加热整个试管,后集中于反应物固体部位加热。

如果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止(冷)水倒流进入气体发生装置中,使(热)试管破裂。

原理②中反应物过氧化氢是液体,MnO2 是固体,反应不需加热,一般选用图2中装置。

在本反应原理中的两种反应物一般分开放置,其中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放置在平底烧瓶、广口瓶或锥形瓶等适合反应的容器中,另一种液体可放在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中。

一般气体发生装置只能有一个导气口,因此用长颈漏斗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用液体封住下端口,从而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图2(3)收集方法因为氧气是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实验室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当然,有时也可以用气球、氧气袋收集。

为保证尽可能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要插到集气瓶底部;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能一有气泡产生就收集(开始排出气体实为装置内的空气),要等到气泡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

(4)验满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直接观察瓶体中的水是否被排出或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验满。

用排空气法收集O2时,检验O2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了。

(5)集气瓶放置存有气体的集气瓶在放置时,应尽量避免气体因本身惯性而逸出,一般比空气轻的气体,容易上升;而密度比空气重的气体,容易下降。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丿/」、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体+ 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加热时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要等到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⑤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同上,此外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缺点:不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固体放有孔塑料板上)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①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②控制反应速率;③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弹簧夹b,不需要时关闭弹簧夹b)、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装置气体性质举例优缺点适用于固+液不加热C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Q)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收集气体较纯,够干燥但含有水蒸气不瓶D 注意:①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②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有区别有一个活塞,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到液面以下优点:①控制反应速率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③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氧气(0)二氧化碳(CQ)等纯度不高,但气体较干燥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生成与收集的方法,并了解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1. 烧杯2. 锥形瓶3. 橡皮塞4. 氢氧化钠 (NaOH) 溶液5. 硫酸 (H2SO4) 溶液6. 碳酸氢钠 (NaHCO3) 固体7. 实验管8. 灯9. 针管实验步骤:生成氢气:1.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一小块NaHCO3固体。

2.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转移至锥形瓶中,同时用橡皮塞封闭住锥形瓶的口部。

3. 用一根针管插入橡皮塞的另一端,将针管固定在烧杯中。

4.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加热,观察气体的产生。

5.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

2. 将烧杯中的H2SO4溶液倒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例如一个用水盆。

3. 将一根倒置的锥形瓶浸入容器内的H2SO4溶液中,确保锥形瓶口部完全浸入溶液中。

4. 将一根管子与锥形瓶的口相连,然后将管子的另一端放入容器中。

5. 施加热源于烧杯中的H2SO4溶液,观察气体的生成。

6.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

实验结果:生成氢气时,通过观察可知烧杯内的混合物被加热后,产生了气泡。

这些气泡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

我们将氢气收集在实验管中,务必小心操作,避免泄漏。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前,烧杯内的H2SO4溶液是无气泡的。

但是在施加热源后,冒出了大量的气泡。

这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我们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也需要小心操作,以防止泄漏。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气体的生成与收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

例如,在生成氢气时,氢气是易燃易爆的,所以必须小心处理。

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高浓度下可能造成窒息,也需要注意安全。

此外,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常见的气体,在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气体的产生和性质,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实验提供了基础。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实验归纳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实验归纳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初中常有气体的制取及常有物质俗称、名称、化学式初中常有气体的制取一、实验原理确实定确立实验原理: 1. 反响应简单控制; 2. 反响条件平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知足,而且较危险); 3. 成本低。

比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确实定Na2 CO3+2HCl==2NaCl+H2O+CO2↑反响速度太快,不简单控制CaCO3+2HCl(浓) ==CaCl2+H2O+CO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简单混有氯化氢CaCO3+H2SO4==CaSO4+H2O+CO2↑反响生成的 CaSO4微溶,附着在 CaCO3表面,阻挡了反响的进一步发生现象:反响一段时间此后,反响停止,不再有汽泡高温CaCO3====CaO+CO2↑反响条件不简单知足CaCO3+2HCl==CaCl2+H2O+CO2↑反响条件平和,简单控制,应选择该种方法二、气体发生装置确立确立发生装置依照: 1. 反响物状态; 2. 反响条件(能否需要加热)反响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列图装置:比如: CaCO3+2HCl==CaCl2+H2O+CO2↑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响的发生MnO22HO2====2HO+O2↑Zn+2HCl==ZnCl2+H2↑注意:固液反响不加热、液液反响不加热合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响、液液反响需要加热时只要要再增添酒精灯即可。

当反响需要加热,而且是固固反响时可用下列图装置:2KClO MnO2====2KCl+3O ↑3 22KMnO△4====K2MnO4+MnO2+O2↑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必定要向下倾斜,原由是防备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惹起试管底炸裂。

三、气体采集装置确立气体采集方法确立的依照: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E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D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响排水法 C试确立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采集引申: 1. 已知采集方法推断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能够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2.上述三种气体采集方法均可采纳下列图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排水法:集气瓶预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除此之外,该装置还经常用于洗气四、初中常有几种气体系取实验原理氧气MnO22HO2====2HO+O2↑MnO2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次序是:连结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响→采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采集)。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初中化学的解析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实验操作归纳与解析

初中化学的解析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实验操作归纳与解析

初中化学的解析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实验操作归纳与解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气体。

了解气体的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对于化学实验与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实验操作进行归纳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一、氢气(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轻。

它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形成水。

在实验中,制备氢气可以通过锌与盐酸的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集气瓶收集氢气时要保持容器密封。

另外,氢气气泡可以用来检验气体的燃烧性质。

二、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促进燃烧。

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占空气的21%。

为了制备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使用加热过氧化铅的方法:2PbO2 → 2PbO + O2↑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分液漏斗收集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火源接近氧气。

三、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它具有酸性,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度。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酸与碳酸盐反应制备,例如:HCl + Na2CO3 → NaCl + CO2↑ + H2O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熄灭木蜡燃烧的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当我们将一块熄灭的木蜡放入一瓶中后,如果木蜡重新燃烧,说明瓶内有氧气存在。

四、氯气(Cl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具有有毒性。

它可以通过酸与次氯酸反应制备,例如:6HCl + 3NaClO → 5NaCl + 3H2O + Cl2↑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通常使用滴定管收集氯气。

由于氯气有毒,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保持通风良好。

五、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轻。

它是碱性气体,可以与酸反应产生盐类。

在实验中,制备氨气通常使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 NaOH → NH3↑ + NaCl + H2O在操作时应注意,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气体,保持通风良好。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制取常见气体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制取常见气体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制取常见气体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学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设置了一些探究性实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之美,感受知识之美、生活之美,学生轻松进入学习化学知识的角色。

在实验教学中,对常见气体的制取又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氧气、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两种的气体,也一直是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与热点,所以对于它们的制取研究更显重要了。

气体制取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制备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考查、检验(或验满、验纯)等。

下面我就以常见气体(O2和CO2、H2)为例对这几个知识点分别进行简单的阐述:一、制备原理(即制取常见气体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1、O2: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加热固体)H2O2和MnO2(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2、CO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中考增加实验:O2、Na2O2 和H2O(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3、H2 :Zn与H2SO4或盐酸(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4、NH3:(Ca(OH)2 固体与NH4Cl固体共热)。

二、气体的发生装置(一)固+固(加热)(图1):适用于制备气体O2 :(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NH3:(Ca(OH)2 固体与NH4Cl固体共热)注意事项:1: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的中上部)。

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4: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

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用KMnO4制取O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二)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适用于制CO2、H2、O2(用Na2O2 和H2O、H2O2和MnO2制取O2也用此装置)。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那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氧气化学式:O2相对分子质量:32反应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反应物状态:固固加热水溶性:难溶颜色:无色气味:无味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排空气验满方法:带火星木条,复燃可选用的干燥剂:浓H2SO4,无水CuSO4,碱石灰,无水CaCl2,P2O5其他制取方法:2KMnO4=△=K2MnO4+MnO2+O2↑;2H2O2=(MnO2)=2H2O+O2↑注意事项:KClO3催化分解时试管中不能混有任何可燃物,否则引起爆炸。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氢气化学式:H2相对分子质量:2反应方程式:Zn+H2SO4(稀)=ZnSO4+H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反应物状态:固液常温水溶性:难溶颜色:无色气味:无味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可选用的干燥剂:浓H2SO4,无水CuSO4,碱石灰,无水CaCl2,P2O5其他制取方法:2Al+2NaOH+2H2O=2NaAlO2+3H2↑;CaH2+2H2O=Ca(OH)2+2H2↑注意事项:不能使用浓H2SO4和任何浓度的HNO3。

点燃或加热前必须验纯,以免爆炸。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氯气化学式:Cl2相对分子质量:71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物状态:固液加热水溶性:可溶(1:2)颜色:黄绿色气味:刺激性气味(有毒!)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排空气验满方法:观察颜色;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可选用的干燥剂:浓H2SO4,无水CuSO4,无水CaCl2,P2O5 其他制取方法:KClO3+6HCl=KCl+3Cl2↑+3H2O;2KMnO4+16HCl=2MnCl2+2KCl +5Cl2+8H2O注意事项:必须在通风橱中操作,尾气用碱吸收,以免污染大气。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实验一:物质的颜色变化及气体的产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和气体的产生,了解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和性质。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酸、碱、指示剂、酒精灯。

实验过程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酸和碱。

2.将试管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3.在另外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和碱,并滴加指示剂。

4.观察颜色变化和气体的产生。

实验结果1.加热酸和碱后,颜色变化明显。

酸通常变为红色或黄色,碱变为蓝色或绿色。

2.加入指示剂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颜色变为中性溶液的颜色。

3.有气体产生,可以通过气泡的形成和气体的溢出观察到。

实验结论1.酸和碱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能够用来区分酸和碱。

2.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后,颜色变化能够表示中性溶液。

3.酸碱反应会产生气体。

实验二:金属的活泼性差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和酸的反应,了解金属的活泼性差异。

实验器材稀盐酸、锌片、铜片、铝片、镁片、铁片。

实验过程1.取一定量的盐酸,分别与锌、铜、铝、镁、铁反应。

2.观察反应的现象,比较不同金属与盐酸的反应差异。

实验结果1.锌与盐酸反应后,释放出气体并产生大量的气泡。

2.铜与盐酸反应后,释放出少量的气体并产生一些气泡。

3.铝与盐酸反应后,产生少量的气泡。

4.镁与盐酸反应后,产生一些气泡。

5.铁与盐酸反应后,产生微小的气泡。

实验结论金属的活泼性差异可以通过与酸反应产生的气泡数量来判断。

锌的活泼性最高,铁的活泼性最低。

实验三:常见气体的性质研究实验目的通过研究常见气体的性质,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实验器材氧气气体、氢气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氧化亚氮气体。

实验过程1.分别取一定量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氧化亚氮气体。

2.分别将这些气体通入各自的实验筒中。

3.观察气体的颜色、密度和溶解性。

实验结果1.氧气为无色气体,密度较大,不溶于水。

2.氢气为无色气体,密度较小,能够溶于水。

3.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密度较大,溶于水。

4.氧化亚氮为无色气体,密度较小,不溶于水。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总结
一、物理性质
补充:1、加压降温后,氧气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继续加压降温,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固态CO2称为干冰,易升华。

二、化学性质
三、制法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固体或固液混合);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3、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4、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加热KMnO4或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谐音—茶):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谐音—庄):装入药品(如果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把导管堵塞)。

(3)定:固定装置(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4)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一定要先预热,然后使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药品部位)。

(5)收:收集气体(只有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可以收集,之前排出的气体是试管中的空气)。

(6)离(谐音—利):导管撤离水槽。

(7)熄(谐音—息):熄灭酒精灯。

最后两步不能颠倒,否则水槽中的水会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
6、验满
四、用途
五、其它
1、气体的鉴别
2、气体除杂。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 力分析
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 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网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和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采用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完成任务的 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成功,树立起“我能学好化学” 的自信心。 1.我们应以兴趣为支点,以任务为基础,设计的任 务应尽量活泼而有趣。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任 教学策略选 务,就越能激发他参与任务学习的欲望,学生就越乐于 择与设计 加入任务学习中。 2.同时我设计创造性的任务。这节课任务型教学在 以日常需要为基础,以不同的画面、图片或动画为问题 情景,向学生们展示一个个任务,使得学生们在优美的 音乐、图片或动画中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留给 学生们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不仅学会了知识也 锻炼了能力。 3.本课采用多维互动的学习方法即师生互动,生生
2.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的特点,总结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通过化合反应与分 解反应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应。
3.课堂练习 我特别设计了 3 道练习题,这 3 道练习题不仅可以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 力。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 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 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 停止加热 2.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的方法 是()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底部 B.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 D.在集气瓶口闻气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复习要点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①高锰酸钾(KMnO4)②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③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①锌粒(Zn)和稀盐酸(HCl)②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①2KMnO4K2MnO4+MnO2+O2↑②2H2O22H2O+O2↑③2KClO32KCl+3O2↑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制法①、③:制法②:实验室制取H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状态,它在许多化学实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备和收集各种气体,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1. 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多种实验和产业中。

制备氧气的常见方法是通过氧化金属。

例如,将过量的过氧化氢(H2O2)滴加到铁粉中,生成氧气和水蒸气的反应:2H2O2 + Fe → 2H2O + O2↑氧气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

在水中倒置一个带有漏斗的试管,并用水密封。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试管底部的导管逐渐通入氧气,氧气会聚集在试管中,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封闭的气泡。

2.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也是许多实验中常用的气体之一。

最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过酸和碳酸盐之间的反应。

例如,将酸与碳酸钠进行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HCl + Na2CO3 → CO2↑ + H2O + NaCl二氧化碳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或气体收集瓶。

在水位法中,将放有反应溶液的容器倒置在装有水的槽中,二氧化碳气体会逐渐聚集在容器中。

在气体收集瓶中,将反应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用砂浆快速撞击烧杯的边缘,使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充满瓶中。

3. 氢气(H2)氢气是一种轻、无色、无臭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实验中。

制备氢气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例如,将稀有氢酸(HCl)与锌(Zn)反应,会产生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氢气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或氢气收集瓶。

在水位法中,将放有反应溶液的容器倒置在装有水的槽中,氢气会逐渐聚集在容器中。

在氢气收集瓶中,将反应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用砂浆快速撞击烧杯的边缘,使氢气迅速充满瓶中。

4. 氯气(Cl2)氯气是一种绿黄色的有毒气体,在实验中需要特殊的注意。

制备氯气的常见方法是通过酸和次氯酸钠(NaClO)之间的反应。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点总结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2.装置的设计与选择:(1)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以下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2)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3)验满:由于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是否收集满了观察不到,因而常用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来验满。

(4)存放: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上。

4.操作顺序:①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是否集满。

可简单记忆为:连检装注集验。

常见考法本课讲述的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气体制备实验,每年中考以此为背景进行改变的实验探究题屡次出现,可见该知识的重要性。

常见的考法是依据上述知识出现的选择题、探究题,难度较大。

误区提醒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选择依据如下:(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时,应选择下图中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体+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应选择图中乙所示及与之相似的实验装置。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否溶解与水、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和化学性质(是否与水、空气发生反应)来选择。

①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③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小试管A的作用:____________。

常见气体的制取 初中初三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常见气体的制取 初中初三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微课教学设计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在连接c和d时,使d 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是;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4中选取(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3、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

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
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现象是。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知识识精精讲讲一、实验原理的确定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 2O 2MnO 2====2H 2O+O 2↑Zn+2HCl==ZnCl 2+H 2↑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2KClO 3MnO 2====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氧气2H2O2MnO2====2H2O+O2↑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
====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
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 2O 2MnO 2
====2H 2O+O 2↑
Zn+2HCl==ZnCl 2+H 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2KClO 3MnO 2
====2KCl+3O 2↑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
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氧气
2H2O2MnO2
====2H2O+O2↑
2KClO3MnO2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气体的净化原则: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净化的顺
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复习
一、装置的选择
(1)发生装置:由及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的发生装置。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
方便。

装置(b)的特点:。

装置(c)的特点:。

装置(d)的特点:。

(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及决定:①气体不溶或难溶;
①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用收集CO只能用法收集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排空气法CO2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A B C D E
多功能瓶:
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法收集,规则:常见实例:
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用法收集,规则:常见实例:
气体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用法收集,规则:常见实例:
二、初中化学常见的三大气体
气体物质的制取
制取O2制取CO2制取H2
















KMnO4(KC1O和MnO2)H2O2(MnO2)一般可用以下3套装置制取CO2一般可用以下3套装置制取H2
检验点燃气体,火焰为淡蓝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
验满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轻微爆鸣声,说明已满
实验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固
定装置→
加热→收集气体→拿出导管→熄灭酒精

连—查—装—收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加药品→ 收集气体
连—查—装—收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加药品
→ 收集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