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MRI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表现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IWI
STIR
31岁 男
慢性腰背痛,葡萄膜炎,HLA-B27(+)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STIR
30岁 男
T2WI-FS
25岁 男
T1WI-FS+C
26岁 男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1WI
T2WI-FS
DWI
男 28岁
影像学表现-脊柱
开始病变侵及椎体前缘上、下角(Romanus病灶:水肿、脂质、硬化),导致正常椎体前缘 凹陷消失,形成方椎;
股骨头无菌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
小结
男性多见,发病高峰20-30岁; 与HLA-B27密切相关;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大关节; 骶髂关节病变首发,骶髂关节炎分级; 脊柱病变: Romanus病灶,竹节样, Anderson病灶。
谢谢
影像学表现-脊柱
T1WI
STIR
Romanus病灶
T2WI-FS
44岁 男 脂质
40岁 男 水肿
43岁 男 硬化
影像学表现-脊柱
Anderson病灶
影像学表现-脊柱
男 60岁
摩托车撞后腰 背痛加重10天
影像学表现-髋关节
根据Bath 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
0级:正常; 1级:可疑改变,可能存在局部关节间隙狭窄; 2级:轻度异常,存在明确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 3级:中度异常,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或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 cm; 4级:重度异常,骨变形,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cm。
实验室检查
活动期患者可见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轻度贫血和免疫球蛋白 轻度升高。 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但RF阳性并不排除AS的诊断。 虽然AS患者HLA-B27阳性率达90%左右,但无诊断特异性,因为健康人也有阳性。HLA-
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第 4期
影
像
技
术
C T 和MR I 检 查在诊 断骶髂关节
病 变 中的 临床 价 值
谈 树 林
匾 学 廖
( 广 东省 肇 庆 市德 庆 县 人 民 医 院 , 肇庆
5 2 6 6 0 0 )
摘要 : 目的: 采用c T 和M R I 来诊断骶髂关节病变, 并对c T 和M R I 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 分析和探讨其在临床上
果: 在这4 5 8 例骶 髂 关 节 病 变 患 者 中 , 产 生 病 变 的 骶 髂 关 节 有9 1 6 例 。 其C T 表现 : 其 中0 级 的有 2 6 例; I 级 的有 3 0 例; I I 级
的 有9 2 例; I I I 级的有1 2 例; I V 级 的有 8 例 。然 而 , 在这些患者 中, 有2 2 例 患 者 的4 4 个 骶髂 关节 发生 了软 骨 异 常 情 况 主 要 是 在T 1 wI 和T 2 WI 上表现出一些没有规则性的增大或扭曲情况 . 但 是 正 常线 性 的 中 等 信 号 的 软 骨 影 像 则 已经 完 全 消 失 。 结论 : 在 对 患 者 的骶 髂 关 节 进 行 诊 断 时 , 采用C T 和 MR I 的方 式 均 比较 可 靠 。 但是对C T 和MR I 进行定性分析 时 , C T 和 MR I 对 骶 髂 关 节 病 变 的诊 断保 持 一 致 。 但 是 , MR I 在诊 断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方面相对于C T 来说 , 具 有 一 定 的 优势 . 其 效 果 明显 优 于 C T
年 。对 两 组 的性别 、 年 龄和 病程 等资 料进 行 比较 , 差 异没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 具有一 定 的可 比性 。
CT和MRI技术规范-四肢及骨关节MRI检查技术

四肢及骨关节MRI检查技术基本原则:根据病变性质及部位选择在主要优势方位上同层厚、同层间隔扫描的2〜3个不同序列,主要用于定性诊断,辅以另外2个方位的1〜2个序列,用于辅助定位诊断。
骨骼、软骨、滑膜病变以质子脂肪抑制(proteindensityweightedimaging,PDWI)-fs、T2WI、T1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组合为主,软组织病变以fs-T2WI、T2WI、T1WI序列组合为主。
第一节肩关节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肩关节专用线圈、四肢关节软线圈或体部相控阵线圈。
2.体位:头先进,仰卧位,被检侧肩关节对侧身体抬高30°,使被检侧肩关节紧贴检查床并尽量位于床中心。
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肱骨头。
3.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1)轴面快速自旋回波PDWI-fs或梯度回波T2*WI序列,扫描基线垂直于关节盂及肱骨长轴,扫描范围覆盖肩锁关节至关节盂下缘;(2)斜冠状面fs-T2WI及T1WI,扫描基线在轴面像上垂直于关节盂或平行于冈上肌腱长轴,范围包含肩关节软组织前后缘或病变区域;(3)斜矢状面PDWI-fs,扫描基线在轴面像上平行于关节盂或垂直于冈上肌腱长轴,范围覆盖肱骨头外侧软组织至关节盂内侧或病变区域。
增强扫描:轴面、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fs-T1WI均需扫描。
关节腔造影:穿刺并向关节腔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100〜500倍的钆对比剂,采用fs-T1WI序列,扫描上述平扫的3个方位,必要时可加扫外展外旋位。
4.技术参数:薄层、高分辨率扫描。
二维序列层厚W4.0mm,层间隔W层厚又10%,FOV(160〜200)mmX(160〜200)mm,矩阵三256X224。
5.图像要求:(1)显示肩关节骨性结构及软组织结构,关节唇、肱骨头、肩锁关节、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显示清晰;(2)扫描方位标准;(3)无明显运动伪影。
第二节上臂、前臂、大腿、小腿的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四肢关节软线圈、正交线圈、心脏或体部相控阵线圈。
双侧骶髂关节炎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其主要症状包括骶髂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同时还伴随有腰痛、臀痛、下肢疼痛等症状。
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重复发作率和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因此对其进行标准化诊断已经成为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一、目前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标准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1.纽约标准:包括4个要素,分别为:骶髂关节疼痛、晨僵、脊柱侧弯、交叉感炎症反应阳性。
其中,骶髂关节疼痛、晨僵应同时存在,并且符合以上两项症状6个月以上,即可确诊为双侧骶髂关节炎。
2.艾姆斯标准:该标准是针对早期双侧骶髂关节炎制定的标准,其主要包括:1.骶髂关节MRI显示骶髂关节周围骨膜、软组织或韧带炎症表现;2.实验室检查发现HLA-B27;3.炎症指标增高;4.晨僵。
其中,至少2项检测结果为阳性,并经专科医生诊断符合双侧骶髂关节炎发展的规律,即可诊断为双侧骶髂关节炎。
二、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为治疗双侧骶髂关节炎,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类风湿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进行疗效治疗。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对双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温泉治疗、水疗、按摩等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骨关节负担,减少病情的复发。
3.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人工骶髂关节置换和手术治疗橱柜等方法。
三、总结双侧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分别为纽约标准和艾姆斯标准。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按照医嘱进行,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骶髂关节MRI扫描SPAIR技术及IR技术的对比应用

骶髂关节MRI扫描SPAIR技术及IR技术的对比应用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等中轴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1。
由于AS患者起病隐匿,如不能早发现、早治疗,晚期脊柱强直时病情则不能逆转,造成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残废,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
因而尽早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对A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2。
在对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中,MRI因能最早发现骶髂关节早期的病变得到公认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3。
脂肪抑制技术是磁共振成像方法之一,也是骶髂关节MRI检查中重要的技术;合理利用脂肪抑制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还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对37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MRI检查分别使用SPAIR技术、IR技术两种不同序列,并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比较出这两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同时提高认识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MRI特点。
资料与方法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AS患者37例,均行骶髂关节MRI扫描,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4~57岁,平均32.7岁,1例患者为左股骨颈骨折术后,2例患者检查时宫内金属节育环未取出。
方法:应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導磁共振成像仪、相控阵线圈行骶髂关节MRI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
常规扫描斜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T2WI扫描,然后行横断及斜冠状面T2WI压脂序列(SPAIR及IR两种)。
扫描参数:视野350mm,层厚5mm,层间距20%,层数19,TR 7190ms,TE 58ms,平均次数2,矩阵350×240,翻转角150°,采集带宽189,回波链16。
横断面SPAIR序列T2WI,扫描参数:视野350mm,层厚3.5mm,层间距20%,层数22,TR 5300ms,TE 56ms,平均次数2,矩阵350×240,翻转角150°,采集带宽191,回波链12。
MRI下骶髂关节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MRI下骶髂关节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李攀龙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18(030)011
【摘要】影像学一直是诊断和评估骶髂关节炎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成像可早期发现并评估骶髂关节改变,在诊断骶髂关节炎相关疾病及协助临床决策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临床上引起骶髂关节炎的疾病很多,如脊柱关节炎、关节退行性改变、感染、
肿瘤等.临床中误诊原因多为对影像学的误读所致,且误诊给社会及患者带来巨大精
神及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骶髂关节在脊柱关节炎及相关鉴别诊断中的MRI影像学特点,强调临床工作中,影像学提示出现骶髂关节炎可能涉及如风湿免疫科、感染科、肿瘤科、内分泌等多学科的疾病.很多病例影像学虽然提示有骶髂关节炎改变,但临
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更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特点加以综合分析和判断,避免误诊.因此,本文对不同疾病引起的骶髂关节炎的核磁共振表现做一综述.
【总页数】5页(P1704-1708)
【作者】李攀龙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影像学骶髂关节炎的鉴别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特征 [J], 黄正平;古洁若
2.影像学骶髂关节炎的鉴别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特征 [J], 苏俊华;
3.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采取螺旋CT与MRI扫描的临床价值比较 [J], 梁健成; 张延伟; 肖衍
4.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采取螺旋CT与MRI扫描的临床价值比较 [J], 梁健成; 张延伟; 肖衍
5.多模态MRI对骶髂关节炎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J], 蒋亚兰;蒋锐;张晓;刘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骶髂关节mri报告模板

骶髂关节MRI报告模板1. 前言MRI 是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骶髂关节 MRI 报告通过对患者骶髂区进行成像,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MRI 报告模板有助于规范医学组织的成像报告,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骶髂关节 MRI 报告的模板,包括报告内容和注意事项。
2. 报告内容2.1 骶髂关节 MRI 图像MRI 报告的第一个内容部分应该是骶髂关节 MRI 图像对应的编号。
在一份完整骶髂关节 MRI 报告中,应该包括以下 MRI 图像:2.1.1 T1WIT1WI(T1 Weighted Image)是以脂类物质为对比物质的 MRI 图像,常用于骨骼结构成像。
在报告中可以包含横断面和矢状面的 T1WI 图像,对应图像编号应在报告中标明。
2.1.2 T2WIT2WI(T2 Weighted Image)是以水分子为对比物质的 MRI 图像,对柔组织成像有很好的解剖学和病理学解释。
在报告中同样应包含横断面和矢状面的 T2WI 图像,对应图像编号也应该在报告中标明。
2.2 影像学描述影像学描述应当详细描述骶髂关节 MRI 图像所显示的骨骼、关节及周围结构。
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2.2.1 骨质从 MRI 影像中,可以精确观察骶髂关节病变所引起的骨质损伤。
应对诸如“骶骨头的骨折”、“耻骨联合处出现骨赘”等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2.2.2 韧带MRI 可以通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解释韧带断裂和拉伤病变,应该描述骶髂关节周围侧向韧带、中央韧带和后韧带的损伤情况。
2.2.3 软组织MRI 可以发现骶髂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如肌肉、腱、滑囊、神经、血管等等,应该进行详细描述。
2.3 诊断与建议诊断和建议是骶髂关节 MRI 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应当在对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作出。
通常应报告诊断病情的具体内容,并提供治疗建议或者手术建议等。
3. 注意事项在书写骶髂关节 MRI 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言简意赅报告应该简短明了,防止过多技术类词汇带来的不必要的困扰。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及CT诊断价值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及CT诊断价值探讨摘要】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影像表现,比较CT和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84例As患者进行MRI及CT检查,分别评价CT及MR图像,对分级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影像学表现。
结果:对于0期及Ⅰ期骶髂关节炎,MRI的检出率高于CT,两者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MRI除显示CT显示的慢性骨结构改变外,还发现CT未能显示的软骨、滑膜、骨髓和肌腱改变。
结论:MRI检查可更好的显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提供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174-0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SPA)的一个亚型,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等中轴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晚期脊柱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病变对于A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84例经临床诊断的AS患者MRI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早期AS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4例AS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22例,年龄16~38岁,平均22.1±0.7岁,病程4个月~10年。
本组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
1.2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行骶髂关节CT平扫及MRI检查。
MRI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1.5T MAGNETOM Avanto磁共振机,脊柱线圈。
采用斜冠状位T1WI、T2WI、T2STIR和轴位扫描。
骶髂关节检查法

骶髂关节检查法
骶髂关节检查法正常值
检查结果为阴性。
没有疼痛出现。
骶髂关节检查法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骨盆分离试验阳性,表明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有骨折或骶髂关节有病变。
4字试验下压时,骶髂关节出现痛者,并且或者曲侧膝关节不能触及床面为阳性:可能是由骶髂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及膝关节疾病等疾病引起。
床边试验为阳性,表明骶髂关节有病变。
需要检查的人群:关节或骨盆出现疼痛人群。
骶髂关节检查法检查方法
1、患者仰卧位,医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两手同时向外下方推压。
2、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放于髂骨翼两侧,两手同时向中线挤压。
3、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侧下肢以“4”字形状放在伸直下肢近膝关节处,并一手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同时下压。
4、患者仰卧,医者将其移至检查床边,一侧臀部放在床外,让该侧的腿在床边下垂,医者按压此腿使髋后伸,同时按压患者另一侧腿的膝关节,使之尽量屈髋、屈膝,使大腿靠近腹壁,这样使骨盆产生前后扭转的力。
骶髂关节检查法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无。
检查前禁忌:无特殊禁忌。
检查时要求:检查放松心情,应该积极面对,并积极配合检查。
骶髂关节核磁扫描方法

骶髂关节核磁扫描方法
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骶髂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在进行骶髂关节MRI之前,患者
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因为MRI对金属具有磁性,可能会对成
像结果产生干扰。
患者需要躺在磁共振扫描仪的检查床上,医生会
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所需部位可以完全被扫描到。
在进行骶髂关节MRI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以确保成像的清
晰度。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保持特定的姿势或者进行特定的呼吸动作,以便获取更准确的成像结果。
整个扫描过程通常需要20分钟到
1小时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医生所需评估的部位和范围。
在MRI扫描过程中,磁共振仪会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身
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骨骼结构、软组
织和血管情况,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骶髂关节MRI可以用于诊断骶髂关节疾病,如骶髂关节炎、骶
髂关节脱位等。
通过MRI成像,医生可以观察到骶髂关节的结构是
否正常,是否存在骨折、骨质增生、软骨磨损等情况,从而帮助医
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总的来说,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骶髂关节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和作用。
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张跃彬

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张跃彬发表时间:2019-03-16T11:43:02.7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作者:张跃彬张斌耿昕林慧姝[导读] 对利用磁共振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5月,可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对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分为早期(0-Ⅰ级)骶髂关节炎组和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组,进行X2检验。
结果对晚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MRI明显优于C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张跃彬张斌耿昕林慧姝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对利用磁共振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5月,可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对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分为早期(0-Ⅰ级)骶髂关节炎组和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组,进行X2检验。
结果对晚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MRI明显优于C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成像[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6 to May 2017,8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ere selected. The bilateral sacroiliac joint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MRI.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arly(grade 0-I)sacroiliac arthritis group and late (grade III-IV)sacroiliac arthritis group. X2 test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judgment of advanced sacroiliac arthritis(P > 0.05). In the judgment of 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MRI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T,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MRI has a good diagnostic value in 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key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CT与 MRI诊断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CT与MRI应用效果比对。
方法:选取41例疑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试验比对对象,研究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分别予以CT、MRI诊断,以患者出院诊断为参照,比对诊断精准性。
结果:CT诊断精准性95.12%,敏感性97.30%,特异性75.0%,MRI诊断精准性87.80%,敏感性92.11%,特异性33.33%,CT诊断略高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诊断精准性与出院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
结论: CT与MRI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应用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MRI;诊断价值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较为严重骨性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丧失劳动力,以青年男性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现阶段临床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以早期诊断为主,有效明确患者骶髂关节病变情况,降低漏诊及误诊情况,开展早期治疗对策,以确保最佳预后结局,有效降低残疾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现研究笔者特针对CT、MRI影像医学检查手段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有效性进行探讨,开展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41例疑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试验比对对象,研究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其中涉及男性资料28例,女性资料13例,年龄区间31-70岁,平均值(43.61±2.07)岁,分别予以CT、MRI诊断。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对比研究项目知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2)所选患者均具有良好认知功能,可独立配合CT、MRI检查。
排除标准;(1)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合并其他骨性病变、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特殊患者,例如认知功能障碍、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平扫与X线平片、CT对照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平扫与X线平片、CT对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平扫与X线平片、CT诊断的对照结果。
方法:从2018年6月-2019年12月到本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诊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资料无太大差异情况下,分别为6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患者实施MRI平扫、X线平片诊断和CT诊断,将三种诊断方法的分级检出率进行对照。
结果:MRI平扫的检出率为95%、X线平片检出率为61.7%、CT检出率为75%,三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X线平片、CT诊断相比,MRI平扫的诊断效果最为突出,能够有效的从诊断结果分析出患者关节肿胀、骨质囊变、关节硬化或侵蚀以及骨质疏松等症状,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MRI平扫;X线平片;CT扫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资料与诊断方法1.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资料从2018年6月-2019年12月到本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诊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1-60岁,平均年龄为(48.3±2.6)岁,男性有40例、女性有20例。
病程时间为0.5-7年,平均病程为(3.2±1.5)年。
这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伴有大腿后侧、臀部或者是骶髂关节深处出现隐痛的情况,尤其是在清晨病情会加重,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可缓解。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个人信息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科学对比。
1.2 诊断方法首先,为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MRI平扫,选择的平扫设备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先操作技术如下:调整参数层厚为5mm,扫描序列为T1WI、T2WI以及SE,从患者骶髂关节两侧的斜冠状位和横断面进行扫描,详细观察患者骶髂关节周围的骨髓脂肪沉积、组织水肿情况以及滑膜炎增生等情况。
骶髂关节检查法的步骤详解

骶髂关节检查法的步骤详解1. 引言骶髂关节是人体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
骶髂关节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骨盆的稳定性减弱,并引起骨盆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骶髂关节检查是评估骶髂关节功能和异常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骶髂关节检查法的步骤。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骶髂关节检查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作: - 一张检查床或桌子,以便患者舒适地躺下 - 一名训练有素的医生或专业理疗师 -相关的检查工具,如尺子、医用手套、按压器等 - 患者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如X线、CT等3. 检查步骤步骤一:清除干扰物患者进入检查室后,首先需要清除干扰物,例如衣物、皮带等。
患者需穿着舒适的内衣,并躺到检查床或桌子上,头部稍微向上抬起,以确保骶髂关节区域暴露。
步骤二:检查姿势医生或理疗师需要检查患者的姿势,包括站立、坐姿和躺姿。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步态异常、骨盆倾斜等特征,以帮助评估骶髂关节的功能状态。
步骤三:触诊检查医生或理疗师需要戴上医用手套,使用触诊的方式进行骶髂关节的检查。
触诊可以帮助评估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和疼痛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医生或理疗师站在患者的一侧,将一个手指放置在骶髂关节区域,另一只手则用来稳定患者的骨盆。
2. 医生或理疗师通过向上施加压力,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疼痛或不稳定的反应。
同时可以检查患者的活动范围,如屈曲、旋转等。
3. 若患者出现疼痛或不适,需要进一步评估骶髂关节的状况,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CT 等。
步骤四:辅助检查在触诊检查的基础上,如果需要进一步评估骶髂关节的状况,可以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可以通过X线影像来观察骶髂关节的结构和畸形情况,有助于判断骶髂关节是否存在异常。
2. CT扫描: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骶髂关节异常,可以进行CT扫描以获取更精确的图像信息。
3.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某些疑难病例,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骶髂关节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CT与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

CT与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以及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
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经CT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40例,40例患者均做MRI以及血液学检查。
结果对于早期骶髂关节受累,关节旁骨髓水肿以及关节滑膜炎性改变,MRI优于CT,但是对于骨质破坏以及关节周围软骨的破坏,CT优于MRI。
结论CT与MRI相结合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破坏上可以互补。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CT与MRI诊断比较;表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双侧骶髂关节以及脊柱关节突关节,可导致患者纤维性强直以及畸形改变[1]。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在检测时可以发现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阳性率较高。
虽然HLA-B27阳性率较高,但是一般不依靠HLA-B27作为诊断标准,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以及CT或MRI影像学检查发现早起双侧骶髂关节的对称性破坏改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8~42岁,平均3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早期均感到双侧骶髂关节以及腰部疼痛不适,向臀部以及大腿放射,活动剧烈时,患者症状加重,休息后明显缓解,为了缓解疼痛,患者常常采取弯腰的姿势,后期疼痛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胸椎以及肋椎关节时,胸廓活动明显受限。
1.2 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16层螺旋CT,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由双侧髂脊上缘至骶髂关节下缘,层厚0.5 mm,螺距1.2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80 mA。
MRI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患者取仰卧位,采用T1WI、T2WI,STIR以及FLASH序列。
2 结果2.1 CT诊断结果强直性脊柱炎对于骶髂关节的破坏分为0~Ⅳ级,其中0级患者3例,CT 表现为关节面光整,骨质正常,周期软组织未见异常;Ⅰ级患者7例,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髂侧面或骶侧面关节面毛糙,内见点状囊状低密度影;Ⅱ级患者10例,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明显,关节面硬化,内见点状囊样低密度,关节间隙尚正常;Ⅲ级患者10例,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较为严重,关节面明显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可见脊椎呈现竹节样改变,周围韧带钙化;Ⅳ级患者10例,表现为关节间隙消失,脊柱明显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
资料与方法 90例经临床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
结论 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CT MRI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清阴性慢性非特异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早期诊断尚未被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尤其基层医师所熟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90例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90例HLB-27均阳性的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病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19人,年龄16-58岁,平均37岁,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腰骶部、臀部酸痛,晨僵,活动后好转,无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做骶髂关节DR平片, CT扫描85例,MRI 16例,CT采用层厚3mm、层距3mm轴位扫描,MRI常规用T1、T2、STIR序列。
2 结果2.1 X线表现:两侧骶髂关节表现正常8例,余82例两侧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关节面硬化、囊变、侵蚀破坏。
2.2 CT表现:85例病人(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中扫描显示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性硬化36例,关节面毛糙、模糊29例;软骨下受侵小囊变19例;软骨下呈毛刷状或锯齿状骨质破坏25例。
关节间隙稍增宽3例。
2.3 MRI表现:16例(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限或弥漫性小斑点、片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
3 讨论病因与病理本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A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异常自身免疫有关。
骶髂关节病变的MR诊断

正常骶髂关节影像表现
T1WI+FS: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骶髂关节病变的MRI诊断
骶髂关节解剖 骶髂关节扫描方法及正常MR表现 骶髂关节病变影像表现 骶髂关节检查新技术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骶髂关节病变影像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 致密性骨炎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AS影像学表现
活动性(急性)炎性病灶 结构性损害(慢性改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活动性骶髂关节炎
骨髓水肿/骨炎 滑膜炎 滑囊炎 (肌腱、韧带)起止点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活动性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
STIR/DWI/T1 FS +c 呈高信号 为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征象 位于关节旁,可伴骨侵蚀
族聚集性;HLA-B27阳性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家族聚集性越明 显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致密性骨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与妊娠、外伤、感染及劳损有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表现
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 骨盆分离试验及“4”字试验阳性 血细胞沉降率正常,且无细菌性炎症表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1
女,31岁。髋部疼痛10年,加重4年 怀孕过程中出现右髋部酸胀痛,生产后好转,再次怀孕时出现双髋
部受累
HLA-B2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7mm/h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2
女性,31岁 怀孕期间出现双侧髋部疼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S诊断标准
做骶骨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

做骶骨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骶骨磁共振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常用于诊断骶骨异常,了解骶骨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在进行骶骨磁共振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注意:一般来说,骶骨磁共振检查无需特殊的饮食准备。
但是,如果您正在进行其他部位的腹部或盆腔脏器的磁共振检查,可能需要在检查前数小时内禁食。
2. 穿着衣物:在进行骶骨磁共振检查时,您需要脱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包括手表、首饰、带有金属的衣物等。
此外,有些检查可能需要您更换医院提供的短袖或者无金属纤维的衣物。
3. 手表、眼镜和隐形眼镜:在进行骶骨磁共振检查时,建议您将手表、眼镜和隐形眼镜等物品放在指定的储物柜中。
由于磁共振过程中会产生强磁场,这些物品可能会受到影响或损坏。
4. 过敏反应:在骶骨磁共振检查前,您需要告知医生是否对造影剂或其他药物过敏。
有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磁共振造影剂增加检查的准确性。
5. 孕期妇女:对于怀孕的妇女,骶骨磁共振检查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因此,如果怀孕或者怀疑自己可能怀孕,应尽量避免接受磁共振检查,除非医生认为检查对母婴的益处大于风险。
6. 持有金属物器械:如果您持有内植物器械、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或其他类似的物品,应提前告知医生。
这些物品可能会对磁共振过程产生影响,或者造成身体不适。
7. 病史告知: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您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史以及其他疾病史。
这样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判断您的病情,并制定适当的检查方案。
8. 睡眠状态:骶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您需要保持静止躺在检查床上。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感到不适或焦躁。
如果您对这方面有困扰,可以事先告知医生,或者与医务人员商议采取相应的措施。
9. 注意力和情绪调节:磁共振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安静和放松,以确保图像的质量。
因此,建议您提前注意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情绪调节,尽量避免因为紧张或焦虑而影响检查的进行。
总之,骶骨磁共振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但仍然需要遵守医生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并注意上述事项,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页/共24页
• 附着点炎
韧带、肌腱在骨骼上的附着处以及关节后区域(骨间韧带) 的炎症, 即附着点炎, 在STIR像和/或增强T1加权抑脂像中
表现为高强度信号,信号可以延伸至骨髓以及软组织。
第5页/共24页
第9页/共24页
DWI量化评估炎症活动度
• ADC值
第10页/共24页
MRI评分
1、每个骶髂关节四个象限(上部髂骨、下 部髂骨、上部骶骨、下部骶骨 ) 2、信号正常0分,信号增强1分,双侧骶髂 关节冠状位最高8分。相同层面上,每个信 号增强的关节额外多加1分,同样,关节面 信号增强深度超过1cm额外多加1分。一个 冠状位最高评分12分,对6个连续冠状层面 评分,最高72分 。
• BASDAI评分分为静止期及活动期两组,对
两组间SPARCC评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 SPARCC评分与BASDAI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 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检查。
第7页/共24页
MRI检查方法
• 平扫多选SIJ斜冠状面,层厚4~5mm,作自旋回
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快 速场回波(FFE)准T2WI(T2*WI)、压脂T2WI (SPIR或STIR)。
第2页/共24页
骶髂关节炎MRI征像
• 骨髓水肿/骨炎(Romanus病灶 )
1、BMO在STIR高信号, 在T1低信号,信号越强则反映活动 性炎症的真实性越高。强烈的高信号类似于血管或脊液。
2、在增强T1FS,高强度信号反映血管形成增强。骶骨椎间孔 骨髓信号可作为判定骨骼正常信号的基准。重点是判断炎 症的活动程度,分辨骨髓水肿和炎症反应。
于典型解剖部位(软骨下或关节周围骨髓)
• 3.当单独出现滑膜炎、附着点炎或滑囊炎等活动性炎症,
而不伴骨髓水肿,不能定义为MRI骶髂关节炎。
• 4.脂肪沉积、硬化、侵蚀或骨性强直等结构性损伤可提示
曾出现过炎症,单纯出现结构性损伤而无骨髓水肿/骨炎 时,不能定义为MRI骶髂关节炎。 注:如每个MRI切面仅出现1个提示活动性炎症的骨髓水肿信 号,则要求至少连续2个切面上。如一个切面出现了一个 以上的骨髓水肿信号,则1个切面即可定义。
第11页/共24页
MRI评级
0级正常; 1级可疑; 2级轻微改变,小的局限区有侵蚀或硬化, 但关节间隙宽度无改变; 3级肯定或中度异常,出现侵蚀、硬化、关 节间隙增宽或狭窄或部分强直; 4级重度异常,关节全部强直
第12页/共24页
第13页/共24页
第14页/共24页
急慢性指标
• 活动性指标:X级增强<25%无炎症 A级 25%—
• 滑囊炎
滑囊炎信号特征与滑膜炎相似, 但前者可以累积滑囊的前 部和后部。滑囊前部逐渐深入髂骨和骶骨的骨膜, 此处即 为附着点(或称起止点, enthesis)。因而滑囊炎可以向远处 延展,可达中部以及侧面的骨膜。
第6页/共24页
主要方法
• 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MR检查
SPARCC评分与临床BASDAI评分。
• 从平扫选SIJ中间1~2层作MR动态增强(DMRI),
用顺磁对比剂(德国Schering公司Magnevist,剂 量0.1mmol/kg体重),静脉注射后每分钟作一次 T1WI扫描,共十次。
第8页/共24页
BOLLOW量化评估炎症活动度
• MRI应用工作站,标出强化部位,选定感兴趣区(region
70%中度炎症 B级 >70%严重炎症(国内)
• 慢性指标 :0级无慢性改变;I级骨髓局限性脂肪
堆积和或软骨下骨硬化和或≤2处侵蚀;II级,中 度脂肪堆积和中度软骨下骨硬化和或>2处无融合 的侵蚀;III级,关节间隙假性扩大和或轻度部分 强直,严重软骨下骨硬化,普遍脂肪堆积;Ⅳ级, 肯定强直。慢性指标≥I级者,提示存在骶髂关节 炎;活动性指标≥A级,提示现阶段炎症处于活动 阶段。
• 根据计算结果,分为三种情况:(1)无强化:Fenh<
20%、且Senh<10%min,即平坦曲线,表示无炎症; (2)轻度强化:90%>Fenh>20%、且40%min>Senh >10%min,即中度升高曲线,表示隐性或慢性炎症;(3) 重度强化:Fenh>90%、且Senh>40%min,即陡高曲线, 表示严重炎症
of interest, ROI),描绘时间—信号曲,将SIJ炎的强化程 度量化。
• 根据增强前信号强度SI0、增强后最大信号强度SImax、以
及达到SImax所需的时间Tmax,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强因子 Fenh和增强斜率Senh: Fenh(%)=(SImax-SI0) ×100/SI0,Senh(%min)=Fenh(%)/Tmax 。
3、BMO/骨炎是反映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指标。 4、„受累骨髓区域通常位于关节旁(即软骨下骨髓)。 5、BMO也与骨硬化或侵蚀等结构破坏征像有关联。
第3页/共24页
• 滑膜炎(Anderson病灶)
1、 STIR序列不能区分滑膜炎和生理性关节液。所以, 可以 最佳反映滑膜炎的是增强T1加权抑脂像中的高强度信号 (强度与血管相似)。
解剖及病理
• 骶髂关节分为滑膜部和韧带部。下部为滑
膜关节,上部2/3为韧带部占据。
• 病理基础在于骨髓炎和血管翳形成,软骨
变性、破坏,软骨下骨板侵蚀、中断。
第1页/共24页
骶髂关节炎ASAS标准
• 1.骶髂关节活动性炎症符合“MRI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标
准,即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的ASAS分类标准。
• 2.明确出现高度提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的骨髓水肿,且位
第15页/共24页
第16页/共24页
第17页/共24页
第18页/共24页
第19页/共24页
第20页/共24页
第21页/共24页
第22页/共24页
第23页/共24页
第24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