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案
板书
设问:
课件展示:设问:
组一派3名代表阐释:
师配合展示图片
组二派3名代表阐释:3.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4.①1956年制定了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
把原子能、火箭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
②1963年制定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部署
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
③“863计划”
④星火计划
⑤1992年,我国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
决策。
什么叫做“863计划”?要求生用教材原话回
答,做简要了解即可。
随着这一系列科技规划的实施和完成,我国的
尖端科技一步步迈向了世界前列。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课教材分三目共向
我们介绍了5种尖端科技(强调本课的科技只
指“尖端科技”):核武器、空间技术、农业科
技、计算机与生物技术。
其中重点是学完本课
后要会回答: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首
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目的第一个问题
“两弹一星”,要求大家从以下几方面来掌握:
背景
“两弹一星”成就
影响
背景: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何?走在世界前列
鸦片战争后又怎样?极端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发展状况如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背景:
国内: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呢?
国际:⑴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
理清学习思路
把握重点
一方面培养学生
上网查询、查阅历
史资料和报刊等
搜集整理历史资
料,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另一方面
使之学会整合历
史学科语言以阐
述史实
由于篇幅所限,本
案具体史实均省
略
设问:
组三派2名代表阐释:
课件展示
组四派2名代表阐释:
师配合展示图片
设问:
自由答: 师展示材
料:
提问
组一图片1:
图片2:
以此来说明,美苏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整个
世界笼罩在核恐怖之中。
⑵美国敌视新中国
三点:一是以朝鲜战争为例,美军把战火烧到
鸭绿江边并对我进行核讹诈;
二是援引毛泽东原话:“美国的原子弹吓不倒中
国人民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三是面对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作出发展“两弹
一星”的战略决策。
当时我们发展“两弹一星”坚持“以自力更生
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那么当时能争
取到的外援是哪个国家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两点:
一是1957年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
联援助我发展原子弹、导弹。
二是1958年起,中苏交恶,苏联单方面撕毁合
要求学生在深刻
感知我国做出发
展“两弹一星”的
战略决策是国家
安全所需的基础
上,领会国际外交
的本质
了解“两弹一星”
精神
通过让学生自己
谈两位科学家生
平及感人事迹,加
强了科学家的高
贵品质和崇高精
神对学生的感染
力,引导他们树立
为报效祖国而发
奋学习的志向
重要概念的区分
和了解增加常识
积累;
把握我国空间技
术发展的总体水
平
9
5
2 “小男孩
日本广岛
1949年8月29
日苏联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成为第二个拥有
原子弹的国家。
组二
师补充
师连接
展示材料
〈议一议〉
课件展示
两幅图片:
设问
师配合展
示图片3幅
同,撤走专家,“两弹一星”事业陷入困境。
⑶60年代中苏交恶
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
断
“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
一是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
“两弹一星”。
二是列举两位研制“两弹一星”的学科带头人:
三是强调区分两组概念:
“两弹一星”与“两弹元勋”里的“两弹”;
空间技术概念。
(见课件)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弹一星”事
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具体成果是什么呢?
成就:
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附图片
⑵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附
图片资料
⑶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附图片资料
“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各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
防能力;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使我国成为继
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解决历
史问题的思路
考查学生历史规
律的演绎能力
2
3
毛泽东会见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7.(2006·上海)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
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答案:A;C;A;B;D;B;B
同学们,这是我们本课学习的全部内容,让我们以填表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做一下归纳总结:
时期时间成就
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1964
1965
作者简介:刘晓艳,女,1981年生,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和历史学硕士学位。
现任通辽一中北校区高二历史教师,2007——2008学年度校级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获奖作品《西汉的大一统》;校级优秀案例征选一等奖,获奖作品《中国近代史上册〈收复新疆〉一课教学案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