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烙画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烙画艺术
刘冰 200902010008 周口师范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66000
摘要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南阳烙画起源基本技法艺术成就
前言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1、南阳烙画的起源
南阳,古称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创造了远古文明。
春秋设宛邑,宛已成冶铁中心、全国五大都会之一。
秦置南阳郡。
因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成为洛阳陪都,史有“南都”“帝乡”之誉。
从而为烙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并无可考证据和史料。
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
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
到了光绪三年,才被南阳的民间艺人赵星三重新发现整理,并延续至今。
关于南阳烙画的起源和发展,在民间还留下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
2、烙画基本技法
2.1 构图
烙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
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烙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2.2 布势
烙画是很讲究布势,即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
有的画虽然技术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却杂乱无章,这正是对“势”的把握不够所致。
如吴昌硕的《错落珊瑚枝》,主要的枝干和树叶构成大势,单独下垂的小枝构成小势。
画中的局部形象越多,势的把握也就越复杂,越难以控制,同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势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横势、竖势、曲势、斜势、团势、放射势。
2.3 主宾
画面的构成要有主有宾,更不能喧宾夺主,需要营造—个构图中心,从而达到最充分地表现主体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主体居前、主体居中、主体居大等。
2.4 取舍
形象素材过多会使画面繁杂哕唆,画蛇添足,削弱主题;过少则又不足以说明主题。
取舍是相对的,取多少、舍多少,取什么、舍什么,要根据绘画风格和画家的个性追求具体分析,没有硬性的规定。
2.5 疏密
密就是凝聚,是画面物象和线条的集中处;疏则反之。
一幅画的构图,所画各种物象及线条的安排应该有疏有密。
从而产生有节奏、有弹性的艺术效果。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清人邓石如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画面中“疏”与“密”的关系。
“疏”得不当,会使画面凌乱、松弛、没有精神;“密”得不当,会使画面板结、沉闷、滞重无光。
要么以点为密,以面为疏;要么以面为密,以点为疏。
“疏”有赖于“密”的安排,“密”有赖于“疏”的衬托,应该强调两者的差距,形成疏密的强烈对比,这样画面才会有生气。
2.6 虚实
太虚则画面会感觉太空,稀软无力,轻飘而无所归依,必须以实补之定神;太实则又会造成画面凝重阻塞,难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虚来调节缓冲。
应以淡者为虚,浓者为实。
疏者为虚,密者为实。
动者为虚,静者为实。
轻者为虚,重者为实。
次者为虚,主者为实。
白者为虚,黑者为实。
潘天寿说:“吾国绘画,向以黑白二色为主色,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
白即虚也,黑即实也。
虚实之关联,即以空白显实有也。
”远者为虚,近者为实。
少者为虚,多者为实。
2.7 开合
一幅画的章法常以“开合”作为构图布局。
所谓开合,也叫“分合”。
“开”即是开始,“合”即是结尾的意思。
开与合在画面上是—对矛盾的统—体,犹如用笔,起笔为开,收笔为合;一幅画中没有开、合也不行。
—幅画中有贯穿全局的大开合,同时还有若干小开合。
小开合要服从大开合的指向,并起到丰富画面构成的作用。
有开势就要有收势,只有开合处理得好,画面才具有完整性。
2.8 空白
空白在这里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同形体、线条、色彩—样,构成画面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所谓“笔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
传统葫芦烙画差不多都留有空白。
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葫芦烙画对空白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
—般有如下几种存在方式:表示天、地的地方、于繁密的地方、主体周围、不画背景形式美的需要。
2.9 对比
画面上几乎所有构成因素都和对比有关,都要注意它们的大小、长短、远近、高低、刚柔、动静、明暗、曲直的变化。
对比在构图中的表现:疏密对比、聚散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曲直对比、形象对比等。
2.10 均衡
造型艺术中的均衡,就是要利用不同分量的形体、色彩、结构等造型因素,在画面上达到力的平衡,以求得庄重、严谨、平和、完美的艺术效果。
画面中求得均衡的方式很多,如:利用物象的属性。
有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相比,前者重,后者轻。
在构图中,可以利用这种属性来取得画面均衡。
利用色彩的比重。
画面的一方色彩浓艳集中时,在相应的反方向要有所呼应。
利用力的走势。
当画面主要的力的走势偏向一方时,可以用辅助力的走势拉回,以求得均衡。
利用运动和视觉方向。
利用物体的大小、繁简。
2.11 色彩
色彩的使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色彩的和谐、色彩的对比、色彩有冷暖、明暗之分,有动静、收放之别。
一般地说,冷色比较静和收敛,暖色反之。
、主色与副色的关系。
、葫芦烙画的色彩由两大要素组成:一是颜色,二是墨色。
古人云:“墨分五色。
”如李方膺的《鲇鱼图》,全图以墨色为本,浓淡虚实,趣味横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2.12 背景
背景在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选取素材要符合主题思想的需要。
背景是主题内容的补充部分,必须是有助于创造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环境、最能说明和延伸画面主题思想的内容。
背景素材在使用量上要精练、纯化,并非多多益善,不要把与主题有关的素材都搬到画面中。
布局要合理。
背景一般是布置在画面主体的后面。
背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象背景,一类是无象背景。
所谓有象背景,是指主体以外的画面空间都由具体的物象组成。
无象背景与有象背景正好相反,主体形象之外的画面空间没有具体的形象,或用颜色平涂,或全白全黑,或用笔触及其他抽象效果作为衬托。
2.13 拓稿
对于没有一定功底的葫芦烙画爱好者来说,拓稿是他们进行葫芦烙画底稿最好的办法,可把选好的图案打印在纸上,用胶水把复写纸粘在图案后面,用胶带把制好的拓稿粘在需要烙画的葫芦上,用笔把图案描一遍,选好的图案就会很轻松的复制到葫芦上了。
把稿子拓到葫芦上,最好用陈旧的复写纸。
3、南阳烙画的艺术成就
首先,它既继承了中国画,又发展了中国画。
无论是烙画艺术还是中国画,从本质上来讲,它们都是绘画。
关于绘画的定义,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包括对美的感受认识和表达的能力。
二是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情况。
(1)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从当代烙画艺术的体裁风格特点上看,可以说它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烙画艺术,它都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
比如北宋中期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集》中写到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当代的烙画作品,也不乏含有强烈感受美的艺术作品,只是烙画作品大部分不留艺术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竹报平安》等,一些作品是临摹品或者根据文学故事创作的,如《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山河万里图》等。
烙画的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名字通俗易懂。
所以,烙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2)从施艺的工具、材料看,烙画艺术是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墨、宣纸或丝绢,以及国画颜料。
国画家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笔蘸墨在宣纸或丝绢上勾、划、点、染、皴、擦等用笔,同时控制墨的浓淡、轻重、缓急的变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
烙画的工具、材料则是烙笔(或铁扦、火笔)、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有的还用到国画颜料。
烙画艺术家也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温技巧,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而成。
将二者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烙画用烙笔替换了中国画的毛笔,将施艺的材料由宣纸、丝绢扩大到竹、木、葫芦、贝壳等材质上。
因为有烙笔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
所以,烙画艺术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画。
其次,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的,筷子是人们吃饭必备的工具。
木烙花筷子选用冬青药木,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性寒凉、色洁白,用香油浸泡后,呈象牙黄色、气味清香,有助于养生。
在方头筷面上,工匠们用手工烙绘出的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所以又成为收藏者的所爱。
当代烙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
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因为火笔这一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
所以,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结语
烙画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的烙绘者是能书会画有知识的农民,所以烙画本身既受到农民的喜爱,又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为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花品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而享誉国内。
时至今日,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参考文献:【1】《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 【2】来源:陶陶工艺品网作者:武汉工艺品时间:2011-10-20
【3】《中国烙画技法概要》--王鹤鸣--2009-06-06
【4】百度百科
思政原理期末论文
题目:南阳烙画艺术
姓名:刘冰
学号:200902010008 系别:政法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班级:09政本
指导教师:赵子龙
2011年 12 月10 日
目录
摘要 (1)
1、南阳烙画的起源 (1)
2、烙画基本技法 (1)
3、南阳烙画的艺术成就 (3)
结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