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种类主要物品

采样工具注射器、肛拭子、消毒棉签、消毒纱布、调匙、勺子、夹子、镊子、剪刀、屠工用刀、酒精灯、标号用品、75%酒精、其他消毒灭菌器具等

样品容器

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灭菌粪便盒、样品冷藏设施等防护用品

工作衣或隔离衣、口罩、白帽子、手套、靴子等

调查用表

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结果汇总表、卫生监督文书等检验设备

毒物快速分析设备、深部温度计等

取证工具

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参考资料各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等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样品种类采样数量采样方法

粪便2ml(g) 置样品容器内

呕吐物50~200g 置样品容器内

血液不少于3ml 静脉无菌采样

尿液30~50ml 取清洁中段尿

固体食品200~500g 切取一部分置样品容器内

液体食品200~500ml 摇匀后置样品容器内

其他样品根据检验需要视情况采集可能含有毒物的样品

采样方法:样品应按照无菌采样方法采集。备检样品应置冰箱内保存(温度通常控制在4℃左右);采样时应注明样品名称、来源、建议检验项目等

采样人数:对一起发病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一般至少应采集10~20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的检验样品,同时应采集部分具有相同进食史但未发病者的同类样品作为对照

2.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

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

3.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要确定某事件是否已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根据卫生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也可与已有的疾病监测系统进行比较来确定,当病列数显著超过历史水平时,可做出初步判断。但应分析引起病例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和标准是否改变等。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4.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二个方面的信息:即描述流行病学的信息和患者临床表现的信息,前者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的信息,后者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检查和/或非特异性检查)。

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例如,发热、肺炎的X 光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可接受。

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敏感的病例定义,以便发现尽可能多的病例;调查中期建议使用较特异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病因的研究;调查后期或调查结束后,

应建立监测用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进一步监测,评估突发事件控制措施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建立一种不确定的、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是很有好处的,如:确诊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在无实验室检测方法或实验室检测方法很难、很贵或有一些病例已被实验室确诊的情况下,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非常有用。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有以下好处:①对不明原因疾病来说,可以避免武断的病例定义;②分析数据时可使用既敏感又特异的病例定义;③给不明原因疾病确定更加精确的临床表现;④可用于评价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下以某学校麻疹暴发为例说明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

①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校的发烧并有皮疹,并且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的学龄儿童;②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校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③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某学校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

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在疾病定义时决定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①临床症状明显和不明显的比例是多少;②是否有些很重要且很明显的或临床上能提示某病的症状或体征存在;③哪种微生物学或化学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最简单、实用并可靠;④是否接触过病人或高危人群;初次调查后到以后的随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是否能再次找到病人;⑤如果某病需长时间的随访,除目前调查组人员外,其他人员诊断病例是否简便易行;⑥在初次调查中是否所有的病人必须做出明确诊断,或者只针对住院或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无沦你使用哪种标准,对所有被调查对象必须运用同一种病例诊断标准并保证没有偏倚。

5.搜索病例

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现。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

在开展主动监测搜索病例时,通常可以先用搜索一览表把有关病例进行登记,再根据病例定义进行分类。搜索一览表的项目包括:姓名、姓别、年龄、住址、电话、病例定义中所需的项目、备注等,如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