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调圈技巧

自行车调圈技巧
自行车调圈技巧

自行车调圈技巧

调圈的顺序

1、将车条连接到花鼓和车圈上后,一定要将每只条帽旋到均等的位置,也就是每只条帽的旋进尺寸都一样。

2、然后用条扳手将每一个条帽都旋转一圈或两圈,这要看你的车条尺寸,就这样一遍一遍的进行,直到所有的车条的松紧程度基本达到要求,也就是任意两根平行的车条用手握起来没有过大的变形,且很均匀,这时鸭蛋圆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然后调圈的平整度,调整平整度时要注意紧一边的车条一定要松它旁边的车条,紧一根一圈,那么就松它旁边的两根各松四分之一圈,按照这个比例调整平整度一遍就能结束战斗。两只轮组用时不到90分钟。当圈的平整度的鸭蛋圆调整后一定要用手将每只相邻的车条用力压紧,你会听到每次用力时车圈的响声,当没有响声的时候再去检查一下车圈的平整度和鸭蛋圆,如果鸭蛋圆的偏差在2mm范围内,车圈的平整度在1mm内就算可以了。

3、在骑行几十公里后再检查检查是否出现偏差,如果没有过大的偏差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骑行一段距离了。

具体调整操作

对于端面跳动,在调圈架上旋转车轮,找出轮圈上与大部分轮圈所在地偏离最远的地方。如果偏向左侧,上紧连到右侧轮缘的辐条,放松连到左侧的辐条。如果你上紧的圈数之和与放松的相同,你就能侧向移动轮圈而不影响圆度。例如:如果轮圈处向左偏离,弯心【译注:弯曲中心,也就是偏离最多的点】在两根辐条之间,将右侧的辐条紧1/4周,将左侧的辐条松1/4周;如果弯心紧靠右侧辐条处,将那根辐条紧1/4周,然后将它旁边的两根连到左侧的辐条各松1/8周;如果弯心紧靠左侧辐条处,将这根辐条松1/4周,然后将它旁边的两根连到右侧的辐条各紧1/8周。调完最向左凸的点,再找最向右凸的点,调整它。继续这样的交替调整。别尝试将每处凸起都调整到最好,只需要将它们调的较好一点,然后去另一边找,继续下去车轮会逐步变好。

对于圆跳动,找出轮圈上凸起最高的区域(即离轴心最远的区域)。如果凸起的中心在两根辐条之间,每根各紧1/2周。如果凸起的中心在某根辐条处,将这根辐条紧1周,再将它两侧连到另一侧轮缘的两根辐条各紧1/2周。要影响圆跳动需要比影响端面跳动多得多的调整量。而减轻圆跳动通常通过紧辐条来进行,这样在你持续的调整过程中车轮将逐渐被拉紧。

一旦端面跳动达到一定的水平(在一两个毫米以内),就要开始检查对称性【碟形度】了。在车轮的一侧将碟形条的可调探针跨过车轴,并调整探针使碟形条的两端接触轮圈同时探针接触车轴上锁紧螺母外侧。然后将碟形条移到车轮另一侧,不再调整探针检查车轮。如果探针接触到锁紧螺母外侧而两端无法同时接触轮圈,碟形条能来回摇摆,则需要将这一侧的辐条调紧,将轮圈拉过来;如果碟形条两端接触轮圈,而探针无法接触锁紧螺母,则需要将另一侧的辐条调紧。如果对称性误差达到2或3毫米以上,你应该从气嘴孔开始沿轮圈将相应一侧的所有18根辐条依次紧相同的量,或许是1/2周。

山地车知识普及

山地车知识普及 山地车,英文名叫“mountain bike”,缩写为MTB。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最早骑山地自行车进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他是第一位将普通自行车改装成山地车式样的人。以后越野运动逐渐在欧美流行,并形成赛事。1990年国际自行车联盟承认这项运动,1991年首次举行世界杯赛。 山地车的特点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其主要特征是:宽胎,直把,有前后的减震,骑行较舒适。宽而多齿的轮胎提供抓地力,有减震器吸收冲击。近些年来前减震的应用成为标准,前后减震的车辆越来越普及。一些山地车开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扬的把横却成为了时尚。 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骑行时不必选择道路,无论街巷漫游还是休闲代步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骑车者可以在各种路面环境上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行乐趣。 山地车,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 山地车,各种部件均不同于普通自行车,具有缓冲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轮胎,牢固结实、材料钢度大的车架,不易疲劳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行的变速器等,都使山地车更加适合与爬山越野、郊游旅行。 山地车,车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以及27速。正确运用变速器,能应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顶风等复杂路况和气候,比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得多。长途骑行,应适时变换调速器,充分发挥山地车的特长。一般来说,应以脚下略感有力为宜,若觉得有点“空”,就应马上换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应及时换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术,骑上山地车的感觉简直就象个国王,在我们这个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度里,山地车可算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大哥大。 山地车的分类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2.双人竞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3.自由骑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4.飞跃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也不便宜。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山地车部件及选购 1.车架

收藏:教你怎么组装9000左右的山地车

教你怎么组装9000左右的山地车 山地车 提到这个名字,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运动自行车的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粗轮胎和复杂的变速系统以及粗犷的避震装置。的确,山地车最纯粹的用途其实就是在山林间的野地中穿行,从其越野强度的由轻到重,主要分为:Cross Country(XC,越野),All Mountain(AM,全地形),Free Ride(FR,自由骑),Down Hill(DH,速降)以及Extreme Free Ride(EFR,极限自由骑),以及以动作和泥地竞速为主的Dirt Jump(DJ,街市、飞包)和Slope Style(SS,更加重型的飞包车)。 为什么是Cross Country(XC,越野) 山地车进入中国,更多的是长途旅行和城市骑行。在欧美流行很久的旅行车反倒仅仅被年龄大的爷爷奶奶长途旅行使用。而年轻人呢,更喜欢用Cross Country(XC,越野)来越野,因为它足够轻、足够快,而且拆卸方便。而至于AM、FR、DH、EFR、DJ等车款,在国内更是少数人的运动,应该是跟中国的文化和性格有关。另外,国内最近几年城市和郊区路况越来越好,甚至自行车爱好者的最爱领地川藏南线318国道在2014年又要减少4座4000多米海拔的高山而改成隧道了。号称世界上最烂的新藏线219国道如今在西藏境内也全程是板油路了,不用两年,昔日的全程搓板路219国道将全线板油路了。感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享受着自行车运动所带给我们的快感。 那公路车呢? 公路车历史最久远,而山地车只有40多年的历史。而且最近几年城市路况大为改观,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公路车,因为它更轻、更快、更酷。但是作为入门的自行车,从组装角度来看,山地车更有价值。因为山地车讲究更多,可研究性更强,低端的公路车没必要去组装。 综上 这里主要对XC(越野车,也就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山地车)的自行选件组装进行讲解。

山地车组装全过程图解

山地车组装全过程 很多车友一直骑车,但是不知道自己的车是如何诞生的,那么就跟着本帖的图片文字看看,一堆零件是怎么安装成一台车的: 选好车架,固定到工作台上;安装好座杆; 五通部位抹上润滑油,美孚的哦;现在一体式中轴基本普及了,两边的外挂里面各有一颗轴承,这两个外挂是分左右的,可不要弄反,一般车架的螺纹都很顺畅,用手可以轻松的拧进去。 山地一体式牙盘中轴会有3个垫圈,五通管长度是68CM时,右边加两个,左边加一个;五通管长度是73 CM时,右边只需加一个;左边加一个。

专用的一体式中轴工具,一定要上紧哦。 轴杆上抹上薄薄一层润滑油,然后从右边插入中轴内,一定要温柔些,然后用皮榔头轻轻敲入,直至轴体完全深入BB(中轴英文缩写)。 轴杆上的润滑油;轻轻插入。 轻轻敲击

左侧曲柄水平与右侧曲柄然后安装在轴杆上,按平卡扣就说明安装到位;跟右侧曲柄一样水平安装左侧曲柄。 有个卡扣用手指按下去;按平就好 安装曲柄固定帽,也可叫做曲柄压紧盖,用专用工具顺时针旋紧,然后用内六角再旋紧曲柄两端的固定螺杆,记得要左右交替旋紧,而不是一边旋紧再旋紧另一边。曲柄固定帽;专用工具顺时针旋紧;

曲柄紧固螺丝用内六角旋紧;两边各有一颗都要旋紧。 安装碗组轴承时,上下轴承碗内记得要加些润滑油 小日本还是很注重细节的,螺杆上防锈润滑油;头管上碗组安装轴承 下边也有一颗;安装后变速器 安装前后变速器,后变速器等后轮安装好之后再作调整,前变速器上边有一

个红色塑料片是用作定位的,前变速器的外挡板要平行于牙盘盘片。 隐藏式后变速器;用内六角旋紧 校队好前变速器位置,用内六角旋紧;外挡板平行于牙盘盘片 牙盘最大盘片的两个最高齿要刚好对准这个红色塑料片的齿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影响变速灵敏度和准确性 校队位置,确定好前变速器高度然后旋紧;前变速器安装完成 前叉上管根部抹上润滑油;放入底碗挡

自行车维修保养基础知识教学提纲

自行车维修保养基础 知识

自行车维修保养知识 一、折叠车 折叠车组成的零配件名称简介: 折叠车架、前叉、T型把、左右刹把、前后刹车线、折叠立管、立管折 叠器、立管折叠器手柄、立管快拆、立管安全勾、车架折叠器、车架折叠器手柄、车架安全勾、中管快拆、鞍座、鞍管、前后夹器、后衣架、前后反光片、前后泥板、前后轮、链条、齿盘、变速器、脚踏、 1、在首次骑行前,一定要确保在自行车技师仔细检查和调试后方可骑乘; 2、在每次骑行前,请确保自行车各折叠机构(竖管折叠器、车架折叠器)及快拆部件处于锁紧状态,以确保您的骑行安全舒适; 3、请按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折叠车,在使用过程中您的自行车若出现使用功能上的问题,请到本公司指定维修服务部进行维修,才能享受本公司的保修及售 后服务承诺。 4、折叠自行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请勿用于山地越野,竞速竞技,超载超速骑 行。 折叠:①正常骑行状态!(一台折叠车完全调试锁紧及折叠件正确关闭)。 ②松开中管快拆,逆时针旋转坐垫约45度,将座管插到底并锁紧中管快 拆。 ③将T把调整至适当高度并锁紧立管快拆。 ④旋开立管安全勾,向外扳动立管折叠器手柄至打开状态。 ⑤转动折叠立管上端,将T把折叠至与前轮平行。

⑥向上旋开车架安全勾,向外扳动车架折叠器手柄至打开状态。 ⑦转动车架前端,将车架折叠至前后轮相互平行。 ⑧完成折叠! 展开:①折叠状态!(一台折叠车完全进箱状态,所有折叠部分全部折叠开) ②旋转车架前端,将前后打开直线状态。 ③压紧折叠器手柄将折叠器锁紧并旋下安全勾。 ④旋转立管将立管竖直。 ⑤压紧立管折叠器手柄将折叠器锁紧并旋转安全勾勾住手柄。 ⑥松开中管快拆,将座杆调至适当高度后再锁紧;松开立管快拆,将T 把调至适当高度后再锁紧。 ⑦完全展开! 各处的调整 1 、车把的调整 松开立管快拆,即可自由调整车把高度。(敬告:调节时请确保T把安全线勿超过立管端面,以策安全。建议:骑行时将车把高度调至与地面最大距离约1米时,可达到最好的骑行效果)。 2、座垫高度的调整 松开中管快拆,即可自由调整座垫高度。(敬告:调节时请确保坐杆安全线勿超过车架中管端面,以策安全。建议:身体坐在座垫上时,伸直脚到自然状 态,脚底能触到地面为最佳座垫高度)。 3、折叠器间隙的调整 我们的折叠车在出厂前所有折叠器快锁已经预先调节好,然而在使用过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与图解

E—bike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 电动自行车就是具有电力驱动、脚踏驱动、电力与脚踏并用等功效得绿色环保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得原理与结构都不复杂,可以认为就是在自行车得基础上加一套电机驱动机构组成(见图 1—1)。蓄电池经过一个控制器给一个电机送电,电机放在后车轮中,电机得旋转带动自行车得行进.电动自行车得控制器连接一个调速手柄,在脚踏中轴上装有助力传感器,转动调速手柄可以让控制器检测到不同得电压值,控制器根据电压值大小,模拟调节输送给电机电压得高低,从而控制了电机得转速。 图 1-1电动自行车控制方框图 控制器无刷电机控制得方法就是根据电机得位置反馈信号,控制电机三相驱动上下臂MOS管得导通与截止,从而实现电子换向。如下图所示,电机为三角形连接,三相驱动上下臂各MOS管导通顺序组合为:V1-V2,V2—V3, V3—V4,V5—V4,V5-V6,V1—V6。

图 1-2驱动电路 2 系统方框图 电动自行车采用SPMC65P2404A作为主控MCU.MCU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调速电压检测,电池电压检测,电流检测,过流中断检测,3路霍尔位置信号检测,1路霍尔位置信号中断检测,刹车信号检测,1:1助力检测,温度检测,故障显示输出,PWM控制电机转速输出,6路电机驱动输出,系统方框图如下: 图2-1系统方框图 3控制器电气规格 ★型式:直流无刷★额定功率:240W ?★额定电压:36V ★额定转速:210R/MIN ?★额定扭矩:8、5N、

M★欠压保护:31、5 ± 0、5V ★过流保护:15 ± 1A 4 控制器功能介绍 ★1:1助力;★刹车断电,刹车灯供电; ?★自动巡航; ★欠压保护( 31、5V ±0、5 ); ★电子刹车; ★休眠省电功能。 ?★过流保护(限流为 15A± 1 ); ★堵转断流(倒转,转把复位,重电源,自动复位); 4、1 1:1助力 1:1助力,就是指在没有旋转调速车把,电动车电池打开时,电动车会根据骑行者得骑行速度提供1:1助力。 4、2 电子刹车 电子刹车,就就是指在刹车时能做到让电机得驱动MOS管上臂(或者下臂)全部导通而下臂(或者上臂)截止,电机三相接线全部短接,能使电机产生阻力,达到刹车得效果。 4、3 自动巡航 自动巡航,就是指把调速车把转到所需得角度,电动自行车达到相应车速后,在5S(时间可变)内调速车把不转动,则电动自行车就保持在这个速度行驶,这时骑行者可以松开调速车把,免去手一直拧着调速车把之累。自动巡航后只有松开调速车把,并重新旋转调速车把,才可以再次调节电动自行车得行驶速度。 4、4堵转断流 堵转断流,就是指电动自行车超载时,或就是在爬坡时电流过大或者就是阻力过大时,导致电机停止转动,系统能检测到这种现象,停止对电机得输出,起到保护作用。发生堵转断流后,只要满足倒转,复位调速车把或电源关闭后再重新打开,三个条件中得一个,系统会重新检测就是否有堵转,如果恢复正常,系统会重新正常工作。 4、5 智能过流保护

山地车骑行技术教程(完全版)

鞍座 鞍座的高度由骑行状况来决定 ■基本位置 坐在鞍座上面,把曲柄放在鞍座管道的延长线上,把脚跟放在脚蹬上。在这种姿势下能够把脚伸直的话,这就是你的鞍座的某本位置。这种调整用在重视踏蹬的场合。 伸屈膝盖时,弯曲度越小膝部越轻松,踏蹬也一样弯曲度越小越不易疲劳,膝部的旋转也顺畅。但是,不要把鞍座升得太高,因为太高时很难适应路面的一些状况,例如遇到裂缝处,有时也会弄伤膝盖的背面。 ■速降/上、下较剧烈的地方 比基本位置再降低5~10cm ,使得坐在鞍座上时脚底的1/3能够接触地面,其作用是易着地。trial 时鞍座越低体重移动越方便,山地车的操作性也越好。 右相片:(上)踩蹬为主时的姿势。(下 )操作性为主时的姿势。 左相片:下坡时鞍座的高度,应该使臀部很顺利地往後退。 鞍座的方向/前後位置/安装角度 ■方向:如左图鞍座的中心线与车架横管的中心线同在一条线上。 ■前後位置:鞍座的中心或者稍向後。(如左图鞍座和座管中心一致) ■倾斜:如左图鞍座的上面与地面平行。 以上内容供作参考,因为鞍座的位置,安装角度等个人各异,应该边调整边试一试,调整至自己认为满意为止。 ※调整方法:如右相片用六角型板手,扭松鞍座下方之螺丝来调整。每次调整后一定要注意,扭紧座位时,鞍座是否呈直线。 握把 根据要求调整握把的高度、角度、宽度。然后乘骑,再调整,再乘骑,再调整至自己认为满意之止。 握把的高度 ●基本:握把及鞍座的高度相同。 ◎初学者或者自行车旅行时稍微高些。 ◎自行车选手要低些,但是不可以太低。 ●调整握把手高度 把6mm 的六角型板手插入在车把立上方之六角孔 内,逆时间方向旋转时,其内的螺丝被扭松,车把立 可以上下移动,假若生锈粘在管道上而不能动时,稍微扭松螺丝,从六角型板手上方叩打螺丝就可以取下。或者向里面注入润滑油。 握把杆的安装角度

买自行车必须懂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买自行车必须懂基础 知识

山地车与公路车的对比和区别 山地车和公路车有什么区别呢?山地车和公路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如果你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选择山地。如果喜欢速度对你的刺激,就选择公路。山地外观给人感觉复杂,没有公路给人的感觉简捷流畅,当然有些是不能够看外表的,需要看得是车子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骑行过程中,才会体会到的。山地车感觉比较稳,舒适,而且操纵性和制动性非常好;公路车的所有设计都是强调速度,因轮胎宽度较窄对路面要求高,湿滑路面容易打滑,灵活性较差。 从外观来看,最明显的区别有两点:一、山地车的胎比较细,山地车比较粗;二、公路车的把手是弯的,双刹;山地车的把手是直的,也有的是羊角架;从功能来看,公路车适合城市道路;山地车适合崎岖不平的道路;最后,公路车一般是27的轮胎,而且轻巧,速度相对较快,山地车一般是26或24的胎,而且相对公路车重一些,所以速度没公路车那么快。 从配件上来说,公路车和山地车的区别表现在: 轮胎:公路车700C相当于28寸,山地是26寸的轮径;山地车的轮胎通常在1.9"以上(特殊赛道下可能会选用1.5"),而公路车的轮胎宽度多在20毫米上下。 车把操控件:山地为了在崎岖山道骑行,追求操控,使用的把比较宽,而公路追求速度,降低风阻,所以车把比较窄。

车架:山地在颠簸路面,考虑的是轻量与艰苦的综合,而公路考虑的重点是踩踏刚性,轻量。公路车通常比较纤细(近年基于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车架比较粗壮),而山地车比较结实。山地车的车架角度很有讲究,而公路车的角度是差不多的。山地车的车轴比较粗壮,而公路车的车轴比较精致。目前随着制作工艺与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两种车架除了基本结构以外已经很难发现有什么相同了。刹车:山地车需要力道大,制动力强,全天候的刹车系统。早的山地车使用吊式刹车系统,后来出现的V型刹车提供了更好的制动性能,现在最好的制动系统是从摩托车引进的盘式制动器,或者说碟刹。公路车除了刹车力道以外,最重要就是轻量。 前叉:山地车的前叉属于山地车一个重要部件,拥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性能与舒适都加刚性加轻量的一个结合体,而公路车前叉只是一个属于车架相关的部件而已。 重量:重量对于山地和公路来说很主要的,比赛的时候,山地车可以达到12.5kg,而公路最大限制是10.5kg。车子越重,你所消耗的功也会增加,无形中增加自己的多余消耗。 山地车和公路车的性能区别就在于他们所针对的使用环境来区分的。 山地车适合使用在复杂的环境,这种所谓的复杂环境不一定是高山,也可能是其他复杂的环境,他不求一时的高速,而是综合性能的全程高速,就像你不可能用奔驰轿车去越野一个道理。

山地车组装基本知识

山地车组装基本知识 前言 写给打算入门的车友,山地车组装基础知识,方便大家了解各部件名称和基本作用,以及安装方法。 感谢车友赵钊,为大家写了这篇关于自行车组装入门的长篇宏图大作! 初学者自行DIY运动自行车 赵钊山地车及其零部件 从初中开始参与自行车运动,从攀爬、街车,到现在的更加倾向于骑行,这几年我也基本尝试了各种从轻到重的车型和各种风格的零件,除了意大利血统的公路车,其它的品牌和风格基本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昨天撞车了,最近骑不了车,然后看到现在很多朋友和同学越来越喜欢自行车运动,不如把我这几年的装车经验总结一下,让一些刚入门的朋友选购零件及搭配整车有个简单的参考。这篇日志主要写DIY组装一辆自行车,而非如何去选择一款成品整车。 在决定去选择一辆运动自行车之前,要先决定所组装的车属于何种类型。一般来讲,用于骑行的运动自行车分为山地车和公路车两种(还有折叠车,我不是很了解,但DIY折叠车基本可以选用公路车的套件或山地公路混搭),其对于路面的适应程度以及骑乘的感觉各有不同,在一些方面也各有利弊,下面就对这两种类型的自行车的概况进行一下大致的介绍: 一、山地车的分类 山地车的文化发展于美国,当人们不能满足只能在公路上骑行自行车时,便将自行车的轮径缩小(山地车的轮径为26英寸,5 59MM,公路车为700C,622MM,而现在29er,也就是700C轮径的山地车以其较强的越野通过性也开始出慢慢兴起),齿比变小,五通升高(为了获得更好的通过性)并安装上避震装置来进行越野骑行,并演变出了多个分支。 先说XC,这种类型的山地车适应性最广,从公路骑行,爬坡,到一般郊区的轻型越野几乎都可以胜任,也是出入山地车领域的爱好者们装车类型的首选,其外观就是我们见到的最常规的山地车----拥有一根避震前叉(也可配备硬叉,后面会提到),而车架部分没有避震装置,也就是说没有后避震,这种车也叫硬尾山地。组装硬尾山地车的爱好者也许并不是非得去越野,在更换了相应的轮胎之后,硬尾山地车也是城市骑行很好的选择。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与图解精编版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与 图解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E-bike

电动工作原理 电动是具有电力驱动、脚踏驱动、电力和脚踏并用等功效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电动的原理和结构都不复杂,可以认为是在的基础上加一套驱动机构组成(见图 1-1)。蓄经过一个控制器给一个送电,放在后车轮中,的旋转带动的行进。电动的控制器连接一个调速手柄,在脚踏中轴上装有助力传感器,转动调速手柄可以让控制器检测到不同的电压值,控制器根据电压值大小,模拟调节输送给电压的高低,从而控制了的转速。 图 1-1电动控制方框图 控制器无刷控制的方法是根据的位置反馈信号,控制三相驱动上下臂MOS 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电子换向。如下图所示,为三角形连接,三相驱动上下臂各MOS管导通顺序组合为:V1-V2,V2-V3, V3-V4,V5-V4,V5-V6,V1-V6。 图 1-2驱动电路

2?系统方框图 电动采用SPMC65P2404A作为主控MCU。MCU主要任务是进行调速电压检测,电压检测,电流检测,过流中断检测,3路霍尔位置信号检测,1路霍尔位置信号中断检测,刹车信号检测,1:1助力检测,温度检测,故障显示输出,PWM控制转速输出,6路驱动输出,系统方框图如下: ? 图 2-1系统方框图 3?控制器电气规格 ★型式:直流无刷★额定功率:240W ★额定电压:36V ★额定转速:210R/MIN ★额定扭矩:★欠压保护:± ★过流保护:15 ± 1A 4?控制器功能介绍 ★1:1助力;★刹车断电,刹车灯供电; ★自动巡航;★欠压保护(± ); ★电子刹车;★休眠省电功能。

如何组装自行车

公路自行车的组装 由于专业赛车需要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来搭配车子的零件和车架等,所以即使是已经购买了整车或者是已经有了组装车,也可能在今后的使用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使用情况来进行部分零件的修改。由于专业赛车需要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来搭配车子的零件和车架等,所以即使是已经购买了整车或者是已经有了组装车,也可能在今后的使用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使用情况来进行部分零件的修改。 组装自行车整车,过去通常是车厂和组装车店应该干的工作,但是爱好者在家里通过一套基本工具,也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我们以后会针对整车和车子各个零件的安装调整,来开辟一些带有图片很文字的专贴,以帮助新入门的车友了解这一切的进行。 这是第一集:公路车组装 这是安装整车的第一步,先准备好整车所有的零件。

安装前叉碗组的第一步骤是敲入前叉的下铛,这个过程需要使用到一根内径比前叉管径粗,外径比前叉下铛窄的铁管,管头必须先磨平(不平的管会在打击过程中导致碗组的下铛歪斜),在敲击的时候需要管子紧贴下铛,然后手举管子和前叉同时向地面敲击(如果管和下铛有间隙会导致铁管二次冲击下铛,使得下铛受伤),敲击的每一下后,必须要转动管子,这样打入的下铛才会平衡。 另外如果没有管子也有人用扳手顶在下铛上,然后用铁锤敲击,这种做法应急是可以的,但是对下铛的伤害肯定是比较严重的,而且铁锤不小心也会敲到前叉上管,导致管壁受损,所以为了以后车首转动顺畅,最好使用专用的管子来安装下

铛。 下铛敲击完成后需要检查,下铛必须和叉肩进行紧密的接触,这样才可以防止前轮在受冲击后导致前叉晃动。

下铛安装完成后,就要开始安装前叉碗组的上下碗了,由于我们用于范例的是使用隐藏碗组的公路车,所以没有上下碗结构,但是上下培林碗的安装和普通碗组很类似。 敲击上碗和下碗需要使用橡皮锤,如果使用铁锤,会导致碗组外壳的损害,而且由于铁锤冲击力量大,会导致车首管的油漆剥落。 敲击上下碗开始时只能用比较小的力度,先轻轻敲击,然后停下来看看碗是否是平衡的进入了车架,因为歪斜的进入车架,即使您用很大力量敲入了,但是对车首管的损伤是巨大的,严重的管内壁变形会在以后的骑行中使得碗组松动,结果是直接导致前叉组件钢性下降,甚至导致刹前刹车前叉晃动。

山地自行车补胎教程(图文)

自行车之旅,是我们的爱好。走在长线无人区,在我们迎风飞翔,为身旁的景色陶醉的时候,也或者正在卖力的爬坡,风云变幻,天色近晚,突然此时,发觉自行车轮胎泄气了,咋办?很显然,自行车遭遇了埋伏战——车胎破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没有其它的选择,补胎,是唯一做的。 1、补胎工具 补胎必备工具: 1.撬棒 2.锉刀 3.胶片 4.胶水 5.气筒 6.水(水盆/或其它盛水器具) 选择工具: 7.扳手(一般为15) 8.螺丝刀(帮助撬胎) 9.尖嘴钳(钳出外胎锋利物)

PS:必备工具为常规必备,当然在一些特别时候,是可以省略掉1、2、6、7、8、9五项的。

2.撬外胎 补胎的正式第一个步骤:撬开外胎。不然,没办法补胎哦。 外胎是由橡胶构成,外胎封边内有钢丝(紧固作用),所以在撬外胎的时候,单靠手力是不够的(除非你真的很有力气。。),我们需要辅助撬开外胎的工具——撬棒。 在专用补胎组合工具中,一般包含有撬棒。但在没有组合工具的时候(比如我们这次展示的),可以由其它工具代替。我们这里选择了一字螺丝刀。 注:在撬开外胎的时候,需要小心谨慎,小心把螺丝刀(撬棒)插入泄完气的外胎边缝(不要插入太多,一般为一公分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太多,可能会戳烂内胎。)用一定的力气往外拉开外胎,当外胎拉开一个缝隙的时候,可以把撬棒向一边滑动,从而把外胎完全从自行车钢圈里脱离开来。(滑动撬棒时,需要小心,不然一样可能二次戳穿内胎,如果那样,就太得不偿失了——撬棒如果顶烂内胎,一般都会是一个大窟窿。。。) 另外提醒下:由于外胎的钢边成分,所以在撬外胎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手哦,很有可能会背坚硬的外胎夹出血泡哦。。。小心!)

自行车基本知识

自行车基本知识

自行车专题知识 第一节自行车分类 一.山地车 特点:为征服各种地形设计,车架结实;车圈一般为2 6英寸;轮胎较粗;一般会配置平把或燕把。 二.公路车 特点:为追求速度而设计,车圈为700C规格;轮胎细,配置羊角车把。 三.BMX攀爬车 特点:为表现技巧而设计,车架稳、轮胎宽而无牙,车把可360度旋转,轮径小、操作性极强。适合年轻人玩不作详述。 第二节轮胎 一.山地胎 特点: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 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二.公路胎 轮胎细,胎压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规格,其中25C和23C适合训练,不容易爆胎,20C和18C 阻力小适合比赛。 第三节车把 一.山地车 山地车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 二.公路车 公路车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宽度规格,适合自己的宽度是与肩同宽,其特点是可以减小风阻,同时适合长时间骑行。 第四节减震系统 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对于深圳的路况建议只配前避震。 第五节变速系统 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 一、课题研究目的 自行车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绿色”交通工具,通过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了解自行车的结构,以及每一个零件的作用,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利用自行车,让自行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二、课题操作过程:(简略提纲) 步骤1:了解自行车的具体构造,包括:车架、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及制动系统。 山地车的基本结构的图示: Headset:车头碗组 Shifters:变速把 Brakes:刹车 Suspension:避震 Seat Post:座杆 Wheels:车轮 Tires:车胎 Bottom Brackets:中轴 Cranksets:大齿盘 Pedals:脚踏 Rims:车圈 步骤2:通过走访自行车厂,自行车专卖店和自行车修理摊,逐步分析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涉及到的力学原理(如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杠杆等),并作好具体记录。 步骤3: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三、课题正文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链轮、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使、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些与力学知识有关的自行车部件:

正确地山地车骑行姿势(图文解说版)

车子网购回来调好坐管长度、刹把角度、椅座的角度很重要,特此转回来,纠正一些不正确的骑行姿势。本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坐垫角度,坐垫高度,坐垫的前后位置,龙头的高度长度,刹车把角度,刹车把手位置,把手宽度。 很多人以为单车买了不就可以骑了?其实这是很不对的观念。因为每一个人的身长、手长、脚长都不一样,即使买到了尺寸对的单车,也不代表这辆单车是真正适合你的身材。其实只要参考以下简单的“设定一撇步”,花一点时间、心思作一下调整,就一定能让单车乖乖地‘服侍’你喔!别懒惰,请花几分钟时间跟我们一起检查看看吧: 一、坐垫角度 首先先调整最简单的坐垫角度。坐垫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坐垫的垫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视可能不太准确,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长尺放在坐垫上,再用眼睛目测抓水平,这样就容易多了。 不过坐垫的角度绝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说,有些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或许是坐垫前端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是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压力,特别是在上坡的时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长骑上坡,反而喜爱冲下破的乐趣,而冲下坡时因为要控制重心的关系,骑乘者常常会在坐垫与坐垫后方移来移去的,这时最好将坐垫鼻端稍微往上仰个几度,同时将坐管高度放低,这样做有助于下坡时身体在坐垫上的灵活度。

二、坐垫高度 再来就是设定坐垫的高度了。坐垫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与踏踩出力息息相关。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踩踏效率、并拥有最正确健康又不伤害身体的踩踏姿势,而且不但不会萝卜腿,而且还能修饰腿型喔!膝关节是单车运动时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当我们的腿每踩踏一圈,膝关节就会活动一次,这样频繁的动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就会让膝关节受伤、甚至一辈子都不能骑车(很多膝关节的伤害是很难康复会来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 设定坐垫高度常常听一些专家说什么要(胯下长*0.885)如何如何量测的?其实你不打算当一个选手的话,真的不需要将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那样复杂。初学者只要先将“脚跟”放在踏板上,然后踩几下,慢慢地调整坐垫高度,等到踏到最低点时膝盖正好打直(如图B1),这时候的坐垫高度就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依照这样的标准坐垫

自行车入门知识—长途骑行常识

自行车入门知识—长途骑行常识 注:文章中“长途”,意即超过两天的骑行 1 骑行前准备: 1.1 路线:看地图将沿途所经的大小城镇都写出来,并注明两地之间的公里数,做成小小的路线牌,不要小看这小牌子,日后在路上将有大用途。合理地安排每天的里程,一般来说,应以最弱车友为标准来安排,因为你若有余力,可以拍照,可以看风景,可以照顾别人,但若勉强做超强度骑行,不只是没时间看风景,更是伤害身心的举动。可以将全程分成赶路型和享受型,将时间分配一下。 1.2 长途自行车旅行的装备清单 1.2.1 人身装备 1.2.1.1 头盔:骑行安全的最佳保障。 1.2.1.2 太阳帽:防晒遮阴。 1.2.1.3 头巾:可以用来御寒、洗面、防尘。附:口罩。 1.2.1.4 骑行背包:你的家当就放里面啦! 1.2.1.5 护膝和护肘:一路难免磕磕碰碰啊! 1.2.1.6 太阳眼镜:太阳光线过强,刮风沙时专用。附:备用近视镜片,望远镜。 1.2.1.7 骑行服(2套):骑行裤,骑行衣,快干衣裤;骑行更舒适。附:便衣(非骑行换洗用)。 1.2.1.8 冲锋衣裤:防风透气避雨之用;两节式雨衣。 1.2.1.9 手套:暑假推荐用半脚手套;双手与车把的接触更舒适。 1.2.1.10 袖套&裤套:防止手(腿)部被晒伤,晒黑;是女性车友的最佳选择。 1.2.1.11 骑行鞋(2双):硬底鞋。户外GORE-TEX鞋适用于晴天;凉鞋适用于晴天雨天。 1.2.1.12 通讯设备:对讲机(可租用),求生哨,对讲机是节省话费又好用的通讯工具,最好能备上;在外请保持你的手机是充满电并可以正常通话,请在行前将所有队友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不要只记其中一人的,可能就是多记一个电话就可解燃眉之急。 1.2.1.13 装车袋:方便旅途上将车子“肢解”,打包存车使用; 1.2.1.14 座垫袋、帐篷、睡袋和防潮垫:夜间外宿专用。 1.2.2 车身配备: 1.2.2.1 码表:测量速度和行程公里数。 1.2.2.2 气筒:便携型。 1.2.2.2.1 便携气筒,虽然是便携的,但是只要使用得当,也完全可以胜任充足气的工作。便携气筒一般都具有全兼容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对付美式和法式气嘴,他们的转换形式有推拉式和拆换式,常见品牌有法国的Zefal和德国的Sigma。材质主要是在气筒筒身上,有工程塑料和铝合金两种。充气方式上,有脚踩式和手揣式,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便携气筒的固定方式,多为水壶架侧面安装配套管夹,也有直接固定在车架上,最新款的还有使用橡胶带捆扎固定的。 1.2.2.3 自行车音响:音乐的力量,不容忽视。 1.2.2.4 车头灯、后闪灯:无论你有没有夜骑计划,这些小东西可以让你更安心、安全。

收藏:教你怎么组装5000左右的山地车

教你怎么组装5000左右的山地车 山地车 提到这个名字,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运动自行车的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粗轮胎和复杂的变速系统以及粗犷的避震装置。的确,山地车最纯粹的用途其实就是在山林间的野地中穿行,从其越野强度的由轻到重,主要分为:Cross Country(XC,越野),All Mountain(AM,全地形),Free Ride(FR,自由骑),Down Hill(DH,速降)以及Extreme Free Ride(EFR,极限自由骑),以及以动作和泥地竞速为主的Dirt Jump(DJ,街市、飞包)和Slope Style(SS,更加重型的飞包车)。 为什么是Cross Country(XC,越野) 山地车进入中国,更多的是长途旅行和城市骑行。在欧美流行很久的旅行车反倒仅仅被年龄大的爷爷奶奶长途旅行使用。而年轻人呢,更喜欢用Cross Country(XC,越野)来越野,因为它足够轻、足够快,而且拆卸方便。而至于AM、FR、DH、EFR、DJ等车款,在国内更是少数人的运动,应该是跟中国的文化和性格有关。另外,国内最近几年城市和郊区路况越来越好,甚至自行车爱好者的最爱领地川藏南线318国道在2014年又要减少4座4000多米海拔的高山而改成隧道了。号称世界上最烂的新藏线219国道如今在西藏境内也全程是板油路了,不用两年,昔日的全程搓板路219国道将全线板油路了。感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享受着自行车运动所带给我们的快感。 那公路车呢? 公路车历史最久远,而山地车只有40多年的历史。而且最近几年城市路况大为改观,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公路车,因为它更轻、更快、更酷。但是作为入门的自行车,从组装角度来看,山地车更有价值。因为山地车讲究更多,可研究性更强,低端的公路车没必要去组装。 综上 这里主要对XC(越野车,也就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山地车)的自行选件组装进行讲解。

山地自行车编圈步骤

一、轮圈的组装1、基本工具与材料 (1)工具 l辐条冒专用起子 l轮圈校正台 I轮圈碟型对称规 I辐条张力器 <2)材料 *花戟 ? 福杀 ?轮阉n *辎条虬牯制件工艺、福杀卡:度计岸干住此论瞇*

2、轮圏结构与组装原理 (1)轮圈的辐条孔排列: 轮圈的辐条孔長一个孔偏右,另一孔偏左依次错开排列*组装时花鼓右侧的钢丝要插入偏右侧的轮圈孔内’左侧的钢丝要插卜偏左侧的轮圏孔内。现在大部分的车圈都是左上右下的方式排列 肆出|弟 编辐条可分为啟射狀排列与交叉排列两种+交叉排列的钢丝必须以一进一出的方式穿入花鼓的辐条孔“由花鼓外侧穿入的辐条成为[穿入]?由向侧穿出的輻条称为[穿出]。辐条有了[穿入]和[穿出]的排列顺序’才能完咸交叉型编圈。放射狀的编法展由同一个方向穿辐条" ?逆向穿出;依垢辐条传动原理+两只对称交叉的一组辐条,与徒转方向相凤排列的逆向辐条,才有承曼传动时的拉力’ 这银与车轮子址转方向的逆向辐条称为“传动辐条气又称“尾

拽”辐茶)二对于焉轮的懵况,在驱药力矩的作用卞产生“拉力S使传动辐条会拉的更哽、变紧使轮圈转动口叫他们尾拽是因为他们的连接方向与花鼓的转动方向相反*而另一只辐条则平衡传动辐条的拉力,在驱动力矩的作用下,顺着轮圈的旋转方向排列,相对轮圈的拉力会减小,承受传动时相等的推力作用驱动轮圈和支撑花鼓*被称为顺向辐条(又称^前拽”辐条几叫他前拽辐条,是因为提供这根辐条离开花鼓与花鼓转向一致“在前面”的辐条。 编辐条时有一种习惯的编法,称为“逆向穿出,顺向穿入” 辛轮子無转方冋 ?三交叉编法:是指每一根辐条都有与另外三只辐条交叉。

?正切 是指传动辐条与花鼓的直径呈垂直的方向。 辐条的功能是负责传动轮圈,理论上辐条排列方向与花鼓正切时,也就是辐条与花鼓的直径要形成90度角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传动效益口 各种交叉的辐条只有四交叉编法才能最接近花鼓的正切,但四交叉的排列受到花鼓孔数的限制,只有36孔里上才能作四交叉的排列,而最普通的32孔的花鼓貝能使用较接近正切的三交更。 3.轮圈组装步骤 (1)轮圈式刹车 ?准备工作:润滑:①将辐条牙纹粘一点液态的润滑油,②轮圈的辐条孔:③涂上一点固态的润滑油;辐条帽:侵泡液体润滑油 盒里'随时取用勺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与图解

E-bike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 电动自行车是具有电力驱动、脚踏驱动、电力和脚踏并用等功效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原理和结构都不复杂,可以认为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加一套电机驱动机构组成(见图 1-1)。蓄电池经过一个控制器给一个电机送电,电机放在后车轮中,电机的旋转带动自行车的行进。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连接一个调速手柄,在脚踏中轴上装有助力传感器,转动调速手柄可以让控制器检测到不同的电压值,控制器根据电压值大小,模拟调节输送给电机电压的高低,从而控制了电机的转速。 图 1-1电动自行车控制方框图 控制器无刷电机控制的方法是根据电机的位置反馈信号,控制电机三相驱动上下臂MOS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电子换向。如下图所示,电机为三角形连接,三相驱动上下臂各MOS管导通顺序组合为:V1-V2,V2-V3, V3-V4,V5-V4,V5-V6,V1-V6。 图 1-2驱动电路

2 系统方框图 电动自行车采用SPMC65P2404A作为主控MCU。MCU主要任务是进行调速电压检测,电池电压检测,电流检测,过流中断检测,3路霍尔位置信号检测,1路霍尔位置信号中断检测,刹车信号检测,1:1助力检测,温度检测,故障显示输出,PWM控制电机转速输出,6路电机驱动输出,系统方框图如下: 图 2-1系统方框图 3 控制器电气规格 ★型式:直流无刷★额定功率:240W ★额定电压:36V ★额定转速:210R/MIN ★额定扭矩:8.5N.M ★欠压保护:31.5 ± 0.5V ★过流保护:15 ± 1A 4 控制器功能介绍 ★1:1助力;★刹车断电,刹车灯供电; ★自动巡航;★欠压保护(31.5V ± 0.5 ); ★电子刹车;★休眠省电功能。 ★过流保护(限流为15A ± 1 ); ★堵转断流(倒转,转把复位,重电源,自动复位);

收藏:教你怎么组装3000左右的山地车

教你怎么组装3000左右的山地车 山地车 提到这个名字,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运动自行车的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粗轮胎和复杂的变速系统以及粗犷的避震装置。的确,山地车最纯粹的用途其实就是在山林间的野地中穿行,从其越野强度的由轻到重,主要分为:Cross Country(XC,越野),All Mountain(AM,全地形),Free Ride(FR,自由骑),Down Hill(DH,速降)以及Extreme Free Ride(EFR,极限自由骑),以及以动作和泥地竞速为主的Dirt Jump(DJ,街市、飞包)和Slope Style(SS,更加重型的飞包车)。 为什么是Cross Country(XC,越野) 山地车进入中国,更多的是长途旅行和城市骑行。在欧美流行很久的旅行车反倒仅仅被年龄大的爷爷奶奶长途旅行使用。而年轻人呢,更喜欢用Cross Country(XC,越野)来越野,因为它足够轻、足够快,而且拆卸方便。而至于AM、FR、DH、EFR、DJ等车款,在国内更是少数人的运动,应该是跟中国的文化和性格有关。另外,国内最近几年城市和郊区路况越来越好,甚至自行车爱好者的最爱领地川藏南线318国道在2014年又要减少4座4000多米海拔的高山而改成隧道了。号称世界上最烂的新藏线219国道如今在西藏境内也全程是板油路了,不用两年,昔日的全程搓板路219国道将全线板油路了。感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享受着自行车运动所带给我们的快感。 那公路车呢? 公路车历史最久远,而山地车只有40多年的历史。而且最近几年城市路况大为改观,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公路车,因为它更轻、更快、更酷。但是作为入门的自行车,从组装角度来看,山地车更有价值。因为山地车讲究更多,可研究性更强,低端的公路车没必要去组装。 综上 这里主要对XC(越野车,也就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山地车)的自行选件组装进行讲解。

买自行车必须懂基础知识

山地车与公路车的对比和区别 山地车和公路车有什么区别呢?山地车和公路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如果你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选择山地。如果喜欢速度对你的刺激,就选择公路。山地外观给人感觉复杂,没有公路给人的感觉简捷流畅,当然有些是不能够看外表的,需要看得是车子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骑行过程中,才会体会到的。山地车感觉比较稳,舒适,而且操纵性和制动性非常好;公路车的所有设计都是强调速度,因轮胎宽度较窄对路面要求高,湿滑路面容易打滑,灵活性较差。 从外观来看,最明显的区别有两点:一、山地车的胎比较细,山地车比较粗;二、公路车的把手是弯的,双刹;山地车的把手是直的,也有的是羊角架;从功能来看,公路车适合城市道路;山地车适合崎岖不平的道路;最后,公路车一般是27的轮胎,而且轻巧,速度相对较快,山地车一般是26或24的胎,而且相对公路车重一些,所以速度没公路车那么快。 从配件上来说,公路车和山地车的区别表现在: 轮胎:公路车700C相当于28寸,山地是26寸的轮径;山地车的轮胎通常在1.9"以上(特殊赛道下可能会选用1.5"),而公路车的轮胎宽度多在20毫米上下。 车把操控件:山地为了在崎岖山道骑行,追求操控,使用的把比较宽,而公路追求速度,降低风阻,所以车把比较窄。 车架:山地在颠簸路面,考虑的是轻量与艰苦的综合,而公路考虑的重点是踩踏刚性,轻量。公路车通常比较纤细(近年基于空气动

力学设计的车架比较粗壮),而山地车比较结实。山地车的车架角度很有讲究,而公路车的角度是差不多的。山地车的车轴比较粗壮,而公路车的车轴比较精致。目前随着制作工艺与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两种车架除了基本结构以外已经很难发现有什么相同了。 刹车:山地车需要力道大,制动力强,全天候的刹车系统。早的山地车使用吊式刹车系统,后来出现的V型刹车提供了更好的制动性能,现在最好的制动系统是从摩托车引进的盘式制动器,或者说碟刹。公路车除了刹车力道以外,最重要就是轻量。 前叉:山地车的前叉属于山地车一个重要部件,拥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性能与舒适都加刚性加轻量的一个结合体,而公路车前叉只是一个属于车架相关的部件而已。 重量:重量对于山地和公路来说很主要的,比赛的时候,山地车可以达到12.5kg,而公路最大限制是10.5kg。车子越重,你所消耗的功也会增加,无形中增加自己的多余消耗。 山地车和公路车的性能区别就在于他们所针对的使用环境来区分的。 山地车适合使用在复杂的环境,这种所谓的复杂环境不一定是高山,也可能是其他复杂的环境,他不求一时的高速,而是综合性能的全程高速,就像你不可能用奔驰轿车去越野一个道理。 山地车最终是更具环境的变化来进行合理组装成的自行车。而环境最复杂的莫过于高山,所以大家贯以山地车给它们命名。 公路车,讲究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高速的行驶,而且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