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

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必须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整体把握大局,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社会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一、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目的和学科特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

3.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分析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2.预防医学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一、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常用指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2.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环境卫生学一、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2.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改善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一、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预防策略。

2.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和防治策略。

2.学生能够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1.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 54(理论:42,实践:1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熟悉常用的毒性参数。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的范围及类型。

2、熟悉防暑、降温措施。

3、了解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儿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儿科)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Preventive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4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医学基础、医学统计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选用教材:傅华.预防医学(第6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 《中国卫生年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詹思延:《流行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 邬堂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选读书目:[1] 李幼平:《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 Raymond S.Greenberg,游伟程主译:《医学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李鲁:《社会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傅华:《健康教育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的观念、环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由于教学时数有限,着重从实际出发,环境医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结合流行病学的有关部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目的。

1.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预防医学和健康的基本概念、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策略。

熟悉: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健康影响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生命全程健康观、三级预防与公共卫生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绪论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预防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旨在规范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专业技能。

二、课程设置1.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包括预防医学的概念、历史、发展现状等内容,为学生建立预防医学的基础认识。

2. 流行病学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疫情调查和病例分析的能力。

3. 健康教育教授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在社区和学校等场合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4. 预防接种介绍各类预防接种的原理和程序,培养学生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的技能。

5. 预防医学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活动,培养综合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成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3. 社会责任强调预防医学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促进社会健康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预防医学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健康教育宣传、疫情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式1. 考试评估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对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情况,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探讨预防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六、总结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是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文件,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3.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4.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5.了解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掌握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8.掌握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1.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3.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章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环境卫生1.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2.环境卫生的基本技能;3.环境卫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营养与健康1.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常见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方法;3.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践操作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意义;(3)熟悉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预防医学基本理论(1)预防医学的概念、任务和发展历程;(2)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3)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公共卫生管理(1)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2)公共卫生项目管理;(3)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

3. 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健康教育干预策略;(3)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4. 疾病预防控制(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慢性病预防与控制;(3)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

5. 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和特点;(2)社区卫生服务模式;(3)社区卫生服务实践。

6. 实验室技能(1)微生物学实验;(2)免疫学实验;(3)寄生虫学实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预防医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四、实践教学安排1. 第一学期:(1)预防医学基本理论授课;(2)公共卫生管理授课;(3)开展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

2. 第二学期:(1)健康教育授课;(2)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授课;(3)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授课;(4)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讨论。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临床医学、护理本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以望达到以下目的: (1) 初步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生。

本大纲使用的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预防医学》(叶葶葶主编,第三版)。

1.了解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和卫生学的发展史;2.熟悉健康的概念;3.了解卫生学的主要内容;4.了解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1.熟悉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2.熟悉人与环境的关系3.熟悉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4.熟悉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2.熟悉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熟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的方式与途径;熟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掌握环境污染引起人体特异性伤害的类型,特别是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熟悉历史上环境污染引起的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2.了解影响污染物健康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熟悉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1.了解噪声有关的概念;了解生产性噪声分类和接触机会2.掌握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了解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和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1.了解高温作业的概念、类型2.熟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中暑的发病机制、类型及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4.了解防暑降温措施1.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的有关概念2.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接触机会3.掌握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4.了解影响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危害的因素和防护措施1.了解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毒理;掌握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治疗和处理;2.了解窒息性气体的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熟悉窒息性气体的毒理;掌握窒息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铅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铅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苯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的毒理3.掌握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苯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汞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汞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农药的分类2.了解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理化特性;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毒理;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的诊断和处理原则3.了解农药中毒的预防1.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分类和来源;了解生产性粉尘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熟悉尘肺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矽肺的概念;了解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了解的发病机制;熟悉矽肺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矽肺的临床表现;熟悉矽肺的 X 线胸片表现特征;掌握矽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矽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掌握矽肺的主要并发症3.掌握石棉肺的病理特征、 X 线胸片表现特征;了解接触作业及影响石棉肺发病的因素;掌握石棉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石棉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4.了解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5.了解尘肺的预防措施1.掌握合理营养的概念和基本要求;膳食调查营养素和热能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评价2.熟悉营养素的概念、种类和主要功能及需要量、供给量和中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3.熟悉蛋白质的来源和供给量;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及来源和供给量;糖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供给量和来源;人体对热能的需要、热能的供给量和来源1.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2.掌握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熟悉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3. 掌握肥胖症发生的原因,肥胖判定方法熟悉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及膳食要求1.熟悉膳食调查的各种方法2.掌握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营养不足或者过剩的临床检查及营养水平的生化检查1.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和特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特征2.掌握河豚中毒和鱼类组胺中毒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3.掌握毒蕈中毒的类型及其预防措施4.掌握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中毒原因、中毒机理、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5.熟悉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的病原、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预防措施熟悉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家庭对健康的影响熟悉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对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掌握吸烟、药瘾和不洁性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目的〕1.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一、引言1. 讲解预防医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强调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地位。

3. 概述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目标。

二、人体的健康与疾病1. 讲解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介绍健康的评价指标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3. 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

三、流行病学基础1. 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目的和研究方法。

2. 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如病例、暴露、关联等。

3. 阐述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讲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介绍计划免疫和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

3. 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控政策和实践案例。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1. 讲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危害。

2. 介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3. 分析我国慢性病防控政策和实践案例。

六、环境与健康1. 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 介绍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

3. 分析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国家和个人层面的措施。

七、营养与健康1. 讲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2. 介绍膳食指南和平衡饮食的基本原则。

3. 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预防策略,包括饮食指导和政策制定。

八、生活方式与健康1. 讲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吸烟、饮酒、运动等。

2. 介绍生活方式改变的理论和方法,如行为疗法、动机访谈等。

3. 分析生活方式干预的实践案例,包括我国慢性病防控项目和健康教育项目。

九、卫生法规与政策1. 讲解卫生法规和政策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介绍我国主要的卫生法规和政策,如《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3. 分析卫生法规和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

十、预防医学实践与研究1. 讲解预防医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如健康监测、风险评估、干预策略等。

2. 介绍预防医学研究的方法和流程,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等。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大全)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大全)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大全)第一篇: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大全)《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绪论【目的要求】掌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健康的新概念,三级预防内容。

熟悉第一次,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重点防治内容和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1. 预防医学定义2. 预防医学的发展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防治,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病防治。

3.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

4. 健康与疾病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5. 公共卫生措施预防性卫生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卫生服务和研究。

6. 三级预防的内容,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1. 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医学专业的关系。

2. 第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

3. 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 我国的卫生方针是什么?5. 新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

6. 三级预防的内容与临床医师的关系。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类和环境【目的要求】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 1康的危害作用。

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制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及消除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保证人类健康生存重要性的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方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内容】1. 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 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转。

3.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和三级预防的新概念,建立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认清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使学生学会并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给予定量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制定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使医学生能够了解并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预防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应用相应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讨论课是通过具体的预防医学案例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应用与分析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60学时,讨论课18学时。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预防医学绪论掌握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疾病的三级预防,熟悉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过程和进展。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2.什么是“三级预防”(three level provention)?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类的环境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来源,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及其危害;熟悉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辩证统一关系及食物链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相关问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全)@苏大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全)@苏大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全)@苏大※<教学内容>绪论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了解预防医学的内容、任务、发展及意义。

掌握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了解我国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在社会主义保健事业中发挥的作用。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掌握三级预防的意义和任务。

了解临床医生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指导。

第一章人和环境掌握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

了解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

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

掌握环境污染的来源。

了解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

掌握决定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

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急性、慢性毒作用和致癌、致畸、致突变、致敏作用。

掌握公害病的定义和典型事例。

了解环境卫生防护对策、卫生部门的任务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原则。

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空气:掌握空气物理因素(太阳辐射、空气离子化、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掌握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对健康的影响。

掌握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了解居室(包括病室)微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水:掌握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掌握水的生物性污染和常见化学污染及其危害。

了解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及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要点。

了解改良饮用水的卫生对策,水源(河湖水、塘水、井水)的选择。

水的卫生处理。

掌握混凝沉淀、过滤、氯化消毒的作用原理与方法。

地质条件和土壤:掌握地方病的概念。

掌握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布和防治。

掌握地方性氟病的特点和防治。

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掌握克山病的概念和分型。

了解土壤污染的特点及来源、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掌握蛋白质、脂类、糖类、热能、维生素、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了解各种营养素过量或缺乏所导致的疾病,了解各营养素的来源和供应量。

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了解特定人群的营养。

掌握营养和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关系。

了解临床营养的相关知识。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权。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定义。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

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

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来源。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处理资料6个步骤。

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一、教学目标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理解预防医学在促进公众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预防医学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2、预防医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方法。

3、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4、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案例或问题引入预防医学的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学习:介绍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等。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巩固,同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预防医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挑战的理解程度。

3、作业与反思: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反思,同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思考。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预防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中医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的中医学人才,本文旨在介绍中医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以期为中医学教育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已经对现代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预防医学也越来越成为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课程。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预防医学在强调预防为主观念的同时,将预防、保健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进行有机地整合,为患者乃至整个人群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的卫生服务,这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学习卫生学部分能让学生了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医学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护理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口腔医学专科、及护理本科。

课程使用教材:《预防医学》主编施榕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参考教材:《预防医学》第三版主编叶婷婷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 初步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3.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预防医学的基本思路应用于临床工作;4.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初步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为主, 题型为:1.选择题, 2.填空题, 3.名词解释, 4.问答题, 5.计算题。

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的定义和三级预防;熟悉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课程内容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1.预防医学的概念2.个体预防、群体预防和整体预防三个阶段3.医学模式的改变二、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1.预防医学的特点2.预防医学的内容电3.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1.健康观的转变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1.公共卫生措施2.三级预防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考核知识点一、预防医学的定义二、医学模式的改变三、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四、三级预防考核要求一、预防医学发展简史掌握:(1)预防医学的定义;(2)医学模式的转变二、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熟悉:预防医学的特点。

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健康的定义熟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掌握:三级预防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熟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复习思考题简答题:健康、三级预防第一章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环境的定义、环境的要素、生物富集作用、食物链、环境对健康的损害、大气污染的定义和类型。

熟悉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SO2的浓度限值、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课程内容一、人类环境1.有关环境的基本概念2.人与环境的关系3.环境的要素。

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2.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3.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防制措施三、空气、饮水与健康1.空气卫生2.饮水卫生考核知识点一、环境的定义和要素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三、空气与健康四、饮水与健康考核要求一、环境的定义和要素掌握:(1)环境的定义;(2)环境的要素。

熟悉:(1)原生环境;(2)次生环境;(3)生态系统。

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1)环境污染的定义;(2)公害;(3)自净作用;(4)生物富集作用;(5)食物链。

熟悉:(1)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种类。

三、空气与健康掌握:(1)大气污染的定义;(2)大气污染的类型。

熟悉:(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SO2的浓度限值。

四、饮水与健康熟悉:(1)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2)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3)氯化消毒的原理。

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和类型二、名词解释:公害、食物链、生物富集第二章物理因素与健康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结噪声的定义、暂时性听阈位移、中暑的定义和类型、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区别。

熟悉噪声的种类、永久性听阈位移、振动的分类、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课程内容一、噪声1.噪声的定义和来源2.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4.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二、振动1.振动的定义和分类2.振动对机体的危害3.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4.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三、高温1.高温作业2.高温对机体的影响3.中暑4.防暑降温措施四、电离辐射1.电离辐射的定义和方式2.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危害3.卫生防护五、非电离辐射定义和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考核知识点一、噪声的定义二、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振动的定义和分类四、高温对机体的影响五、中暑六、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考核要求一、噪声掌握:(1)噪声的定义;(2)暂时性听阈位移。

熟悉:(1)噪声的种类;(2)永久性听阈位移。

二、振动熟悉:振动的分类。

三、高温作业和中暑掌握:(1)中暑的定义;(2)中暑的类型。

熟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四、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掌握:(1)电离辐射定义;(2)非电离辐射定义。

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中暑的类型和主要表现二、名词解释:暂时性听阈位、噪声、中暑第三章化学因素与健康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的定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慢性铅中毒和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慢性汞中毒的特征、矽肺(硅沉着病)的定义和预防措施。

熟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的种类、慢性铅中毒和苯中毒的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课程内容一、刺激性气体。

1.刺激性气体的种类2.毒理3.临床表现4.治疗与处理二、窒息性气体1.一氧化碳2.氰化氢(氢氰酸)3.硫化氢三、铅1.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2.毒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及处理原则6.治疗四、汞1.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2.毒理3.临床表现4.诊断及处理原则5.治疗五、苯1.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2.毒理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六、农药1.有机磷农药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七、生产性粉尘1.概述2.矽肺3.预防措施考核知识点一、刺激性气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二、窒息性气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三、慢性铅中毒四、慢性汞中毒五、慢性苯中毒六、有机磷农药中毒七、矽肺(硅沉着病)考核要求一、刺激性气体。

掌握:(1)刺激性气体的定义。

熟悉:(1)刺激性气体的常见种类;(2)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期。

二、窒息性气体掌握:(1)窒息性气体的定义;(2)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一氧化碳中毒的分级诊断;(2)窒息性气体的种类。

三、慢性铅中毒掌握:(1)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铅的代谢;(2)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3)驱铅药物。

四、慢性汞中毒掌握:(1)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2)驱汞药物。

五、慢性苯中毒掌握:(1)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

六、有机磷农药中毒掌握:(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胆碱酯酶活性的诊断标准;(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

七、矽肺(硅沉着病)掌握:(1)矽肺(硅沉着病)的定义;(2)硅沉着病的X射线表现。

熟悉:(1)预防措施;(2)硅沉着病常见并发症。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硅沉着病、窒息性气体二、问答题:1.生产性分成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方面?2.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是什么?第四章食物因素与健康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基础代谢的定义、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发病特点。

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常见无机盐的需求量、合理营养、常见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

课程内容一、营养素与热能1.蛋白质2.脂类3.糖类4.三大营养素同热能的关系5.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病6.无机盐与无机盐缺乏二、合理营养与营养调查1.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2.营养调查三、临床营养概述四、食品安全1.食品安全2.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五、食物中毒1.中毒食品2.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3.细菌性食物中毒4.动物性食物中毒5.植物性食物中毒6.化学性食物中毒7.霉菌毒素与霉变食物中毒考核知识点一、营养素与热能二、合理营养三、食物中毒考核要求一、营养素与热能掌握:(1)营养素种类;(2)基础代谢定义。

熟悉:(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2)常见维生素缺乏病;(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二、合理营养掌握:(1)合理营养的定义。

熟悉:(1)膳食调查的方法。

三、食物中毒掌握:(1)食物中毒的定义(2)食物中毒的特点。

熟悉:(1)食物中毒的常见种类和致病原因;(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和临床表现。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食物中毒、合理膳食二、问答题: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什么?第五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熟悉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课程内容一、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的概念及内涵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及作用机制3.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二、心理因素与健康1.心理健康的标准2.心理因素与健康三、行为因素、生活方式与健康1.行为2.生活方式3.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考核知识点一、社会因素与健康二、心理因素与健康三、行为因素、生活方式与健康考核要求一、社会因素与健康熟悉: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

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熟悉:心身疾病的定义。

三、行为因素、生活方式与健康掌握: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心身疾病二、问答题:举例说明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哪些?第六章传染病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病的早期报告,熟悉常见传播途径的特点,预防接种的种类,疫源地消毒的种类,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