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不仅有 赖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及其本质特征的认 识, 而且更为重要的还要取决于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努力调动儿童 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成为教 学的主体, 在这方面,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许多主张 为 我 们 提 供 了 有 益 的 启 示 。但 是 , 极 端 地 强 调 以 儿 童 为 中 心 , 要 求 一 切 服 从 于 儿 童 的 兴 趣 、爱 好 , 从 而 忽 视 或 否 认 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在重视教师在传 承 人 类 文 明 、以 及 在 使 儿 童 掌 握 知 识 、发 展 能 力 、促 进 情 感、道德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等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 是, 同时又把教师看作教学的中心, 片面地夸大教师的作 用, 让学生绝对地服从教师, 从而否认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现代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和 看 法 中 我 们 可 以 捕 捉 到 20 世 纪 整 个 西 方 教 育 界 在 师 生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的发展脉搏。随着全球性教育改革
2008年第 2 期下 41
s社会工作 社 会 视 野 oci al work
与发展地不断深入, 新的教育思潮不断涌现, 他们直接或 间接地反映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发展, 特别是对师 生关系问题的研究尤为突出。所有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把 握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理论研究新动向, 有助于我们思考 如何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人与人的精神生活, 为我们培养 正确的师生观提供有益借鉴。
一、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
述
20 世 纪 是 西 方 世 界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状 况 发 生 重 大 变 革 的 年 代 , 在 这 一 历 史 背 景 下 , 人 们 从 其 不 同 的 立 场 、观 点 出发, 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提 出 答 案 , 从 而 形 成 了 众 多 的 教 育 哲 学 派 别 。但 如 果 将 其 进 行 归 类 的 话 , 在 教 育 思 想 上 经 常 反 映 出“ 传 统 教 育 ”和 “ 现 代 教 育 ”两 种 不 同 的 主 张 , 如 要 素 主 义 与 永 恒 主 义 属 于“ 传 统 教 育 ”, 进 步 主 义 与 改 造 主 义 属 于“ 现 代 教 育 ”
( 四) 改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改造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布拉梅尔 德 , 从 教 育 改 造 社 会 的 总 目 标 和 必 须 培 植“ 社 会 同 意 ”的 重要任务出发, 提出教师对学生所灌输的东西, 是允许学 生公开进行辩论的, 他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理论, 学 生对这些理论接受还是拒绝, 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但教 师 具 有“ 说 服 ”的 权 利 。 教 师 的 职 责 在 于 说 服 学 生 , 而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存 在 着 相 互 探 讨 、公 开 辩 论 的 关 系 。
二、对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研 究的评析
纵观现代西方几个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 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他们由于各自的教育哲学观的 不同, 从而导致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不一致, 或是 强 调“ 学 生 中 心 ”, 或 是 强 调“ 教 师 中 心 ”, 但 是 , 就 教 学 过程中注重和强调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产生的 影响方面却是相同的。
正式目标, 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 同 样荒谬可笑。”
此外,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还认为儿童应该按照他们 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学习。教师与其作为一个有权威的 人物不如作为一个指导者或顾问来行动, 而教师的职责 不是依靠权威来指挥而是提供建议, 因为应该由儿童的 兴趣决定他们自己的东西。儿童们一起计划他们自己的 发 展 , 教 师 只 是 学 习 的 向 导 。只 有 当 儿 童 的 学 习 活 动 出 现 困难时, 教师才去帮助他们。教师不指挥活动的进行, 而 是和学生一起工作, 以达到彼此同意的目的。
三 、建 立 以 和 谐 为 核 心 的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的 理 论 设 想
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又是实现和谐教 育 的 基 础 和 前 提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看 , 和 谐 是“ 美 好 事 物 的 基 本 特 征 之 一 , 指 事 物 和 现 象 各 个 方 面 完 美 的 配 合 、协 调 和 多 样 的 统 一 , 在 心 理 机 制 上 使 人 愉 快 、满 足 , 并 唤 起 人 们 对 生 活 的 热 爱 。”“ 和 谐 不 是 事 物 各 个 分 散 部 分 外 在 的 联合在人感知中的印迹, 而是它们基于本质联系的内外 统一和相互渗透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的一 种 积 极 反 映 。”( 朱 智 贤 , 1989) 因 此 , 建 立 以 和 谐 为 核 心 的新型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作者简介] 夏睿,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教研科副科长,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与政策法学
40 2008年第 2 期下
社会视野
s 社会工作 oci al work
社
会
视
野
( 二)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关于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问题, 永恒主义 教育家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过 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和自由在教育中的作用, 让儿童自 己 设 计 、计 划 、组 织 自 己 的 活 动 , 儿 童 从 事 各 种 主 动 作 业 。 这将导致学生基本训练薄弱, 学科知识贫乏, 轻视学习系 统知识而重在片段经验, 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消极影 响 。传 统 教 育 的 代 表 人 物 赫 尔 巴 特 断 言 : 儿 童 生 来 就 有 一 种 盲 目 冲 动 的 天 性 , 以 至 于 经 常 扰 乱 成 人 的 计 划 。赫 尔 巴 特认为, 在进行教育学生之前, 一定要把儿童天生粗野倔 强的性格压下去, 否则无论教学还是教育都将无法进行 下去。他提出: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 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基于对儿童天性的这种认 识, 他们认为, 儿童不但具有发展的条件, 而且有发展的 愿望, 但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愿望在很多情况 下 还 不 能 表 现 为 行 为 。这 时 就 需 要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帮 助 , 儿 童盼望有人从游戏中一把拉出他, 这是他固愿而无能为 力 的 地 方 。对 于 现 代 派 寓 教 育 于 娱 乐 之 中 的 主 张 , 永 恒 主 义者也给予了狠狠地批评。他们坚信人是靠辛苦的陶冶 而成其为人。因此, 在永恒主义者看来, 作为一个教师担 负着造就人的责任, 就必须冷漠, 要变得会冷漠, 教师应 严格管理学生, 促使学生下苦功学习。在永恒主义者看 来, 既然儿童的学习是为了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发展其 理性能力, 从而成为具有理性精神的人, 就应该通过教师 的 教 学 。教 师 的 角 色 在 于 解 释 并 告 知 学 生 永 恒 的 真 理 , 只 有在教师地指导和帮助下, 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讨论, 从 而使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 学会思考。总之, 在永恒主义 者看来, 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既是命令者, 又是指导者, 承 认 并 维 护 教 师 在 知 识 传 授 中 的 中 心 地 位 。至 于 学 生 , 则 一 定要服从教师的权威。 ( 三)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第一个把进步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 的 是 约 翰·杜 威 , 在 师 生 关 系 的 看 法 上 , 杜 威 反 对 以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思 想 为 标 志 的 所 谓“ 传 统 教 育 ”, 反 对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 主 张 发 展 学 生 的 个 性 。他 提 出 了“ 儿 童 中 心 论 ”, 要 求把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 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 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 主张把教育的中心由 教 师 转 到 儿 童 。他 主 张 在 教 育 和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要 站 在 儿 童 的 立 场 上 , 依 照 儿 童 的 兴 趣 组 织 各 种 活 动 。教 师 要 以 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两方面 愈不觉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 那么所得的结果愈好。” ( 王 天 一 , 1985) 这 样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就 不 再 是 主 导 作 用 , 而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了。杜威反对 教师忽视儿童的实际, 强加给儿童的要求。他指出:“如 果 家 长 或 教 师 提 出 他 们‘ 自 己 的 ’目 的 , 作 为 儿 童 生 长 的
s社会工作 社 会 视 野 oci al work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夏睿
(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047)
[摘 要] 本 文 从 进 步 主 义 、改 造 主 义 、要 素 主 义 、永 恒 主 义 等 20 世 纪 西 方 主 要 教 育 哲 学 流 派 关 于 师 生 关 系 的 研 究 加 以 描 述 和 评 析 , 藉 以 了 解 和 研 究 20 世 纪 西 方 教 育 哲 学 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 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师生观。
[关键词] 教 育 哲 学 流 派 师 生 关 系 传 统 教 育 与 现 代 教 育 和 谐 [中图分类号]G40- 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4828( 2008) 02- 0000- 03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 相 互 关 系 , 包 括 彼 此 所 处 的 地 位 、作 用 和 相 互 对 待 的 态 度 等 。它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社 会 关 系 和 人 际 关 系 , 是 教 师 和 学 生 为实现教育目标, 以各自独特地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 的 直 接 交 流 活 动 而 形 成 的 多 性 质 、多 层 次 的 关 系 体 系 。师 生 关 系 是 教 学 过 程 中 最 重 要 、最 基 本 , 同 时 也 是 最 经 常 、 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 学任务的必要手段, 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 值 、生 命 意 义 的 具 体 体 现 。 本 文 通 过 对 20 世 纪 西 方 影 响 较大的教育哲学流派的有关论述进行描述和评析, 以求 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Leabharlann Baidu
(黄 济 , 2006)。因 此 , 本 文 将 对 这 四 个 主 要 教 育 哲 学 流 派 进 行论述。
( 一)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在师生关系上重申了教育过 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从反对进步主义者倡 导 的“ 儿 童 中 心 主 义 ”出 发 , 认 为 必 须 恢 复 教 师 的“ 权 威 ”地 位 , 使 教 师 把 握 教 育 的 主 动 权 。他 们 认 为 , 只 有 教 师 才能把人类的历史遗产、民族文化的共同要素以及成年 人的世界介绍给儿童, 而单纯依靠儿童自身是不能理解 他 必 须 学 习 的 一 切 的 。 另 一 方 面 , 儿 童 的 智 慧 、能 力 的 发 展 也 要 靠 教 师 的 引 发 、教 导 才 行 。 他 们 认 为 , 在 重 视 儿 童 的兴趣和有目的的活动方面, 他们并不比进步教育要求 得少。但是, 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则必须由教师给以发展。 在 使 儿 童 掌 握 知 识 、发 展 能 力 以 及 情 感 、道 德 人 格 的 成 长 方 面 , 教 师 都 要 直 接 负 责 对 儿 童 的 教 育 、指 导 和 管 理 。 同 时 , 要 素 主 义 者 对 教 师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要 素 主义把教师置于教育宇宙的中心。这位教师必须受过普 通教育, 有关于学习这一领域的广博知识, 对儿童心理学 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了解, 有向年青一代传授事实和理 想 的 能 力 , 了 解 教 育 的 历 史— —— 哲 学 基 础 , 并 且 对 他 的 工 作 有 严 肃 的 献 身 精 神 。 ”(黄 济 , 2006)
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努力调动儿童 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成为教 学的主体, 在这方面,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许多主张 为 我 们 提 供 了 有 益 的 启 示 。但 是 , 极 端 地 强 调 以 儿 童 为 中 心 , 要 求 一 切 服 从 于 儿 童 的 兴 趣 、爱 好 , 从 而 忽 视 或 否 认 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在重视教师在传 承 人 类 文 明 、以 及 在 使 儿 童 掌 握 知 识 、发 展 能 力 、促 进 情 感、道德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等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 是, 同时又把教师看作教学的中心, 片面地夸大教师的作 用, 让学生绝对地服从教师, 从而否认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现代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和 看 法 中 我 们 可 以 捕 捉 到 20 世 纪 整 个 西 方 教 育 界 在 师 生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的发展脉搏。随着全球性教育改革
2008年第 2 期下 41
s社会工作 社 会 视 野 oci al work
与发展地不断深入, 新的教育思潮不断涌现, 他们直接或 间接地反映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发展, 特别是对师 生关系问题的研究尤为突出。所有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把 握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理论研究新动向, 有助于我们思考 如何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人与人的精神生活, 为我们培养 正确的师生观提供有益借鉴。
一、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
述
20 世 纪 是 西 方 世 界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状 况 发 生 重 大 变 革 的 年 代 , 在 这 一 历 史 背 景 下 , 人 们 从 其 不 同 的 立 场 、观 点 出发, 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提 出 答 案 , 从 而 形 成 了 众 多 的 教 育 哲 学 派 别 。但 如 果 将 其 进 行 归 类 的 话 , 在 教 育 思 想 上 经 常 反 映 出“ 传 统 教 育 ”和 “ 现 代 教 育 ”两 种 不 同 的 主 张 , 如 要 素 主 义 与 永 恒 主 义 属 于“ 传 统 教 育 ”, 进 步 主 义 与 改 造 主 义 属 于“ 现 代 教 育 ”
( 四) 改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改造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布拉梅尔 德 , 从 教 育 改 造 社 会 的 总 目 标 和 必 须 培 植“ 社 会 同 意 ”的 重要任务出发, 提出教师对学生所灌输的东西, 是允许学 生公开进行辩论的, 他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理论, 学 生对这些理论接受还是拒绝, 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但教 师 具 有“ 说 服 ”的 权 利 。 教 师 的 职 责 在 于 说 服 学 生 , 而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存 在 着 相 互 探 讨 、公 开 辩 论 的 关 系 。
二、对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研 究的评析
纵观现代西方几个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 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他们由于各自的教育哲学观的 不同, 从而导致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不一致, 或是 强 调“ 学 生 中 心 ”, 或 是 强 调“ 教 师 中 心 ”, 但 是 , 就 教 学 过程中注重和强调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产生的 影响方面却是相同的。
正式目标, 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 同 样荒谬可笑。”
此外,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还认为儿童应该按照他们 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学习。教师与其作为一个有权威的 人物不如作为一个指导者或顾问来行动, 而教师的职责 不是依靠权威来指挥而是提供建议, 因为应该由儿童的 兴趣决定他们自己的东西。儿童们一起计划他们自己的 发 展 , 教 师 只 是 学 习 的 向 导 。只 有 当 儿 童 的 学 习 活 动 出 现 困难时, 教师才去帮助他们。教师不指挥活动的进行, 而 是和学生一起工作, 以达到彼此同意的目的。
三 、建 立 以 和 谐 为 核 心 的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的 理 论 设 想
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又是实现和谐教 育 的 基 础 和 前 提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看 , 和 谐 是“ 美 好 事 物 的 基 本 特 征 之 一 , 指 事 物 和 现 象 各 个 方 面 完 美 的 配 合 、协 调 和 多 样 的 统 一 , 在 心 理 机 制 上 使 人 愉 快 、满 足 , 并 唤 起 人 们 对 生 活 的 热 爱 。”“ 和 谐 不 是 事 物 各 个 分 散 部 分 外 在 的 联合在人感知中的印迹, 而是它们基于本质联系的内外 统一和相互渗透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的一 种 积 极 反 映 。”( 朱 智 贤 , 1989) 因 此 , 建 立 以 和 谐 为 核 心 的新型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作者简介] 夏睿,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教研科副科长,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与政策法学
40 2008年第 2 期下
社会视野
s 社会工作 oci al work
社
会
视
野
( 二)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关于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问题, 永恒主义 教育家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过 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和自由在教育中的作用, 让儿童自 己 设 计 、计 划 、组 织 自 己 的 活 动 , 儿 童 从 事 各 种 主 动 作 业 。 这将导致学生基本训练薄弱, 学科知识贫乏, 轻视学习系 统知识而重在片段经验, 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消极影 响 。传 统 教 育 的 代 表 人 物 赫 尔 巴 特 断 言 : 儿 童 生 来 就 有 一 种 盲 目 冲 动 的 天 性 , 以 至 于 经 常 扰 乱 成 人 的 计 划 。赫 尔 巴 特认为, 在进行教育学生之前, 一定要把儿童天生粗野倔 强的性格压下去, 否则无论教学还是教育都将无法进行 下去。他提出: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 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基于对儿童天性的这种认 识, 他们认为, 儿童不但具有发展的条件, 而且有发展的 愿望, 但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愿望在很多情况 下 还 不 能 表 现 为 行 为 。这 时 就 需 要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帮 助 , 儿 童盼望有人从游戏中一把拉出他, 这是他固愿而无能为 力 的 地 方 。对 于 现 代 派 寓 教 育 于 娱 乐 之 中 的 主 张 , 永 恒 主 义者也给予了狠狠地批评。他们坚信人是靠辛苦的陶冶 而成其为人。因此, 在永恒主义者看来, 作为一个教师担 负着造就人的责任, 就必须冷漠, 要变得会冷漠, 教师应 严格管理学生, 促使学生下苦功学习。在永恒主义者看 来, 既然儿童的学习是为了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发展其 理性能力, 从而成为具有理性精神的人, 就应该通过教师 的 教 学 。教 师 的 角 色 在 于 解 释 并 告 知 学 生 永 恒 的 真 理 , 只 有在教师地指导和帮助下, 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讨论, 从 而使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 学会思考。总之, 在永恒主义 者看来, 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既是命令者, 又是指导者, 承 认 并 维 护 教 师 在 知 识 传 授 中 的 中 心 地 位 。至 于 学 生 , 则 一 定要服从教师的权威。 ( 三)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第一个把进步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 的 是 约 翰·杜 威 , 在 师 生 关 系 的 看 法 上 , 杜 威 反 对 以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思 想 为 标 志 的 所 谓“ 传 统 教 育 ”, 反 对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 主 张 发 展 学 生 的 个 性 。他 提 出 了“ 儿 童 中 心 论 ”, 要 求把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 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 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 主张把教育的中心由 教 师 转 到 儿 童 。他 主 张 在 教 育 和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要 站 在 儿 童 的 立 场 上 , 依 照 儿 童 的 兴 趣 组 织 各 种 活 动 。教 师 要 以 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两方面 愈不觉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 那么所得的结果愈好。” ( 王 天 一 , 1985) 这 样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就 不 再 是 主 导 作 用 , 而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了。杜威反对 教师忽视儿童的实际, 强加给儿童的要求。他指出:“如 果 家 长 或 教 师 提 出 他 们‘ 自 己 的 ’目 的 , 作 为 儿 童 生 长 的
s社会工作 社 会 视 野 oci al work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夏睿
(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047)
[摘 要] 本 文 从 进 步 主 义 、改 造 主 义 、要 素 主 义 、永 恒 主 义 等 20 世 纪 西 方 主 要 教 育 哲 学 流 派 关 于 师 生 关 系 的 研 究 加 以 描 述 和 评 析 , 藉 以 了 解 和 研 究 20 世 纪 西 方 教 育 哲 学 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 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师生观。
[关键词] 教 育 哲 学 流 派 师 生 关 系 传 统 教 育 与 现 代 教 育 和 谐 [中图分类号]G40- 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4828( 2008) 02- 0000- 03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 相 互 关 系 , 包 括 彼 此 所 处 的 地 位 、作 用 和 相 互 对 待 的 态 度 等 。它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社 会 关 系 和 人 际 关 系 , 是 教 师 和 学 生 为实现教育目标, 以各自独特地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 的 直 接 交 流 活 动 而 形 成 的 多 性 质 、多 层 次 的 关 系 体 系 。师 生 关 系 是 教 学 过 程 中 最 重 要 、最 基 本 , 同 时 也 是 最 经 常 、 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 学任务的必要手段, 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 值 、生 命 意 义 的 具 体 体 现 。 本 文 通 过 对 20 世 纪 西 方 影 响 较大的教育哲学流派的有关论述进行描述和评析, 以求 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Leabharlann Baidu
(黄 济 , 2006)。因 此 , 本 文 将 对 这 四 个 主 要 教 育 哲 学 流 派 进 行论述。
( 一)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在师生关系上重申了教育过 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从反对进步主义者倡 导 的“ 儿 童 中 心 主 义 ”出 发 , 认 为 必 须 恢 复 教 师 的“ 权 威 ”地 位 , 使 教 师 把 握 教 育 的 主 动 权 。他 们 认 为 , 只 有 教 师 才能把人类的历史遗产、民族文化的共同要素以及成年 人的世界介绍给儿童, 而单纯依靠儿童自身是不能理解 他 必 须 学 习 的 一 切 的 。 另 一 方 面 , 儿 童 的 智 慧 、能 力 的 发 展 也 要 靠 教 师 的 引 发 、教 导 才 行 。 他 们 认 为 , 在 重 视 儿 童 的兴趣和有目的的活动方面, 他们并不比进步教育要求 得少。但是, 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则必须由教师给以发展。 在 使 儿 童 掌 握 知 识 、发 展 能 力 以 及 情 感 、道 德 人 格 的 成 长 方 面 , 教 师 都 要 直 接 负 责 对 儿 童 的 教 育 、指 导 和 管 理 。 同 时 , 要 素 主 义 者 对 教 师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要 素 主义把教师置于教育宇宙的中心。这位教师必须受过普 通教育, 有关于学习这一领域的广博知识, 对儿童心理学 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了解, 有向年青一代传授事实和理 想 的 能 力 , 了 解 教 育 的 历 史— —— 哲 学 基 础 , 并 且 对 他 的 工 作 有 严 肃 的 献 身 精 神 。 ”(黄 济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