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征诗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象征诗派

一、主要代表人物

1、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富商家庭,但生活节俭,使他自幼体

弱多病,严父的管束让他觉得生活乏味,母爱无瑕顾及众多的子

女,“我的童年是在无生趣中过去的。”----性情孤辟抑郁。

①1919年11月,“男儿当志在四方”,赴法学雕塑,巴黎美院,节俭清苦。孤独

寂寞“没有女朋友,没有中外诸色人的交际,没有物质的享受…所谓花都的纸

醉金迷,于我没有份,我是门外汉”。除雕塑之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

是象征派诗歌,视魏尔伦、波德莱尔为“名誉老师”,对《恶之花》手不释卷。

性格气质上的孤僻抑郁,对人世的悲观认识,游子的凄苦、孤单,弱国子民

的自卑、愤懑,进步书籍使他觉得人类社会罪恶太多,但没有反抗。改造社

会的朋友圈子,遂沉醉于愤世嫉谷、颓废感伤的象征派诗作中。

②1920年开始写诗,直到1925年回国后才出版。回国后为生计而奔波,诗兴其

少,所作之诗“已非当年气概”

作品:

《微雨》现实风雨之下作者悲哀的呻吟。

《食客与凶年》是游学德国柏林期间所写。当时一战德国经济极为困难,此这谓“凶年”,而他们却是一群“享受低价马克之福”的游人,被李自嘲为“凶年的

食客”。共100首,几乎作一首,感叹时光、生命之易逝,歌吟感情、希

望之幻来。

《为幸福而歌》可说是李与德国画家之女履妲浪漫之恋的情感记录。人生观忽然改变,遇事乐观,诗作一扫颓废绝望的调子,而充满爱的絮语和幸福的

憧憬。

其他作品:《阿育王》、《弃妇》、《琴的哀》、《有感》、《时之表现》、《有

感》、《琴的哀》。

爱情诗:李金发,《微雨》中大约一半《为幸福---》最多,他最喜欢歌唱女性和爱情。他认为“能够崇拜女性美的人,是有生命统一之快感的;能够崇拜

女性美的社会就是较进化的社会。”他将诗分为哲理诗、爱情诗和革命诗,“但

我结果还是愿永久作爱情诗,因为女性美,是可永久歌咏而不倦的。”多表

现对女性的新生和对纯洁爱情的期待、陶醉与痛苦,写尽了爱情的魅力、温

柔、细腻、清新、健康,但仍然笼罩着悲观颓废的阴影。国为诗人始终将爱

情和命运无常、人生苦难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温柔》、《在谈死的灰里…》

2、王独清(1898-1940):陕西长安人,出生于没落官僚家庭,家境令其更多感受到人

生的悲伤。性情怪僻孤独。1920年赴法留学,生活放荡,沉醉于“花都”的酒吧咖啡馆,在芳烈的醇酒和情妇的柔情中聊度时光,心态是看破红尘、玩世不恭。

3、于赓虞,歌颂地狱、坟墓、骷髅,讥咒人世,悲汉希望的破灭、青春的消逝和漂泊的

孤独,“恶魔诗人”,从诗集名《髓髅上的蔷薇》、《魔鬼的舞蹈》、《孤灵》、《微笑之尸》、《恶魂》、《春尸》、《又走出鬼的天堂》、《灵与肉的灾祸》等,以上即可看出。

4、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人,1918年报科学救国之幻想留学日本,1919年

弃数学改文学,1921年加入创造社,1923年春进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科学习,象征派诗人。《落花》

5、姚蓬子(1891-1969):《银玲》集,诅咒爱情《在你面上》

6、冯乃超(1901-1984):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日本横滨华商家庭。1923年入京都帝国

大学哲学系—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美学与美术史。2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1928年出版《红纱灯》唯美。1927年回国转向现实主义。几乎都是爱情与人生的咏叹。“轻纱诗人”

二、诗派的形成:

1、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其它象征派诗人有创

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

民等。(他们或直接吸取法国象征诗派艺术手法,或接受李---诗风影响而从事创

作)。

2、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

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

*注:象征主义:1852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第一部诗集。19世纪60、70年代,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发表一系列象征主义的诗歌,奠定

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基础。1886年9月15日,让·英雷亚斯在巴黎《费加罗报》

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系统阐述象征主义创作原则,标志着----流派的确立,

20年代,风靡世界。

3、基本观点:①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

才是美的。主观唯心主义

②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

③用象征来沟通两个世界: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的,

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

④崇尚朦胧晦涩:“诗是必须有谜。”马拉美“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

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

三、主要诗歌理论:

李金发:1、以个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

①《少年艺术家的态度》“艺术是作家心灵之一撮,心灵悲哀时,就表

现出沉郁来,心灵狂喜时,就表现出微笑来。”

②《烈火》“艺术上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美,艺术家唯一的工作就是

忠实表现自己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创造在艺术上,不是建

设在社会上。”

③《是个人灵感的记录表》“我的诗是个人灵感的记录表,是个人陶醉

后引吭的高歌,我不能希望人人能了解。”

2、运用象征的方法描写主观世界,追求“朦胧之美”。

①诗需要形象和象征“犹人之需要血液”,“现实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美”,“美蕴藏在想象中、象征中”。

②“夜间无尽之美,是在其能将万物仅显露一半,…所有看不清的万物

之轮廓恰造成一种柔弱之美,因为暗影是万物的服装”。

3、主要从事诗创作,对象征诗没有从理论上加以全面系统阐述。

穆木天:1、宣扬诗的世界必须以暗示为特征,充满恍惚迷离的美。

①“诗要暗示”“诗最忌说明”。

②诗的世界:“在人们神经上振动的可见而不可见,可感而不可感的,

旋律的波,浓雾中若听见若听不见的远远的声音,夕暮里若飘动若不

飘动的淡淡光线,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

2、强调感觉,排斥理性,突出诗的神秘性,把诗引向人的心灵世界。

王独清:诗“须要为感觉而作,须要为感觉而读”

3、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必须采用象征和暗示。

主张:

“诗的统一性”

①要求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即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同时又是世间万有

律动在心中的反映,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律动交感、统一与表现。

②a、“诗要兼有造型与音乐之美”,“我们要求立体的、运动的、在空间的音乐的曲线,

我们要表现我们心的反映的月光的针波的流动,水面上的烟网的浮飘,万有的声,

万有的动,一切持续的波的交响乐。”变为音乐是表现情调的最有力的工具,诗应

尽量排斥文学意义,而向音乐靠拢。颠倒音乐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b、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的标志是内容的统一和写法的统一:“雄壮的内容得用雄壮

的形----律----去表。清淡的内容得用清淡的形式----律----去表,思与思想的音声

不一致是绝对失败,暴风的诗得象暴风声,细雨的声非细雨调。”

“诗的持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