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胶体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土壤胶体的吸附性能 与离子的吸附交换反应
一、离子吸附的一般概念
根据物理化学的反应,溶质在溶剂 中呈不均一的分布状态,溶剂表面层中 的浓度与溶液内部不同的现象称为吸
附作用**。
凡使液体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大 于液体内部浓度的作用称为正吸附, 反之则称为负吸附.
一、离子吸附的一般概念
离子吸附的类型
表8-3 不同类型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胶体 CEC[cmol(+).kg-1]
腐殖质 蛭 石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三氧化物
200 100-150 70-95 10-40 3-15 2-4
(三)盐基离子与盐基饱和度
1、盐基离子与致酸离子***
在土壤里,被胶体吸附着的阳离 子,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氢离子和铝离子,它们 是致酸离子,与土壤的酸度有密切关 系。 第二类是其他的一些离子,如 Ca+2、Mg+2、K+、NH4+……等,在古典 化学上,它们都称为盐基离子。
一 般 把 土 壤 含 氮 量 > 0.2% 者 为 “ 高 ” ; 0.2%~0.1% 之间者为“中”; 0.1%~0.05% 者为 “低”, < 0.05%者为“极低”。一般把作物在 不施氮区的全年生长期所吸收的氮量为土壤供氮 能力的良好指标。
二)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1.有机态氮 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2~98%。有机氮的矿化 率只有3~6%。
(三)土壤磷的转化
难溶性磷的释放和有效磷的固定
1.土壤磷的有效化过程(磷的释放)
有机态磷和难溶性磷酸盐在一定条件
下,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的
磷酸盐或弱酸溶性的磷酸盐的过程是其有 效性提高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释放。
2.土壤磷的无效化过程(磷的固定)
易溶性或速效态磷酸盐转化为难溶性迟效态和缓效态的过 程,通常称之为磷的固定。 土壤中磷的固定是非常普遍的。
支配。
( 二 ) 土 壤 阳 离 子 交 换 量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
是指土壤溶液为中性 ( pH = 7 ) 时,每 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称 为 土 壤 的 阳 离 子 交 换 量 。 ( CEC :
cmol(+)kg-1 )
阳离子交换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 指标。它直接反应土壤可以提供速效养分的 数量,也能表示土壤保肥能力、缓冲能力的 大小。 CEC 保肥能力 <10 低 10~20 中 >20 高
(1)化学沉淀机制
(2)表面反应机制(吸附固定)
该固磷作用发生在土壤固相的表面。具体可分为: ① 表面交换反应(pH 5.5~6.5) 通过土壤固相表面的OH-和溶液中的磷根交换,
② 表面上次生化学反应
在土壤CaCO3晶核的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或吸附形成一层 CaHPO4的膜状沉淀。也是一种配位体交换反应。 形成过程:Ca/P的提高,有效性降低,2~3年。 ③ 阳离子吸附机制(中性土壤) 磷酸根的有效性降低
1、黏土矿物
2、氧化物
(二)有机胶体
(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一)土壤胶体的表面积
表8-1 土壤中常见粘土矿物的比表面积(m2· g-1)
胶体成分 内表面积 外表面积 总表面积
蒙脱石 蛭 石 水云母 高岭石 埃洛石 水化埃洛石 水铝英石
700-750 400-750 0-5 0 0 400 130-400
微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量小于 1ppm。通
一 土壤中的大量元素
N P K 含量、形态、转化
一 土壤中的N素
一)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含氮一般在0.02%~0.2%之间;高于 0.2%的很少,大部分低于0.1%。而华北、西北大部分 地区土壤耕层含氮量不足0.1%;南方土壤的含氮量介于 二者之间。
质基础,土壤胶体组成不同,其所带电荷 的数量也不同。
3、土壤胶体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电荷
数量有影响。
***影响土壤电荷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A.来自百度文库质地 一般来说,土壤的质地越粘,土
粒越细,其电荷总量也越多。所以粘土的 电荷数量要比壤土类和砂土类高得多。
B. 土壤胶体的种类 土壤质地完全相同的 两种土壤,它们所带的电荷数量可以完全不 同。这是由胶体类型不同所致。
B. 粘粒矿物的晶面上的OH和H的解离
C. 腐殖质上某些官能团的解离
D. 含水氧化和水铝石表面的分子中 OH 的解离; pH< 3.2
从上述四种情况来看,土壤胶体 所带的电荷数量和性质与介质的pH值 有密切关系。
二)土壤的电荷数量** 1、土壤电荷主要集中在胶体部分。 2、胶体组成成分是决定其电荷数量的物
三 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一)土壤吸附的阴离子
土壤中的阴离子依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易被吸附的阴离子 最重要是: H2PO4- HPO42- PO43HsiO3- SiO32ClNO3NO2C2O42-
2.吸附作用很弱或进行负吸附的阴离子
3.中间类型的离子:
SO42-
CO32-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质地 质地越粘重,含粘粒越多的 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也越大。
质地 砂土 砂壤土 壤土 粘土
CEC
1~5
7~8
15~18
25~30
(2)有机质 OM % CEC (3)胶体的性质及构造 蒙脱石 > 高岭石
(4)pH值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pH的升高, 土壤的可变电荷增加,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也增加。
(一)阳离子交换作用***
在土壤中,被胶体静电吸附的阳离子,一 般都可以被溶液中另一种阳离子交换而从胶体 表面解吸。对这种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 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阳离 子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 (2)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 (3)阳离子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的
蒙脱石 > 伊利石 > 高岭石
这种情况也可归因于胶体负电荷数量不同 的缘故。
带负电荷愈多的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排 斥作用愈强,负吸附作用愈明显。
(三)阴离子专性吸附
指阴离子进入粘土矿物或氧化物 表面的金属原子的配位壳中,与配位 壳中的羟基或水合基重新配位,并直 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在固体的 表面。这种吸附发生在胶体双电层的 内层,也称为配位体交换吸附。 产生专性吸附的阴离子有F-离子以及磷 酸根、硫酸根、钼酸根、砷酸根等含 氧酸根离子。
各种阴离子被土壤吸收的次序如下: F- > 草酸根 > 柠檬酸根 > H2PO4- > HCO3- > HBO3- > SO42- > Cl - > NO3-
(二)阴离子的负吸附
指距带负电荷的胶体表面越近,阴离 子数量越少的现象。
其它条件相同,负吸附现象随着土壤胶体 的数量和阳离子代换量的增加而增加。但 随陪伴阳离子价数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的 粘粒矿物对负吸附的影响也不同,他们递 减的次序为:
2、可变电荷(variable charge)***
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壤电荷,这种电荷称 为可变电荷。
电荷零点:如果在某个pH值时,粘土矿物 表面上既不带正电荷,也不带负电荷,其表 面电荷等于零,此时的pH值称为等电点pH 值。
可变电荷的成因主要是胶核表面分子或原子 团的解离:
A. 含水氧化硅的解离
总之:2:1型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 含量越高,土壤的比表面积越大。
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1、仪器法 2、吸附法 氮气、甘油、乙二醇醚等
(二)土壤胶体的电性
三、土壤表面电荷和电位 一)土壤电荷的起因和种类
1、永久电荷(permanent charge)*** 永久电荷起源于矿物晶格内部离子的同晶置换 /替代。
(二)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土壤磷素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态磷和无 机 态磷。
有机态磷的含量占全磷的 10~20% 左 右。 1.有机磷化合物 主要是植素(肌醇六磷酸)或植酸类,核 蛋白或核酸以及磷类化合物。
2. 无机磷化合物 一般来说,根据磷酸盐的溶解性,可分为:
① 难溶性磷酸盐 如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等存在于石灰性土壤中;粉红磷 铁矿和磷铝石在酸性土壤中较多。 ② 易溶性磷酸盐 包括水溶性和弱酸溶性两种。水溶性磷酸盐主要是一价的 磷酸盐类,是速效的。土中的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碳酸可使弱 酸溶性磷酸盐溶解,从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它也有效的。 易溶磷酸盐,一方面来自与化肥,另一方面来自于难溶磷 酸盐的溶解。
2 、 盐 基 饱 和 度
percentage)BSP
(base
saturation
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盐 基离子的数量占所有吸附的阳离子的百分 比,叫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的土壤具有中性或碱性反 应;而盐基不饱和的土壤则具有酸性反应。
交换性盐基总量(毫克 当量 / 1 盐基饱和度 100% 阳离子交换量(毫克当 量 / 10
1、交换性吸附: 靠静电引力 2、专性吸附:非静电引力 3、负吸附:
二、阳离子静电吸附 与 交换作用
阳离子静电吸附 由库仑定律可知: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的负电荷愈多,吸 附的阳离子数量就愈多; 土壤胶体表面的电荷密度愈大,阳离 子所带的电荷愈多,则离子吸附得愈 3+>M2+>M+ M 牢。
Al3+>Mn2+>Ca2+>K+ Rb+>NH4+>K+>Na+>Li+
第三节
土壤养分
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这是路密斯(Loomis)和许尔(Shull)于1973年首先 使用的名称。按习惯标准:
大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量超过1ppm。前
九种属之。 前九个占干体重的绝大多数,即植物吸收的数量大, 通常占植物干重千分几到百分之几十。 常其总量小于植物干重的0.1%。
15-150 1-50 90-150 5-40 10-45 25-30 130-400
700-850 400-800 90-150 5-40 10-45 430 260-800
我国几种主要土壤的比表面积: 砖红壤 60-80m2g-1
红
壤
100-150m2g-1
200-300m2g-1
黄棕壤
3.游离态氮(N2)
三) 土中氮素的转化
一)土壤氮素的有效化过程
1.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2.硝化过程
3.粘粒矿物对铵的固定 (铵晶格固定)
我国北方的土壤中,能固铵的粘粒矿物较多,但其土壤中铵 极少,而南方水田的铵态较多,而能固定铵的粘土矿物不多。因 此,铵的粘土矿物固定在我国的意义不大。
4.生物固定
(1)可溶性有机氮 <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 效 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3)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 缩胺类
2.无机态氮
土壤中的无机氮的数量很少,表土中占全氮 1~2%(1~50ppm)。最多不超过5~8%; (1)铵态氮 (NH4) 可被土壤胶体吸附,一般不易流失, 但在旱田中,铵态氮很少,在水田中较多。在土壤里有三 种存在方式: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2)硝态氮(NO3-N)易流失,不宜在水田施用。在土 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3)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 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土壤胶体化学性质
第五章
教学目标
1、本章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土壤化学 性质的基础; 2、土壤胶体的表面性质对土壤的理 化性质有全面深刻的影响;学好本 章可对各章融会贯通。
3、土壤胶体化学是土壤环境化学的 核心内容之一。
第一节
土壤胶体(soil colloid) 及其性质
一、土壤胶体表面类型
(一)无机胶体
C. pH值
主要影响可变电荷的数量。
(二)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当静电引力与热扩散相平衡时,在带 电胶体表面与溶液的界面上,形成了由一 层固相表面电荷和一层溶液中相反符号离 子所组成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空间结构, 称为双电层。
双电层模型
胶核 胶体微粒
胶粒
决定电位离子层(内) 双电层 非活性离子层 补偿离子层(外) 扩散层
二 土壤中的磷
(一)土壤中磷素的来源及含量
土壤中的磷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故土壤磷的多少与 成土母质的矿物成分有关。原生矿物的含磷量为 0.12%左 右。 一般来说,土壤中的磷的含量比氮高,除黑土、栗钙 土以外,大部分土壤的磷素含量都在 0.2%以下,最低的如 南方的红壤、黄壤含磷只有0.04%。从总体来说,自北而南, 土壤磷的含量是逐渐降低的 。我国土壤全磷的含量在 0.02%—0.1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