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2讲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数学总复习一轮精品课件第四讲-PPT精品文档-文档资料
第35页
例2 若函数f(x)满足f(x)+2f(1-x)=x,则f(x)
的解析式为_______ .
答案:f xx2
3
解析:∵f(x)+2f(1-x)=x
①
∴f(1-x)+2f(x)=1-x
②
①-②×2得f(x)=-x+ 2 .
3
第36页
点评: 若已知f(x)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还有 其它未知量,如f(-x),f( 1 ),f(1-x)等,此类题型必须根据
第10页
2.函数 函数是特殊的映射,它特殊在A、B两个集合为非空数集.即: 设A、B为非空数集,在某一个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函数的 三要素通常是指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在三要素中,定义 域是灵魂,对应法则是核心,值域因定义域及对应法则而确定. 两个函数只有当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完全相同时, 才称为同一函数.
第11页
求函数的解析式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换元法、拼凑法、 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的方法及赋值法等.在解题时要根据 题目的特点,因题而异,适当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根 据实际意义(如面积、距离等).求函数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实 际问题的定义域的特殊性,写出解析式时,必须注明定义域; 对于分段函数,应分别求出各区间内的函数关系,再组合在一 起,注意各区间的点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第2页
8.了解周期函数的意义,并能利用函数的周期性解决一些问 题. 9.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 法,能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一些问题. 10.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11.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12.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x3,y=1x,y=x的 导数.
2012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课件第22讲
• 类型三 共线问题
• 解题准备:用几个基本向量表示某个向量问题 的基本技巧是:①观察各向量的位置;②寻找 相应的三角形或多边形;③运用法则找关系; ④【化典例简3】结果如图.,在△OAB 中,O→C=14O→A,O→D=12O→B,AD
与 BC 交于 M 点,设O→A=a,O→B=b.
+|a|b|可得,a,b 夹角平分线方向的单位向量为|||bb||aa+ +||aa||bb| .
• 答案:D
• 类型一 向量的有关概念
• 解题准备:准确理解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掌 握否定命题的方法如举反例等,注意零向量的 特殊性.
【典例 1】 给出下列命题:
①向量A→B的长度与向量B→A的长度相等;
(1)用 a,b 表示O→M; (2)在已知线段 AC 上取一点 E,在线段 BD 上取一点 F,使 EF 过 M 点.设O→E=pO→A,O→F=qO→B. 求证:71p+73q=1.
• [分析] 本题考查向量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析] (1)设O→M=ma+nb, 则A→M=O→M-O→A=ma+nb-a=(m-1)a+nb. A→D=O→D-O→A=12b-a=-a+12b. ∵A,M,D 三点共线,∴A→M与A→D共线. ∴m--11=n1,∴m+2n=1.①
• (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1)字母表示法,如:a,A→B等. (2)几何表示法: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3)代数表示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向量O→A的起点 O 在 坐标原点,终点坐标为(x,y),则(x,y)称为O→A的坐标,记为O→A= (x,y).
A.直角梯形
B.矩形
C.菱形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8讲
等于( 2 A. 3
) 9 B. 2 2 D.- 3
9 C.- 2
3 5 - 1 2 2 9 解析:由 = = ,可知 λ= . 15 2 λ -3 - 2
答案:B
第9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3.已知 a·b=0 且 a=(2,-3,5),则 b 可以是(
1 1 1 A. ,- , 3 5 2 1 1 1 C.- , , 2 3 5 1 1 B. , ,0 2 3
第15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解析]
2a+3b=2(3,5,-4)+3(2,1,8)
=(12,13,16), 3a-2b=3(3,5,-4)-2(2,1,8) =(5,13,-28), a·b=(3,5,-4)·(2,1,8)=3×2+5×1-4×8=-21, |a|= 32+52+(-4)2= 50, |b|= 22+12+82 = 69, -21 a·b 7 138 ∴cos〈a,b〉= = =- , 230 |a||b| 50· 69 由(λa+µb)·(0,0,1)
标为零即可,且反之亦真.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的坐标 运算,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公式..
第17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类型二
空间向量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解题准备:用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有多种方法,一是证明直线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某一向量是共线(平行)向量;二是证明直线的方 向向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还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两 不共线向量是共面向量,即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证明,同学们不 妨试一下这种方法.
第18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典例2】
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1讲(名师指导课件)
共 57 页
8
• 考点陪练 • 1.(2011·自贡市模拟题)已知a、b、c是三条不重 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 • ①a∥c,b∥c⇒a∥b;②a∥γ,b∥γ⇒a∥b;③ a∥c , α∥c⇒a∥α ; ④ a∥γ , α∥γ⇒a∥α ; ⑤ a⊄α,b⊂α,a∥b⇒a∥α.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①⑤ B.①② C.②④ D.③ ⑤ • 解析:由公理4知①正确,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 判定定理知⑤正确.其中②是错误的,因平行 9 共 57 页 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可能相交,
共 57 页 10
• 3.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点A不在α内,也不 在β内,则过点A且与α和β都平行的直线( ) • A.只有1条 B.只有2条 • C.只有4条 D.有无数条 • 解析:据题意如图,要使过点A的直线m与平面 α平行,则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经过直线m 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n与直线m平行,
共 57 页 29
• 点评: (1) 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的 过程中,可联想平行公理或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的中位线等知识. • 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先寻找两平行平面 的公垂线,再构造三角形求公垂线段长度.也 可考虑下列转化求解面面距离⇐点面距离⇐点点 距离. • (2) 第 (2) 问的距离计算所涉及的公垂线段 O1O2处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难以发现线段及角等之间 的数量关系.因此将图形 “ 移出 ” ,从而使问 题获解.
共 57 页 28
由 (1)知, 平面 AMN∥平面 EFDB,∴ A1P⊥平面 EFDB. 记 A1P和这两个平行平面分别交于点O1和 O2.如图,则O1O 2的 长为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在平行四边形AA2A3A4中,由 AA1 2 3 = 1, A2A3= ,得 AA2= 2, 2 4 2 ∴ O1O2= . 3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7讲
→ → → 解析:如图所示.AF=AD+DF,
第14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 → → ∴DF=xAB+yAA′, → → 1 → ∴ DC′ =xAB+yAA′, 2 → → → 1 → → =xAB+yBB′, ∴ AB′=xAB+yAA′ 2 → → 1→ 1 → ∴ AB+ BB′=xAB+yBB′, 2 2 1 ∴x=y= ,x-y=0. 2
第9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4.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a、b的数量积a·b=|a||b|cos〈a,b〉. (2)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①a·e=|a|cos〈a,e〉(e是单位向量); ②a⊥b⇔a·b=0; ③|a|2=a·a. (3)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运算律 ①(λ·a)·b=λ(a·b); ②a·b=b·a(交换律); ③a·(b+c)=a·b+a·c(分配律).
第11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解析:A错.因为空间任两向量平移之后可共面,所以空间 任两向量均共面. B错.因为|a|=|b|仅表示a与b的模相等,与方向无关. → → C错.空间任两向量不研究大小关系,因此也就没有 AB > CD 这种写法. → → → → D对,∵AB+CD =0,∴AB=-CD , → → → → ∴AB与CD 共线,故AB∥CD 正确.
第6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1)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 向量叫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总是 共面的. (3)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 件是存在实数λ,使a=λb.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4讲
第20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探究1:菱形ABCD中,∠BAD=60°,AB=10 cm,PA⊥平面 ABCD,且PA=5 cm,求: (1)点P到CD的距离; (2)点P到BD的距离; (3)点P到AD的距离.
第21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解析:(1)∵PA⊥平面 ABCD, ∴点 P 在平面 ABCD 上的射影为 A, 过 A 在平面 ABCD 内作 AE⊥CD 于 E(∵∠ADC =120°,∴E 在 CD 的延长线上). 连结 PE,由三垂线定理得 PE⊥CD. ∴线段 PE 之长就是 P 到 CD 的距离. 在 Rt△ADE 中,AE=5 3 cm, 在 Rt△PAE 中,PE=10 cm, ∴点 P 到 CD 的距离为 10 cm.
答案:D
第7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在正三棱柱 ABC-A1B 1C1 中,若 AB=2,AA1=1,则点 A 到平面 A 1BC 的距离为( 3 A. 4 C. 3 3 4 ) 3 B. 2 D. 3
1 解析:∵S△ ABC= ×2×2×sin60°= 3, 2 1 3 ∴VA 1-ABC= × 3×1= . 3 3
考点陪练 1.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m⊂α, ,则( ) A.b≤c≤a C.c≤a≤b B.a≤c≤b D.c≤b≤a 线n⊂β, A∈m,点B∈n,
记点A、B之间的距离为a,点A到直线n的距离为b,直线m和n的距离为c
第6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解析:
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体中,上、下底面分别记为 α、β,直 线 m 即 AD1,直线 n 就是直线 BD,显然点 A、B 之间的距离为 a = 3,点 A 到直线 n 的距离为 b= 2,直线 m 和 n 的距离为 c= 1.则 c<b<a,由排除法选 D.
2012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课件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 回归课本
• 1.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确定性; (2)互异性;(3)无序性.
•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
• 考点陪练
• 1.(2010· 浙 江 )设P= {x|x<4} , Q= {x|x2<4} , 则
()
• A.P⊆Q
B.Q⊆P
• C.P⊆∁RQ
D.Q⊆∁RP
• 解析:集合Q={x|-2<x<2},所以Q⊆P.
• 答案:B
• 2.(2010·江西)若集合A={x||x|≤1,x∈R},B= {y|y=x2,x∈R},则A∩B=( )
• (2)若(a+1)2=1,则a=0或a=-2. • 当a=0时,a+2=2,(a+1)2=1,a2+3a+3=
3,符合题意, • 当a=-2时,(a+1)2=a2+3a+3=1. • ∴a=-2不符合题意; • (3)若a2+3a+3=1,则a=-1或a=-2, • 由(1)(2)可知,a=-1,a=-2都不符合题意. • 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0.
• A.不可能有两个元素 • B.至多有一个元素 • C.不可能只有一个元素 • D.必含无数个元素
• 快解:集合M是过点(1,1)的一条直线,集合N是 圆心为(0,1),半径为1的圆,如图所示,由于直 线的斜率存在,故直线与圆必有两个交点.
• 名师作业·练全能
(2)∵A={3,5},且 B⊆A, 故若 B=∅,则方程 ax-1=0 无解,有 a=0; 若 B≠∅,则 a≠0, 由 ax-1=0,得 x=1a, ∴1a=3 或1a=5,即 a=13或 a=15. 故 C={0,13,15}.
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数学(精选5篇)
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数学(精选5篇)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数学【篇1】(一)向量代数1.知识范围(1)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向量的坐标表示法向量的方向余弦(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3)向量的数量积二向量的夹角二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4)二向量的向量积二向量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2.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法,会求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熟练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二向量平行、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
(1)幂级数的概念收敛半径收敛区间(2)幂级数的基本性质(3)将简单的初等函数展开为幂级数2.要求(1)了解幂级数的概念。
(2)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差、逐项求导与逐项积分)。
(3)掌握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不要求讨论端点)的方法。
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数学【篇2】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u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 列举法:{a,b,c……}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 Venn图:4、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数学【篇3】(一)一阶微分方程1.知识范围(1)微分方程的概念微分方程的定义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2)可分离变量的方程(3)一阶线性方程2.要求(1)理解微分方程的定义,理解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1讲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A={3,5},且 B⊆A, 故若 B=∅,则方程 ax-1=0 无解,有 a=0; 若 B≠∅,则 a≠0, 1 由 ax-1=0,得 x= , a 1 1 1 1 ∴ =3 或 =5,即 a= 或 a= . 3 5 a a 1 1 故 C={0, , }. 3 5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012高考调研 考纲要求 1.集合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4)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快解:集合M是过点(1,1)的一条直线,集合N是圆心为(0,1),半径 为1的圆,如图所示,由于直线的斜率存在,故直线与圆必有两个交点 .
第34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a 不存在 综上所述,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2.
第30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B⊆A,
a+1≤2a-1, 1 ∴a+1≤- , 2 2a-1≥2,
∴a 不存在.
a≥2, a≤-3, 2 即 3 a≥2
.
第31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BfQ e
第7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4.集合的运算涉及交、并、补集. (1)交集定义:A∩B={x|x∈A且x∈B}; (2)并集定义:A∪B={x|x∈A或x∈B}; (3)补集定义:设U为全集,A⊆U,由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 合叫做集合A在U中的补集,记∁UA,即∁UA={x|x∈U且x∉A}; ∁ ∁ ∉ (4)基本性质:①A∩A=A;②A∪A=A;③A∩B=B∩A;④A∪B= B∪A;⑤(A∩B)∩C=A∩(B∩C);⑥(A∪B)∪C=A∪(B∪C);⑦A∩∅=∅ ∅ ∅ ;⑧A∪∅=A;⑨∁ U(∁UA)=A;⑩∁ U(A∪B)=(∁UA)∩(∁UB);⑪∁ U(A∩B) =(∁UA)∪(∁UB).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0讲(文)
第28页
高考总复习(文、理)
类型三
异面直线
解题准备:在判断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时,常根据“过平面外一
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来判
断. 【典例3】 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d 分别与a 交于不同两
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 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第10页
高考总复习(文、理)
(3)异面直线 ①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 对于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 b′∥b,则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 的角(或夹角). 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
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
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第2页
高考总复习(文、理)
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 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第9页
高考总复习(文、理)
④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 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2.空间两条直线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异面. (2)平行直线 ①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
,而四
边形有可能是空间四边形,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3讲
第21页
高考总复习(文、理)
[点评]
(1)先证 PD⊥平面 ABE;
(2)分别作 AE、CD 的平行线使之相交,再构造三角形解之; π (3)由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故作出的角在图 2 形中所反映的未必是所求的角,在解三角形时,若其余弦值大于 或等于 0,则就是此角;若小于 0,则是其补角; (4)当通过平行转化繁琐时,可考虑两异面直线是否垂直.
第17页Βιβλιοθήκη 高考总复习(文、理)类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解题准备: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方法:
1.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
2.解含有角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 【典例1】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一直
角梯形,∠BAD=90°,AD∥BC,AB=BC=a,AD=2a,且PA⊥底面 ABCD,PD与底面成30°角.
α,β分别成30°,45°角,那么AB与CD所成的角是(
A.30° C.60° B.45° D.90°
)
解析:如图,分别在平面α,β内作AE⊥CD,BF⊥CD,则∠ABE
=45°,∠BAF=30°,
第8页
高考总复习(文、理)
过 A 作 AH∥CD,在 α 内过 F 作 HF⊥CD 交 AH 于 H 点,连 结 BH.设 BF=a, 则 AB=2a,AE=BE= 2a, ∴EF=a,∴AH=a.在 Rt△ABH 中, AH a 1 cos∠BAH= = = ,∴∠BAH=60° 即为所求. AB 2a 2
第24页
高考总复习(文、理)
过 A 作 AH 垂直平面 α 于 H,连结 OH, ∵AO=AB=AC, ∴OH=BH=CH,H 为△BOC 的外心. ∴H 在 BC 上,且 H 为 BC 的中点. 2 ∵在 Rt△AOH 中,AH= a, 2 AH 2 ∴sin∠AOH= = ,∴∠AOH=45° . AO 2 即 AO 与平面 α 所成角为 45° .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1讲
∵BB1⊥平面ABCD, ∴BB1⊥AB,
BB1⊥BC,
∴EM∥BB1,
FN∥BB1,
∴EM∥FN. 又B1E=C1F,∴EM=FN, 故四边形MNFE是平行四边形, ∴EF∥MN. 又MN在平面ABCD中,∴EF∥平面ABCD.
第19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B1E B1G 证法二:过E作EG∥AB交BB1于G,连结GF,则 = , B1A B1B ∵B1E=C1F,B1A=C1B, C1F B1G ∴ = ,∴FG∥B1C1∥BC, C1B B1B 又EG∩FG=G,AB∩BC=B, ∴平面EFG∥平面ABCD,而EF⊂平面EFG, ∴EF∥平面ABCD.
C.①④
第14页
a∥γ ⇒a∥b; ② b∥γ α∥γ ⇒α∥β; ④ β∥γ a∥γ ⇒a∥α. ⑥ α∥γ ) B.①④⑤
D.①③④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解析:①由公理4可知正确;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直线可以相交、 平行或异面;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可以相交或平行;④由面面平 行的传递性可知正确;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一直线和一平面可以平行或 直线在平面内;⑥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一直线和一平面可以平行或直线在 平面内. 答案:C
①
第8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考点陪练 1.(2011·自贡市模拟题)已知a、b、c是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 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 ①a∥c,b∥c⇒a∥b;②a∥γ,b∥γ⇒a∥b;③a∥c,α∥c⇒a∥α ;④a∥γ,α∥γ⇒a∥α;⑤a⊄α,b⊂α,a∥b⇒a∥α. ⇒ ⊄ ⊂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⑤ B.①② ) C.②④ D.③⑤
②用判定定理:
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57讲(理)(名师指导课件)
共 57 页
20
(3)分层抽样法:按比例
20 1 = ,分别在一级品、二级品、三 160 8
1 1 1 级品、等外品中抽取 48× = 6 个, 64× = 8 个, 32× = 4 个, 8 8 8 1 6 8 4 2 16× = 2 个,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分别为 , , , ,都 8 48 64 32 16 1 是 ;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抽样,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 8 1 是 . 8
共 57 页
共 57 页
29
9 3 (3)由频率分布表可知,不及格的概率为 = =15%.又由于 60 20 80 分以下的概率为 ≈37%. 38 38 11 ,因此,本班数学的优秀概率为 1- = 60 60 30
• [点评] 计算频率的分布问题,主要是将已知数 据合理分组,统计出各组中的个数、频数、频 率等. • 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这是 总体分布估计中的常见题型 (高考在这部分的命 题时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识图和运用 ), 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共 57 页
19
[解析 ]
(1)简单随机抽样法:可采取抽签法,将 160 个零件
按 1~ 160 编号,相应地制作 1~ 160 号的 160 个签,从中随机抽 20 1 20 个,显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 . 160 8 (2)系统抽样法:将 160 个零件从 1 至 160 编上号,按编号顺 序分成 20 组, 每组 8 个. 先在第 1 组用抽签法抽得 k 号 (1≤k≤8), 则在其余组中分别抽取第 k+ 8n(n= 1,2,3,4,……,19)号,此时每 1 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 8
• 答案:A
共 57 页
14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55讲(理)
B.
C.
ξ P
D.
ξ P
第18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解析:A、D不满足分布列的基本性质②,B不满足分布列的基本 性质①. 答案:C
第19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第20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类型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性质及应用.
解题准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主要有: (1)pi≥0;(2)p1+p2+…=1. 性质(1)是由概率的非负性所决定的;性质(2)是因为一次试验的 各种结果是互斥的,而全部结果之和为一必然事件.
3.设某项试验的成功率是失败率的 2 倍,用随机变量 ξ 描述 1 次试验的成功次数,则 P(ξ=0)等于( A.0 1 C. 3 1 B. 2 2 D. 3 )
解析:∵2P(ξ=0)=P(ξ=1),又 P(ξ=0)+P(ξ=1)=1, 1 ∴P(ξ=0)= ,选 C. 3
答案:C
第16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概率与统计(理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理)
第1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012高考调研 考纲要求 1.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意义.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意义,会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 布列. 3.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标准差的意义,掌握离散 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期望和方差的概 念解决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4.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掌握频率分布表的设计和频率分布条形 图的画法.
第17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5.下列表中能成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的是 .下列表中能成为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的是 的分布列的是( A.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数学》第4讲
① 存 在 x1≠x2 , 使 f(x1)≠f(x2) ; ② 对 任 意 的 x , y∈R , 有 f(x + y) = f(x)·f(y). (1)求f(0); (2)证明对任意的x∈R,f(x)>0恒成立.
第27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快解:(1)∵f(0+0)=f(0)·f(0),∴f(0)=0 或 f(0)=1.若 f(0)=0,则 存在 x≠0,使对任意的 x∈R 有 f(x+0)=f(x)·f(0)=0,即 f(x)=0,与 条件矛盾,∴f(0)=1.
第2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 、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第3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考情分析 函数与导数是近年来高考的重头戏,题型既有灵活多变的客观性 函数与导数是近年来高考的重头戏, 试题,又有具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试题, 试题,又有具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试题,分值约占整个试卷的一半 纵观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对函数的主干知识、 .纵观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对函数的主干知识、函数知识的综合应用以 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仍然是今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之一.函数试题的设计往往围绕几个基本初等函数和函数的性质、图象 之一.函数试题的设计往往围绕几个基本初等函数和函数的性质、 应用等方面进行,考查函数知识与方程、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 、 应用等方面进行 , 考查函数知识与方程 、 数列 、 不等式 、 立体几何 今年高考的一个亮点)、解析几何等内容的综合问题, 今年高考的一个亮点 、 解析几何等内容的综合问题 , 考查函数知识综 合应用,在考查函数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函数方程、分类讨论、 合应用,在考查函数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函数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 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2012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课件第43讲
类型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解题准备: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方法: 1.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θ. 2.解含角 θ 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 【典例 2】 如图所示,已知∠BOC 在平面 α 内,OA 是平面 α 的斜线,且∠AOB=∠AOC=60°,OA=OB=OC=a,BC= 2a, 求 OA 和平面 α 所成的角.
在△BHG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B
HG=
BH2+HG2-BG2=- 2·BH·HG
42,
∴∠BHG=π-arccos
2 4.
∴异面直线
AE、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arccos
2 4.
[点评] (1)先证 PD⊥平面 ABE; (2)分别作 AE、CD 的平行线使之相交,再构造三角形解之; (3)由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π2],故作出的角在图 形中所反映的未必是所求的角,在解三角形时,若其余弦值大于 或等于 0,则就是此角;若小于 0,则是其补角; (4)当通过平行转化繁琐时,可考虑两异面直线是否垂直.
•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 另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作 出平面角.
•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 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 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 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 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投cosθ,其 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中画出平 面角来.
• 考点陪练
• 1.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在直二面角α-CD-β 的两个面内,且与α,β分别成30°,45°角, 那么AB与CD所成的角是( )
• A.30°
B.45°
• C.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析:对于A,由l⊥α,l⊥β知,α∥β或α与β重合;对于B,由 A l α l β α β α β B γ∥α,γ∥β知α∥β;对于C,由γ⊥α,γ⊥β知,α与β平行或相交;都不符 合要求,排除.选择D. 答案:D
第14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4.直线a,b是不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平面α,β满足a⊂α,b⊂β ,且α⊥β,则这样的平面α,β( A.有无数对 C.只有一对 ) B.有有限对 D.不存在
第5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7)垂直关系的转化
其中线⊥面是线⊥线、面⊥面转化关系的枢纽,在证题过程中关 键要寻求“三级”转化的条件,确定转化目标.
第6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1)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PO,PA分别为α的垂线,斜线,OA是PA在α内的射影,a⊂α‰ß a⊥OA⇒a⊥PA.
第8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有关定理 (1)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AB⊥α,AB⊂β⇒α⊥β. (2)性质定理 ①若α⊥β,α∩β=l,m⊂α m l α β α∩β l m α m⊥l,则m⊥β. m β. ②若α⊥β,点P∈α,P∈m且m⊥β,则m⊂α. ③若β⊥α,γ⊥α,β∩γ=m,则m⊥α.
第26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典例2】
如图,△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
,且CE=CA=2BD,M是EA的中点,求证: (1)DE=DA; (2)平面BDM⊥平面ECA; (3)平面DEA⊥平面ECA.
[分析]
(1)要证明DE=DA,只需证明Rt△DFE≌Rt△DBA;
第3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 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m⊂α,n⊂α,且m∩n=A ⇒l⊥α l⊥m,l⊥n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①a⊥α,b⊂α⇒a⊥b;②a⊥α,b⊥α⇒a∥b; ③a⊥α,b∥α⇒a⊥b. (4)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定义 从平面外一点引这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 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第22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点评]
证线面垂直的方法有:
(1)利用定义,即证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 (2)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它是判定线面垂直的最常用思路. (3)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两平行线之一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 线必垂直于该平面.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两平面互相垂直,在一个面内垂 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平面. (5)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即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之一,则必垂 直于另一平面. (6)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即两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它 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第10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考点陪练 1.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P∈l,则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过P和l垂直的直线在α内; ②过P和β垂直的直线在α内; ③过P和l垂直的直线必与β垂直; ④过P和β垂直的平面必与l垂直.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② C.①④ B.③ D.②③ )
第24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Q为△PBC的垂心,∴Q∈PE,即OQ⊂平面PAE, ∴BC⊥OQ. 连结BO并延长交AC于F,连结BQ并延长交PC于H,连结FH. ∵O为△ABC的垂心,∴BF⊥AC. 又∵PA⊥BF,AC⊥BF,PA∩AC=A, ∴BF⊥平面PAC. BF PAC. 而PC⊂平面PAC,∴BF⊥PC. 又∵BH⊥PC,BF∩BH=B,∴PC⊥平面BFH. 而OQ⊂平面BFH,∴PC⊥OQ. 又∵BC⊥OQ,PC∩BC=C,∴OQ⊥平面PBC.
第21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SA=SB,∴△SAB为等腰三角形, ∴SE⊥AB. ∵SE⊥BA,DE⊥AB,SE∩DE=E, ∴AB⊥面SDE. 而SD⊂面SDE,∴AB⊥SD. 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 ∵SD⊥AC,SD⊥AB,AC∩AB=A, ∴SD⊥平面ABC. (2)若AB=BC,则BD⊥AC, 由(1)可知,SD⊥面ABC,而BD⊂面ABC,∴SD⊥BD. ∵SD⊥BD,BD⊥AC,SD∩AC=D, ∴BD⊥平面SAC.
5.(2011·荆州质量检查)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E、F分别是棱BC、DD1上的点,如果B1E⊥平面ABF,则点E、F满足 的条件一定是( )
A.CE=D1F=
1 2
B.CE+DF=1 C.BE+DF=1 D.E、F 为棱 BC、DD 1 上的任意位置
第16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第4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5)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定义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线到平面的距离是用点到平面的距离来度量的. (6)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 ②判定定理; ③a∥b,a⊥α⇒b⊥α; ④α∥β,a⊥α⇒a⊥β; ⑤α∩β=l,α⊥γ,β⊥γ⇒l⊥γ.
第28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MN∥BD,∴N点在平面BDM内. ∵EC⊥平面ABC,∴EC⊥BN,又CA⊥BN, ∴BN⊥平面ECA. ∵BN在平面MNBD内, ∴平面MNBD⊥平面ECA. 即平面BDM⊥平面ECA. BDM ECA. (3)∵DM∥BN,BN⊥平面ECA, ∴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 ∴平面DEA⊥平面ECA. [点评]
第20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典例1】 边AC的中点.
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D为斜
(1)求证:SD⊥平面ABC; (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 [分析]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证明] (1)取AB中点E,连结SE,DE, 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 故DE∥BC,且DE⊥AB,
第四十三讲( ))直线和 第四十二讲 (第四十三讲(文))直线和 平面垂直与平面和平面垂直
第1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第2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回归课本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垂直,那么就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这条直线——平面的垂线 平面——直线的垂面 交点——垂足——垂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直线l垂直于平面α,记作l⊥α.
(2)注意M为EA的中点,可取CA的中点N,先证明N点在平面BDM 内,再证明平面BDMN经过平面ECA的一条垂线即可; (3)仍需证明平面DEA经过平面ECA的一条垂线.
第27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证明]
(1)证明:取 EC 的中点 F,连结 DF,
∵EC⊥BC,易知 DF∥BC,∴DF⊥EC. 在 Rt△EFD 和 Rt△DBA 中, 1 ∵EF= EC=BD,FD=BC=AB, 2 ∴Rt△EFD≌Rt△DBA,∴DE=DA. 1 (2)证明:取 CA 的中点 N,连结 MN、B高考总复习(文、理)
4.方法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 ②定理:m⊂α,m⊥β,则α⊥β;
③m∥α,m⊥β,则α⊥β. (2)“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在证 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 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而作辅助线则应有理论依据, 并有利于证明,不能随意添加.如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 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 线线垂直,故要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作用.正确进行它们之间的转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 关键.
第25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类型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解题准备: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面面垂直时的一般方法 :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在图中存在,则可 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面面垂直;若这样的直线在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 作辅助线来解决,而作辅助线则应有理论根据并有利于证明,不能随意 添加.
)
第12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SDQ在面ABD上的射影为图④,△SDQ在面ABC上的射影 为图①,△SDQ在面BDC上的射影为图②,因此选D. 答案:D
第13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3.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l,l⊥α,l⊥β B.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 C.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 D.存在一条直线l,l⊥α,l∥β
第23页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文、理)
探究1: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平面ABC,若O、Q分 别为△ABC和△PBC的垂心,求证:OQ⊥平面PCB. 证明:如图,连结AO并延长交BC于E,连结PE. ∵O为△ABC的垂心,∴AE⊥BC. ∵PA⊥平面ABC,BC⊂平面ABC, ∴PA⊥BC. ∵PA∩AE=A,∴BC⊥平面PAE. ∵PE⊂平面PAE,∴BC⊥PE.
解析:过直线a作任意一个平面α,则直线b∩α=B,且b⊄α,在b上 取异于B的点C,作CD⊥α于D,则平面BCD⊥α. 答案:A 点评:α⊥β就是教室里黑板面和地面垂直的模型,这是高考的热 门话题.因此,记住一些有用的模型,对于快速解答有关问题是大有帮 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