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阅读的三重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7期2008年7月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 l o f G uizhou Educati on Institute(So cial Science)
V o.l24.N o.7
Ju.l2008 /感受性阅读0的三重内涵
黄朝猛
(贵州省都匀一中,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感受性阅读是涵盖语言教学中涉及的所有文本的一种根本性的阅读活动,是各种具体阅读的共同基础,在当前语文课改的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在认真探索研究中不断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感受性阅读;文本感知的直接性;经验内容的融通性;思维过程的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83(2008)07-0027-05
Three Connotati ons of/Experienci ng R eadi ng0
HUANG Chao-m eng
(Duyun N o.1M iddle School o fG u iz hou P rov i nce,D uyun,Gu iz hou,558000) Abstrac t:Exper ienc i ng reading is an essen ti a l readi ng activ i ty app licab l e to all tex ts i nvo l ved in language teach-i ng,i s the comm on foundati on of va ri ous o t her spec ific types o f read i ng,and therefore i s of g rea t sign ifi cance i n the teach i ng of readi ng i n t he present re for m of the course of Chi nese.T he act ua l effect o f such a type o f readi ng needs i m prov i ng i n a consc i enti ous research.
K ey word s:Exper ienc i ng R eadi ng;D irect ness of Experienc i ng T ex ts;Coherence for Content of Experience; R ea l ness of T hink i ng P rocess
一、问题背景:/感受性阅读0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性与相关研究缺失的反差
/感受性阅读0是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6和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6所倡导的主导性阅读取向。例如其中提到: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0
2./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0
3./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0
4./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0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0
考查文本,从表层语意的角度看,这里/感受0实际上有三种用法:一是作为存在于学习主体即学生身上的、潜在的有待培养的能力状态,如第3点中的/语感0和/感受力0;二是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方式,如第1点和第2点中的/感受0、/品味0和/体会0;三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如第4点和第5点中的/感受0、/体验0。
但是,在有关专家的阐释和教师的实践探索中,或者简单地枚举诸如感受语言和形象、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等,[1]或者变成了对/讨论法0的偏爱,无节制地放纵学生与文本关联不大的甚至是纯主观的反应,从而失落了/知识建构0(阅读知识、技能、策略和态度等)的原本意义。[2]235
不仅如此,对它的内涵的考查,也基本上还处于缺失状态。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所谓感受性阅读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2]235这无疑是
)
27
)
*收稿日期:2008-01-17
作者简介:黄朝猛(1968-),贵州人,贵州省都匀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地区教研室兼职教研员,长期从事语文新课程理论及实践探究。
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对问题的/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往往是无效的0[3]208,必须将其置于相应的历史情境与问题结构中,才能获得恰当的理解。[4]
二、历史语境:对语文课堂教学低迷现状的反拨
/感受性阅读0是作为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大面积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的救治方案之一而出台的。
由于诸多原因,三十年前吕叔湘先生所呼吁改变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0的状况[5]348,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资深语文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多次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如何去教,是学生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如何来学。0[6]目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盛行的,仍然是长期以来的教师代替学生读,或者说是学生听教师阅读的模式,即教师讲理解的结论,是教参的或是自己的,而学生则被视为接受的容器的倾向。[6]383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倾向呢?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重要对策之一,就是强调感受性阅读,即将阅读的主体性、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读,即不仅指导学生理解内容,还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以学生的阅读初感为起点,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式,引学生学习、应用合适的阅读方式,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解结论0,使学生们能经历发现、受阻、突破、洞悉的本真的阅读过程,能享受阅读中的陷入困惑及疑惑得解、云开雾散的那种精神愉悦。[6]211,317,383-384它不等于放纵学生自发地读、随便地说,而是要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成长。这是专家们所期待的教学境界,也是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总之,感受性阅读的核心和宗旨在于矫治语文教学实践中脱离文本形式与学生已有经验及思维过程而进行的架空分析、机械传授与无效操练的倾向,它探讨的范围限于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不讨论课外各种实用性和消遣性的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目前的成果而言,莫提默# 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在5如何阅读一本书6中所提出的阅读的四个层次的构架,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体阅读,具有较强的教学论意义,而感受性阅读强调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取向,涵盖教学中涉及的所有文本类型的所有四个层次的阅读,无论它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
三、三重内涵:在语文课堂教学本体特征、当代知识论与教学论观照下的反思
诚如毛泽东在5实践论6中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0。黑格尔也说,/一般的实用的观点0/不足以达到对于事物本性的真切识见0[7]。对感受性阅读的想当然的理解,必然导致实践上的偏误。其实,按照钱学森的研究,任何抽象理论或理念都必须经过多层中间理论的转换,才有可能应用于社会实践。[3]6而在钱学森所划分的现代科学的12个门类中,与语文教学研究直接相关的有4类,即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与文艺科学[3]4;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研究也必须遵循相关规律,才有可能具备基本的学术品格和实践价值。
具体就感受性阅读的研究来说,必须探究分属两个层面的四个问题:
第一,基础理论层面:在当前的课改语境下,感受性阅读的具体所指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操作理论层面:它在实践操作中意味着做什么?怎么做?
前面对感受性阅读的探讨,要回答的是第一个层面的两个问题,下面考查第二个层面的两个问题。
本文的回答是:感受性阅读意味着,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自己读,必须基于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重组来获得语文知识的拓展与语文能力的提升,必须遵循思维过程与思维发展的自组织规律。
也就是说,/感受性阅读0蕴含着三重实践内涵:文本感知的直接性,经验内容的融通性,思维过程的真实性。它们既在内在指向、特性、功能等方面有着重大区别,又互相补充、互相支撑、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了/感受性阅读0的大厦。
(一)文本感知的直接性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理性研究的缺失[6]4,[8],导致在教学中教师/-讲.一篇篇课文所涉及的东西0成了/以往阅读教学的通病0[2]219,学生则/失去了自我、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0[9]221。事实上,这是用教师的读取代了学生的读,学生恰恰失去了读的体验,也就谈不上读的能力的发展。所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