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宋朝人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宋朝人的生活

又到了周末,今天我们继续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和大家一同欣赏一首我所喜欢的宋词,宋祁的《木兰花·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大家可能在中学时学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老师肯定会强调这个“闹”字用得好,一个“闹”字,整个句子就活了,春意盎然的景致一下子跃然纸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语文课本不选用整首词,或许是觉得“浮生长恨欢娱少”这一句不够积极向上吧。我是到了中学毕业后才读到全文,当时父亲退休在家,画了幅国画,就是描写这个景致,我也就把全文背了下来。

一般人认为,这首词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半阕描绘春日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里面的“渐”字用得特别恰当,我们自己体会春天的到来,也是一种渐渐的感觉,这和朱自清先生写的“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中的“晓寒轻”我也很喜欢。我的住地旧金山湾区由于受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一年没有四季,但是每天早晚有四季之分,早上出门时,就特别能体会“晓寒轻”的含义。另外,“绿杨烟外”和“红杏枝头”相互渲染,对应得非常好,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春意。应该讲这上半阕写得华丽而不轻佻。

下半阕是写心境,这点和我们上次欣赏的杜甫的《曲江》相似。和杜甫不同的是,宋祁此刻的心情非常轻松愉快。他直接抒发了惜春寻乐的想法。“浮生”两句虽然格调不高,但讲的是大实话,我也非常喜欢。

有时我在想,可能我自己的生活也像宋祁所写的一样,不愿意放弃掉可能的欢愉,因此有些共鸣。最后“为君”两句,流露出依恋春光,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因此总的来讲,整首词还是蛮积极向上的。

这首词的作者宋祁是北宋翰林学士,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与欧阳修合编《新唐书》。他的哥哥宋庠担任司空,人称他们为“大宋学士”和“小宋学士”,或者合称为“二宋”。宋氏兄弟出身贫寒,但是后来高中之后,宋祁生活非常奢华,他哥哥就看不过去了,说,“你忘了我们家贫苦读书的情景了吗?”

宋祁答道,“当时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哥哥也没话说。不过,宋祁最后临终前却嘱咐孩子自己的丧事从简,并且嘱咐孩子不要追逐名利,也不要追求奢华,崇尚节俭。但是我估计他从小锦衣玉食的后代做不到。

宋祁为官其实很不错,无论是在朝在野,都忧国忧民,能直言谠论,针砭时弊,而且见识深邃。不过,在后人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生活优游闲适,风雅奢华之士。他的词,语言工整,描写生动,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可以讲宋祁的生活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顶峰时期士大夫们的幸福生活。

北宋是一个至今让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年代,也是史学家费正清等人极力推崇的时代,不仅士大夫过得好,老百姓过得也非常富足安稳。虽然钱穆先生对两宋有“积贫积弱”的评价,但是从各种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当时留下来的图书中,看不到“积贫积弱”的影子,反倒从各个方面反映出那是一个富足的社会。

施耐庵的《水浒传》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是对宋代生活的描绘还是比较真实的,在他的书里,连武大郎这样的小商贩,住的都是两层楼带后院的“联排别墅”呢。当然,《水浒传》毕竟是小说,不能完全作数。不过,当时北宋名相司马光曾经写道:“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着丝袜”,意思是说,连农夫走卒都穿丝质的袜子。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宋代人生活水平普遍较高。

相比《水浒传》,写实的作品《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所描写的应该比较属实。

描绘北宋京城的《东京梦华录》一书中,作者一开始描述了汴梁街道如何繁华,酒楼如何气派。“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酒楼营业时间都非常长。

书中描述说是“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也就是说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不论是否刮风下雨,都开门到深夜。这说明当时商业的繁荣,以及市民夜生活的丰富多彩。我记得北京直到上个世纪90 年代末,饭馆才能开到这么晚。

第二段介绍这里的美味佳肴、干鲜果品如何丰富,作者在这里列举了一百多种,比如“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三危羹、二色腰子、虾蕈、鸡蕈、浑炮等羹、旋索粉、玉棋子……”等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研读《东京梦华录》中记述的这些珍馐佳肴的名称。估计这里面很多的美味恐怕连今天的资深老饕也未必品尝过,而且这些美食的价钱还很便宜,一份小吃不过十五文钱。读到这里,恐怕很多人不禁要对当时宋朝人的生活神往一番。

按照《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和当时很多文人笔记的描写,在两宋时期,节假日的热闹景象一点不输今日中国的太平盛世,很多灯会游园都是通宵达旦。更可贵的是,由于“仓廪实”,老百姓颇知礼数。虽然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但是宋朝时的丈夫对妻子非常尊重。一些被我们认为是现代文明的生活习惯,比如一天洗一次热水澡,当时的杭州百姓已经能做到了。

宋朝时的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农耕社会中第一个兴办社会福利的国家。由于宋朝政府财力相当富裕,除正常开销外,还能拨出大量经费兴办公共服务和救助弱势群体。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时已经有了现代的消防局,遇到火灾,政府会出动“消防员”灭火,不用老百姓出力。《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的杭州也是如此。

宋代在全国各县还设立了安济坊,收养贫病之人,仅汴梁的安济坊三年就治愈了上千人。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杭州时,遇上流行病,他设立了“病坊”收留病人,防止传染。宋代还设立居养院收养鳏寡孤独,对妇女儿童,还雇使女及乳母进行服侍,甚至达到“贫者乐而富者忧”的地步,有点像今天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另外,还设有漏泽园,安葬无主尸骨。这一点宋朝不仅做到了,而且坚持到宋朝灭亡。今天我们谈到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社会时,可曾想到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这样的尝试。

如果老百姓的生活都能够这么安定富足,那么作为士大夫代表的宋祁过着那样悠闲的日子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这样美好的日子最终因为金、元入侵而终结了。在世界历史上,文明的倒退时有发生。结合我之前在第159封信中讲到的西点军校录取新生的标准,以及美国很多精英踊跃报名参军,可能大家对如何防止文明的倒退有了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