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完好性验证方案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验证编号:

部门:质量部页数:9页

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密封系统完好性

――微生物侵入试验方案

起草:年月日审核会签:

质量部

生产技术部

工程技术部

批准:年月日实施计划:从年月日到年月日目录

1. 概述

2. 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

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4. 编制依据

5. 验证目的

6. 验证内容

7. 验证周期

8. 验证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9. 附件

1.概述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产品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取输液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焊盖灭菌。此后,将输液瓶倒置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1.1 验证结果确定:如果一批不合格,应增加两个批次验证,包含增加批次在内,如果两批不合格,判定本次验证失败。

1.2 根据验证过程及验证结果,确认和调整工艺条件及参数。

1.3 填写验证证书。

2. 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

验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小组批准。(附件一)

3.. 验证成员与职责:

3.1成员

部门

职务

签名

日期

验证小组

验证小组组长

生产部

生产部部长

QA

QC

QC

QC

QC

工程技术部

大容量注射剂三车间车间主任

大容量注射剂三车间生产操作者

大容量注射剂三车间

生产操作者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3.2 职责:

3.2.1组长:组织编写验证方案;领导协调验证项目的实施,协调验证小组的工作;对验证过程的技术质量负责;参加验证方案的会签、终审、批准;参加验证报告的批准。

3.2.2验证小组:

3.2.2.1 准备、检查验证方案。

3.2.2.2 设计、组织和协调验证试验。

3.2.2.3准备验证报告,评估所有的测试结果。

3.2.3生产技术部及生产车间

3.2.3.1实施验证方案。

3.2.3.2 负责验证资料、数据收集、记录。

3.2.3.3负责设备、容器具的清洁。

3.2.3.4参加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会审会签。

3.2.4质量部

3.2.

4.1负责验证过程的取样、监控。

3.2.

4.2对生产技术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预确认。

3.2.

4.3 参加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结果的会审会签。

3.2.

4.4负责验证过程的检验方法的确定及相关检验工作。

3.2.

4.5负责签发检测报告。

3.2.5工程技术部:

3.2.5.1负责验证过程的设备、仪器仪表调试与校正。

3.2.5.2为验证过程中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

4. 编制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版;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

5 验证目的: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压盖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6.验证内容:

6.1试验样品的制备

6.1.1在生产线上取80瓶聚丙烯输液瓶,每瓶手工灌装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

基50ml,焊盖封口。

6.1.2 将灌装后的容器经115℃30分钟灭菌。

6.1.3 从灭菌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 天。

6.1.4 培养结果见无菌检查记录

6.2 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6.2.1 所有试样培养14 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20 个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 的铜绿假

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10104 ,菌液浓度:10~100CFU/0.1ml 。

6.2.2 在30~35℃下培养7 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6.2.3 若7 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6.2.4培养结果见无菌检查记录

6.3 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6.3.1 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CMCC(B)10104 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l0ml 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

6.3.2 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500ml 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内,于30~35℃下培养22~24h。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

6.3.3 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

6.4 微生物侵入试验操作步骤

本试验在不影响生产环境的阳性菌对照室进行。

6.4.1 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10104 的菌悬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丝架固定试样容器,使试样倒置在菌悬液中。

6.4.2 将50 个经115℃30分钟灭菌的试样倒置,并浸入菌悬液中。试样容器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菌悬液中。

6.4.3 实验开始时取一份菌悬液,平板计数每毫升所含的活菌数。按6.2.3 确认试验用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6.4.4 将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

6.4.5 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

6.4.6 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容器外表面。

6.4.7 取装满培养基有焊盖样品两个,作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用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但不经菌悬液浸泡,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此后,接种入10~100CFU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按步骤6.2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

6.4.8 将消毒后的容器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培养7 天

6.4.9 挑战试验用菌悬液经灭菌后丢弃。

6.4.10 将挑战试验用的试样培养7 天,观察检查试样容器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6.4.10.1 对每一试样进行观察检查,有生长记作+,无生长计作-。

6.4.10.2 如果试样容器长菌,按6.2.3 方法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

6.4.10.3 如果所有容器都不长菌,则从浸过菌悬液取10 个试样分别按6.2.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检查。

6.4.10.4培养结果见无菌检查记录

6.5 结果评价

6.5.1 步骤6.2、步骤6.4.7、步骤6.4.10.3 中进行的营养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

6.5.2 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用菌悬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 。

6.5.3 挑战试验中如有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需按下述要求作进一步调查。

6.5.3.1 仔细去除微生物生长的容器的组合盖,检查容器封口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侵入。

6.5.3.2 将观察到试样容器封口的缺陷,采用拍照或及其他适当详细记录。

6.5.4 如果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容器不是由于容器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容器/密封系统挑战试验作失败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