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课标相关
要求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节内容应引导学生形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这四大类群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在生物圈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等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讲述的是生物圈中的四大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本节是以描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这三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但都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在生物圈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植物形态,从而分析它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由此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我校生态环境良好,学生在校园里常常可以看见苔藓植物,但是很少有机会去细致地观察它们。藻类植物一般个体微小,蕨类植物虽然比较高大但在周围环境中不常见,因而学生对这两类植物会比较陌生。基于对上述学情的分析,我为学生们准备了藻类植物的永久玻片标本、新鲜苔藓、盆栽铁线蕨,希望借助这些实物,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这三类植物。
四、目标、重点、难点制定
基于对课标、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1.观察水绵、团藻永久玻片标本,以及其它藻类植物图片,概述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2.观察新鲜苔藓,及“苔藓假根吸水性”的探究实验,概述苔藓植物的生活
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3.观察盆栽铁线蕨,概述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4.认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我是这样完成目标评价任务的:小组合作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检测目标1、2、3的达成。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法
围绕本课的目标与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我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展现我校“启智”课堂教学模式。
六、学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归纳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七、教学程序
1.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学习三类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其中,藻类植物通常个体微小,因此我想到了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团藻、水绵的玻片标本来认识它们;苔藓植物较为常见,但一般个体矮小,因此,我准备了新鲜苔藓,让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它们的结构;至于蕨类植物,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学生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比较少见到,因此,我从花卉市场买来了盆栽的铁线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认识这类植物。
2.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绵永久装片、团藻永久装片、显微镜、新鲜苔藓、培养皿、放大镜、镊子小喷壶、盆栽铁线蕨。
3.教学过程:
4.板书设计:
一、藻类植物:无根、茎、叶
二、苔藓植物:叶、茎、假根
三、蕨类植物:根、茎、叶;输导组织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上,同学们真正地参与了各种观察实验,学习的兴趣应该说是很高的。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内容,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就可以得到的,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事实证明,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可以的。因为有了亲身体验,我相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比单纯看图片、听老师讲解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