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与安全的识别技术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识别技术详解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互联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总体上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和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交集将成为各行业的着力点。当前的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应用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一些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当中,往往会采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验证。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生物识别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IBG(InternationalBiometricGroup,国际生物识别小组)2009年的统计结果,市场已有多种针对不同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应用。其中,占有率最高的就是指纹识别了。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预计,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2.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5.7%。生物识别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当中。根据美国智库AcuityMarketIntelligence发表的《生物识别的未来TheFutureofBiometrics》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的份额为18%,紧随其后的是新兴的虹膜识别,份额为7%,此外还有与指纹识别类似的掌纹识别,以及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
生物识别的类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便捷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便实现了指纹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机都纷纷实现了指纹解锁功能。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早已经在消费电子、安防等产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革新。目前国内早已形成了完整的指纹识别产业链,并未涌现出了多家业界领先的领军企业。比如,从事指纹芯片设计的上市企业汇顶科技。此外还有思立微、费恩格尔、迈瑞微等一众国产指纹识别芯片厂商。
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例如,双手长期徒手工作业的人们便会为指纹识别而烦恼,他们的手指若有丝毫破损或干湿环境里、沾有异物则指纹识别功能要失效了。另外对于在严寒区域或者严寒气候下,亦或者人们需要长时间带手套的环境当中,这也将使得指纹识别变得不那么便利。
掌纹识别
掌纹是指手腕与手指之间的手掌表面上的各种纹线特征,如主线、皱纹、细小的纹理、脊末梢、分叉点等。掌纹的形态由遗传基因控制,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表皮剥落,新生的掌纹纹线仍保持着原来的结构。每个人的掌纹纹线都不一样,即使是孪生同胞,他们的掌纹也只是比较相似,而不会完全一样。并且在低分辨率和低质量的图像中仍能够清晰的辨认。
可以说掌纹识别与指纹识别非常类似,其有着与指纹类似的优缺点。当然,相对于指纹识别来说,掌纹识别所需的设备体积要更大,所以并不适合移动设备。
虹膜识别:生物认证技术的“宠儿”,安全性居于首位
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将眼睛的虹膜特征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
虹膜测定技术可以读取266个特征点,而其他生物测定技术只能读取13-60个特征点。根据富士通方面的数据,虹膜识别的错误识别可能为1/1500000,而苹果TouchID的错误识别可能为1/50000,虹膜识别的准确率高达当前指纹方案的三十倍。而虹膜识别又属于非接触式的识别,识别非常方便高效。
此外,虹膜识别还具有唯一性、稳定性、不可*绑定,即可在安装有手掌静脉识别模块的ATM设备上实现无卡取款。
民生银行日前也推出了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据悉,民生手机银行个人版或小微版客户,如果使用苹果5S及以上手机或其他苹果移动终端且开通TouchID功能,即可在手机银行“个人设置”中选择“指纹支付设置”验证个人指纹和输入交易密码开通指纹支付服务。目前,这一支付方式可以支持缴费、话费充值、二维码扫码支付、火车票和飞机票以及景点门票和电影票购买等。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还将持续创新手机银行功能、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安全保障。目前,已对声波、蓝牙、虹膜、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积极开展应用准备工作。
银行最关注安全性及便捷性
前述华南地区银行人士认为,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受到银行的高度关注,银行也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运用。尤其是“刷脸”开户等方面技术,可以解决银行网点建设的费用和成本问题,因此银行在这上面的投入较高。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内对借助生物识别技术来解决一些金融问题,如身份识别、确认或支付的呼声越来越高。近期,外界较为关注的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否解决银行远程开户等问题。
目前,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业界考虑的主要是便捷性和安全性方面。
民生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生物识别技术可有效避免传统短信验证手段的潜在风险。以前,短信验证须经过银行发送通信商,通信商发送给客户两个环节,随着手机木马,伪基站等黑客活动日渐增多,短信验证码被拦截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生物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民生手机银行指纹支付采用本地验证方法,有效避免了被网络攻击的风险。
虽然关注度很高,但至少在目前来看,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暂时还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
通过掌静脉的支付方式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不过,问题是这个设备的成本较高。小型银行还好,如果网点很多的银行,不可能每人配备一台,这就导致这种设备更多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很难大规模推广使用。而且在前期办理(即录入个人信息)时,客户还是需要去银行。
指纹、虹膜等技术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同时,这些技术的使用目前更多还是在本地使用,还没有解决远程支付的问题。
此前,央行曾发布过关于远程开户的征求意见稿,准许商业银行探索远程开户的路径,但要求银行要自证安全。
相对来说,人脸识别方面,利用摄像头扫描就相对容易,只需要配备一个手机即可解决,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但目前也不能证明这个技术就能百分之百保证安全,且监管部门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未来,这些技术的使用可能更多的还是要规定其适用一定的业务范围,更加复杂或者额度更大的业务办理还得去柜台。
专家说生物识别将逐步取代银行密码
“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
曾几何时,以符号和数字所组成的密码是安全屏障的最好卫士,如今这种传统的“保密”方式看来已显得过时。而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些人体生物数据,就好像一把把开启身体密码的钥匙,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地定位每个人。看到主人的脸,门自动打开了;口头发出一个指令,账单就自动结了……除了脸部识别和声纹识别之外,甚至还有拥有特异功能的“味纹识别技术”,在刑侦中时常会被应用到——只要到犯罪现场将空气过滤、浓缩然后保存,再用电子鼻或警犬逐个闻嫌疑人,经过比对后,就能精确锁定罪犯。“身体的气味会泄露了你的秘密”,这不再是一句戏言。
支付处理巨头Visa推出了新平台,允许银行将包括指纹、面部、语音等各种类型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审批信用卡申请和付款中。虽然几乎每家银行都对该技术感兴趣,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担忧。无可否认,人体生物数据是非常特殊的,但如果一旦失窃,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危害。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将生物识别技术和传统模式取长补短,通过多重识别技术相互配合(比如刷脸与刷声音的结合),再辅以输入预留手机号、密码等方式,或许才可以有效提高取款等操作的安全性。
所有的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至少在短期内,生物识别不会完全替代传统身份鉴定技术,而是密码等传统方式的辅助和补充。专家表示,未来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步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人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运用最便于用户使用、最有效率和安全的识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