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供大家学习参考!专题十四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多极化趋势主干知识构建Ⅰ.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点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取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猛烈的角逐和斗争,终究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美国权势大大增强,欧洲权势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产生从根本上坚定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取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峙,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取猛烈。

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相持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相持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Ⅱ.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矛盾。

为争取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时期,英国屡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

论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论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姓名:杨志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指导教师:刘承20070301摘要论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摘要鉴于形势的发展,美日于1951年签订日美安保条约,美日军事政治同盟初具雏形。

自签订至今,日美安保条约已历经多次修订,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和作用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个日美安保条约是一个完全不对等的单向保护性条约,甚至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条约。

日本在条约中的作用只是提供反共基地,外交、军事均依附于美国,毫无地位可言。

但对当时的日本来说,与美国的这种特殊安排却是其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日本因此赢得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于1953年完成经济恢复。

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日本国内民族主义重新抬头,要求改变与美不对等关系,促成了日美安保条约1960年的修改。

修改后的条约至少实现了对等性,美日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防卫关系,逐步展开军事合作。

至上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的安保关系发展为同盟关系,日本开始在国际社会中以美国平起平坐的合作伙伴自居,外交由追随转变为自主,大力发展自身军备。

冷战结束后,美日对外政策均有所调整,两国于1996年对同盟进行了重新定义。

美日同盟的性质由保护日本型同盟改为维护地区安全型同盟。

日本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自卫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可以在日本领域内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也可以设想能够在与战斗区毗邻的日本周围的公海和空中进行”。

此后,日本追随美国参与战争,寻求突破和平宪法和“集体自卫权”的限制。

在当前,美日同盟向全球同盟转变,美日军事一体化不断加强。

日本以美日同盟为依托,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和展开多边外交,寻求在联合国中发挥大国作用,并企图摆脱战后体制。

日美安保条约的这一演变历程体现了美日关系的深刻变革,其实质是国际形势大背景下美日两国国家实力的较量。

其中,日本的民族主义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民族主义在日本民族的发展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二战中的惨败使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一落千丈,务实地选择了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美日关系现状ppt

美日关系现状ppt
(一)、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的发展


(二)、美军冲绳基地问题

(三)、日本对中美“越顶外交”的担忧
此次军演将有 34100名日本陆海空 军官兵和美国10400 多名官兵参加。演习 规模达到刚刚结束的 韩美黄海军演的6倍, 是日美史上最大的联 合军演。
美军与日本自卫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展 “离岛防卫”训练,日本希望借此向美军学习两 栖登陆“夺岛”作战. 而此次的训练 以“联合作战应对岛屿攻击” 为目的,具有非常鲜明 的实战特点。 日本将得到一个学习和 复制美军作战模式的机会, 特别是希望学到两栖登陆 作战的真谛, 美日联合演习“利剑 ” 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战场。
• 美国并不希望中日之间爆发军事冲突, • 因为这将把美国拖入其中。 日本首相安倍访美 • 如今,中美利益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以“获益”为目的的美国明白,它 被拖入同中国的直接对抗并不明智。因此,美国的策略恐怕依旧是:让中日 处于可控矛盾之中,让中日关系处于“斗而不破”的状态中,这样才能使美 国的利益最大化。
四、美日关系不稳定原因分析:
• (一
)美苏关系的缓和给美日关系注 入了新的因素。 • (二)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造成严重 威胁, 从而增加了美日关系中的不稳定 因素 • (三)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增加了美 日关系中的对立成份。 • (四)摩擦与合作都是出于国家利益 考虑。
五、美日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二、美日关系面临的问题
• 奥巴马成功连任后美日关系面临三大难点: 对于奥巴马的连任,日本表现得非常兴奋,但事实 上,日本政府一系列近乎狂热的表现,特别是强调东亚 严峻安全环境下的日美军事同盟问题,恰恰反映出日本 的一种不自信,流露出日本的一种忧虑。奥巴马的连任 致使美国没有必要确立新的对日政策,而在奥巴马“一 期政权”期间留下来的日美关系问题如何解决,就紧迫 地摆在面前。

美欧、美日关系

美欧、美日关系

1、战后欧洲与美国关系的演变及原因
①战后初期-60年代末:控制(从属)
史实:马歇尔计划、分裂德国、成立北约。

原因:战后美成为头号强国,西欧普遍衰落,扶植西欧对抗苏联。

②70年代以来:竞争(控制与反控制)
史实:欧共体成立,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原因:西欧经济腾飞,政治上加强合作;美国自身实力相对下降。

2、战后日本与美国关系的演变及原因:轨迹:控制—竞争—伙伴
①二战后到50年代初期:美国控制(独占)日本。

原因:日本战败;冷战;美国遏制苏联、中国的需要;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上激烈竞争;政治上不再为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③当今: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原因美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方面,仍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认识: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表现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2)具体原因(表现):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苏争霸互相削弱。

归纳与总结: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归纳与总结: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归纳与总结:⼆战后美国与西欧、⽇本关系的演变
⼆战后美国与西欧、⽇本关系的演变
1.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第⼆次世界⼤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推⾏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控制西欧。

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了⼴泛的同盟关系。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速发展,经济实⼒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争⽇趋尖锐。

随着欧共体的建⽴和扩⼤以及欧盟的诞⽣,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量。

2.美国同⽇本关系的演变
第⼆次世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本,在⽇本实⾏政治、经济民主改⾰,完全控制了⽇本。

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本订购了⼤批军事及后勤物资。

为了把⽇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扶植⽇本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本经济进⼊了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号经济⼤国,⽇美经济竞争和⽇本反对美国控制的⽃争逐渐加强。

⽇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致。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都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从毛泽东时期到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调整和转变,而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则是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

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在许多方面,中美仍存在分歧和冲突,例如互相指责对方,经济关系和贸易战,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等。

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可以归结为几个因素。

首先,中国的崛起,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已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次,美国的内部政治和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无论如何,在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往往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二战后,中日两国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日本的侵略行为及其对中国的继续占领地区侵略,这导致中日两国在近些年的时间里,极度紧张甚至一度因为国家政策和利益分歧不断出现摩擦。

然而,自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中日关系已经得到改善。

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不断发展,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交流也增加了。

尤其是在21世纪初,日本的援助和投资对中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问题,包括领土争端和历史争议等。

近年来,中日关系又开始受到美国、朝鲜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需要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利益和角色,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总的来说,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都是非常复杂的。

两者之间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对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加友好和合作的力量,共同推动双边关系迈向一个更为稳定、成熟和积极的方向。

12冷战时期美日关系的演变

12冷战时期美日关系的演变

问题:冷战时期美日关系的演变在二战结束后到冷战时期,美日的关系以同盟的状态发展,基本上在冷战时期呈现出从“附庸同盟”到“互助同盟”的特点。

二战结束后,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的条约,这些条约基本构成了美日关系的体制,即“旧金山体觔”(日美安保体制)。

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日本多年的被占领状态,使日本从法律上成为了一个主权国家。

但《日美安全条约》规定美国军队继续驻扎日本并有权使用日本军事基地,实际上是不平等的条约。

“旧金山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两国从敌对关系演变为附属的同盟关系。

这是因为日本在二战中战败。

战后初期的一段时期,不得不借助美日同盟的力量来“维护国体”,这个时期的日本在美日同盟关系中处在附庸的地位。

旧金山体制确立之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并于1956年末,加入联合国。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开始走上谋求政治大国的道路。

日本国内要求调整和改变安保体制中不平等地位。

1960年1月。

《新日美安保条约》签署,新条约规定“缔约国将单独和相互合作,通过继续不断的和有效的自助和互助,在尊重各自宪法规定的条件下来维持并发展它们抵抗武装进攻的能力”;“两国具有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进行单独或集体自卫的固有权利”;日本领土受到武装进攻时,两国“将按照自己的宪法规定和程序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并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立刻报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为维护日本的安全以及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美国的“陆、海、空军可使用日本的设施和区域”。

此外,新条约还规定了日美两国“随时就本条约的执行问题进行协商”和加强“经济合作”等等。

总体上,新条约确定了美国继续享有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的权利。

也规定了日本承担在日本领土上与美国共同作战的义务。

在法律上使美日两国具备了一定的对等性,扩大了两国的合作范围。

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面对苏联在军事战略上的咄咄逼人,美国迫切要求日本加强与其的战略协调关系,分担“责任”,共同抗衡苏联的军事扩张。

二十世纪国际关系演变汇总

二十世纪国际关系演变汇总

二十世纪国际关系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一战”后帝国主义在相互争夺和相互勾结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基本特征②从战后初期的剧烈动荡转为和平发展,继而30年代的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崩溃;③主要矛盾从英美矛盾转为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州、中东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②战后初期,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等方面展开激烈争夺,美国主宰世界的计划落空,但暂时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确立并加强了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主要史实③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④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不设防区,严重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⑤30年代,由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的的矛盾成为这一时期国际社会的最主要矛盾,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这一矛盾基本得到解决。

2、雅尔塔体系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基本特征: ②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世界格局。

③改变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④深深打打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①联合国的成立;②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和德国分裂;③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史实④北约和华约组织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⑤美苏争霸;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

注意: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世界大国(主要是美苏)按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原则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冷战是美国二战后在欧洲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是美国全球霸权主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对日政策演变:从“九一八”到珍珠港

美国对日政策演变:从“九一八”到珍珠港

美国对日政策演变:从“九一八”到珍珠港摘要:从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到偷袭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这十年间是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时期。

开始时美国因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上孤立主义盛行对日本的扩张采取了妥协绥靖的政策。

但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扩大美国开始转变对日政策,从绥靖到遏制,最后采取强硬的制裁。

而此时的日本已在扩张的道路上难以回头直至铤而走险与美国开战。

这十年间美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对这十年间的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做一简单的梳理,希望能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深受经济危机的困扰,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扩张转嫁国内危机。

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美国苦于国内经济危机并且不愿意与日本发生武力冲突最终导致了以牺牲中国为基础的“不承认主义”的出台。

罗斯福上台后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美国国内实施“新政”并且深受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掣肘也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策。

虽然罗斯福本人不对日本存有幻想但为了在国内推行“新政”争取连任也向孤立主义势力让步。

在罗斯福的第一任期对日本的政策甚至比“不承认主义”还要倒退。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在华利益进一步受到损害。

美国对日政策也开始有了转变,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了“防疫演说”,对日本表示谴责。

但依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制裁措施。

在之后的“帕奈号”事件,美国也接受了日本的所谓道歉。

但是之后不久美国宣布对日实施“道义禁运”,显示了美国对日政策开始转向强硬。

1940年,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美国对此做出了更加强硬的反应,但对与日本开战美国还是在尽量避免以争取时间。

1941年,日本加快了南进的步伐。

美国对日政策也从警告、威胁、禁运,上升到了全面的经济制裁。

但此时美国仍希望以牺牲中国的权益为代价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来达到避免美日战争的目的。

然而日本已在侵略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并且美日分歧巨大难以达成和解,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

DOI:10.16496/ k i.rbyj.1998.04.012日 本 研 究一九九八年第四期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 李凌云 日美关系史是近代日本对外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近代日美关系史,对于弄清楚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拟就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进行初步探讨。

一 近代日美关系,始于1853年“黑船来航”。

随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两国开始密切往来。

到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是两国关系以友好往为来基调的时代。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进行了明治维新。

它一改过去时代日本的形象,美国于是对日本另眼相看了。

1872年美国议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日本国民……以美国人为世界各国中最大的友人”。

①1879年,美国向日本表明可以考虑其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这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尚属首次,同时也给明治政府以极大的鼓励。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日美友好关系,可以从美国对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态度中得到印证。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美国不是谴责日本的行为,而是忠告日本:不要向中国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以免招致英法德俄等国的干涉,进而在维护中国秩序的名义下瓜分中国。

②后来的历史不幸被美国言中。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日本的一次次胜利而兴高采烈;日俄战争后期的1905年7月,美日签订了塔夫脱—桂太郎秘密协定,它与第二次“日英同盟条约”给日本做后盾,大大加强了日本在后来的日俄谈判中的地位;美国斡旋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后,又和英国支持日本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中日满洲协约》和《附约》,为日本向亚洲大陆的扩张打开了大门。

美国这样一再支持日本,是有其深刻目的的。

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一时期美国的有关情况。

美国内战结束后,经济飞速发展:到1895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近20万英里,超过了欧洲国家铁路的总和;1894年工业总产值94.9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二十世纪初,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美日关系二战中的盟友与敌人

美日关系二战中的盟友与敌人

美日关系二战中的盟友与敌人二战期间,美日之间既是盟友,也是敌人。

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盟友和敌人两个角度,探讨美日关系在二战中的演变。

1. 盟友关系在二战初期,美国与日本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友好关系。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引发了全面战争。

“中国事务”成为美日关系的焦点。

美国共和党政府支持中国,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对日本实施了经济制裁。

到了1941年,美国决定冻结日本的资产,这给两国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裂痕。

然而,尽管存在冲突,美国与日本仍在某些方面保持着盟友关系。

1940年,美国实施了“印度洋扩张法案”,以保护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尽管该法案是针对日本的,但美国随后与日本签订了“ABC-D条约”,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和美国,加强了对东南亚的合作。

这可以说是美日盟友关系的一种表现。

然而,一系列事件让盟友关系急转直下。

1941年,日本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导致两国直接陷入敌对状态。

美国对日本宣战,进一步加深了二战的紧张氛围。

从此,美日之间的关系彻底改变,盟友关系完全瓦解。

2. 敌人关系美日敌对关系的爆发,主要源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

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侵略行为激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

二战爆发后,日本先后侵占了中国、朝鲜、菲律宾、马来亚等地,严重挑战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对日本进行了反击,实施了“跳岛战略”。

随着二战的发展,美国在关岛、萨凡纳岛、塞班岛等战役中逐渐推进,并最终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轰炸。

1945年,美国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二战。

在整个冲突过程中,美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军事对抗,以及海陆空各个层面的战斗。

两国彼此视对方为敌人,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进行殊死的争夺。

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国在重建日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实施了占领政策,为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演变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演变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演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就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各个大国的崛起和沉沦、经济体系的重构、贸易互动等都对国际政治和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取消美元金本位制度,这轰动全球的事件,也彻底改变了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格局。

本文将探讨这段时间内不同方面的演变。

1.大国崛起和沉沦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的大国力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顺利地成为了世界超级大国,苏联在冷战后解体,德国和日本向全球化进军,而在21世纪初,中国的崛起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所有这些大国的崛起都引发了其周边国家的担忧,特别是在中国等国家崛起之后,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时,从高速发展到崩溃的苏联也提醒了人们,在各国争夺大国地位时也要注意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平衡。

2.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二战后,美国成为了国际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但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这种独大的局面也逐渐被打破。

例如,美国在联合国的投票权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挑战,而国际贸易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也在不断地寻求平衡,以维护各国的利益。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问题涉及到跨国企业、跨国组织和跨国民间团体等非政府机构,使得国际治理体系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

3.贸易互动一些国际专家认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多边贸易机制带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得到了更为健康的发展。

但是,在近年的贸易争端中,一些保护主义思潮逐渐兴起,成为了贸易自由化的反对者。

而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强硬态度,则让贸易互动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更为复杂。

4.东亚政治地位的变化二战以后,东亚一直是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中国和日本的互动、东亚联盟、以及朝核问题等都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

东亚地区的政治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沉沦,对整个世界的格局也会带来重大的影响。

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论文名称:二战后美日关系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专业名称教育硕士(历史) 研究方向历史教育研究生姓名龙本宁学号Z*********** 任课教师周倩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二战后美日关系摘要:战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

美国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日本也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冷战中发挥了反苏反共的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关键词:崛起美日同盟战略转型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政府决定独占日本,其基本目标是防范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

为此,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以“打击和限制”为主的政策,力图通过民族化、非军事化、发展和平经济把日本改造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

随着美苏冷战的不断加剧,美国迅速调整对日政策,放弃打击和限制改为支持和扶植,并开始把战略重点从中国转向日本,把日本纳入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防线之中。

日本出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的判断和“只有务实的民族主义、没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以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与美国结盟的政策。

在随后的冷战岁月中,美国逐步把日本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军事支柱,美日同盟就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日本则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

与此同时,日本审时度势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美日同盟的建立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美日同盟的调整对东亚安全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作用,有利于防止东亚地区危机的爆发。

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

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

标题:日美关系的演变与影响日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演变和发展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美关系的演变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其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

一、日美关系的演变二战后,日本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冷战期间,日美关系得到了加强。

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在经济和军事上给予了美国巨大的支持。

同时,美国也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帮助日本实现了经济奇迹。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日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日本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这使得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也使得日本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更加独立自主。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日本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逐渐发生了重叠。

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二、日美关系演变的原因日美关系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两国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其次,两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利益也存在着差异。

此外,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逐渐发生了重叠和冲突。

三、日美关系的影响日美关系对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日本和美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它们的合作和竞争都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其次,日美关系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也产生了影响。

日本和美国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它们的经济政策和贸易往来都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此外,日美关系还对国际安全和军事合作产生了影响。

两国在军事上的合作和竞争都影响着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局势。

然而,日美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两国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仍然存在,这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和误解难以消除。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逐渐发生了冲突和竞争。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战略 家托 马 斯 ・ 麦克纳 格和乔 治 ・ 凯南认 为 , 随冷战 的结 束 , 伴 美 军在 东亚 的存 在意 义和现 行 的防卫 政策 本身 应该 进行 重新 研
的安全 问题 , 国由原 来 的独挑 大梁 变为 美 日共 同参 与 。 美 “ .l 91 事件 ” 国际形 势 日渐复 杂 , 后 各种 问题层 出不 穷 , 国 美

美 日同盟 的短 暂“ 流” 漂
是地理 概念 , 而是着 眼 于事 态 的性质 , 日同盟的性 质 已经 发 生 美
其进 攻性 得到 了明显加 强 。 日本在 美 日安全合 冷 战结 束后 , 随着美 日同盟的共 同遏制 目标 苏联 的解 体 , 美 了根本 性 的改变 , 日同 盟是否 还有 必要存 在引起 了各 界的普 遍关 注 。 在美 国 , 名 作 中 的地位 由被 动 的接 受保 护转 向主 动参 与周 边乃至 亚太 地 区 著
出了“ 多边安 全保 障结构 ” 的概念 , 主张 “ 应将 冷 战性质 的 防卫战 略转 向多 边安全 战略 ” 建 立起 在联合 国等 国际制 度 下的 以美 国 , 三 、 日同盟 的发展 前景 美 美 日同盟作 为两 国实现各 自国家利益 、 维护 已有全 球秩序 的
为 中心的主 要 国家合 作集 体处理 冲突 的保障 体制 。 同年 , 国 的 手段 和工 具 , 其存 在 的坚实 基础 。 美 有 亚太 地 区是美 日双方 极 为看
诉求 更是 对旧有 的美 日同盟造 成 了极 大冲 击 ,冷 战后二 十 多年 美 日签 订 了 《 日防卫合 作 指针》 19 美 , 9 9年春 日本 国会通 过 了这
来 , 日同盟关系 经历 了 比较 波折 和明显 的变 化 。 美

美日关系的演变

美日关系的演变

美日关系的演变一、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境。

1945年8月12日,杜鲁门任命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君临日本。

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既已决定借日本投降之机彻底削弱日本。

意在摧毁日本军国主义根源,消除军国主义影响;对建立和平民主的新日本是十分有必要的。

遗憾的是,实施两年,上述改革还远未完成,美国政府却嘎然刹车,对日政策从惩治改造转为复兴扶植。

二战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苏联势力剧增,冷战开始;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将中国作为其稳定亚洲的中心的企图成为泡影,打乱了美国的亚洲战略;朝鲜、越南政权相继建立,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针对这种形式,美国改变其初期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在亚洲执行其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

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转变终止了对日本的改革进程,与此同时,占领军当局缓和了对日本的种种限制,放宽了对日本战争赔偿的要求,帮助日本复兴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日本变成后方军需工厂,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日本从战争中收益大量外汇,对其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二、从敌对到伙伴旧金山媾和是美日关系演变的里程碑。

随着冷战加剧和亚洲革命浪潮的澎湃发展,美国政府希望日本尽早摆脱约束,为其所谓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亦将美国完全控制日本的局面合法化、长期化。

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各盟国及日本决定,他们此后之关系将是由主权的平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友好的结合下进行合作。

《旧金山和约》的签订结束了盟国对日本的全面军事占领,盟国占领机构取消。

日本被缔约国承认为独立国家。

同时,和约亦为美国继续驻扎日本留有空间,这与托管条款使得日本的独立实际上是不完整的。

和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日美两国的关系。

在《旧金山和约》签字的同一天,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

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

冷战后美日关系的新走向

冷战后美日关系的新走向

双边关系冷战后美日关系的新走向丁跃进内容摘要 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父子关系到兄弟关系再到夫妻关系的转变。

展望21世纪的美日关系,美日将进入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以竞争为主的时代。

从长期来看,美日同盟关系将会发生质变。

在西方发达国家间,美日互为敌手的可能性最大。

关键词:美日同盟 异质性国家 离心倾向一、冷战体制下的美日特殊关系 父子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重点在中国,对日本则采取军事上占领、经济上削弱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消除日本的战争潜力,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竞争者。

然而,随着冷战的兴起、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日政策,转而扶持日本。

1951年,美国违背 联合国宣言 ,单独与日本签订和约,同时还与日本签署了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美国承担日本的防务,而日本则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追随美国,成为美国实施亚太乃至全球战略的马前卒,从而确立了日本对美 称臣 的特殊的美日关系。

在战后长达40多年的冷战时期,美日这种特殊的结盟关系,无疑对双方有利。

美国通过同日本结盟,使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遏制和对抗苏联的 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日本借助于这种特殊关系,则获得了美国 核保护伞 的庇护,在防务上免费搭车,节省了大量的国防开支,用于国内经济恢复与重建。

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给日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大量 战争特需 的刺激下,日本经济1955年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又经历了一个长达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期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2号经济强国。

伴随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的纺织品、半导体、电视机、钢铁、汽车等商品也大举进军美国市场。

对美贸易自1959年出现第一次顺差后,其顺差数额逐年增加。

80年代中期以来,日对美贸易顺差均在500亿美元上下。

80年代末日元急剧升值,膨胀了日本的金融实力。

日本企业大举向海外扩张,一些欧美企业甚至找上门去要求日本企业收购或兼并,以摆脱经营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本文对美日同盟的调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阐述,分别为: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再定义、9·11事件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及新时期美日同盟的全面调整。

标签:美日同盟演变
一、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美国对战败国日本进行单独军事占领和控制。

美国迫切希望日本成为其远东的工具,有效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扩张。

而日本也不得不依靠美国来保障其安全,这就为两国确立同盟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1年美国和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2年2月两国又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

这些条约中规定,美军可以驻扎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地区,日本得向美军提供基地,并分担驻扎费用。

”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日战略同盟的正式建立。

虽然同盟建立之初奠定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但日本充分的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使本国经济逐渐转向正轨并取得飞速的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改善战败国的国家形象,希望在对美外交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日本各党派要求修改不平等的旧条约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缓和日本的反美情绪,防止日本倒向中苏,同时确保在日本的美军基地和通过经济合作加强对日控制,也愿意以较平等的态度对待日本。

经过多次谈判,1960年1月19日美日在华盛顿签署了《新日美安全条约》。

新的条约废除美国干涉日本内部事务的条款,从范围上突破了旧条约关于保卫日本本土的合作范围。

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获得更多的自主权,顺应了日本国内社会希望与美国建立平等关系的政治诉求,使得美日关系从原来的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但条约实质上依然是针对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同盟条约,美日之间不对称的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日本不在一味追随美国,对外政策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化。

这一时期,美国也希望日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配合其全球战略的实施。

1978年11月28日,两国签订了《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全面而又具体地规定了遭受外来入侵时美日实行军事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分工问题,是《日美安保条约》的具体化,至此美日两国进入了实质性的军事合作阶段。

进入80年代,两国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双边磋商次数增加,逐步提升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另外日本还不断加大对外援助的力度,以分担美国的负担。

美国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支持日本的政治大国化,并给日本更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两国保持着既合作又竞争的不平衡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再定义
冷战结束后,苏联作为美日共同的敌人已经消失,美日同盟失去了防范的战略目标,而且美日之间经济摩擦不断,美日关系进入短暂的“漂流期”,但是美日同盟摇摆不定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日两国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战略模糊后,将新兴大国中国定位为共同的敌人,将中国作为防范和遏制的对象,美日同盟的强化被提上日程。


基于新的形势和共同的战略需求,日美两国重新定义并加强了同盟关系。

1995年日本出台了《新防卫大纲》,新大纲中指出,在演习、情报、军备技术及驻日美军活动等方面,日本将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并且这种合作将扩展到亚太以外地区。

1996年美日两国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宣言中明确表示“美日关系在历史上是最成功的双边关系”,美日同盟对推进21世纪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1997年9月两国签订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进一步扩展了美日之间合作的范围,并将合作具体化,这是美日继1960年的新《美日安全条约》、1978年的《美日防务合作指针》之后的第三次调整,标志着“再定义”进入了具体落实阶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指针,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周边事态措施法》、《自卫队法修正案》等相关三项法案,当美军介入日本周边冲突中时,日本可以为美国提供后勤支援。

由此可见,日本已经由内向型“本土防卫”转变为外向型“联合防卫”。

三、9·11事件后美日同盟的强化
9·11恐怖袭击之后,各国都面临着前所为有的挑战,尤其是美国,“将恐怖主义视为对其安全最主要的威胁,把推进反恐战争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務,而依靠盟国的协助和建立尽可能广泛的反恐国际联盟则被美国看作是反恐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9·11事件后,日本希望借此机会,拉近与美国的关系,以非常鲜明的态度支持美国反恐。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日本应美国的要求,向伊拉克派遣了自卫队,这是日本二战结束以来在海外派兵问题上的重大突破。

“2003年6月日本国会又通过了《武力攻击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等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进一步扩大了日本自卫队自主参与海外军事行动的范围。

” 可见,日美两国的军事安全合作突破原有的限制,以支援美军反恐战争为主。

2004年,美国开始全面调整全球军事部署,这次美军调整的主要内容就是削减海外驻军,其中美国的海外驻军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而在日本的驻军就占亚太的一半,同时增建新的基地,使其军队离热点地区更近。

2005年2月19日,美日共同签署《美日共同声明》,宣布美日两国的战略重心将从日本转移到台湾海峡、朝鲜半岛地区,更为明确将中国作为美日同盟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

四、新时期美日同盟的全面调整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日同盟经历了“附庸同盟”—“互助同盟”—“伙伴同盟”三个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在经济与政治上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对
美国不再马首是瞻,日益加大的离心力使美国的同盟主导地位开始动摇,日本对同盟的需求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战略目标从单纯的军事合作发展到经济、文化等多领域。

对美国而言,要想保持在亚洲的利益,必须多方位强化与盟友的关系,不仅仅是在军事上联合,也包括在经济和价值观上的交流。

2009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通过灵巧运用可由美国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

这标志着“巧实力”外交理念正式上升到国家外交政策实践方面,也代表了奥巴马政府外交调整的新方向。

通过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调节美国和盟友之间的关系,无形中使盟友更多地分担自己的利益成本,减小自身实力的支出,达到一举多得效果。

2012年4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的共同蓝图》的联合声明,该声明呼吁进一步强化安全保障及经济领域的合作,深化美日同盟以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这些表明同盟的活动范围和合作领域仍将继续扩大。

通过在日本实践“巧实力”外交,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与以往政府的战略思想是一样的,都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合作,与其说是要继续维护美日同盟,不如说是要探索与日本新的合作方式。

美日同盟未来新的合作思路可以概括为:要求日本在军事与经济等“硬实力”上继续支持美国的同时,在生态保护等事关美国“软实力”的问题上,采取战略合作与协调立场。

长期以来,日本都是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之下发展本国的经济,追随美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更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而美国也需要日本这一亚太地区忠实的盟友,为其在国际事务中分担更多的责任。

因此,尽管美日之间摩擦冲突不断,但是这些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出于各自的战略需要,美日同盟关系在未来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仍会朝着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