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合集下载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意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意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意义
题目
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团结合作和发展民族经济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答:(1)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之间要首先寻求团结和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建立许多组织,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步骤。

(2)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建立经济新秩序和发展民族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关系到从经济上铲除新殖民主义。

反帝反霸事业前途的重大问题。

它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在世界市场上争取有利的竞争条件、平等地位和反对国际垄断资本的斗争。

这一斗争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限制国际垄断,在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道路上具有重要进步意义。

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发展本国经济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和复杂的过程。

只有适应这一历史潮流,才能胜利前进。

总之,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的变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重大成就,必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外国新闻事业史自考历年简答题

外国新闻事业史自考历年简答题

1.简述美国1789年“人权法案”第一条内容。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之法律:确定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2.简述德国《新莱茵报》的办报思想和特色。

(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积极指导运动;(3):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

总之,《新莱茵报的》办报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生动体现。

这种报刊思想,是《莱茵报》时期人民报刊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3.简述英国现行法规对广告的明确规定和限制。

广告必须与节目明显有别;广告应安排在节目之间,不得在节目进行过程中穿插广告;电视广告每小时不得超过7分钟,广播广告不得超过9分钟;学校,王室,议会以及庆典活动的节目不得播送广告等。

4.简述1836年创办于巴黎的《新闻报》的特点(1):减少政治新闻和言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2):多刊登有关卫生,健康,食品,服装,家庭等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材料;(3):多刊登文学作品,开篇连载的先河;(4):改革报业经营,通过增加广告收入来降低报价,这在法国属首创。

1论述:1.论述法国试听最高委员会(CSA)的组成及其功能。

(1)视听最高委员会(CSA)是目前法国广播电视的最高管理机构。

该委员会由9人组成,主席由总统指定。

(2)其职责是按照自由,多元的声像传播方针,对广播电视事业实行管理和监督。

其权限包括制定各种法规条例,对频谱进行分配,为商业广播电视经营者发放经营许可证,对违规行为进行制裁,任免公共广播电视机构领导成员等。

2.试述美国“曾格案件”的过程及其影响。

(1)曾格案件是北美地区报界反压制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例曾格于1733年创办《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殖民总督科斯比的文章和消息,结果被指控为“诽谤政府,于1734年”被捕。

(2)1735年开庭时,安德鲁·汉密尔顿任曾格的辩护律师,他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除非曾格刊登的议论是诽谤性的,也就是假的,恶意的,煽动性的,否则他就是无罪的。

(完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

(完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

第一章1、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在世界的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

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1999年-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1999年-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题(5′*7)1,解释性报道2,新闻法规3,网络虚拟社区4,内容分析法5,《遐迩贯珍》6,时务文体7,《劳动界》一,简答题(10′*4)1,简述受众的权利2,简述柏拉图的“洞穴之喻”3,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操作过程4,《大公报》何时何地创办?由何人创办?由新记公司接办后提出了什么办报方针?何时与国民党当局决裂?三,论述题(25′*3)1,请结合实例阐述自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2,什么是刻板印象?早年哪一位知名传播学者对此有过评述?请结合媒介报道中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再现,来谈谈相关的争议,并阐释你如何看待此类文本的传播效果。

3,试比较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异同。

2012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6分*5题1、郭士立2、《国闻报》3、《西行漫记》4、宣传5、受众二、简答10分*3题1、试简述于右任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所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2、试简述革命战争时期出版的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3、试简述媒介霸权理论三、论述30分*3题1、试述《新青年》的发展历程2、试论述赫伯特。

奥斯楚尔归纳的三种报业模式及其区别与联系3、试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郭美美”等热点事件中的报道和舆论为例,论述中共<国>社会中舆论监督的特点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7*51、沉默的螺旋理论,2、知识沟假说,3、新闻专业理论,4、每周评论,5、时务体,6、中国报学史,7、洋旗报二、简答4*151 邹韬奋六刊一报2 简述媒介社会的受众的分割理论3 宣传的七种策略4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统制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是什么三、论述3*251、以网络推手为例子,论述新闻炒作的原因、危害和如何防止炒作泛滥。

2、根据现在中国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实际,谈谈你对拉斯维尔和赖特媒介功能理论的理解。

国际传播复习资料

国际传播复习资料

1.国际传播的定义广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

具体而言,即政府、企业、组织、个人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递过程。

狭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

2.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一、研究范围不同:国际传播是国与国之间越过地理的国境线的信息交流过程,文化基本相同的两个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国际传播;文化相同的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处于不同国家时,其交流也是国际传播。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信息交流过程。

二、学术渊源不同:国际传播起源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跨文化传播起源于文化人类学。

联系:一、研究范围有交叉:跨文化传播要考虑国际关系因素,国际传播也要注意跨文化的因素。

二、二者互相依存:无论是通过大众媒介还是人际交流渠道,跨国的传播通常是一种跨文化传播。

三、二者的研究方向正在靠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公司的增多和发展,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逐渐向组织机构间的跨文化交流,向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扩展,从微观向宏观方面发展。

而国际传播的研究也开始从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发展,即观察的角度从宏观走向微观。

两者关系日益密切。

3.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传播的发展研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传播,主要是十九世纪电子媒介产生以后。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传播在美国成为一个研究的学术领域得到承认。

加拿大对国际传播的研究比较多。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地球村”和“信息时代”的概念。

196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传家会议,会上发送的出版物和会后发表的“关于船舶研究国际项目的建议”,被普遍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分水岭。

它注意到了“信息自由传播原则”加剧了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之间的不平等。

20世纪70年代,一批在50-60年代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国家(不结盟国家)在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之外,还要求建立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1973年9月在阿尔及尔召开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关注大众传播领域里的工作”,以“促进不结盟成员国之间的信息的进一步相互交流”。

世界多极化趋势:77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

世界多极化趋势:77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77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典题】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知识拓展】【77国集团】 (Group of 77 -- G77) 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政府组成的国际组织。

1964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期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尖锐分歧。

亚非拉76个国家和南斯拉夫经过连日磋商,发表了《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提出了关于国际经济关系、贸易与发展的一整套主张。

77国集团由此成立。

77国集团没有正式的组织章程,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松散的磋商机制。

该机构的的宗旨是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推进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一年。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77国集团成立后,作用。

近年来,合作的愿望和呼声日益强烈。

机构中加强协作与配合,该组织正义主张和合理要求。

来,调与合作。

132个。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

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

历史"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

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参与建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策略

中国参与建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策略

试析中国参与建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策略摘要:由于全球传播结构与权力的严重失衡,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维护自身的信息与传播自主权的问题。

因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在不结盟国家组织的领导下,向“信息自由流通”原则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建立“国际信息和传播新秩序”的要求,并依托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展开了持久的争取平等信息传播权利的斗争。

本文认为,建立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实质是实现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国际关系民主化。

在既有的国际体系结构中,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建设具有两种路径:自由流通与政府干预。

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参与建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只有两种途径:实力政治战略与国际机制战略。

关键词:国际传播信息传播国际秩序一、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博弈历史二战结束以来,国际信息传播的显著特征是超级大国利用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在信息自由流通(free flow of information)的原则下,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工具,对发展中国家实施信息控制,而这一原则正是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提出的。

[1]但实施信息自由流通原则的历史实践表明,国家之间信息自由而平等的交流从未实现,并出现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种种弊端。

首先,大众传播媒介在全球严重失衡,国际新闻机构主要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

其次,信息交流严重失衡,出现了一种信息单向流动的局面,即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

[2]再次,信息内容对第三世界的严重歪曲。

国际新闻机构往往以本国利益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并进行过滤、剪裁和歪曲。

[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基本上没有向世界其他各国清楚地阐明自己国内事务的渠道,国外得到的关于他们的消息大多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新闻机构。

[4]由于信息时代全球传播结构与权力的严重失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维护自身的信息与传播自主权的问题。

由于信息和传播领域的自主权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自主权交织在一起,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和国家安全都受到了“传播媒介统治”的侵害和威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 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 含答案

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B.维护联合国的中心地位C.建立国际新秩序D.和平与发展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A.欧洲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D.亚非拉地区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东方国家的发展D.发达国家的发展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A.各国平等裁军B.不干涉内政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D.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5.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A. 田中角荣B.中曾根C.桥本龙太郎D. 海部俊树6.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 A.《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B.《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C.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D.不结盟理论7.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安全问题D.裁军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时代主题提出的科学依据是()A.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还不敢打世界大战D.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造成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E.西方国家主要实行“和平演变”战略2.以下选项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C.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D.发展问题更加严重3.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体现在()A.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B.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C.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E.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限制石油产量而导致石油价格上升4.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A.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D.树立新安全观E.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F.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5.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因为()A.它是一个既简明又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强的科学性B.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C.多极化的趋势和多样化的世界决定了国际新秩序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D.它已经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E.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6.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A.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C.对战争发动者进行国际审判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化干戈为玉帛7.当前战争隐患依然存在的表现有A.冷战思想依然作怪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根源C.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D.民族、宗教、领土争端迭起E.军备竞赛和先进武器扩散呈增长趋势三、辨析题1.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考试题库(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考试题库(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为2分)1.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是:A. 跨国公司B. 主权国家C. 国际组织D. 国家政府答案:B2、1996 年 11 月 13 日 186 个国家云集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世界首脑会议关注的是:A. 粮食匮乏问题B. 资源短缺问题C. 环境恶化问题D. 人口增长问题答案:A3、1972 年的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的主要内容是:A. 关于经济发展的B.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C. 关于人口增长的D. 关于气候变化的答案:B4、世界上层次最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B. 亚太经合组织C. 欧洲联盟D.东南亚联盟答案:C5、1991 年 12 月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A. 《罗马条约》B.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 《布鲁塞尔条约》答案:C6、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答案:B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A. B.77 国集团C. D.答案:D8、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趋势:A.B.C.D.答案:C9、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A. B.C. D.答案:A10、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出现的最新动向是:A.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B. 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C. 欧洲联盟经济快速发展D. 俄罗斯经济经济停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为3分)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合作方式,即“APEC”,这一合作方式A. 承认多样性B. 强调协商一致C. 强调自主自愿D. 强调灵活渐进E 它是一个经济论坛性质的组织答案:ABCDE2、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下列内容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E.《欧洲复兴方案》答案:ABCD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发展C.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E.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答案:ABCDE4、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是A.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优势地位的下降B.西欧、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经济中心C.苏联经济实力继续增强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明显上升E.美国一家独霸世界经济答案:ABCD5、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是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决定建立的B.都是国际金融机构C.在表决制度上,都实行一国一票制D.都是联合国的机构,每年都须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报告工作E.总部都设在美国纽约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 1.5分)1、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发展趋势。

战后国际关系史

战后国际关系史

第六讲冷战结束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两极体系瓦解与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一)两极体系两极体系的形成经过了三个阶段:(1)1945年雅尔塔会议划分势力范围;(2)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3)1955年北约和华约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两极体系的核心是美苏关系。

(二)、世界的多极化进程1、冷战时期的多极化倾向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际关系中开始出现了多极化倾向——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美欧日三个经济中心——尼克松的“五大中心”论在这一时期,多极化还只是一种倾向,远未构成对两极体制的挑战。

因为:⏹这种倾向是在两极体制下发生的,受到了两极体制的严密控制。

⏹在当时,也还没有别的国家或集团向美苏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形成一极。

2、冷战后的多极化进程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且与六、七十年代的多极化倾向不同,主要表现在:⏹冷战后的多极化进程是六、七十年代以后多极化倾向的继续与发展;⏹冷战后的多极化进程是在两极体制解体后发展起来的,不再受两极体制的制约;⏹对于各行为主体来说,冷战后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不像冷战时期更多地考虑的是集团的利益。

在两极格局终结之后,美、俄、欧、日和中等五大力量,投入了一场以争夺构筑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为特征的竞争之中。

具体表现为:⏹美国一直想构筑单极世界。

⏹欧共体要把欧洲恢复成昔日“世界的中心”。

⏹日本要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来形成世界新秩序。

⏹俄罗斯要“重建大国地位”。

⏹中国要成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极。

到1996-97年间,多极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这主要表现为形成了几个相互制衡的战略三角,从而构筑了一个新的大国关系框架。

这些战略三角主要有:⏹美欧俄军事政治三角⏹美日中军事政治三角⏹俄中美准军事政治三角⏹欧亚美经济政治三角此外,各主要大国间也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自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进程的发展态势良好,但1999年美国和北约空袭南联盟事件使得多极化的走向有了弱化的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作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作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作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11,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维也纳体系威斯特伐利亚秩序雅尔塔体制凡尔赛—华盛顿秩序2,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英国荷兰法国瑞典3,20世纪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4,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 )各国的经济实力世界经济体系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5,冷战结束以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 )结盟关系军事集团关系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对立关系6.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否是7. 国家是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通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其活动遍及国际社会的一切领域和一切过程,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否是8,第三世界的崛起以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为三个重要里程碑。

否是9,联合国的“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 月5日。

否是10,日本政治倾向右倾与保守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

否是11,简述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要点](1)联合国的地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家政府参加的国际组织。

成立以来,尽管它走过曲折的道路,现在还有弱点,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对国际事务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国际组织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2)联合国的作用: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制定国际法与国际规12,如何看待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参考答案要点]1,日本制定和实施政治大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日本的国际环境以及日本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的产物。

(1)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成为自然而然的诉求。

(2)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日本长期以来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战略提出了挑战。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圣才出品】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①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

②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某些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及其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量的获取能力。

(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国际市场上的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北”流向“南”。

目前世界新闻和精神产品的流通,基本上是以富国、强国流向穷国、弱国,这在很 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传播流向的不平衡 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论争的第一个阶段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论争的第二个阶段发展中国家的新秩序构想 发展中国家理想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特点 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发达国家关于新闻传播秩序的观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论争的实质论争的初步成果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论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大程度上表明了发达国家企图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精神控制的野心。

(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西方新闻媒介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内容严重失衡,在总体上扭曲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1.论争的第一个阶段(1)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不均衡和不平等问题。

(2)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问题。

(3)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争取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必须与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结合起来。

会议达成了相互交换新闻的决议。

(4)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发达国家的代表就新闻自由进行了交锋。

(5)1976年3月,突尼斯不结盟国家交流问题讨论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

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梗概

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梗概

一、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梗概是怎样的?近代报刊诞生之时,就不是囿于一地一国的。

人们对外地、特别是外国信息的需求是促使报刊问世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报刊上刊登有不少异国他乡的新闻;另一方面,报刊又常常越过国界流传,促进新闻的交流。

在延绵二百多年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报刊的国际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报刊相比,通讯社的诞生在更大的程度上出于国际传播的需要。

当然一些重要的报刊在此期间也纷纷延伸自己的记者网和发行网。

凭借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在国际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战后,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报刊的国际传播呈现出新的姿态,许多报刊在世界各地派驻记者,随时报道最新消息。

随着高速信息通道和多媒体设备的开发,有些报刊已经尝试通过国际信息交换网络直接传送到国外用户的多媒体接收机上,供用户随时调阅、复印,传统的印刷媒介,正借助于新兴的电子媒介,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再显身手,发挥新的作用。

通讯社在二战之后把传统的优势和新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仍然是国际传播的主渠道。

在国际传播中,两个项目在国际传播中十分突出:(1)通讯正在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商贸信息的重要传播者。

(2)通讯社正和国际广播电视逐步成结合起来,不仅传送文字和图片新闻,而且越来越注重声像新闻。

目前从事国际声像新闻传播的通讯机构主要有三家:(1)路透社电视部(2)世界电视新闻社(3)美联社电视部。

二、简述国际广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发展历程:国际广播诞生于20C20s,它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

西方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是荷兰,1927年荷兰政府便开始向东印度(印尼)等海外殖民地进行广播。

以后,德、法、英也相继向殖民地广播。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临近和爆发,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两大阵线,双方纷纷开办或者加强对外广播宣传。

德意日轴心国在这三方面率先行动。

尤其是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就加强对外广播,以后随着战势的进展,把所侵占的全国广播都纳入到名为欧洲广播联盟的法西斯宣传体系。

外新史的论述题

外新史的论述题

论述题1,论述火星报的创办和所做的宣传组织工作及历史功绩: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是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创刊后不久就迁往慕尼黑出版,自1902年4月起改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天起又改在日内瓦出版,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了评论。

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同“经济派”的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

当时火星报实际上起着俄国工人运动指导中心的作用,。

火星报在宣传思想的同时,还为建党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准备。

它的宣传组织工作具体表现为:1,收集稿件和信件。

2,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3在国内建立地下印刷所4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

历史功绩:1,使多数地方的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2,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起来,为建党准备了组织基础。

3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制订了正确的纲领2,论述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商业化的利弊:利:在电视方面的激烈竞争使每个公司十分重视电视的新闻节目,他们千方百计地改进经营管理,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不惜重金罗致人才,努力提高新闻节目的时效和质量,以便不断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弊:商业台的娱乐节目注重迎合某些受众的需求,媚俗倾向严重,格调低下的甚多,色情和暴力内容盛行,严重污染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的成长。

广告是商业广播电视的经济命脉,大的广告商往往会影响广播电视的正常业务。

3,论述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发展的重大影响,以及资产阶级报业在工业革命后的重要变化: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外地、外国的新闻信息需求大增,而人口迅速集中、城市化进程加快,也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对新闻信息的需求2,国民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产生了读者群3,物质技术条件大为改善,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印刷出版有了进步,使得新闻的采集和运输更加迅速便捷,报纸印刷质量提高了,发行更加及时、便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择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择题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C )A,战后初期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E,20世纪90年代初期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CE)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C,霸权主义 D,新干涉主义 E,强权政治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C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E,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D)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D,雅尔塔体制 E,布雷顿森林体系5,近年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D )A,结盟关系 B,军事集团关系 C,对立关系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E,政治集团关系6,20世纪90年代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是(ABCE )A,大国之间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 B,不对抗C,不针对第三国 D,首脑外交空前活跃E,不结盟7,联合国的宗旨是(ABCD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协调各国行动C,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D,促进国际合作E,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8,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ABCDE )A,世界政治在多极化趋势中曲折发展B,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C,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D,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E,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9,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ABC )A,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B,世界经济格局制约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E,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0,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CDE )A,苏联的解体 B,美国霸权的衰落C,东欧的剧变 D,德国的统一E,华约的解散11,当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ABCDE )A,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B,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结果往往导致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C,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D,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E,经济安全成为一国安全的核心和基础12,当前,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正在加大,非传统安全因素指的是( ABCDE)A,恐怖主义 B,计算机网络犯罪C,金融犯罪 D,环境问题 E,难民问题13,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主要表现有( ABCDE)A,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但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B,俄罗斯国力虽削弱,但仍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应低估C,欧盟和日本凭借巨大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E,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制约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几支政治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传播内容的失衡
西方新闻机构总是按照西方的政治观点、价 值观念、文化传统来筛选、采制新闻,因此 报道的内容有很强烈的主观观念 不惜笔墨着重刻画发展中国家的危机、暴力、 灾荒、动乱。


突尼斯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马斯穆迪曾 指出:“国际新闻机构发回的第三世界的新 闻都是经过加工的,经过他们的筛选、剪裁、 歪曲、而后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强加给发 展中国家,当他们对这些国家确有某种兴趣 时,也往往是以最阴暗的笔触加以描绘,照 例渲染那里的危机、罢工、示威、暴动,甚 至拿有些国家取笑、开心。”

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1、传播力量的失衡 2、信息流量的失衡 3、传播内容的失衡

1、传播力量的失衡
1、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 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发达的 科学技术,建立了异常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 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反之,广 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 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新闻传播事业基 础与设施薄弱,新闻传播工具既缺乏又落后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 关于新闻自由与责任 发展中国家主张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自由 必须伴之以责任,两者不可偏废;而发达国 家则主张绝对自由,反对限之以责任,认为 这样只会导致政府控制新闻传播,以至危害 作为基本人权的“新闻自由”。

关于新闻价值 西方新闻界新闻价值趋向是:重视反常、意 外,追求新鲜、刺激。这是由新闻媒介的私 有化和盈利动机决定的。发展中国家主张新 闻媒介在报道发展中国家时,在坚持真实性 的前提下,应将其主要镜头对准发展、进步、 光明的一面,既反映贫困饥荒,又报道发展 国家战胜贫困饥荒的努力,使成功与失败、 希望与困苦、顺利与挫折,得到同样的反映, 保持大致的平衡。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阿尔 及尔召开,会上通过了下述宣言: “现存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 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 迅速的传播与沟通,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行 动,来改变现存的传播渠道。” 《阿尔及尔宣言》是“国际新闻新秩序”之 争明朗化的开端

1976年3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传 播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了建立 “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 同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第19届大会, 大会的重要成果是责成科教文组织总干事根 据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格局,审视当代社会在 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 由此,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进入 了一个新的时期


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 社和法新社,统治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 新闻报道。这些国家约 80% ~ 90% 的国际 新闻是由这四大通讯社提供的。而其中只有 10% ~ 30%的内容,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

影视领域里美国一家独大: 全世界每个人包 括垂死老人和待哺之婴,每年要给好莱坞 “进贡”一美元。 其影像制品和印刷品源源 不断地涌入发展中国家和其它发达国家,在 文化领域里所谓的全球化几乎成了美国化。

4)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反对歪曲、 造谣、诽谤,弃绝各种国家的、民族的、政 治的、文化的偏见。 5)强调新闻的积极作用,提倡“发展新闻 学”。 6)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各国在平等基础上 共同参加制定共同遵守的国际新闻法规。

2、发达国家关于新闻传播秩序的观点 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健全,政治缺乏民主,新 闻媒介没有能力发表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 如果不改变现行体制,他们宁可传送真实的 不幸的消息,也不愿传送冗长的讲话和虚假 的繁荣报道

பைடு நூலகம்
西方媒介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内容严重失 衡,在总体上扭曲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 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阻碍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也 在根本上破坏了世界范围内自由采集、自由 传播的现实基础
二、争取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1、论争的第一阶段(1968—1978) 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众 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首次提出 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闻和信息传播不 均衡、不平等的问题

1、论争的第二阶段(1978— ) 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 播新秩序的斗争更多的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同时,发达国家的反对、阻挠也日趋激烈 198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21届大会上, “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发布了《多种 声音,一个世界》的调查报告,这是论争走 向激化的标志

论争的实质 反对国际新闻垄断与控制,反对文化侵略与 渗透,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维护民族传统 文化,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四、论争的初步成果及趋势展望
第五章 “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 业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 “国际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线索梳理
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二、争取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三、建立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四、论争的初步成果及趋势展望

背景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纷纷摆 脱殖民帝国统治获得独立 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重要的一环-世界新闻 传播秩序方面,发展中国家仍收到西方发达 国家的支配,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 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在争取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 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的要求。

报纸出版发行方面,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人 口的3/4,其报纸总数占世界报纸总数的1/2, 发行量仅为世界总发行量的1/4 广播电视方面,发达国家广播发射机和电视 发射机的数量分别占世界总数的75%和71%, 欧洲、北美洲分别占世界收音机和电视机总 数的78%和82% 在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占据了全 世界电频谱和卫星运行轨道的90%

美国四大广播网掌控了全球 75%的电视节目 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 有60%-80%的内容来自美国;而在美国,国 外节目的占有率仅为1.2%。美国派拉蒙、华 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等电影公司生产的影 片占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每年为 美国带来60亿美元收入。美国文化产品的强 势不仅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而且使其它发达国 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忧虑 。

2、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 一些大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 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 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及其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 量的获取能力 新技术带来的不仅有福音,还有巨大的信息 不平衡

2、信息流量的失衡
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现代化新闻传播 媒介和设备,垄断了世界新闻的采集和发布 市场。 来自发达国家的新闻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向发 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 新闻,不仅数量少,而且很难为发达国家的 主流媒介接受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 播新秩序的论争,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基本上是沿着愈演愈烈的方向发展,期间双 方虽互有妥协,但由于这场论争关系着两者 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双方很难在原则问题 上让步,斗争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三、建立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1、发展中国家关于新秩序的构想 1)按照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 的原则,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活动。 2)新闻传播媒介在整个世界的分布应力求合 理 3)实行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新闻交换原则, 逐步实现新闻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信息流动 的均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