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收入差距_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5,2011
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
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
龙翠红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
摘要: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2000—2008年我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和教育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1)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经济增长则又反过
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利,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
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2)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
分配差距的改善,“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形成。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教育、经济增
长、收入分配进入到一个内生化的良好发展轨道,还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加以引导,以逐渐
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合理、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大、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关键词:收入差距;经济增长;教育不平等
一引言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早在1955年,库兹涅茨(Kuznets)就提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假说。近几十年来,国外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很多。一般来说,收入差距扩大可以通过四个机制来降低经济增长率:第一个是信贷市场不完美(Credit market imperfections)。它的内在逻辑是由于信贷市场的不完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通过这一因素影响投资和资本积累,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Galor&Zeira,1993;Fishman&Simhon,2002)。第二个被称为政治经济模型。该理论研究收入分配通过政府税收渠道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被称为内生财政政策理论。其典型的理论结构包括经济均衡和政治均衡,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的文献有Alesina和Rodrik(1994)、Persson和Tabellini(1994)。第三个是社会政治不安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使穷人参与犯罪、暴动等社会不安定行为,而这些行为直接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这些活动所投入的时间和能力没有进行生产性的活动;另外,防止这些行为发生的活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产权的威胁也会阻碍投资,所以收入不平等会产生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而阻碍经济增长(Benhabb,2002)。最后是需求模型。这类模型是从凯恩斯需求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为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直接影响到需求水平,从而影响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这方面最重要的文献是Murphy,Shleifer和Vishny(1989)的文章。
在实证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这一对变量显然是相互影响的,对于这种可能存在的联立性偏误,早期的研究通常通过采取收入差距的期初值作为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来处理。而近年的研究则通过估计联立方程来研究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
龙翠红: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
相互关系。联立方程组能够揭示多个内生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非单方程描述的变量间的单向因果关系。Lundberg和Squire(2003)建立的联立方程同时将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作为内生变量,但是在他们的文献中,教育作为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变量没有被作为内生变量来处理。本文用教育基尼系数刻画教育不平等,运用联立方程组技术,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教育不平等作为三个相互影响的内生变量纳入联立方程,进行实证考察,并同时考虑变量间的即期影响和累积影响,使之能够较好地刻画出内生变量具有怎样的相互影响关系。
目前,在研究不平等与增长的实证文献中,对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或者一个发达国家内部区域之间的比较占绝大多数。然而,对国与国之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比较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相反,如果只考虑一国国内的情形,这个问题会被最小化。
基于国际相关研究的考察,本文的研究将利用中国的数据,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我们将在联立方程模型中结合分布滞后模型(distribution lag model)来探讨收入差距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内有何变化;其二,我们将使用联立方程模型来探讨收入差距、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与多数同类研究相比,教育将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首次被作为联立方程中的内生变量来处理。
二模型、数据与方法
(一)实证模型
为了使收入差距、经济增长、教育不平等几个变量内生化,我们建立如下联立方程模型:
GRPC=f(PGR,EDU,GOV,INEQ,URBAN,WEST,CENTRAL)(1)
EDINEQ=f(INEQ
PDL,
INEQ,EDU,EDEXP,URBAN,WEST,CENTRAL)(2)
INEQ=f(EDINEQ
PDL
,GRPC,EDINEQ,EDU,URBAN,WEST,CENTRAL)(3)在(1)式中,GRPC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人均GDP的年度增长率。在方程右边,依据经济增长文献,我们将人口增长率(PGR)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引入方程;EDU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GOV 表示扣除在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以后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INEQ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URBAN 表示城市化率,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此外,在该方程中引入了西部(WEST)和中部(CENTRAL)两个虚拟变量。①
在(2)式中,EDINEQ表示教育不平等程度,采用教育基尼系数来衡量。INEQ
PDL
表示收入不平等
对教育不平等的累积影响,即INEQ
PDL =∑m
i=2
αi EDINEQ i。引入收入分配变量INEQ来考察其对教育不
平等的影响,EDU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EDEXP指的是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已有研究认为教育扩展有助于缓解教育不平等,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有利于教育扩展,因此引入EDU和EDEXP。在该方程中引入城市化率(URBAN),是因为理论上城市化有利于发挥教育的规模效应。同(1)式,我们也将西部(WEST)和中部(CENTRAL)两个虚拟变量放到方程(2)中,以考察地区的不同对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影响。
在(3)式中,EDINEQ
PDL 表示教育不平等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累积影响,即EDINEQ
PDL
=∑m
i=2
αi INEQ i。
引入年度经济增长率(GRPC)考察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均。引入教育不平等程度EDINEQ,以考察内生条件下教育不平等如何影响收入分配。把人均受教育年限EDU引入该方程,用以考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