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马哲期末试卷
2022年暨南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暨南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决定论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7、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2、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二、多项选择题1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18、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有()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9、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20、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三、辨析题2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马原试题及答案期末
马原试题及答案期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思想课程。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的整理与总结,以供参考。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A. 教育思想体系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一种伦理道德D. 政治理论体系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辩证法B. 无神论C. 阶级斗争D. 自由意志答案:A3. 以下哪个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A. 劳动创造一切B. 实践决定认识C. 科学社会主义万岁D. 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的活动实践C. 宇宙万物D. 历史进程答案:B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答案:意识和存在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创始人是________。
答案:卡尔·马克思3.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________。
答案:物质4.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对立统一法则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观点是怎样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下发展演变的。
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其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
他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为人类社会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2. 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得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应用于实践中,以改造世界。
四、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具有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新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PPT课件
❖ 从一般反应到刺激感应, 从刺激感应到动物心理,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 ④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 认识到实践
❖ 11、把世界的本质单纯 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 体物质是( )
❖ ①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观点
的存在
❖
①存在性
❖ ②坚持物质决定精神 ❖
的观点
❖ ③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 ❖
和精神两个本源
❖
②物质性 ③可知性 ④矛盾性
❖ ④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 分的观点
❖ 15.庸俗唯物主义把意 识当作( )
❖ ①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 物
❖ ②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 ③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 ④一种物质性的东西
一种主观映像,具有主 观性 ❖ ③意识的各种形式都受 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 ❖ ④个体意识因人而异, 具有差别性 ❖ ⑤精神决定物质
❖ 2、下面所列属于意识 范畴的是
❖ ( )。 ❖ ①规律 ❖ ②规则 ❖ ③路线 ❖ ④人脑 ❖ ⑤计划
❖ 3.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 本历史阶段是( )。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观
❖ ②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 提
❖ ③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 ④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 度
❖ ⑤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 10、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可以说明
❖ ( )。 ❖ ①时间的连续性 ❖ ②时时的重复性 ❖ ⑧时阁的客观性 ❖ ④时间的一维性 ❖ ⑤时间的不可逆性
❖ 11.造成意识主观性 的差异是( )。
❖ 16.意识的本质是( )。
❖ ①在外界刺激下人脑 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 质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 C. 观念唯物主义和唯物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经验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特点是()。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实用主义 D. 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观点是()。
A. 统一性 B. 唯一性C. 多重性D. 相对性5.阶级斗争是()。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请简要解释。
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对事物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统一是矛盾的基础,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基础,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体系,而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规律,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深度。
三、论述题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400字。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2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4套马克思主义原理1.C 2.C 3.C 4.D 5.D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D 7.C 8.B 9.B 10.C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1.A 12.D 13.D 14.B 15.B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D 17.B 18.A 19.A 20.C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A 22.D 23.D 24.C 25.C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C 27.A 28.D 29.B 30.C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物质的反映31.A 32.C 33.A 34.C 35.B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D.政党的成熟程度36.D 37.D 38.C 39.D 40.B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阶级基础是(D)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农民阶级的产生和发展D.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C)A. 实证主义B. 唯心主义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B)A. 科学性B. 实践性C. 革命性D. 批判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A. 物质性B. 精神性C. 多样性D. 统一性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客观实在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B)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C)A. 绝对不变的B. 相对变化的C.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人的主观感觉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自然的D. 实践的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A. 社会基本矛盾B. 阶级斗争C. 英雄人物D. 人民群众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包括(ABC)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科学的发展D. 文化的繁荣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ABC)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CD)A. 实践性B. 唯心主义C. 革命性D. 科学性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具有以下特性(AB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知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以下特性(BCD)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唯物论B. 唯心论C. 辩证法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唯心主义D. 阶级性答案:C3.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A. 黑格尔B. 费尔巴哈C. 马克思和恩格斯D. 康德答案:C4.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A. 历史唯物主义B. 自然辩证法C. 辩证唯物主义D. 实证主义答案:D5.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A. 阶级性B. 唯物主义C. 实践性D. 理论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客观存在7.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
答案:矛盾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______。
答案:生产力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______。
答案:反映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______。
答案:标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答案:错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答案:正确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正确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答案:正确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辩证法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7.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19世纪3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②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③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资本论》等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进行起义,1836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P5)2、马克思主义创立理论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P5)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最鲜明的特征。
(P11)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9)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最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2-P13)。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征,即客观实在性。
(P24)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P25)7、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P29)答:(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33)9、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P35)10、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
(P38-P39)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P40)1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P43)1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P44)14、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主体、客体、中介。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先导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E. 自然辩证法答案:A B E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阶级之间的矛盾E.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A. 目的B. 手段C. 动力D. 结果E. 条件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即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即它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3)历史性,即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大学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精神C. 意识D. 理念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创造C. 决定D. 否定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阻力C.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因素D. 社会历史发展的无关因素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创造者D. 无关者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 共产主义B. 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D. 封建主义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
A. 社会基本矛盾B. 社会次要矛盾C. 社会无关矛盾D. 社会表面矛盾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A. 社会基本矛盾B. 社会次要矛盾C. 社会无关矛盾D. 社会表面矛盾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
A. 随机的B. 必然的C. 偶然的D. 无规律的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A. 直线上升的B. 循环往复的C. 螺旋上升的D. 无规律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答案:A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马哲期末试卷
期末考试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类别:考试时间:100分钟院系 ______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创新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6、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A、克服和抛弃B、纯粹的否定C、既克服又保留D、纯粹的肯定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精神C. 意识D. 理念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 价值和使用价值D. 商品和货币答案:A4.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哲学的贫困》答案:C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政治制度答案:B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D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D8.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
A. 教育B. 劳动C. 科学技术D. 社会实践答案:D9.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是()。
A. 消灭私有制B. 消灭阶级C. 消灭国家D. 消灭剥削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 夺取政权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BC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革命性C. 科学性D. 阶级性答案:ABCD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马原1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原1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A. 哲学的终结B. 哲学的开始C. 哲学的革命D. 哲学的改革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社会生活实践D. 哲学思考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A.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B.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观C.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D.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观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A.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B.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观C.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D.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观答案:A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是()A. 唯物史观B. 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答案: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意识形态D. 文化传统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坚持从物质世界出发,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同时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2022年暨南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暨南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3、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4、坛经时有风吹幡动, ---- 僧曰风动,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5、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8、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9、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14、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各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17、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18、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于()A.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B.事出有因,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纯粹的必然性C.偶然即必然,必然即偶然,二者没有区别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性总是受着必然性的支配19、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20、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A.经济是基础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D.经济革命导致政治革命三、辨析题21、“英雄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人民群众史观”本质上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大学马克思主 义哲学期末考试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运动性D 矛盾性4、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 社会劳动的产物D 以上都是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 对立统一的观点D 辩证否定的观点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内因和外因D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B 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实践C 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D 个人实践、群体实践和人类实践8、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 主体对客体的机械反映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表现形式是()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商品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C 商品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D 商品价值与价格始终一致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考试A卷参考答案一、1 C,2 A, 3 B, 4 A, 5 C, 6 C, 7 A, 8 D, 9 A, 10 B, 11 A, 12 C, 13 B,14 B,15 C二、1 A C E, 2 A B, 3 A B D, 4 C D, 5 B D E.三、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一,就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错误(3分)这个命题混淆了本原与本质的区别。
(2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旧唯物论的本体论。
(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赞成旧唯物论的本原论,而是主张物质是世界本质。
(3分)2、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就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答案:正确(3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分)资本虽然表现为物的形态,但在本质上并不是物,而是物所表现的社会关系。
(2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所蕴含的社会关系就是资本雇佣和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
(3分)四、答:1、价值规律是什么?它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⑴、、价值规律:劳动创造价值并且等价交换的规律,即等量的劳动交换等量的劳动。
(5分)⑵、价值规律的影响。
价值规律的积极影响(5分)①、自发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
②、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价值规律的消极影响(5分)④、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⑤、可能引起贫富两极分化,形成马太效应。
⑥、可能导致比例失调和资源浪费,即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2、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创立有什么意义?答: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物质作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根本发展动力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方法论的历史哲学。
(3分)⑵、其创立的意义:①、批判了唯心史观的错误,为工人阶级革命扫清了理论障碍。
(2分)②、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与自然观的统一,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分)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马克思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和创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论证。
(2分)④、为工人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分)⑤、为人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
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方针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
(4分)3、概念思维方式(或逻辑思维方式)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⑴、所谓概念思维方式,是指依赖和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类似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3分)⑵、其优点,(4分)①、为人类理性思维提供了思维单元。
②、为人类理性思维构建了思维规则。
③、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创造了人类理性思维的文明成果。
⑶、其局限性。
(8分)①、抽象性和简单片面化。
将丰富具体的事物抽象为简单的概念。
②、隔离性或孤立性。
把事物隔离开了,割断事物复杂的联系,将事物看做一个独立的实体。
③、凝固性或静止性。
把概念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静止化,不能充分表达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产阶级能够摆脱贫困吗?为什么?答: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产阶级不可能摆脱贫困。
(2分)⑵、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表现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与上一期比较,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出现绝对下降。
相对贫困,则是指工人阶级的收入与资产阶级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的状况。
(4分)⑶、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产阶级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和社会福利两部分,而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财产性收入。
①、工资的实质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因此,它不可能有很高的工资水平而让无产阶级有大量的资金结余,不可能让无产阶级把结余资金转化为资产或资本。
其次,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3分)②、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的实质是维持资本运动的社会稳定环境所支付的必要投资成本。
社会福利水平因此只保留在维持工人阶级最低生活水平的底线上,不可能超过工资收入的水平,更不可能使工人阶级摆脱贫困。
(3分)③、市场经济中经常性存在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导致贫困者的财富转移到富有的资产者手里,使工人阶级仅有的少量积蓄不断缩水,甚至化为乌有。
(2分)④、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存在相对人口过剩。
失业的存在,极大限制了失业者和在业工人的收入的提高,成为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2分)⑷、无产阶级贫困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共生共荣的关系。
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动力机制。
消灭了贫富分化,也就消灭了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意味着消灭了市场经济本身。
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持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存在,而不可能先灭它。
(2分)⑸、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也证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历史。
(2分)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考试B卷参考答案一、1 A,2 A, 3 B, 4 A, 5 C, 6 C, 7 A, 8 D, 9 A, 10 B, 11 A, 12 C, 13 B,14 B,15 C二、1 A C E, 2 A B, 3 A B D, 4 C D, 5 B D E.三、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一,就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错误(3分)这个命题混淆了本原与本质的区别。
(2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旧唯物论的本体论。
(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赞成旧唯物论的本原论,而是主张物质是世界本质。
(3分)2、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就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答案:正确(3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分)资本虽然表现为物的形态,但在本质上并不是物,而是物所表现的社会关系。
(2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所蕴含的社会关系就是资本雇佣和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
(3分)四、答:1、价值规律是什么?它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⑴、、价值规律:劳动创造价值并且等价交换的规律,即等量的劳动交换等量的劳动。
(5分)⑵、价值规律的影响。
价值规律的积极影响(5分)①、自发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
②、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价值规律的消极影响(5分)④、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⑤、可能引起贫富两极分化,形成马太效应。
⑥、可能导致比例失调和资源浪费,即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2、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创立有什么意义?答: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物质作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根本发展动力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方法论的历史哲学。
(3分)⑵、其创立的意义:①、批判了唯心史观的错误,为工人阶级革命扫清了理论障碍。
(2分)②、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与自然观的统一,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分)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马克思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和创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论证。
(2分)④、为工人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分)⑤、为人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
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方针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
(4分)3、概念思维方式(或逻辑思维方式)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⑴、所谓概念思维方式,是指依赖和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类似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3分)⑵、其优点,(4分)①、为人类理性思维提供了思维单元。
②、为人类理性思维构建了思维规则。
③、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创造了人类理性思维的文明成果。
⑶、其局限性。
(8分)①、抽象性和简单片面化。
将丰富具体的事物抽象为简单的概念。
②、隔离性或孤立性。
把事物隔离开了,割断事物复杂的联系,将事物看做一个独立的实体。
③、凝固性或静止性。
把概念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静止化,不能充分表达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产阶级能够摆脱贫困吗?为什么?答: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产阶级不可能摆脱贫困。
(2分)⑵、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表现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与上一期比较,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出现绝对下降。
相对贫困,则是指工人阶级的收入与资产阶级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的状况。
(4分)⑶、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产阶级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和社会福利两部分,而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财产性收入。
①、工资的实质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因此,它不可能有很高的工资水平而让无产阶级有大量的资金结余,不可能让无产阶级把结余资金转化为资产或资本。
其次,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3分)②、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的实质是维持资本运动的社会稳定环境所支付的必要投资成本。
社会福利水平因此只保留在维持工人阶级最低生活水平的底线上,不可能超过工资收入的水平,更不可能使工人阶级摆脱贫困。
(3分)③、市场经济中经常性存在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导致贫困者的财富转移到富有的资产者手里,使工人阶级仅有的少量积蓄不断缩水,甚至化为乌有。
(2分)④、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存在相对人口过剩。
失业的存在,极大限制了失业者和在业工人的收入的提高,成为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2分)⑷、无产阶级贫困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共生共荣的关系。
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动力机制。
消灭了贫富分化,也就消灭了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意味着消灭了市场经济本身。
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持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存在,而不可能先灭它。
(2分)⑸、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也证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历史。
(2分)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考试B卷参考答案一、1 A,2 A, 3 B, 4 A, 5 C, 6 C, 7 A, 8 D, 9 A, 10 B, 11 A, 12 C, 13 B,14 B,15 C二、1 A C E, 2 A B, 3 A B D, 4 C D, 5 B D E.三、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一,就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错误(3分)这个命题混淆了本原与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