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考试命题改革的几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理考试命题改革的几点建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都对地理学习评价提出了建议。与以往的评价不同,《标准》的评价理念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提倡多种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和多元评价目标;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显然,新课标提倡评价方法多样化,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而传统的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单一手段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那么,考试(即纸笔测验)是不是就要全盘否定,一概不用了呢?显然不是。纸笔测验作为一种客观、公正、容易操作的评价方法,在我国的大班教学中,用好了,还是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那么,纸笔测验如何体现新的评价理念呢?这就要通过改变传统的命题方式来实现。
受旧观念的影响,在中学地理各层次的传统考试命题中,不论客观性还是主观性的题目,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学生将课本的某些文字或图表搬到试卷上。中学地理考试仅表现为“再认、再现”地理事实的记忆功能。这样,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难得到体现。因此,考试命题方式的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本人提出要“改变命题指导思想,让考试成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建议。即: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过去将考试做为单纯的验收学生、难倒学生的手段的思想,使考试成为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考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与提升。
第一.试题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考试焦虑使学生处在极度紧张状态下,处在失助、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因此,为了不使我们苦心营造的民主和探究的课堂氛围因考试和考试焦虑而使学生失望和寒心,为了使新课程考试不给学生增加压力,为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关爱学生的生命,试题一定要体现人文精神,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首先,可以在每张试卷上加上亲切的卷头语,如:“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地度过XXXX 的学习,老师希望通过以下题目了解你的学习成果,相信你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也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其次,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一种图文并茂、版面活泼的卷面形式,在文字卷面中,适当穿插各中阅读资料、地理图表、地图、插图。
第二,试题中加强情感因素,突显新理念的情感目标
面对21世纪,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索和寻求解决地表人类环境出现的人口、资
1
2 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必然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地理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提倡的三大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之处。通过测验来评价情感因素是比较困难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关键是要在题目中渗透一些情感因素,并渗透测试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思想的内容。如题目“交流与反馈(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你我都将有两种思想,大胆地把你的想法、建议、要求告诉老师,好吗?):谈谈你三周来对地理学习的感受(如地理课难学吗?喜欢上地理课吗?……)和对上地理课的建议与要求。”就体现了教师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再如题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哪一条河?我们都知道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请你试着说明含沙量大的原因。”的设计,就可以检查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关知识的掌握。通过设置这样的题目,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第三,加强探究能力、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考察,使考试具有
促进学生渐次发展高层次能力的正确导向作用
在新的评价理念下,过去那种让学生复印机式的把所学内容死记硬背地搬上试卷的做法已是不可取的。因此,考试要“由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转变为结合知识考能力,考捕获信息、创新知识的能力”,就要在试题设计中,设计出考查学生理解、应用、创新能力的题目。题目设计要重视学科内或跨学科知识的重组整合,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注重创设体现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的事实和材料的新情景和新问题,注重答案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例如: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内建筑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见右图)。
请你利用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对此进行分析。假如现在让你
来建一大型超市,你会选在哪里?该题属于非限制性的论
述题,要求学生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利用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而答案是不固定的,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思
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检查都比较有针对
性。再如: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两个与锋面有关的问题。(只需提出问题,不必作出回答和解释)。该题就是一个开放性、结论不固定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在探究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四,将试题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某校1月上旬气温、气压变化图
-15
-10-5
5
10
23456789(日)气温(℃)
980990
10001010102010301040气压(百帕)气温(℃)气压(百帕)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因此,高中地理新教材在选材上,必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编写原则(新课标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也提出“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从而使高中地理成为与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和全球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在试题设计时,可将现实生活实际中的文字、数据、图表资料引入试题中让学生分析,从而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运用区位理论对我国或世界工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析和评价,对某一企业的发展,某一城市、某项重大工程的分析和评价。根据提供的数据材料,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地理事象(环境问题、文化现象、人口现象、政治学习、城市发展等)分析实际的地理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从武清、宝坻两区27万农民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转换开始,天津就成为了一个几乎没有农村的城市。阅上述读材料,完成1~3题。
1.下列哪一事实能够说明两区27万农民确实从“村”里人变为了“城”里人
A.居民由农村户口转化为城镇户口B.人均收入增多
C.雇佣外来人员从事农业生产D.都以商业、出租屋和股份分红为主要经济来源
2.武清、宝坻两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是
A.农业现代化B.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D.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3.两区城市化后,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A.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调整为第二、三产业为
B.大力发展教育和公共娱乐设施
C.针对不合理用地进行适度的城市规划和改造
D.修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该题就是充分利用现实材料来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增强地理意识,充分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显然,一张试卷是很难反映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的,但它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让它也能尽可能地去体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即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获得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