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教育软实力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思政教育的软实力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如何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达到培育社会”四有”新人的目的,是思政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入手,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思政教育的困惑。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1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一所高职院校,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融入和谐社会构建的大环境.怎样用学校的文化沉淀、人文精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通过校园文化节、技能节、社团活动,做到以文化育人、文化养人、以文化塑造人,并以此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目前高职院校在新形势、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正确处理大学生思政工作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关系,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怎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
得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尽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就要求我们每一所高职院校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为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的。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也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实践环节和有效途径。
二、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目前,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内容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时事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方式为老师教授教育和自我教育为,用这种教育模式来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积极的作用,但面对当今90后的大学生,没有实践环节、没有直观作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科学、系统和高效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离开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便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所适从。十八的胜利召开,为高职教育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继续推行改革开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大发展的好时机。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新的道德和价值的取向。促使了对大学
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发生了转变,高校内出现了一些学生学习迷茫、生活失落甚至轻生。尤其是面对知识的日益更新,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已经相当迫切。正如此,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正如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所说:物体在空间里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以其物质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机构的精神与灵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人的心理陶冶学生情操,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则从人的心灵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会激发起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祖国的热情与品德,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德与精神风貌。这种优良的校园人文和环境氛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具备的无形和有形的功效。只要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温馨和友好的校园环境之中,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定会化作成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久形成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一种好习
惯。
2.心理学者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为成功的体验所鼓舞,也为道德的体验所驱动。因此,获得道德的体验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道德体验的基础在于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关爱,因此最基本的道德体验是道德的道德感和同情心。没有正义感、没有对是否善恶的爱与憎,就失去了对道德与不道德的情感体验;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不幸与痛苦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也不会有任何道德与不道德的体验。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实质上是通过和谐校园文化活动来体现的,也就是通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或者说是思想道德意识与思想道德实践互动的过程,因此,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主要围绕引导学生吸收人类社会先进的传统文化成果,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以达到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感知认识事物的能力,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学生良好品德的构成来源于对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行动的动力。学生在和谐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多次参与和尝试、用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并由此产生情感和信念。第三,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形成了个人在成功和失败面前的承受力。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和者也,天下之达到道也。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她包括环境文化和历史文化沉淀。高校校园环境是学生直接熏陶于其中的身边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因为它的承载、渗透着人们赋予它的某种文化价值观念。学生通过耳濡目染、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着样园环境中所承载的各种文化,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成才。优美的环境使人身心舒畅,易被其环境所承载的文化所感染。因此,大学环境的优化构成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和谐校园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校园文化不仅是教书育人的精神土壤,也是代表一种引领社会生活方式和生存姿态,对文化的不懈追求与创新是高校的应有使命。传承的目的在于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富有活力。
2.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校园文化是适应社会文化的,校园文化是时代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最先感受人类社会变化,而实现文化上的超越。没有适应性,学校难以从社会上获得发展的资源;没有超越性,社会也难以从学校获得发展的动力。适应与超越的统一,也是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状态。
3.和谐校园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与维护和实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结合。广大师生既是和谐校园文化成果的开创者,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享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