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 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 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万物论阴阳
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均可以阴阳来划分,都 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 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 之中。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土的特性:“土爱稼穑”。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1、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归类法 推演法
2、五行的生克乘侮 相生与相克
相生秩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水,水生木。
相克秩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金,金克木。
阴阳的可分性:指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交感交错 2、阴阳的对立制约 3、阴阳的互根互用 4、阴阳的消长平衡 5、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格拒 阴阳互损 阴阳失调 阴阳偏胜:阳偏盛、阴偏胜 阴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 阴阳亡失
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相乘与相侮 相乘:持强凌弱 相侮:反侮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 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治疗:控制传变,确定原则,制定方法
来自百度文库二节 精气神论
河北省枣强县
一、无处不相应 天人合一: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天地人三才
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 二、通经致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 “天尚不全”、“一阴一阳谓之道”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大知的路径 “善为易者不占”荀子 四、觉悟的分类
第四节 形神合一论
道教术语。起源于先秦哲学与医学。 精: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 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神: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
动的最高统帅。 日月星;水火风;精气神。
第三节 天人相应论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天人合一思想第一人:庄子 《春秋繁露》董仲舒将天人合一思想汇总成哲学思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疗的原则 归纳药物的性能
三、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 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 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生、 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 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 平衡。
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 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 同一交点的,既相关的基础上的。不相关 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
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 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 概括分析。
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 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 互相转化。
一、守神全形 “神”为主导,“神明则形安”。
清静养神、四气调神、气功练神、节欲养神、修性 怡神。
二、保形全神
“形伤则神气为之消”、“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 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 兴复之基乎?”张景岳
养生、养心、养神、养形。
张景岳
(1563-1640),又名
张介宾,字会卿,别号 通一子,汉族,明末会 稽(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 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 大。
第五节 经络学说
想体系,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黄帝阴符经》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也。”《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易类》清•纪晓岚 “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宋•邵雍
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 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 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 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 《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 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 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 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 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 教育思想和“大一统”、 “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 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 论基础。他的著作汇集于 《春秋繁露》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