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凤县幼儿园黄爱珍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
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
的有效工具。那么如何做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呢?
一、激励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当前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的“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只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
幼儿只为了学知识而学的现象,忽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
其它目标。所有这些弊端,都会遏制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
教育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训练,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让幼儿学得主动一些,活泼一些,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培养。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
地出示问题,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
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幼儿期的孩
子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闻、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
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幼儿天生就有调查
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
的特点,但如果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幼儿创造
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
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
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在数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数学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
和幼儿学习的逻辑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例如:
幼儿认识“数”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逻辑观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是认识数的开始,更是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而学习数的分合既能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又有助于幼儿学习加减运算。因此我们在安排有关“数”的教育内容时,开
始只是给幼儿一些前数学经验,如对应、排序等活动,让幼儿获得学习“数”的
心理准备,然后让幼儿感知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认识数序、数
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到大班则结合数的分合和加减,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
概念。
三、数学教育要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
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例如:设计同一个操作活动,可以设
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
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
四、数学教育的素材要贴近幼儿生活
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玩具怎么归类、食
品怎么分发、班上有多少小朋友、游戏时怎么排队等等。在幼儿的生活中时时
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生
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构建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幼儿
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已有的知
识经验能帮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广泛的基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述
的《超市》活动,孩子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分类、排序、计算等数学的
有关问题。活动引领幼儿学习了数学,数学知识促进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孩子
们因有趣参与探索、因探索体验成功、因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探索兴趣,这
样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良性循环;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有
利于幼儿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
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选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
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
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
欢的数学!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
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
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
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
是总数,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搞好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引领孩子主动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