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药学成就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药学史 ・
《神农本草经》 药学成就探析
谭同来, 文加进(湖南省株洲市药品检验所, 湖南 株洲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炎帝神农以姜水成, 生而异德, 故以姜为姓。始作耒耜, 教 钩钅 制, 从六阴阳, 与太乙 民耕种, 号神农, 自西徂东 。作赭鞭、 巡五岳四渎, 土地所生草石, 骨肉心灰、 皮、 毛羽, 万千类, 皆鞭问 之, 得其所能治主, 当其五味, 一日七十毒 。遂有神农本草三 卷。这就是古代文献记载 《神农本草经》 的来历注脚。其实史学 家认为: 药性始于神农, 上古之时, 刀圭火齐, 书契未作, 文字未 传, 并非开天明道之始祖 “述而不作” , 而是后人 “信而好古” , 著 书立说必高远其所从来。 “故为道者, 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 学。 ”《神农本草经》 约成书于公元 #$$ 年, 历经战国、 秦、 汉时人 增益而成。总结了公元 # 世纪以前我国治疗用药的经验, 但原 书已佚亡, 最早见于梁 《七录》 , 辗转保存于历代本草著作中。晋 唐时期, 医家奉之为 “用药之圭臬, 临证之津梁。 ” 翕然宗之。笔 者根据清 ・ 孙星衍辑的 《神农本草经》 , 就本书的药学成就作一探 析, 不妥之处, 就正于同道。 肇具药物分类之端倪 ! 三品定位, 科学理论的确立, 无不是通过反复的生活、 生产和科学实 践, 再从反复认识中得出正确的理性结论。刘恕 《通鉴外记》 云: “民有疾病, 未知药石, 炎帝始尝草木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 尝一 日而遇七十毒, 神而化之……, 以疗民疾。 ” 在漫 长的历史长河 中, 先民们为生存而采食和狩猎, 接触并逐渐了解了这些植物和 动物、 矿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在辨识和使用过程中, 有意识地 尝试、 观察, 逐步积累了零星、 分散、 肤浅的药物知识, 并为此付 出过沉重的代价。直至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的变法风起云涌, 社 会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秦、 汉王朝的先后建立, 使封 建制度进一步巩固, 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科学技术和 文化在这样深厚的社会土壤上得以蓬勃发展, 医药学也出现了 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然而, 大千世界, 物竞天择, 物各有性, 性各有用, 其可供药者, 俯拾皆是。举凡土石草木, 鸟兽虫鱼, 宏 微巨细, 无所不包, 千姿百态, 琳琅满目。该书已初见前人总结 的用药经验, 构建药物分类体系。 《神农本草经》 序录云: “上药 一百二十种为君, 主养命以应天, 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 身益气, 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 主养性以应 人, 无毒有毒, 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赢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 十五种为佐使, 主治病以应地, 多毒, 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 破积聚疾者本下经。 ” 书凡三卷, 载药 +,* 种, 法 +,* 度, 一度一 动物药 ,- 种, 矿物药 !, 日, 以成一岁。其中收集植物药 #*# 种, 种。采用有毒无毒, 区畛物类的方法。以上品 “主养命以应天” , 中品 “主养性以应人” , 下品 “主治病以应地” 的三品定位为纲, 依 次介绍药物正名、 性味、 主治功用。逐一条陈, 目随纲举, 较好地
[+] [#] ["]
解决了药物汇集的编写体例, 井井有条地展示了中药的性能归 类。这种上中下三品之分虽然比较原始, 但已肇具药物分类之 端倪。延续千年, 积习成规, 罕能厘正。后世许多综合性本草著 作仍未逾三品之窠臼。如梁代陶弘景 《神农本草经集注》 、 唐代 《新修本草》 、 宋代 《证类本草》 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探究药性理论之渊薮 " 药分性味, 《神农本草经》 以四气五味, 君臣佐使, 有毒无毒总括药物的 性能, 均建立在 “格物穷理” 的实践精神上, 通过 “仰观天之六气, 俯察地之五行, 论草木、 金石、 禽兽之行, 而合于人之五脏、 六腑、
[*]
” 并且详细记载了服药后中毒的解救方法: “一曰狼毒, 古
!"#$ %"&’( ) , *++, -&. , /01 2 34 50 2 6 ・ +!) ・
斯解之; 二曰巴头, 藿汁解之; 三曰黎, 芦汤解之; 四曰天雄、 乌
万方数据 中国药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头, 大豆解之; 五曰斑蝥, 戌盐解之。毒菜害小儿, 乳汁解, 先食 饮二升。 ” 这些用来减轻或消除其毒性的措施至今仍有借鉴之 作用。 确立诊疗病名之雏形 ! 药证对应, 《神农本草经》 不仅 “序药性之源本” , 而且也 “论病名之形 诊” , 该书除如实记载药物应用外, 已开始注意对一些药物应用 进行归纳, 并提炼出功效以指导临床。如石苇 “利小便、 水道” 、 大黄 “推陈致新” 、 茺蔚子 “明目” 、 桑寄生 “安胎” 等。全书记载药 物主治病证 "#$ 多种, 包括现在的内、 外、 妇、 儿等各科疾病。其 中痈疽、 鼠痿、 头痛、 痿证、 痹证、 痉证wk.baidu.com 积聚、 肠氵 辟、 下痢、 奔豚、 黄 疸、 腰痛等沿用至今。 《神农本草经》 叙述药物的功用时, 药证对 应、 主治互参, 使人一目了然。其药证对应的形式有: “主痈疽、 久败疮, 排脓止 ! % " 一味药对应多个病证 如黄芪条: 痛, 大风癞疾, 五痔鼠瘘。 ” 肉苁蓉条: “主五劳七伤、 补中、 除痉中 寒热痛, 并养五脏、 强阴益精气、 多子、 妇人微瘕。 ” 中: 如麻黄、 干姜、 五 ! % # 多味药对应一个病证 《神农本草经》 味子、 紫菀、 款冬花等药物均载录主 “咳逆上气” ; 黄连与赤石脂 载其均能 “主肠氵 辟” 。
["] [#] [!] [$] [%] 班固 % 汉书 ・ 古今人表 % 见: 刘炳凡编著 % 黄帝内经指要 [&]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 太平御览 % 引: 本草经 % 见: 何清湖等编 % 中华医书集成 ・ 本草类一 卷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北京: "’’’: #+% 淮南子 % 修务训 % 见: 刘炳凡编著 % 黄帝内经指要 [&] 湖南科 % 长沙: 学出版社, "’’(: *% 肖钦朗校注 % 神农本草经续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福州: "’(*: ,% 博物志 % 引: 神农经 % 见: 何清湖等编 % 中华医书集成 ・ 本草类一卷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北京: "’’’: #,% (收稿日期: *$$$-"$-"’)
万方数据 这种看似简单的记载, 闪烁着古代医学家 “同病异治、 异病
《神农本草经》药学成就探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谭同来, 文加进 湖南省株洲市药品检验所, 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1,36(5) 1次
[!]
同治” 的朴素辨证观。书中记载的许多药物大多朴实有验、 历用 不衰, 如麻黄治喘、 黄连治痢、 阿胶止血、 人参补虚、 乌头止痛、 猪 苓利水、 半夏止咳、 茵陈退黄、 海藻疗瘿、 常山截疟等仍为当今医 家所推崇。 总之, 《神农本草经》 为我们研究秦汉以至战国之际的医药 情况, 留下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最 早的药学专著, 而且也是第一部研究传统延缓衰老的药物专著。 伟哉炎帝: 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壮哉 《神农本草经》 : 性理至精微、 格物之经典。 参考文献
[!] 十二经脉” 。受宇宙整体观和朴素的阴阳五行学说支配, 提出
了中药的基本性能, 并指出 “不得违越” 。 序例云: “药有酸、 咸、 甘、 " . ! 四气五味定药性 《神农本草经》 苦、 辛五味, 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书中标明药性寒热时, 但不言 气, 独以味字冠之, 而寒热、 温凉四气之中, 药物记载并无凉性之 品, 主要涉及寒、 微寒、 温、 微温和平 * 种药性, 其中记载温性的 药有 )* 种、 热性药 " 种、 寒性药 "#* 种、 平性的药 "#+ 种; 五味中 苦味的药有 "#% 种、 辛味的药 )% 种、 甘味的药 酸味的药有 "* 种、 咸味的药 +* 种。这些都是先民们长期的口感揣摩感知和 -) 种、 按五行标味, 将赤、 黄、 青、 白、 黑取象比类而定的, 后世医家精其 气味, 识其阴阳, 用药之要矢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 《神农本草经》 中, 借鉴封建帝王的官 " . " 君臣佐使明配伍 在 爵俸位以指导药物的配伍使用, 提纲契领, 独具首创。书中上品 药为君, 有许多是久服可以健身延年的营养滋补药, 如人参、 大 枣、 甘草、 枸杞、 山药等; 中品药为臣药, 有许多是可以提高抗病 能力或抑制某些疾病的药物, 如黄芪、 百合、 沙参、 栝蒌、 五味子、 黄连等。下品药为佐使药, 是用来除寒热邪气, 破积愈疾的药 物, 其性味较猛烈。如大戟、 莞花、 乌头、 附子、 狼毒等。并且概 之以 “主养命” “ 、主养性” “ 、主治病” , 以警示人们对药物配伍规律 的界定, 后世医学依此用来作为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此外, 书 中还提出了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 相反” 的原则以指导 药物配伍使用。 《神农本草经》 中, 药物的有毒无毒作 " . # 有毒无毒归药类 在 为归类的标准。书中认为: 上品 “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 ; 中品 无毒有毒, 用时 “斟酌其宜” ; 下品 “多毒, 不可久服” 。其中中下 品明示干漆、 白头翁两味无毒, 其余均属有毒之范畴, 聚毒可供 医事 #!+ 味。书中强调指出 “药物有大毒, 不可入口鼻耳目者, 即 杀人。一曰钩吻, 二曰鸱, 三曰阴命, 四曰内童, 五曰鸩羽, 六曰
参考文献(5条) 1.班固 汉书·古今人表 1998 2.博物志 1999 3.肖钦朗 神农本草经续 1982 4.淮南子.修务训 1998 5.太平御览 1999
引证文献(1条) 1.张苇航.何新慧 试论《伤寒论》对《神农本草经》药物学的继承和发展[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6(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xzz20010502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