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小课题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一、实施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模式是相对于先教后学模式而言的,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是自学,有目的地自学,这样不仅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先学后教模式在《明治维新》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概述。
先学: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并自主地将明治维新和清朝的“百日维新”进行对比学习。
当堂练环节:(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____。
(2)试说明百日维新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影响因素。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主要的成果是____。
……后教:我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当堂练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促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进历史课堂,成为课堂发展的主体。
二、借助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师的“一言堂”,而且,也有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对高效率的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实施小组讨论模式时,教师要选择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要鼓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看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中心思想。
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要借助小组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确保历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时,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讨论模式,首先,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比赛题目精选
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比赛题目精选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小论文写作是一种能够深度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潜能,以下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比赛题目。
一、中国古代史1、“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看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学们可以探讨这一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完善。
2、“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之一,其开放与包容的政策在对外交往、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果。
研究唐朝的这些特点对于理解当时社会的繁荣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3、“宋代商业的繁荣及其原因分析”宋代商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城市经济活跃,商业活动频繁。
分析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如市场的扩大、货币的流通、商业组织的出现等,并探究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
二、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与变革”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学们可以论述鸦片战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以及中国社会由此产生的变革。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探讨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和革命形势,制定了相应的土地政策。
研究这些土地政策的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对农民运动、革命胜利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
三、世界古代史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局限性”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
历史学毕业论文高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实施研究论文
高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实施研究论文【摘要】本课题研究重在探索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高中历史活动探究课操作原则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勤于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关注个体的发展,注意个体的差异性,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激发其成功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探究,改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了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统一的教育教学氛围,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水平,活动课教学出新意。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重在强调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勤于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具备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坚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意识,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动过程,同时加强课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生为本位,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3、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主体性态度的养成,用发展的眼光关注个体的发展,注意个体的差异性,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激发其成功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素质、专业水平和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
历史活动探究课与常规历史的关系?历史活动探究课中,学生应得到如何的发展?历史活动探究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才能推动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教学?历史活动探究课可以有哪些做为内容?通过这些研究构建高中历史活动探究课操作原则和评价评系,教学实践,从中概括提炼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对活动探究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主体活动课教学的发展,从而构建高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学科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历史学科小课题研究方案题目:高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实践研究问题的提出:该小课题的提出基于生命化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这一大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活动,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师对于如何选择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何科学合理仍存在问题,甚至将历史学科的校本课程与德育实践课、班会课混淆,难以真正体现学科性,基于上述因素,本年度将课题研究目标确立为校本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本课题是在承接原有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针对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很多课题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设计的编写缺少深入理解和理论提升,只是在原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没有很好地区别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本质差异,教师在进行校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是空喊口号,很难真正落实校本性,校本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一些课题组老师能够开发校本课程,但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设计与编写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一现状,本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题目确定为校本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归类整理,科学编写,形成作品,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保障:这一小课题研究是在原有大课题研究基础上进行,就原有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中绝大多数为科研骨干力量,研究热情很高,加上学校对于小课题研究的大力支持,主客观优势能够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研究策略:这一部分小课题采用分组研究与阶段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将课题组成员按照原有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有序分组,确定负责人,定期进行交流,汇总研究情况,及时整理研究资料,确保小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步骤方法与时间:这一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时长一年。
已经完成:1、主题培训交流:(3---4月)3月: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中选题与设计的设想4月:科学合理设计编写校本教材2、实践操作:(5---10月) 课程开发“我们身边的人和事”5月:课题组交流汇报;6月:校本课交流汇报;7月:各学校阶段小结并上报材料,召开课题组小结会,材料汇总归档,布置校本教材系列内容的编写;本学期将进行:9月:上报各学校校本课“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拓展性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拓展性论文摘要: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问题”在具体施教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和探究以及解决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巩固,同时也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指导,高中历史教学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不但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能够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
因此,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意义分析(一)体现历史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但可以突破传统历史教学死记硬背的识记方法,还能够体现课堂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动态性特点。
高中历史老师要培养学生在情景中质疑,自主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知识根源,就必须为学生设计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历史学习。
而对历史事件的质疑来源于生活和知识基础以及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水平。
所以,问题的质疑点通常都会因人而异,问题提出的角度和难易度都有着差异性。
历史老师需要以更加平和公正以及耐心细致的态度面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找资料和素材解答问题。
(二)体现构建主义理念历史学习以问题探究作为导向,根据各种不同的史实以及清晰细微的事实,可以让学生足够去面对不同的事件,从而去进行方法以及个体知识的构建,充分发挥和构建学生的潜力和主动性。
(三)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建立以三维一体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才能、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式与过程。
为了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导向,从中获得贯彻和渗透。
(四)体现人本主义理念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猜疑、探索、研究以及深思,刚好使学生加入到了探索实践经验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认知、情感得到统一,从而升华到自我实现人性教育的过程中。
当高中历史教学在进行把问题作为学习导向的形式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解决、探索都是非线性的,从而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能力技巧以及情感态度等。
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
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历史的教学应该要怎么进行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一摘要:“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曲唱出了爱国思想的重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往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效率,提升升学率,盲目要求学生记忆历史年代以及发生的事件、事件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等,而忽视了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
以下就结合爱国主义情感渗透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期望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让素质教育走在教学的最前沿。
关键词:爱国情感;历史教学;有效渗透本文认为,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十分必要,并且也切实可行。
因为,历史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部朝代更替、时间流淌的故事总集,基于前车之鉴,后人可以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成果和教训,可以说历史学科为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渗透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以此为抓手,培养高中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一切力量。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从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教育相关部门对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
其次,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分析,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是由大量的历史事件以一条时间线串联而成,而在历史事件中又涌现出了很多的著名人物,他们的光荣事迹便是爱国情感的体现,因此,可以说历史这一学科为实施爱国情感教育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再次,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促进我国发展的推动力。
中学历史教研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历史教研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历史教研论文选题参考1、民族地区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2、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教研工作反思——以广州市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工作为例3、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究4、农村中学高中历史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5、拓展教研组建设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研讨会”综述6、营造良性的区域层面学科教研生态环境——广州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教研活动的探索和思考7、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研究8、试论校本教研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9、对农村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思考10、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物教学研究11、克服脱节困境,实现适时对接——对高校历史教研与中学历史教学关系的思考12、新课标下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研究1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教学研究14、创设情境的中学历史案例教学研究——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例15、以学科组为基地的中学历史教师合作教研实践研究16、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研究17、浅谈教研组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18、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校本教研19、泉州市中学乡土历史教学研究20、中学历史漫画材料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二、中学历史教研论文题目大全1、中学历史教育:关于开展“即时史”教学研究的思考2、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日本史教学研究3、中学教学研究短文一束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4、中学历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从福州二中教研组建设暨教学公开周活动说起5、中学历史文献阅读课教学研究6、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7、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历史演变8、新课标下中学历史兴趣教学研究——以教学为例9、历史教育必须走出上位不清下位糊涂窘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深度服务教研的一些想法10、中小学教研活动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向11、建国以来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历史考察12、我国中小学教研组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13、深圳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4、昆山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5、江苏省南箐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6、合肥市历史学会中学历史教研会举行第二次年会17、上海市復兴中学历史教研组跃进规划18、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9、走向服务——关于中小学教研机构职能的历史性思考20、昆山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简三、热门中学历史教研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青岛第十五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2、记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学政治课教学——李正文同志在安徽省中学政治课教研会上的讲话(节录)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如何做教研——从对历史学科名师的研究谈起4、广东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会暨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研讨会掠影5、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先生访谈录6、天津市耀华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7、河北省教研所召开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8、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网络历史课教学研究——以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为例9、北京汇文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0、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学历史体验教学研究11、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2、天津市南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3、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4、对广东广雅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历史课中联系现实的做法和体会” 一文的意见15、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学历史体验教学研究A Dialogue Surpassing Time and Space:the Study on History Teaching through Practice in Seconda...16、上海市闵行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7、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8、河南省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9、山西省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20、一节对联导言课——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兼谈中学应该如何做教学研究四、关于中学历史教研毕业论文题目1、中学历史教研:爱要怎么说出口2、中学历史教研会举办历史教学成果展览3、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4、浅析加强中学历史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5、依托网络下的中学历史教研模式探讨6、农村中学历史教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7、反思性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东莞市中学历史教研活动为例8、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研组的定位及革新9、上海市中学历史教研会举行第五届年会10、四川省中学历史教研会在南充召开11、洋思经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教学改革初探12、中学历史教研员应具备的五种常规意识13、中学历史教材插图教学研究14、中学历史教学校本教研探析15、中学历史教师教研意识的基本构成诠释16、校本教研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7、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研究之我见18、中学历史对话教学研究19、中学历史地理知识教学研究20、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一位中学历史教师的教研体会五、比较好写的中学历史教研论文题目1、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历史教研组简介2、南京市宁海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3、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4、重庆巴蜀中学历史教研室简介5、亳州市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6、昆明市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7、毫州市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8、天津市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9、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0、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1、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介绍12、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3、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4、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的历史使命15、株州市第四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6、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联系现实——对广雅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历史课中联系现实的做法和体会”一文的意见17、梧州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8、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19、合肥市第八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20、长沙市雅礼中学历史教研组简介。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小课题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怎样落实德育罗仁权内容摘要:本文简单地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等几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过程如何落实德育展开论述。
关键字:历史;德育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为首,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而要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德育,这是一个难度高、涉及面广的课题。
本文只是简单的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落实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
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
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
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1、史实要真历史并非如胡适先生所言“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花姑娘”。
历史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如果是为了渲染课堂的氛围和提高历史的趣味性而特意对史实进行调侃甚至歪曲,那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谎言更加容易拆穿。
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我们最初的教育目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的。
2、感情要真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高中历史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化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2.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化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促进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
4. 丰富历史教育理论:为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有益的补充,推动历史教育学科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历史思维、文化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观念: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阶段,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度低。
(3)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1)创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丰富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优化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历史小课题研究
虚拟情境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课题的提出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问,由于历史学科的这一特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原真实的历史不具可能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亲身体验,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感受历史,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增强探究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的完成历史教学,贯彻新课程理念,我们准备对在历史课堂中运用虚拟情境这一课题进行一些尝试。
所谓“虚拟情境”,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拟出来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创设虚拟情境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是否有助于将抽象历史具体化;2、是否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史实;3、是否具有趣味性。
二、课程的实施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部分的第4课,主要介绍两宋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在本教材中,这是首次以专题的形式,较为全面的介绍古代社会中民众的生活状况,反应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
但是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很难想像再现当时的社会场景,体验当时的人文风情,在书本上看到学到的只是一些生涩枯燥的文字描述,为此我们决定在这堂课上实施本课题,通过设置虚拟情景的形式,利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宋代的社会生活。
2、虚拟情境设置情境一:东京城街道上老师:老师现在手上有一顶帽子,这可不是一般的帽子,它能够穿越回古代,回到大家向往的朝代,那么下面有谁想来尝试一下!(同学举手)好,你俩拿好了,记得把帽子带回来啊!不然你们就回不来了!道具准备:(多媒体展示东京城热闹繁华的场景)娜娜:小蕾你知道这是哪吗?(左看右看,东张西望)小蕾:不知道啊,我们该不会是在做梦吧!(两人不停的揉眼睛)娜娜:(看见路人甲,急忙上前询问)你好,请问这里是哪里啊?路人甲:(上下打量一番)这里是东京城啊,是咱们北宋热闹繁华的大都市。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学的进展是课程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同学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同学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同学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进展。
类似例子有很多,历史老师必需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育同学思索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力量,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以往同学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看法、观点不任凭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独立思索,为同学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进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一、实施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模式是相对于先教后学模式而言的,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是自学,有目的地自学,这样不仅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先学后教模式在《明治维新》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概述。
先学: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并自主地将明治维新和清朝的“百日维新”进行对比学习。
当堂练环节:(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____。
(2)试说明百日维新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影响因素。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主要的成果是____。
……后教:我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当堂练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促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进历史课堂,成为课堂发展的主体。
二、借助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师的“一言堂”,而且,也有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对高效率的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实施小组讨论模式时,教师要选择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要鼓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看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中心思想。
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要借助小组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确保历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时,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讨论模式,首先,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论文15篇
高中历史论文15篇1.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该论文探讨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以及文化变革,我们可以理解这一时期对中国社会结构、教育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2. 中国封建的起源和发展这篇论文研究了中国封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从封建制度的建立、君权的稳定到官僚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封建如何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3.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治手段本文重点探讨了秦朝统一中国和秦始皇赢得统一背后的政治手段。
通过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改革和军事扩张,我们可以了解秦始皇如何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该论文研究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通过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的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明清时期的官僚体系和统治方法这篇论文研究了明清时期的官僚体系和统治方法。
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官员选拔和统治策略,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
6.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与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与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对全球科技进步的贡献。
7. 清朝对西方列强的应对和变革该论文探讨了清朝对西方列强的应对和变革。
通过研究清朝的对外政策、经济改革和军事现代化,我们可以了解清末时期中国在应对外来挑战和实现国家变革方面的努力。
8. 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这篇论文研究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
通过探讨中国传统价值观、家庭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冲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和挑战。
9. 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战争文化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战争文化。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兵法、战争思想和军事组织,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在战争中的优势和对战争的独特理解。
历史小课题论文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转变摘要:历史的巨轮载着人类迈进21世纪的时候,人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一场教育变革。
战斗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也都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时至今天,历史教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但是,是否我们的历史教学都符合历史课改的新理念呢?我们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均流于表面形式的不断翻新,离新课程改革理念还有相当的距离,结合在半年多的历史教学的所见所闻和实践谈一下关于历史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如何转变的思路。
关键词:历史新课程改革困惑转变一、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与老师有了新的要求,它既要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又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学生在历史知识、能力、情感层次升华的目的。
但是在新要求、新教材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环境却依然是旧的氛围。
(一)学生问题1、历史基础薄弱,使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补充大量的背景知识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不重视甚至蔑视,如非不是迫于考试的压力,没人愿意去学。
即使升高中考历史,但历史成绩只占很小的比重,对升学没有实际的影响。
甚至有些学校虽然开设历史课,但由于师资不够,只能由其它科目的老师兼教历史课,学生更不下功夫去学习历史,因此,原来初中的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知识大多没有很好掌握,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加之学生的世界历史知识几乎为零。
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无疑在基础知识的补充上会占用大量时间,这样一方面加重了高中教师的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也对新课程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方面造成了阻碍。
2、习惯接受,不善探究的学习旧习惯过去,一方面由于历史教学方法上的陈旧与单一,另一方面原来教材中很多历史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结论性的概括与认识,所以学生已养成习惯于接受一切而不愿主动去思考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无疑给“注重探究学习、养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出了难题。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摘要:关键词:历史论文一、多元史观内涵解读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
在新课标之后,传统的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逐渐淡化二、新史观下的历史教学新的课标,宽泛的高考立意,全面的史观,这些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1、教学理念的转变。
过去相对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从高一教学开始就不断渗透对多元史观的应用。
如必修一对1840年的战争、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修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这些题目都以多元的史观为角度,有较经典的高考试题可供借鉴参考。
2、在新史观的指导下整合教材。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编排教材即体现在三个必修模块上,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避免了传统教材体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的重复。
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民主化,教材从文明史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古代雅典和罗马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等重大主题。
物质文明方面明确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突出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近代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在文明是关下人们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精神文明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成为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关键词:优选,教学论文,高中历史,范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简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时代环境下,世界朝整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积极使用全球史观的教学方式,有效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时代环境下,世界朝整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积极使用全球史观的教学方式,有效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教学积极应用全球史观的重要性入手,针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方式和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范文一:论文题目: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关键词:全球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应用;20世纪50年代,全球史观形成,针对世界历史上各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是分析时代特征、总体趋势和发展主流等方面,能够从宏观的视角出发,针对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关联进行全面审视,在历史学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全球史观,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满足了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
一、高中历史教学积极应用全球史观的重要性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能够有效拓展高中生的眼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对促进高中生逐渐增强自身的历史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全球史观,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应用全球史观是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摘要: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
而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要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对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本文分知识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探讨了各种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探索引子这样的问题究竟有多大价值一位教师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同学们,最想发动内战的是谁?”“蒋介石。
”“那么谁来充当蒋介石的帮凶呢?”“美国。
”“蒋介石要发动内战,明说不就得了,干嘛还要欺骗人民呢?”“时机不成熟,内战的准备还没有完成。
”[1]显然,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相当普遍的。
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
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
但实际上很多师生的问答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教师对学生“对不对啊”、“好不好啊”之类的提问;问题过浅、无需思考的提问;题意笼统、题目过大的提问等等。
“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产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2]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教师学会提问的意义“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高中历史论文题目[1]浅谈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2]历史理解、创造思考与情意教学理论的探讨[3]中学历史教学与科技教育[4]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5]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6]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7]开拓乡土资源打造历史教学新天地摭探[8]试论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作用和运用[9]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观教育很有必要[10]音乐在历史教学中的史证价值与教学路径分析[11]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12]以学定教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探析[1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4]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以阿克塞县为例[15]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6]人物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7]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8]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19]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高职人文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21]浅谈中职院校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2]刘古愚的历史教学[2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24]浅谈增强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25]论历史教学中历史图像资料的引入策略[26]浅谈“语境”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27]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28]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29]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意义[30]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31]“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32]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33]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策略研究[34]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摭探[35]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实践教学论文选题(2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历史实践教学,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历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引言历史实践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从历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二、历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1.历史教育观念的更新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
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本位、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念相契合。
2.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历史实践教学倡导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历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历史实践教学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历史思维的发展。
三、历史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
2.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实践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历史角色扮演、历史辩论、历史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
4.注重实践反思,促进知识内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历史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如历史角色扮演的表演、历史辩论的辩词等,以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怎样落实德育
内容摘要:本文简单地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等几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过程如何落实德育展开论述。
关键字:历史;德育
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为首,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而要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德育,这是一个难度高、涉及面广的课题。
本文只是简单的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落实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
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
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
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1、史实要真
历史并非如胡适先生所言“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花姑娘”。
历史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如果是为了渲染课堂的氛围和提高历史的趣味性而特意对史实进行调侃甚至歪曲,那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谎言更加容易拆穿。
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我们最初的教育目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的。
2、感情要真
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
3、求实忌空
也就是历史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联系实际。
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4、求正忌偏
也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
拼弃“所谓坏,就是绝对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好”的片面观点,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
例如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勾结洋人,丧权辱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洋务派中办洋务最多的人,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
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三、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
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
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贡献。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内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东晋时祖巡从邪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
再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原海波平“;再如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
如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
3、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
例如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牺牲,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
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要进行乡土历史教学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
几年来,我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的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近在本土本乡的许多历史文物、遗址可供学生参观、考察,有些史实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访问,从中得到一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操。
重视和加强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学习乡土历史往往使学生激动不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然会在他们心中潜滋暗长,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为此,我们学校全体历史教师共同努力,进行校本教研,根据莲花县志、莲花革命史等素材,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红色莲花》一书,主要叙述在1927-1949年中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莲花人民的革命活动,以及莲花的解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莲花人民跟着共产党义无返顾,前仆后继,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有3000多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的考验和火的洗礼,有十三位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如甘祖昌等。
四、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正面诱导。
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
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
“情贵于真”。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通过讲述班超投笔从戎、岳飞英勇抗金、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3.直观教学。
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
在教学中充分运
用图表,影视,参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当我们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时,讲述当年邓世昌在抗击日军的海战中,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时,播放场景,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热泪。
还有在讲述工农武装割据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莲花一支枪纪念馆、毛主席旧居、莲花苏维埃旧址等历史遗迹。
4、比较法。
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角度使学生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加对民族英雄和对祖国的感情。
例如讲述到中共“一大”代表时,我们突出李汉俊,邓恩铭等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相反的周佛海等却叛变革命,成为头等汉奸。
通过鲜明对比,突出爱国者形象。
揭露卖国贼的奴颜媚骨丑恶面貌。
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美丑,树立光辉的爱国主义形象。
增强民族自尊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