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砸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推进的真实情景。
理》表示。
作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海尔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他见证了海尔网络化战略‘共同语言’,这对接下来的共同探索非常重要。
”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王钦对《中外管些新词汇时,总是配合着兴奋的表情和及时的“翻译”。
“海尔为其创新行动确定了新的“利共体”、“商业生态圈”、“价值创造”……无论新员工还是老员工,在口中蹦出这最直接的感受是,你会从海尔人口中听到很多新词汇——“小微”、“孵化平台”、即使熟悉海尔的人,几个月不去也会觉得“又变了”。
从“三角”到“网”
中层(海尔称“二级经营体”),成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网状组织”。
单合一”双赢模式下,将原有的倒三角组织形式打散或压扁,继而“砸掉组织”,即消灭快速响应知易行难,没有快速响应的企业组织又何谈响应市场?海尔要做的是在“人式和市场消费范式的变化时,没有做出快速响应。
赖一成不变的技术或产品实现永久的成功。
而他们被颠覆的一个共性是:都在面临技术范《企业为什么失败》。
曾经辉煌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的衰败,昭示着企业不可能依就在张瑞敏的办公室里,长期摆放着一张照片。
照片上,一艘巨轮正在倾覆,标题是:性的事情,稍有闪失就会彻底失败。
”他说。
万人的大企业,去做互联网转型,风险可以想见。
张瑞敏对此心知肚明,“因为要做颠覆在互联网时代,全世界都没有成型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
像海尔这样几尔(Bill Fischer)表示。
其最新著作《颠覆巨人》探讨的正是海尔的转型之谜。
吸引人了,让我不得不加以关注。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教授比尔·费舍探究竟。
“他们的做法破除了我们有关中国的所有刻板印象。
海尔集团正在发生的事情太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一些欧美商学院,以及日本的商学院都不约而同来海尔一这家工业化时代的传统巨头,在互联网时代中究竟要转向什么?怎么转?
段——网络化战略阶段尝试了多年。
但外界对其转型仍大呼“看不清、搞不懂、不明白”。
海尔是一年一大变、三个月一小变。
”张瑞敏已经带领海尔,在他们称之为第五个发展阶巨变的又何止是一座楼。
按海尔人的话说:“外面企业三年一大变、一年一小变,而明显具有工业化特征的老大楼,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如此解释。
环境永远是无序的,被包裹其中的企业组织应该永远能够在无序中创造有序。
”比起那幢无限遐想。
“这幢楼体现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该是一个自组织。
波状表示整个外部和着微凉的海风,站在海尔集团新董事局大楼脚下,能感受到其波浪状外形带给人的来势汹汹。
2014年2月底的青岛,乍暖还寒。
风平浪静之下,一场互联网时代大爆炸式的颠覆正传统制统制造制造业造业企业企业企业海业海尔海的尔的转的转型转型,本质上质上是上是一是次一次一次“产业架业架构架构”的革的革命革命。
海尔“砸组砸组织组织”
基于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判断,在早些年已将8万员工的层级组织扁平化为2000
多个“自主经营体”的海尔,这两年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利共体”(利益共同体)。
一
般一个“利共体”下边有六七个“自经体”——“自主经营体就像模块,利共体就像一个
整机产品,不同的利共体产品需要不同自经体模块,根据客户需求自主自由组合。
长久下来,谁都不需要的自经体自然淘汰消失。
”海尔集团一位高层对《中外管理》表示,“自
从海尔提出砸组织后,现在竞争激烈到‘快死人’了。
如果每个组织都不需要它,它就没
有存在价值,要像阑尾一样,要直接切掉。
”
2012年12月26日,张瑞敏启动了海尔第五个战略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
随后在2013年海尔年会上提出“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简称“三无”)。
2014年海尔年会上,这又被“三化”所替代—— 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
户个性化。
由此在企业内部构筑出激烈的竞争氛围。
企业成长取决于两个变量——战略和组织架构,前者决定后者。
互联网战略要求企业
战略从以企业为中心,真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由于信息的充分对称和透明,逼迫企业不
得不将主动权移交给用户。
“可以说,企业的生死,决定权掌握在客户手里,企业能做的
只能是跟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
”张瑞敏对此表示。
这就意味着,原来层层上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完全不能适应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且
与网络时代的特征相背离。
世界知名战略大师加里·哈默尔给出的处方是——将大公司变
成小公司。
从正三角到倒三角,再到自主经营体,“利共体”、节点闭环网状组织再到平台型企业,每个人都是资源接口,都成为创客。
海尔在组织变革的路上,边走边摸索。
其实这样的实践,在国际上是有过先例的:世界最大的番茄加工企业美国晨星公司、
瑞典企业巨头ABB,在1990到2000年代初期,也尝试过类似的举措……但都局限在规模
不大的中小企业,像海尔这样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营业额近2000亿人民币、市场辐射全球的领军大企业还从未有过。
“这一理念过于激进,需要非常自信的领导才能实施。
”比尔·费舍尔分析海尔案例
指出,“绝大多数领导者对此都心怀恐惧:放弃控制权、信任他人、自行工作的思路,我
认为: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得到实施,但希望可以看到这种做法的实践。
”
折腾出来的笋芽儿
折腾出来的笋芽儿
张瑞敏有一次去台湾,一位企业家的话令他印象深刻:做企业就是要么生要么死,要
么是人要么是鬼。
他自己也有一个企业生死观——企业的下半场分为自杀与他杀两种结局,是选择自杀重生,还是被杀出局?
基于从创立之初就葆有的危机意识,海尔一直以“自以为非”、“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作为自己的DNA。
张瑞敏甚至在内部说:“我们每天都在自杀”。
而不深入海尔,就很难
理解海尔人所说的“永远不等别人来革自己的命”的特殊语境。
“外界看我们很折腾,实际上有方向的折腾就是改革。
”海尔PC平台主负责人周兆
林是1996年进厂的老海尔人,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张瑞敏1998年提出的“零库存”。
当时,家电行业恶性竞争很严重,大家都不理解:“没有库存卖什么”、“根本做不到”。
可是张瑞敏意识到这关乎企业生死,毅然坚持推动。
从1998年优化库存的周期30天,到2008年的5天库存期,正是这一坚持10年的战
略让海尔躲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因此,笃信海尔理念的员工,对从“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到“三化”的改革方向,坚
信不疑。
“张瑞敏就是要把海尔打造成一个与用户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体。
这个生命体的
终极状态是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小微公司,而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利用‘契约’将小微公司
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财经作家胡泳对《中外管理》表示——他先
后出版了《海尔中国造》《张瑞敏思考实录》等书籍,深谙海尔脉络。
周兆林则将“小微”理解为大企业的瘦身计划。
他领驭的PC平台下有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等五个利共体,笔记本利共体正在孵化的“雷神”游戏本项目(详见后文),
让他和他的团队成为集团关注的焦点。
“这块地能不能冒竹笋?笋芽儿又从哪个地方冒出来?这个不知道。
但是企业的文化
导向和所有的制度设计,都为这块地长出竹笋做着准备。
”周兆林表示。
他为“雷神”的
出世很兴奋:“‘雷神’就是派出去的侦察兵。
遇到困难不要紧,往前冲,我在后边顶着,给你调配集结资源。
”
而海尔三门冰箱案例、天樽系列冰箱、智慧烤箱项目、无线电力传输等小微项目正在
一一试水之中。
他们都是在海尔人“无交互不生产”“无交互不分享”等理念的倒逼和影
响下,一点点萌发出的“小笋芽儿”。
从2013年大力推行企业互联网化改革至2014年1月,海尔内部已经形成几百个利共体和96个小微在线项目(即利共体下面的孵化项目组织)。
考验顶层架构能力
考验顶层架构能力
海尔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变革,一个重要特质是:企业无边界,开放再开放。
这就要求
打破企业内外的所有围墙。
“人人都要成为创客,这意味着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人,就可
以通过创客平台进来,而里边不适应变革的人会被挤出去。
”海尔一位高层说。
海尔智慧烤箱项目的接口人(资源对接者,海尔提出每位员工都是接口人),是厨房
家电经营体的庞振泽,而担任此项目负责人的施宇,曾任盛大旗下一家上市公司CEO,下
面聚集的团队包括来自阿里巴巴、腾讯、时尚芭莎、百度等公司的人。
本着海尔“高单聚
高人”的理念,像这样集聚“数字牛仔”们的现象,在海尔并非孤例。
“海尔提出人人都是创客,对于那些不想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创业的精英,这里是个不
错的选择。
”施宇对《中外管理》表示。
后续一段时间,他将集结方方面面与之相关的互
联网外部资源。
“我们现在做的是烤箱,未来我们做的是智慧饮食的生态圈。
”施宇笃定
地说。
海尔理解的互联网时代变革,内涵是重新进行价值创造。
“是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到
商业生态系统创造价值。
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只是个体的竞争,而是‘商业生态’和‘种群’的竞争。
”王钦对《中外管理》表示。
小微、平台生态圈……怎么让外部的资源能主动吸纳进来,怎么让内部的各个节点
(海尔每个人都是资源接口人)主动连接起来?
这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考验着海尔内部最主要的三大平台主——主管海尔690(青
岛海尔,A股,专职生产)的海尔轮值总裁梁海山,和主管海尔1169(海尔电器,H股,
集合营销、物流和渠道为一体)的海尔轮值总裁周云杰,以及为之提供服务(比如:财务、人力、法务等)的海尔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谭丽霞的制度设计能力。
战略设计难,执行更难。
每个周六上午,海尔中高层约六七十人,会召开战略推进会,由张瑞敏和搭档杨绵绵亲自坐镇,并针对具体的平台孵化案例,进行没有答案的案例研讨。
大家称为“黑色星期六”,因为探索之路需要不断试验、不断校验。
而在2013年就一直陪伴海尔变革至今的王钦看来,海尔改革之所以难,是因为所研
究的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最近热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大
数据”等话题的背后,本质上是一次“产业架构”的革命,是价值链或价值网络重新架构
的过程。
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现有产品、产业,甚至现有用户的边界,去思考为用户提供
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最近谷歌基于对海量数据的掌握,率先发布“无人驾驶”汽车,迎接“智能交通”时代的到来,这为最不愿意变革的汽车业巨头敲响了警钟。
海尔显然不想成为在“旧轨道”的被破坏者,而是想成为“新轨道”的创造者,做时
代的引领型企业。
当然风险极大,“也可能创着创着,把海尔给创没了呢。
”一位海尔高
层对《中外管理》举重若轻,“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价值,不过最好是能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