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转心瓶之祖,元釉里红转心杯元代瓷器鉴定真知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转心瓶之祖,元釉里红转心杯元代瓷器鉴定真知堂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
瓷器鉴定真知堂:
读文章之前,先来品读一首宋词。

词的作者是北宋大名鼎鼎的苏轼。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词我不予评说,有故事的人自然会懂,没经历的人说了也说不明白。

只是一句百年是醉,唤不醒多少沉醉名利的心。

今天讲的就是一件酒杯。

这件酒杯看似寻常,其实非同寻常。

传世据说同款有两件,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一件收藏于江西高安。

江西这件是那次著名的元青花窖藏出品。

然由于元青花锋芒太盛,此杯之光泽乃为之所掩,知之者不多。

中国人向来爱酒。

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商纣,酒池肉林,因酒误国。

后世周人因而禁酒。

周代的酒器数量远远低于商朝,就是周王禁酒令的原因。

古来名酒多,醍醐灌顶,在炎炎盛夏,真是一桩乐事。

玉壶买春,买的可不是妓,而是唐代的美酒。

因了酒,武松可以打死老虎,三碗不过岗的招牌,或许就是最早的蒸馏白酒。

但出土资料表明,中国最早的高度白酒很有可能是元代出现的。

《水浒传》写于明代,这个白酒也穿越到了北宋。

虽无实物证据,明代是一定有了蒸馏白酒的,武松喝的明代白酒就是一例。

尚武者一般好酒,北方人好酒者远多于南方。

无他,酒可以使人兴奋,涨力,酒可以使人发热,御寒。

元人好酒,马背上一定有个皮囊壶,装的是马奶酒。

元人好饮,高足杯这种本是堂前供器的供碗,被他们用来喝酒,并称为马上杯。

马上杯者,因此杯有高足,方便持握,特别适合在马上饮酒使用而得名,不像碗,手握海碗喝酒难免弄脏酒。

蒙古人没有汉人那么多讲究,把供器高足碗用来饮酒,一下子这碗就供不应求,风靡全国。

以致不少汉人,南人的世豪,也跟风用高足杯饮酒。

发现于江西高安的这件元釉里红高足杯就是这么回事。

说完了高足杯的来历,再说说釉里红。

釉里红属于釉下彩,和青花并称,然釉里红瓷器存世数量不到青花的百分之一。

真是件奇怪的事情。

釉下彩的好处,在于彩色在釉下,永不脱落。

再者,安全卫生。

除了各种高温釉,古代的颜色釉(如黄釉,孔雀绿釉)釉上彩很多都是采用铅粉为溶剂的。

铅对人体有毒,清代皇帝太后天天使用里外黄釉瓷器,其实就是在慢性铅中毒,可惜当时的人不懂科学,哪里知道这么回事。

黄釉现在解禁,不再是皇帝专用,普通百姓也可使用,但由于铅釉的原因,现在几乎没人再使用黄釉瓷器。

当年的网红,现在落寞被打入冷宫。

釉里红由于红色在古代是大贵之色,宋朝皇帝着红,朱门绯袍,红墙碧瓦,所以一直倍受贵族青睐。

元代由于国俗尚白,红色不在被禁之列,所以釉里红瓷器出现。

而明代的釉里红,几乎都是官窑垄断,为稀世之品。

但元代的釉里红瓷器,由于技术原因,统计总共只有几十件。

不到馆藏元青花瓷的五分之一。

所以元釉里红瓷器件件都是宝。

这也是这件元釉里红螭纹高足转心杯珍贵的原因。

再说它的最绝之处,这个杯子杯身可以转动!叫做转心杯!
仔细观察,杯子杯身和杯足是分开制作,再装配到一起的。

底足里面有一套榫。

各位看官,这可不得了了!懂得陶瓷烧制工艺的都知道,陶瓷在高温下烧制时会收缩,收缩率高达10%以上。

再者,陶瓷在高温下会烧结,那么这个杯子的底足和杯身就算制作时可以活动,一旦高温到了瓷器烧结的程度,100%会黏在一起。

活的底足就变成死的了。

明代官窑,永乐之前环耳都是死的,后来才烧出活环。

著名的大维德青花象耳瓶,本来也是由一对环耳,应该被称为青花象鼻环耳瓶,后来环被打烂磨掉了,这个环也是死环。

可见这件高足转心杯有多么难。

高安博物馆的刘新园先生写的文章尝试的提出了活动底足的烧制方法。

但这种方法是否能烧成转心杯,笔者没有亲历,不敢发言。

只能说转心杯确实是中国古代工匠的匠心之作。

工艺复杂,难度极高。

这也是这件瓷器被评为国宝的原因。

这件瓷器上还贴塑了一条小壁虎!其实不是壁虎,是螭!
《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

一般我们认为那种很小的无角龙就是螭。

其实就是刚刚孵化出来的龙宝宝。

螭在战汉时期特别流行,很多青铜,玉器上都有螭纹。

螭比龙更早的出现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品上,是很得古代贵族喜好之物。

究其原因,可能跟叶公好龙相似。

大龙太恐怖,可以远观,走近了不得了!而小龙没有伤害能力,就算驯养在身边,也颇可玩味,无葬身龙腹之患。

这可能是螭的形象在上古时代远远多于龙的原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