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油画对我的创作《家乡午后》的影响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629cb2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8.png)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是一幅充满着田园风情和自然之美的名画。
这幅画通过瑞典画家彼得·布鲁厄尔的田园诗《乡村集市》而得到灵感,展现了自然环境、人物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完美协调,成为法国后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绘画中三个方面分析其绘画性表达。
一、自然环境的绘画性表达在画面中,德彪西通过悬挂的树叶、粉红色的岩石、带着凉意的河流和绿色丛林等细节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然环境。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使人们感觉到自然环境中的独特氛围。
德彪西运用了大胆的构图手法,将自然环境和人物描绘在同一个场景中,营造出柔和而和谐的画面。
二、人物形态的绘画性表达除了自然环境,德彪西通过人物形态设计,更为生动地表现了画面的田园风情。
画中的人物都身穿白色长袍或裙子,同样采用了柔和的色调,与背景融为一体,不显突兀。
德彪西通过描绘人物的姿态和细节表情,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更加真实而有生命力,如少女炉火上煮茶的背影、男子静静打盹的倩影,都是表达了画面中温和而宁静的氛围。
德彪西画作中的色彩运用也是该作品中比较重要的表现方式。
整幅画采用了许多柔和、优美但富有变化的色彩如:绿色草地、橘红色叶影、粉红岩石和米色树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温柔、宁静的氛围。
这样的色彩运用,使画面不只是表现了田园的自然环境,还能够传递出一份情感,令人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宁谧和独特的情趣。
综上所述,德彪西《牧神午后》所表达的一种独特的田园情境,是通过自然环境、人物形态和色彩的相互交织得以传达出来的。
通过该画作,我们可以体味到德彪西对田园风光和人性特质形态的深刻理解与表现。
罗中立:乡土题材值得用一生去创作
![罗中立:乡土题材值得用一生去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7a10bf550b4c2e3f57276377.png)
罗中立:乡土题材值得用一生去创作 今年70岁的罗中立从小受父亲熏陶喜欢上画画,上中学时就萌生了当一名画家的梦想。
1977年,他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
从大学时代开始,罗中立就将自己的创作题材聚焦于“乡土”,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作品《父亲》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罗中立是77级高考的亲历者。
回望40年前,罗中立说,高考是他艺术人生的缘起,那个特殊年代宝贵的大学经历则是他艺术教育理念的根源。
赶上高考报名的“末班车”1977年10月的一天傍晚,罗中立带着几张自己的画作,从他工作的达县钢铁厂出发,向6公里外的县城走去。
那天他是去县城报名参加高考,而那一考,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一年,罗中立快30岁了,已在达县钢铁厂动力车间做了10年检修工。
尽管绘画特长让他在县城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想参加高考。
因为端着每月23元工资的“铁饭碗”,还给一些大出版社画连环画,挣些外快,收入不错。
而且当时准备结婚,正忙着置办家具。
但他的未婚妻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她的一通电话改变了罗中立的想法。
“高考报名截止的那天下午,我夫人,当时还是女朋友,打电话到厂里,说她和她父母商量后,还是希望我能够把握机会,去考四川美术学院。
”罗中立回忆说。
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每个月20多元,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却是52元起步。
“即便是在高考中断的那个年代,大学生的价值也是得到体现的。
”再加上作为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届考生,可以享受带薪读大学的特殊优待,罗中立坚定了参加高考的想法。
然而,当他辗转赶到招生办工作人员所住的县委招待所,天色已晚,报名工作结束了。
正当罗中立灰心丧气时,招生办里一个负责考察专业的老师认出了他曾是四川美院附中的学生,而且成绩很好。
有了这位老师帮忙,罗中立才赶上了高考报名的“末班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还算顺利。
录取通知书发到厂里,罗中立成为那年录取的27.3万大学生之一。
几十年来,罗中立坚持将深入乡村、体验生活与自己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从中挖掘到大量的创意和素材,创作出一大批乡土题材绘画作品。
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
![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b7d6a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4.png)
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借鉴。
江南地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一直以来都对当地艺术家的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油画艺术领域,江南地域的自然环境更是成为了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
本文将从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进行探讨。
江南地域独特的水乡风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江南地域的河流、湖泊、小桥、流水以及水乡建筑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这些景致不仅给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审美观念,使他们更加注重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于色彩的运用,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闲适、宁静和恬淡的江南水乡生活气息,这正是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他们审美观念的影响。
江南地域丰富的植物资源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江南地域气候温和、水土肥沃,植被种类繁多,无论是婀娜多姿的梅花、芍药、兰花,还是郁郁葱葱的竹林、松树,都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
这些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在艺术家们的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具有江南地域特有的生态风貌。
这种对植物的热爱和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观念,使他们更加注重对于自然植物之美的抒发和表达,注重对植物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的捕捉和描绘。
从而使得他们的油画作品更加具有本土特色和地域特征,这正是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
画家乡的读后感
![画家乡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28a6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0.png)
画家乡的读后感《画家乡》是一本由莫言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乡土风情和人民生活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被书中描绘的画家对乡土的热爱以及对人性的思考所触动。
在《画家乡》中,主人公是一位深爱乡土的画家。
他通过自己的画作,展现出乡村的美景以及农民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画家通过画笔将乡土风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乡村的魅力。
他以一种细腻而温暖的方式描述了乡村的山水田园、农田劳作和村庄民风民俗等,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美丽的乡村世界。
同时,这本小说也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书中的画家对人性有着灵敏的触觉,他用画笔刻画出了人们各自的内心世界。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忧愁、喜悦、梦想和矛盾。
画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让读者重新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些形象生动的人物展示了人性的真实面貌,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接纳人们的不同情感和行为。
通过《画家乡》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有些人们逐渐忽视了乡村的重要性。
乡村不仅是一个人们生活的地方,更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基。
乡村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价值观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这本书,读者们可以重新认识并珍视乡村,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表达对作者莫言的敬意。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通过《画家乡》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本传递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莫言用自己的文字和故事激发了读者对乡土、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总之,读完《画家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通过画家的视角,展示了乡村的美丽和人性的多样性。
它让我对乡村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同时也让我重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充满艺术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杰作。
乡土写实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
![乡土写实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4ea591208a1284ac9504317.png)
乡土写实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乡土写实主义绘画表现乡野的地域风情、质朴的劳动人民、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达自身对乡土情的那份理解,是19世纪西方油画艺术的重要流派,本文通过对米勒、塞冈蒂尼、怀斯的绘画风格阐述,着重探讨怀斯以及乡土写实主义的发展以及在精神上、技法上对绘画的影响,从80年代初,即文革时期的中国美术潮流,引发的一场关于社会现状以及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因此乡土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当代绘画是绕不开的话题并影响深刻。
标签:乡土写实主义绘画;中国当代绘画;怀斯;何多苓;艾轩乡土写实顾名思义,分开来讲可以分为乡土和写实。
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思念的乡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土情,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怀念那一份情感,也是一份乡愁,也是对乡土的爱恋。
我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不论走到哪里,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深,这是一种长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永远挥之不去。
乡土写实主义兴起,世界画坛迎来新的血液,乡土写实主义不仅仅影响了画坛,并且意义深远。
乡土写实主义也在世界的绘画史上描绘了重重的一笔。
第二章西方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画家西方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画家有: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米勒、意大利杰出画家- 塞冈蒂尼、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 安德鲁·怀斯。
他们的感情真挚,充满对自然的热爱,真挚的乡土情怀让我们甚至产生共鸣,他们的作品在艺术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并非昙花一现,而是真正的通过生命赋予我们存在的意义,深切的思考我们生存的现状,寻找世界与生命中的那一份真挚的美好。
2.1 米勒的风格特征。
米勒是19世界法国以表现农民题材杰出画家,读他的作品总会让我们感到一丝温情,正是这种艺术魅力使他画面中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绽放光輝,也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理解,米勒不光追求宏大的艺术格调,也同样追求静谧的和谐,客观的表达劳动人民身上的潜在的光辉,完完全全的朴实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将农民真实的生活方式再现于画面中,米勒将全部的精力着重表达朴实的永恒,将朴实的万物表达的如此光辉而伟大.2.2 塞冈蒂尼风格特征。
画家乡的读后感
![画家乡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445f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f.png)
画家乡的读后感《画家乡》是一本使我深受触动的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身为画家的阿文回到故乡,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他用画笔勾勒出家乡的山河、乡村和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这本小说以流畅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家乡形象。
作者通过描写细腻入微的绘画过程,将读者带入了画家的内心世界。
阿文以他独特的视角,将家乡的美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阿文的画笔下,家乡的山水美景、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勤劳智慧的乡亲们都变得栩栩如生。
通过细节描写,作者让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画家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阿文的画作不仅展现了家乡的美丽,更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描绘家乡乡村景色时,阿文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柔和的画笔,将山河的壮丽和乡村的宁静融为一体。
这种画风展现了阿文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读者在欣赏画作时也能感受到隐含其中的情感。
正是阿文对家乡的热爱,让他能够用画笔将家乡的美丽展现给全世界。
通过《画家乡》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感人之处。
阿文的绘画作品和他对家乡的情感表达,让我对家乡的感情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归的渴望。
这本书提醒着我,无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我还记得读这本书时,每一页的文字都赋予了我无限的思考空间。
作者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中,与主人公一同回忆家乡的点滴。
阿文的坚持和努力,通过绘画将家乡的美丽展现给世人,激励着我去追求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享受和功利的利益。
《画家乡》这本书则提醒我们要珍惜家乡,爱护环境,传承乡土文化。
每一个家乡都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并传承下去。
通过阅读《画家乡》,我受到了启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来表达对家乡的强烈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家乡,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https://img.taocdn.com/s3/m/5ecd5fd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8.png)
总之,张军的《我的家乡》是一幅深入浅出、立意深远的画作。他用画笔描绘出了自己对家乡的 怀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呈现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迁。这幅画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 了乡土的气息和田园的温暖,更让我们思考着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那份纯真和美好。
我的家乡
张军油画作品
《我的家乡》这幅油画作品,是张军于2013年创作的一幅描绘四川川西农村景象的画作。自己的画笔,将 乡土情怀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的杰作。
画中的景象仿佛让我们闻到了乡土的气息,感受到了田园的温暖。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绿油油 的稻田,那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都呈现出一种朴实、自然的美。而画中的房屋、道路、树木等元 素,又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农村的发展。这种在乡土气息中融入现代元素的描绘方式,使 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目录
01 艺术赏析
03 艺术家简介
02 创作背景
艺术赏析
写实风格,现实主义手法,新古典主义油画。四川农村景象,精致入微的描绘,追求自然生态, 乡土记忆,田园生活,是人们永远的话题。
《我的家乡》局部细节
创作背景
乡愁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情感。我爱这片土地。深入四川乡村,写生创作,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艺术家简介
张军 ,男,1968年生于四川泸县。1996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 系,任教至今。美术学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油 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油画艺术委会委员。
谢谢观看
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
![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6381d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7.png)
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乡土文化是指某一地域特有的民俗风情、风土人情、语言文字、艺术技艺、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
它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和传统价值观念,对乡村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分析乡土文化如何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乡土文化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乡村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艺术素材。
农村的山水田园景色、农耕文化、民间习俗等,都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宝贵资源。
这些素材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观察、感受、模仿并创造,从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体验和认知。
二、乡土文化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这种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烙印。
乡村的建筑风格、民间音乐、歌舞表演等都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传承了乡村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和精神世界,能够引导幼儿形成独特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取向。
通过参与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幼儿能够逐渐领会到乡村的美,培养对乡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审美喜好,从而增强了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乡土文化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望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它承载了曾经的风俗习惯、劳动方式、民间活动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民间歌谣、手工艺制作、传统戏曲等,都是幼儿艺术表现的载体。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幼儿不仅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更能够受到这些文化形式的启迪和激励,从而激发其艺术表现欲望和创造激情。
四、乡土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乡土文化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
艺术活动是帮助幼儿从事的一种全面的体验活动,这种活动能够唤起幼儿对于内心情感和思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乡土文化中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能够满足幼儿的身心需求,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促进其心智发展和情感成长。
画家乡的读后感
![画家乡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d792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2.png)
画家乡的读后感《画家乡》是一本以乡村为背景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家的视角,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困苦,令人深思。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受触动,对于乡村文化、传统和人性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首先,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是它精彩的描写。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画家所居住的乡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氛围。
例如,在书中描写的乡村风景如画,我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和悠闲散步的老人。
这些描写不仅让我对乡村的美景感到震撼,更引发了我对乡村的向往与思考。
其次,这本小说也透露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和困境。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画家的母亲每天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那些贫困的农民们靠着辛苦劳作勉强度日的生活。
通过这些描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乡村人民所面临的种种艰难,也对他们勇敢乐观的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
同时,这也让我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真正惠及了每个角落的人民,在物质丰富的同时,是否也保障了每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此外,这本小说还通过画家对作品的创作和追求,展现了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思索。
画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瞬间,并通过绘画将它们永远地凝固下来。
这种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追求,让我想起了我们当代人对于乡土文化的遗忘和忽视。
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乡村文化的价值,保护好我们的传统,同时让它们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乡村的复兴。
在读完《画家乡》后,我对乡村生活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画家的视角,我看到了乡村的美丽和困难,并对乡村人民的勇敢和乐观心态深感敬佩。
我也被启发,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与传统。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对待乡村的发展问题,让每一个乡村都拥有美景和幸福,让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农村创作主体乡土油画论文
![农村创作主体乡土油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15ba0614791711cc791712.png)
新世纪农村创作主体乡土油画论文【内容摘要】早在20多年前,有人贸然断言乡土绘画在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后已经走向了沉寂。
然而在新时期的今天,我们仍欣喜地看到乡土油画非但没有消失,而且还呈蒸蒸日上之势。
【关键词】新世纪农村巨变创作主体乡土油画一、新世纪乡村和农民的新貌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政策的出台,农民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很大改善,在精神层面上也大幅提升。
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农村旧貌换新颜。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新世纪农村和农民的变化才更加有利于乡土油画创作中农民形象的塑造。
(一)农村生活环境的巨变使城乡差别日渐缩小。
农村政策的不断细化和倾斜使农民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乡村公路的修建,使村村通公路成为现实;电力系统的“农网改造”让农民实现了“点灯不用油”的心愿;进入农村千家万户的有线电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娱生活;手机的普及使各种信息能在乡村快速传播。
由于农业税的免除及农业补贴的实施使农民有条件改变居住环境,漂亮的小洋房基本取代了破旧的瓦房,呈现一番现代新农村的气象。
今天,农民是幸福的新一代农民,应该是画家在油画中大力予以表现和描绘的。
当然,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仍有很多农民尚未达到这种生活水平,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乡土油画艺术更应给予关注和关爱,应以高质量的油画作品塑造这些真诚、质朴的农民形象,呼吁全社会的关注。
因此,农村这种复杂、发展进度不一致的状况为乡土油画中农民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可能,油画家理应真诚地挖掘和描写。
(二)农村留守人员的变化。
在农村,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因此,农村的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尤以老人居多。
这些老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儿女远离他们进城务工又怎样去奉养、孝敬他们?他们本应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晚年生活如今变成令人心酸的孤寂留守。
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乡土画家更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26f32d4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7.png)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
德彪西1884年创作的《牧神午后》是一幅以古希腊神话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展现了一个静谧而优美的田园景象,主要表现了牧神梅利波斯与女神一组优美的侧身合影,以及远处休憩群牛、跑步的牧童等元素。
此作品被誉为“象征印象派画家的绝妙作品”,并影响了很多后来的画家。
一、色彩运用
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采用了印象派的色彩风格,使用了一种有些模糊和含糊的色彩效果,强调了阳光的明暗,以及对光线和阴影的敏感度。
在整幅画面中,最鲜明的是牧神与女神合影的层次感,淡蓝色的裙摆与棕红色的背景互相辉映,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动人的情感;同时,远处的树林和牛群的颜色也呈现出一种含糊不清的感觉,这种模糊的感觉仿佛在传递出一种神话、梦境等想象的氛围。
二、光与阴影运用
在作品中,德彪西使用光和阴影的变化来刻画场景,强调了阳光、空气和自然光线的感觉,表现出一种阴影和光线的层次感。
例如,在作品的右上方,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道光和阴影的交界线,增强了画面的光线感;而对于牧神和女神的形象,则是通过洒落在两人身上的光影变化,显示出两人身体的体态、轮廓和质感,显现出古希腊神祇光辉耀眼的魅力。
三、构图和造型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中,构图简单而富有韵味,景象流畅、清新、自然,营造出田园牧歌的画面感。
两位神祇的策略位置、优美的姿态、纤细的举止,以及周围自然元素的精心安排和构成,使整个画面凝聚了浓郁的自然与生命的气息,显出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在绘画性表达方面,呈现出色彩运用渲染、光影搭配表现和构图造型整合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把握住了艺术表现的最精华之处,展现了作者深刻的绘画才华和艺术感悟。
画家乡的读后感
![画家乡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3c61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9.png)
画家乡的读后感《画家乡》是一本令人心驰神往的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乡村世界。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以及乡村生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画卷中。
这本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偏远的乡村,那里的山水如诗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作者以画家的视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里的美景。
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让人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而这些画作也成为了主人公心灵的寄托,他通过画笔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在《画家乡》中,作者不仅仅关注了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注重了人物形象的刻画。
主人公是一个寡言少语的画家,他用沉默表达内心的世界。
他通过画作与自然对话,通过笔触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的形象给人一种神秘感和距离感,让读者不禁想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而他所描绘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有善良而勤劳的农民,有聪明而机智的村姑,还有那些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年轻人。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除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作者还通过对乡村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朴实的生活态度。
乡村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情和乐趣。
农田里的劳动,家庭间的亲情,村民们的团结和友爱,这些都成为了小说中的重要元素。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这种宁静而朴实的生活态度,让人反思现代社会中的喧嚣和浮躁。
或许,我们可以从乡村生活中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画家乡》这本小说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美丽而神秘的乡村世界。
它让读者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或许我们需要停下来,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去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和朴实。
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保持一颗宁静而敏感的心灵,去感受和传达美的力量。
画家乡的读后感
![画家乡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f10f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8.png)
画家乡的读后感《画家乡》是一本令人陶醉的小说,它带领我重返乡村的美好,让我沉浸在清新的田园风光中。
通过这本书,我对农村生活与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小说以主人公老画家的视角展开,他的艺术天赋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将我带入了一个以农田、山川、屋舍为背景的故事世界。
在书中,我仿佛置身于那片乡村土地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生活的平凡与真实。
首先,我被小说中描绘的山水画所深深吸引。
老画家用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勾勒出了一个个美丽的山川画卷,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向我讲述乡土的故事。
他通过绘画,将乡村景色凝固在画纸上,使得我们能够欣赏到乡村的美丽和宁静。
这些山水画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也折射出了画家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勾勒出了一幅家乡的艺术地图。
其次,小说中的生活场景让我感触颇深。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农民的劳作场景和生活琐碎,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亲近与共鸣。
从清晨的洒水、田间的劳作,到黄昏时分的收获和欢笑,小说中的乡村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朴素的美。
这种朴实的乡村生活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也让我更珍惜和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最后,小说中“画家乡”这个角色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老画家以他的才华和坚持,将家乡的美好展示给世人,他通过艺术让人们重新认识和关注农村的魅力。
在这个物质横行、都市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老画家一直坚守着对家乡的热爱,以画作为媒介,传递着对家乡和乡村文化的独特感悟。
这让我明白,艺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
通过《画家乡》的阅读,我发现乡村并不是远离现代社会,而是一片有着自己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土地。
它以其淳朴的生活、自然的美景和沉淀的历史吸引着我。
我觉得自己应该以一名乡村的儿女,为家乡的美、为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走多远,我的心始终怀揣着对乡村的眷恋和热爱。
总结一下,《画家乡》是一本令人心旷神怡的作品,它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和艺术创作,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浅谈乡土题材油画
![浅谈乡土题材油画](https://img.taocdn.com/s3/m/91a2c2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e.png)
浅谈乡土题材油画乡土题材油画是指以乡村风景、民俗文化为题材的油画作品。
这种题材的油画作品通常表现了乡村美景、民俗风情、农耕生活等内容,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了乡村的生机和美好。
乡土题材油画在中国艺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变迁与发展,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本文将从乡土题材油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当代艺术的重要意义。
一、乡土题材油画的起源乡土题材油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家们开始将乡村风景作为绘画的题材,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技法,表现了乡村的宁静、自然和纯朴。
在中国,乡土题材油画的发展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中国艺术界开始出现了以乡村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例如黄宾虹的《巴山夜雨图》、齐白石的《竹石图》等作品都表现了中国乡村的风景和文化。
乡土题材油画的发展历程中,一些艺术家还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在油画作品中融入了当代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李建忠的《土地》系列作品,通过夸张的造型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呈现了乡村土地的肥沃与灵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乡土题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乡土题材油画以乡村风景、民俗文化为题材,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性:乡土题材油画以其真实性而著称,艺术家们通过对乡村的切身感受和深入观察,绘制出了真实、生动的乡村风景和民俗风情。
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民俗性:乡土题材油画在刻画乡村文化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民俗性。
艺术家们通过对乡土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美丽风景、朴素生活和丰富文化,使观者们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氛围。
3. 情感性:乡土题材油画在表现方式上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艺术家们通过对乡村的热爱与情感的表达,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共鸣,使乡土题材油画更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乡土题材油画在当代艺术领域中,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2fd08d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7.png)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摘要】德彪西的名画《牧神午后》通过其独特的绘画性表达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景。
在作品中,德彪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气息。
光影效果的处理让整幅画面显得更加生动立体,线条与构图的精湛处理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和稳定感。
细节处理的精细与入微为作品增色不少,气氛营造的功力更是让人沉浸其中。
整幅作品中绘画性表达的融合与共鸣,产生出一种奇妙与和谐的视觉与情感体验。
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和悠远的情感共鸣,这正是德彪西作品的永恒魅力所在。
德彪西《牧神午后》中的绘画性表达将观者带入一个宁静、绚丽且充满诗意的视觉世界,展现出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德彪西、牧神午后、绘画性表达、色彩运用、光影效果、线条、构图、细节处理、氛围营造、视觉、情感影响、永恒魅力、艺术作品1. 引言1.1 德彪西《牧神午后》的背景和意义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于1873年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风景。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之一,展现了克洛德·莫奈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背景中的牧神雕像、草地、树木、水面以及远处的山丘等元素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呈现出一幅优美而和谐的画面。
《牧神午后》这幅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对传统绘画观念的挑战和突破。
克洛德·莫奈通过对色彩、光影、线条和构图的大胆运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展现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幅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印象派艺术的经典之作。
《牧神午后》展现了克洛德·莫奈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光影变化的敏锐观察,表现出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艺术品,更是一种对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让人们在欣赏之余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2. 正文2.1 色彩运用的绘画性表达色彩运用是绘画中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
![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054386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2.png)
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江南地域自然环境是中国南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环境之一,以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温暖的气候、水网纵横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这种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这种影响。
首先,江南地域的自然环境给本土油画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作灵感。
江南地域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充斥着河流、湖泊、池塘、水韵等各类型水域,同时也是稻田、竹林、芦苇荡等各种植被茂盛的地方。
这种充满生机和变化的景象,为本土油画艺术家创造了众多的经典视觉形象。
比如以“水墨江南”闻名的吴湖帆、陈师曾等人,他们的油画作品都是以江南自然环境为创作题材的典型代表。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开创了新的视觉表现方式,而且也为后来的本土油画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话题。
其次,江南地域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江南地域的自然景观独特那应性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并且对本土油画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表现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江南地域的自然环境以其清新、细腻、静谧等特征被誉为“江南水乡”。
这种水乡风光正是体现了中国艺术中追求快意生活、融合人文和自然的审美观念。
在油画创作中,本土艺术家常常运用柔和的色彩和恬静的氛围表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从而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自然美。
再次,江南地域自然环境也为本土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材料和表现方式。
江南自然环境独特的视觉元素不仅给本土油画创作带来了很多表现上的独特性,而且也为本土艺术家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和主题。
例如江南水乡中蜿蜒的河流、古老的乡村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都是油画艺术家描绘和表现江南地域自然环境的重要表现方式。
最后,江南地域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江南地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本土艺术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式。
油画艺术家在创作中通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画卷等,不仅表现了江南地域自然环境的现实性和生命力,而且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流传。
东北“乡土油画”的艺术语言及现状分析
![东北“乡土油画”的艺术语言及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9147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5.png)
东北“乡土油画”的艺术语言及现状分析东北“乡土油画”是指以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和风俗民情为题材的油画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绘画表达东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展现东北人民勤劳、朴实、豪爽的性格特点,传达东北地区独有的地方风情和人文精神。
在艺术语言方面,东北“乡土油画”注重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东北农村的景色、人物和日常生活。
画家通过细腻的色彩运用,刻画出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宽阔的原野、连绵的山脉、流水潺潺的河流等。
同时,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展现出东北人的坚韧、乐观和豪放的性格特点。
画家们通过丰富的绘画技巧,让观者感受到东北乡土生活的真实与自然。
东北“乡土油画”的艺术语言受到东北地区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东北人民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东北“乡土油画”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多以东北农民为主要表现对象,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坚韧的精神特征充满了东北特有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然而目前,东北“乡土油画”的艺术形态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东北地区农村人口较之前有所减少,农村生活和风俗民情逐渐消失。
这就导致了东北“乡土油画”的题材和创作素材的匮乏,使得画家们面临着寻找新的题材和创作灵感的困难。
因此,为了推动东北“乡土油画”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东北乡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寻找新的题材和创作灵感。
其次,需要加强东北“乡土油画”的宣传和推广,提升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还可以通过资助和扶持的方式,支持东北“乡土油画”创作的发展,为画家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东北“乡土油画”作为表达东北地区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其艺术语言的塑造以及现状的分析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东北“乡土油画”的研究和推广,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和欣赏东北地区的乡土生活提供更多的视觉享受和情感追寻的机会。
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
![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b382f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5.png)
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乡土文化是指乡村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传统等文化元素。
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乡土文化能够提供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
乡村地区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手工艺、传统乐器等艺术形式,这些传统艺术是农村幼儿了解、体验和学习的重要资源。
通过接触和学习乡土文化,幼儿将能够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乡土文化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对于艺术创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乡土文化能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体验乡土文化,幼儿能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能够学会尊重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自己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
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乡土文化中强调家庭、亲情、友情等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和体验乡土文化,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价值观念,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他们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乡土文化对于农村幼儿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传承和培养乡土文化,能够提供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应该积极推动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让幼儿能够充分受益于乡土文化的丰富红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本人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创作实践,从而让自己的绘画和艺术修养得到一定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最后以论文和作品的方式呈现。
谈到乡土绘画,首先应该提及的是以人作为描绘对象的绘画,追溯世界绘画艺术史,以乡土为题材的油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画家的作品中。因文艺复兴以前的油画基本上服务于宗教,因而题材多取之于《圣经》。“文艺复兴”其变化的思想基础就是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本的确立个人价值的世界观。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在15世纪初意大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称“农民勃鲁盖尔”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就是第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家。他的画风朴实,构图自然,塑造的农民形象极其憨厚质朴,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代表作《农民的婚礼》、《农民的舞蹈》。都表现了他在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大场面,人物众多,但刻画细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显示了画家精湛的表现技法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到了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开始流行起来,于此同时,出现了不似古典主义那样按照逼真的描绘现实生活,也不似浪漫主义赋予绘画主观的理想化,浪漫化的。而是真实地去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是一位19世纪写实主义的代表,表现农民形象的大师。他在巴比松的农村生活了27年里对那里的生活和劳动人民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以描绘乡土为主的农民画家。他在法国画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佳作有《播种者》、《拾穗者》、《晚钟》等。作品人造型实,画面色彩协调,有一种非常淳朴的劳动美感,反映出农民生活的真实状况。 与米勒同时期的还有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家库尔贝。印象派大师凡·高、保罗·高更、之后也相继展开一些这类的题材。凡高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就是描绘了在宗教的情感下对农民的尊敬与热爱。高更创作的《海边两少女》、《两个塔希堤姑娘》等都是对乡土题材的描绘。二十世纪美国的安德鲁·怀斯、,乡土绘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对我国画家何多苓的影响尤为深切。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描绘乡土绘画的有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我国的乡土题材油画创作者大都受到西方这些大师们的影响在后来的时期里创作出义乡土
段正渠是一个专注于描写乡土人物题材的表现主义画家,他受西方的影响结合中国的乡土感受,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情节。《陕北人物》系列他主要描绘的题材之一,正如如画家所言: “我之所以选择农民,是我觉得我自就是农民出身,我对农民怀有感情。” (芦甲川)牛再霞)在他的作品《东方红》和《黄河船夫》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品运用了大色调,大块面,大笔触,而且笔触相当简练、和谐。他将自己内心对中国乡土的文化情感通过油画艺术来展现,作品有种失真的感觉,但画面的冲击力仍很强。充分的展现了表现主义的风格特点。他追求枯、涩、糙的肌理表现黄土的厚重,农民的朴实,在用笔上的反复涂抹遮盖使得画面更加厚重,沉稳,富有力度感与朴实感。看其作品,你会觉得有着超强的冲击力,这种张力是段渠乡土表现主义油画特有的风格与品质,也是其独立个性的表现定位与绘画语言。
二、中西方乡土题材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个案分
(一)安德鲁.怀斯的写实乡土
安德鲁·怀斯(Andrew Wy eth,1917-)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一个以美国的以乡村为题材的“ 乡土主义”画家。他的写实风格从不让人感到“土气。”看到他的画观者会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感动并与之建立起共鸣。这是因为画家一直在用心浇灌着心灵的那片真挚的徒土地。在作品中他把主观体验与客观的实景物恰当的结合,形成了富有内涵与感染力的艺术。他的作品刻画细腻又不失大气,让人看完后有种深深的孤独与些许的悲凉,同时又能带给人自内向外的力量。如《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描绘的是一个身残志坚,性格不卑不亢的女孩,作者采用了的主人公背对着观者的视角,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消瘦的,头发被风吹散的女孩,其独特的视角更突出了克里斯斯蒂娜的神秘感。女孩孤独的背影和不明亮的色彩能让人从其中感受到孤独、凄凉的抑郁,紧紧带动了观众的视觉和感情。怀斯绘画中的构图没有繁杂的东西,显得干净简洁,人物的动态及色彩的表现又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一般蓝色被视为是“忧郁”的象征,而怀斯对忧郁寂寞的理解应该建立在的灰色、黄棕甚至还有暗棕色,怀斯在提示用这些色彩时能把他们协调的结合,表现出画面传达的效果和他自身独有的情感。
(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陈丹青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创作的《西藏组画》用客观的视角真实直观地塑造了淳朴的藏民,展现出的是一种淳朴的人性美。主要运用灰色的调子,以不完整的构图表现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效果,有很强的真实感。以牧羊人为例,这也是组画当中最具典型的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陈丹青把两个人物设计为亲吻的场面,展示了雪域高原人淳朴的生活方式和爱情表达。这种没有隐喻的自然的人伦情感的刻画将其创作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呼应了他的自然主义。从画面特征看,取材、底蕴接近米勒,绘画语言接近柯罗、库尔贝。米勒曾在他的书简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艺术最令我心动的地方,就在于表现人性”。库尔贝在《写实主义宣言》里写着:“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对“现实主义”的广义复归,除取材、底蕴外,还有语言模式。《西藏组画》的语言模式再现了雪域民族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随着读书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渴望回归田园、回归乡野的心态越来越强烈,而作为客观存在的我,也有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这促使我创作了以田园生活和乡土景观为主的油画作品。乡土油画主要就是描绘乡村田园生活,体现出艺术家精神寄托和内心的独特感受。在那些平凡、普通的艺术形象中,能够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冷暖,人们在对乡土的表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价值取向,真实地情感表达。对农民美好生活的关注,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所有这一切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体现,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本人立足于自己的兴趣,在此论文实践中首先从西方绘画的起源开启,其次,对中西方乡土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及风格,表现手法,造型及色彩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例如:安德鲁.怀斯的写实乡土油画,陈丹青《西藏组画》,段正渠的表现主义乡土,宫立龙的象征主义乡土。通过画家创作和作品的研究,希望能给我一些绘画启迪并指导自己的绘画风格。第三,是本人在该题材方面的油画创作的实践,这其中包括了作品的材料与构思、构图、技法、创作感想和作品画面效果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最后总结。